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4 07:5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程标准】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活动1:结合以下表格和课本内容,梳理建国后我国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
思考1:请谈一谈你对宪法修正案中改“制”为“治”的一字之差的认识?
思考1:请谈一谈你对宪法修正案中改“制”为“治”的一字之差的认识?
“法制”:制度层面,强调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法治”:社会治理层面,是治国的原则和方法,强调依法治国,是民主制发展和完善的保障。
材料1:第一条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
第三条 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
---节选自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材料2: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
认识:法治建设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保障。建国初,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建时期,有土地法、婚姻法等奠定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础,改革开放后各项制度重建,重新修订宪法,完善法律体系;十八大以后,伴随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思考2:你能从当代法治建设过程中得到什么认识?请结合以下材料,具体谈谈。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活动2: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典的编纂历程有何特点?结合教材,归纳这部民法典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它的颁布有何意义?
法典特点: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何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对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具有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历程特点:阶段性和渐进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逐步完善。
意义: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时传祥被工友选为崇文区"粪业工人工会"委员。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此时,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规定他们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轱辘车全部换成汽车。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因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他以主人翁的姿态,以"搞好环境卫生,美化人民首都"为己任,肩背粪桶,走家串户,利用公休日为居民、机关和学校义务清理粪便,整修厕所。1959年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国家主席刘少奇说到:"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时传祥也表示:"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
活动3:时传祥的事迹能够反映出这一时期怎样的社会风尚?这些风尚有什么影响?
(2)表现: ①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②形成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
③形成了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
④形成了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3)影响: 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活动4: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何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有效途径。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能动作用。
思考:结合时传祥的事迹及你所熟知的其他“时代楷模”,说说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学习到哪些精神?
热爱祖国、奉献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积极进取、崇德向善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法治建设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1)成就与意义
阶段 时间 成就 意义
开端 1949年9月
初创 20世纪50年代 1954年 第一届 全国人大
破坏 文革时期 梳理1:速读P55,完成表格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开始
法治建设历程
确立社会主义中国政治、立法、司法制度
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第一条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
第三条 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
第七条 夫妻为共同生活的伴侣,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第十七条 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男女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经区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调解无效时,亦准予离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2)特点与影响
思考:解读《婚姻法》的内容特点,并分析其体现“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
特点: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维护所有家庭成员的权益
本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
刘宗强和陈菊芳是包办婚姻,两人年龄相差很多……1952年5月,陈菊芳提出离婚,经区、乡人民政府调解无效,县法院便判决离婚了。刘宗强想不通,认为法院只根据陈菊芳说他年龄大,感情不合就判决离婚,是给“女二流子”撑腰,自己落了个人才两空。自己已是30岁的人了,只有七八亩地,没人肯嫁给自己,得打一辈子光棍了。
听到宣传员宣传说“结婚要自找对象,男女恋爱自由”,他就一肚子气……向旁人唠叨说:“咱这庄稼汉一天到晚在地里忙,跟谁恋爱呢?难道跟棉花杆恋爱?跟镢头把恋爱吗?”离婚后洗衣做饭样样困难,他常常跺着脚说:“实行了婚姻法,把咱实行的连饭都吃不到嘴里,什么婚姻法?还不是整贫雇农的离婚法!什么婚姻法?还不是整穷人法!今后的男子又要受压迫。婚姻法就是妇女法。”——《群众日报》
讨论:这则报道中乡民为何会如此理解《婚姻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种误解的根源在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说明新旧婚姻家庭观念的冲突。
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婚姻制度变革的艰难性,也折射出中国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曲折与艰难。
(1)背景: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2.法治建设的全新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
阶段 时间 成就 意义
新发展 20世纪80年代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梳理2:速读P55-56,完成表格信息。
法治建设
进入新发展时期
(2)成就与意义
阶段 时间 成就 意义
新阶段 20世纪90年代(十五大以来)
2.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90年代以来
梳理2:速读P55-56,完成表格信息,十五大以来的法治建设有何意义?
(1)背景:全面推进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2)成就与意义
①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③2010年底,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民主法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阶段 时间 成就 意义
新 阶 段 21世纪 (十八大以来)
(1)背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①全面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②立法领域: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③法治领域: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④司法领域: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⑤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中共十八大以来(2012)
梳理3:速读P56,完成表格信息,十八大以来的法治建设有何意义?
(2)成就与意义
全面依法治国
进入新阶段
阶段 时间 成就 意义
新 阶 段 21世纪 (十九大以来)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2.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中共十九大以来(2017)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实现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反应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心愿。
梳理4:速读P56,完成表格信息,十九大以来的法治建设有何意义?
2.改革开放后
(1)背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表现
“五讲四美三热爱”
三大系列创建活动
1994爱国主义教育
80年代
90年代
思想道德建设
2001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中共十七大
中共十八大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考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思考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新时期中国发展有何影响?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2)意义
1949
共同纲领
1954
1966
1978
1982
2004
2006
八二宪法
1999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1990
五四宪法
国务院组织法
法院组织法
检察院组织法
2010
2018
初创
遭到破坏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修正案
恢复与完善
全面推进
1994
2001
2012
法治建设进程
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民法典
2020
发扬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精神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提出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英雄模范、道德风尚、
政治氛围、行动准则、
人际关系
爱国
主义
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五讲
四美
三热爱
三大
创建







广泛
传播
法治和德治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习近平2016年12月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妇女主动提出离婚的案件有增无减。据统计,上海市自婚姻法公布后的10个月间,该市人民法院共受理4197件婚姻案件,其中由女方提出的占89%。这说明( )
A.男女平等得到充分落实
B.女性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C.公民权利得到法律保障
D.妇女解放取得明显成效
D
[解析] 根据材料“妇女主动提出离婚的案件有增无减。据统计,上海市自婚姻法公布后的10个月间,该市人民法院共受理4197件婚姻案件,其中由女方提出的占89%”可知,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妇女通过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现象增多,说明妇女解放取得明显成效,D项正确;1950年还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说明男女平等并未得到充分落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妇女主动离婚现象增多,不属于民主意识,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妇女,无法代表所有公民,排除C项。
2.(2024·杭州)如图是我国颁布的部分法律法规的名称,这反映了( )
A.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逐步加强
B.社会主义制度已趋于自我完善
C.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圆满完成
D.新时代下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
D
[解析] 根据本题图示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由时间轴可知,1982年以后中国颁布了一系列专业化、具体化的法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国家治理提出的要求,体现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D项正确;材料还涉及医疗保险、传染病防治等,“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逐步加强”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A项;“已趋于自我完善”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圆满完成”,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3.(2024·怀化)20世纪80年代的城乡街头张贴了一系列宣传画(见下图)。据此推知,当时( )
A.“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发展
B.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大力弘扬
C.改革开放促进了绘画艺术繁荣
D.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并进
D
[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知,在20世纪80年代,党和政府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物质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两手一起抓”,D项正确;A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说法较为片面,不能涵盖材料内容,排除;C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