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经典交响《念故乡》教学设计 (表格式)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经典交响《念故乡》教学设计 (表格式)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12-04 09:0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念故乡》第1课时教案
学科 音乐 年级册别 九年级上册 共2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念故乡》是一首由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创作的交响乐作品。这首作品选自他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第二乐章,是一首充满思乡之情的慢板乐章。教材通过这首作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西方古典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通过学习这首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德沃夏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增强对音乐文化的认识。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较为浓厚,但对西方古典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古典音乐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此外,学生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注重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课时教学目标
文化理解 1. 了解德沃夏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作品中的思乡之情。 2. 通过欣赏《☆念故乡》,增强对西方古典音乐文化的认识。 审美感知 1. 感受《☆念故乡》的旋律美和情感表达,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听辨不同的乐器声音,增强对交响乐队的认识。 艺术表现 1. 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念故乡》的主题旋律。 2. 能够用简单的乐器伴奏,增强音乐表现力。 创意实践 1. 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念故乡》的音乐进行表演。 2. 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念故乡》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德沃夏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感受《☆念故乡》的旋律美和情感表达。 3. 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念故乡》的主题旋律。 难点 1. 理解《☆念故乡》中的思乡之情。 2. 通过听辨不同的乐器声音,增强对交响乐队的认识。 3. 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念故乡》的音乐进行表演。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打击乐器、绘画材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1) 播放一段《☆念故乡》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氛围。 (2) 介绍德沃夏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特别是他在美国期间的创作经历。 (3)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作品的名称吗?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4) 展示德沃夏克的照片和相关资料,增加学生的兴趣。 (5)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德沃夏克会在美国创作这首充满思乡之情的作品? (6) 总结:《☆念故乡》是一首充满思乡之情的慢板乐章,表达了作曲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7) 再次播放音乐片段,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8) 提问:你们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这些乐器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 1. 听音乐片段,感受音乐氛围。 2. 观看德沃夏克的照片和资料,了解其生平。 3. 讨论德沃夏克的创作背景。 4. 再次听音乐片段,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评价任务 1. 情感投入:☆☆☆ 2. 问题回答:☆☆☆ 3. 乐器听辨:☆☆☆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和介绍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
新课讲解 分析音乐 (1) 播放完整的《☆念故乡》乐章,引导学生注意音乐的结构和变化。 (2) 解释乐章的曲式结构,如引子、主题、副题等。 (3) 分段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听辨不同的乐器声音,如弦乐、木管、铜管等。 (4) 讲解每种乐器的特点和在乐章中的作用。 (5)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乐器的声音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 (6) 播放一段没有伴奏的主旋律,让学生尝试跟着哼唱。 (7) 教师示范演唱主旋律,强调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 (8)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主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 1. 听完整乐章,注意音乐的结构和变化。 2. 听辨不同的乐器声音,了解其特点。 3. 讨论乐器如何表现思乡之情。 4. 跟随教师一起演唱主旋律。
评价任务 1. 乐器听辨:☆☆☆ 2. 主旋律演唱:☆☆☆ 3. 问题讨论:☆☆☆
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的音乐分析和演唱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念故乡》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实践活动 创编舞蹈 (1) 播放《☆念故乡》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2) 分组讨论:你们想用什么样的舞蹈动作来表现这首音乐? (3) 每组选出代表,展示自己创编的舞蹈动作。 (4) 其他组的同学给予反馈和建议,共同完善舞蹈动作。 (5) 每组再次表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播放音乐,全班一起表演创编的舞蹈动作。 (7) 讨论:你们的舞蹈动作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 (8) 总结:通过舞蹈表演,进一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1. 分组讨论,创编舞蹈动作。 2. 展示创编的舞蹈动作,接受反馈和建议。 3. 全班一起表演创编的舞蹈动作。 4. 讨论舞蹈动作的表现效果。
评价任务 1. 舞蹈创编:☆☆☆ 2. 表演效果:☆☆☆ 3. 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创编和表演舞蹈,帮助学生将对音乐的理解转化为具体的动作,增强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巩固提升 绘画表达 (1) 播放《☆念故乡》的音乐,引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 提供绘画材料,如彩笔、水彩等。 (3)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 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介绍创作思路和表现内容。 (5) 其他同学给予反馈和建议,共同探讨画作的表现效果。 (6) 教师总结:通过绘画,进一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7) 收集优秀画作,制作成班级展览。 (8) 讨论:你们的画作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 1. 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 展示画作,介绍创作思路。 3. 接受反馈和建议,共同探讨画作的表现效果。 4. 参与班级展览。
评价任务 1. 绘画创作:☆☆☆ 2. 作品展示:☆☆☆ 3. 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绘画创作,帮助学生将对音乐的理解转化为视觉艺术,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作业设计
拓展阅读 1.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德沃夏克的生平和作品。 2. 欣赏德沃夏克的其他作品,如《斯拉夫舞曲》、《母亲教我的歌》等。 3. 写一篇关于《☆念故乡》的读后感,表达你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实践活动 1. 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演唱《☆念故乡》的主题旋律。 2. 用简单的乐器伴奏,增强音乐表现力。 3. 创编一段舞蹈动作,配合《☆念故乡》的音乐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念故乡》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音乐片段 2. 介绍德沃夏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提问与讨论 二、新课讲解 1. 播放完整乐章 2. 解释曲式结构 3. 听辨乐器声音 4. 演唱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