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二、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学习本课特别要注意,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是由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客观、全面、辩证的看待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
时空观念:以时间轴为标准,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相关史实的时空定位。
史料实证:通过史料探究春秋战国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相关史实,理解列国纷争、改革变法、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历史解释:对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和百家争鸣等相关概念要熟知,深刻把握其中的内涵和实质。
家国情怀:通过春秋战国由分裂到逐渐统一的历程、华夏民族认同感的加强以及“百家争鸣”时期灿烂的文化,增强对祖国统一的深刻认同,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孔子和老子、百家争鸣。
2.教学难点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意义。
四、教法学法
教法:正面讲授、史料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研读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材料,让学生思考郑庄公射王中肩反映了什么?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代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生:周天子权威的衰落、诸侯势力的崛起、传统周礼的崩坏、政治格局的转变
师:周天子,本是天下共主,却被诸侯射中,颜面扫地。这一“郑庄公射王中肩”的事件,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彻底打破了原有的秩序。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诸侯们不再像以往那般敬畏,他们看到了周王室的衰落,开始蠢蠢欲动。于是,一个诸侯纷争的大时代拉开了帷幕,各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而在这漫长的纷争岁月里,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各国又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力求富国强兵。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风起云涌的历史时期,去探寻其中的奥秘与精彩。
【自主学习】
1、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化有哪些?
2、探究商鞅变法的措施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3、梳理百家争鸣主要流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4、思考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影响?
【讲授新课】本课分为二大部分:
变革之象
变革之策
(一)变革之象
师:展示材料,让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化有哪些?
生:①政治:王室衰微、列国纷争
②夷夏:华夏认同,民族交融
③经济:农业:铁器牛耕、生产力大发展;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出现中心城市和大商人
④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兴起
(二)应变之策(变法)
师:展示地图,让学生了解各国的变法改革。
生:如上
(二)秦的统治
师:展示材料,让学生探究:商鞅变法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五: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六: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生: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推行县制;什伍连坐制度;个体小家庭制度;军功爵制;重农抑商
师:展示表格,让学生探究:商鞅变法有什么意义?
生:如上
师:展示材料,让学生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骏刑……君之出也。
—— 《史记·商君列传》
生:积极性:
①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轻罪重罚,压迫和剥削百姓等。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开文化高压政策之恶例。
师:展示百家争鸣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百家争鸣?
概念突破: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从维护本阶级(阶层)利益出发,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诘难、批驳其他学说,以确立自己的学说,同时相互学习、吸收,形成了学派纷呈,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百家”是个泛称,言诸子之多。按照诸子学说的主要倾向可以划分为儒、道、法、墨、名、农、兵、杂、纵横、阴阳家等。
师:展示表格,让学生自学:梳理百家争鸣主要流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生:如上
师:展示材料,让学生思考: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影响?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代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生:①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③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④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对后世文化学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如上
【达标训练】
1.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答案】D
2.对下栏材料所反映的主张解读准确的是
A. 老子将万物本原归结为“道”
B. 孔子主张“性本善”“有教无类”
C. 法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D. 荀子从人性出发,主张隆礼重法
【答案】D
3.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人物 时间 主要内容
商鞅 秦孝公时期 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
邹忌 齐威王时期 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
李悝 魏文侯时期 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颁布《法经》
吴起 楚悼王时期 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度,裁减冗官,选贤任能
A.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 B.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
C.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 D.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
【答案】D
【教学反思】
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作为重点,通过详细讲解、案例分析、史料论证等多种方式进行突破,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较好。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变法运动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认识变法运动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尝试运用了图表对比、小组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加强对难点内容的深度剖析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