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就其历史地位而言,隋朝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 B.开凿了大运河
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
2.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我国正在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A. 洛阳、涿郡 B.洛阳、大都 C.余杭、洛阳 D.余杭、涿郡
3.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贞观之治 D.陈桥兵变
4.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这说明他
A.鼓励手工业发展 B.善于纳谏
C.身为人君,不讲道理 D.关心百姓生活
5.武则天的统治,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其重要措施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创立行省制度
C.重视发展生产 D.开凿大运河
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7.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A.汉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8.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9.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A.西夏 B.辽 C.金 D.吐蕃
10. 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是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
11.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2015年5月14日,印度总理在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参观了大雄宝殿、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后表示,玄奘法师的印度之行将印中两国人民很早就联系在一起。玄奘印度之行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习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13.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的录取率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西游记》中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广泛流传,它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当时的天竺指今天
A.日本 B.印度一带 C.伊朗 D.阿拉伯地区
16.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http: / / www.21cnjy.com )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马可·波罗
17.现在世界各地凡华人居住的地方多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人常被称为“唐人”。这些名称的由来是因为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服饰流行世界
C.唐朝时大量瓷器运往国外 D.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18.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佳句最能体现唐代文学特色的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9.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其中“画圣”和“诗圣”分别指
A.吴道子、杜甫 B.吴道子、李白
C.顾恺之、李白 D. 王羲之、杜甫
20.学完隋唐历史后,请你对这一历史时期进行概括,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特点的是
A.繁荣与开放 B.动荡与变革
C.分裂与融合 D.交往与冲突
二、材料与问答 (共30分)
21. 有唐一代平等友好的民族政策造就了融洽的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步辇图》
材料三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朕”指哪位历史人物?此材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三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据材料二、三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两个事例。
(3)材料二所示《步辇图》是唐代哪一位画家的代表作?
22.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4分)
材料二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何用途?(2分)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锂。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5分)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材料四的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3分)
23. 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友好往来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唐朝对日本影响深远。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4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二是日本唐招提寺,它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视为日本建筑艺术的明珠。它的没计者就是图一人物,你知道他是谁吗?(2分)
(2)他的事迹表明唐政府实行了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
(3)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我国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借鉴
答案
1—5:CDCBC 6—10:DCBDB 11—15:ADBAA
四、材料题
30.(1)唐太宗(或李世民) 开明(或平等/友好)
(2)吐蕃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嫁到吐蕃/进藏
(3)阎立本
31.(1)唐玄宗(李隆基)。 措施: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
(2)耕作;灌溉。
(3)科举制度; 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4)玄奘。那烂陀寺。《大唐西域记》。
32.(1)鉴真。
(2)鉴真东渡日本,将唐朝佛学、医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筑和雕塑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表明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3)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的京都平安京的建制仿唐长安;田制、赋税制度以及官制、法律制度也多参照唐制。
(4)借鉴:倡导开放、交流与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等。
26.(1)制度:科举制度;(2分)形成:隋朝(2分)(答隋炀帝时期也可给2分,答隋文帝时期不给分)
贡献:
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增加诗赋为考试内容,面试应试人员。(6分)(答对其中1项即可给3分)
(2)优点: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国家的行政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8分)
27.(1)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正式会盟并建立会盟碑;(每点3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特点:有战有和,以和为主。(4分)原因:统治者的重视和恰当的民族政策。(4分)
(3)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等。(6分)
28.(1)虚心纳谏(答出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重用善断大事的杜如晦等具体事例也可)完善科举制(6分)
(2)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 ( http: / / www.21cnjy.com );玄奘西游;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到中国;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