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了解生物圈
考点分布 考查内容
考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生态系统的组成 4.食物链和食物网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2 生态系统
0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 ,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还有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判断方法:主要通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等是否适应其生活环境进行判断。
举例:沙漠骆驼排尿少;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青蛙冬眠;竹节虫与竹子的枝叶相似(拟态);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判断方法:主要通过生物自身的活动是否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进行判断。
举例:大树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地衣促进岩石不断风化;植树造林可防风固沙。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判断方法:主要通过环境的改变是否影响了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活动及分布等判断。
举例:
非生物因素:雨露滋润禾苗壮(水);春兰秋菊(光);南橘北枳(温度)。
生物因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草盛豆苗稀(竞争);蚂蚁合作搬运食物(合作)。
考向1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典例1】(2024·四川·中考真题)小明游峨眉山时发现景区植被的分布特点为:山脚多为常绿阔叶林,山腰则是落叶阔叶林,而到山顶大多是针叶林。影响植被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答案】A
【解析】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如热带雨林必须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环境,常绿阔叶林必须生长在温度较高的亚热带,寒温带针叶林适于温度较低的亚寒带和寒带,高山草甸适于生长在寒冷的高山高原。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度左右,因此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温度差别极大,形成植物垂直分层分布的特点,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阳光、水分、空气不会造成山顶是针叶林,山腰是落叶阔叶林,山脚是常绿阔叶林的分布,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考向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典例2】(2024·宁夏·中考真题)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沙漠中植物稀少——环境影响生物
B.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
C.蚯蚓疏松土壤——环境影响生物
D.北极熊皮下脂肪厚——生物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A.沙漠环境极端,水分稀缺,这对植物的生长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沙漠中植物的数量和种类都相对较少,这是环境对生物生存和分布的直接影响,A正确。
B.大树通过其茂密的枝叶遮挡阳光,减少了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了树下的温度。同时,大树的蒸腾作用也会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使得大树底下成为一个相对凉爽、湿润的小环境。这是生物通过其生理活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B正确。
C.实际上,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会吞食土壤中的有机物并将其分解为无机物,同时它们的身体蠕动也会使土壤变得疏松。这个过程是生物(蚯蚓)对土壤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而不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因此,这个选项的叙述是颠倒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C错误。
D.北极地区气候寒冷,为了在这种极端环境下生存,北极熊进化出了厚厚的皮下脂肪层。这层脂肪不仅可以帮助北极熊保持体温,还可以为它们提供在冰面上游泳时所需的浮力。这是生物通过进化来适应极端环境的一个典型例子,D正确。
故选C。
1.(2024·甘肃陇南·中考真题)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牛和羊的关系是( )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
【答案】B
【解析】A.捕食是指一个物种(捕食者)捕杀并吃掉另一个物种(猎物)的过程。例如,狮子捕食羚羊就是典型的捕食关系,A错误。
B.竞争发生在两个或更多的物种为了有限资源而斗争时,比如食物、栖息地或配偶。当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物种的需求时,这种斗争就会发生。牛和羊都以草为食,在同一片草原上可能会因为争夺草料而产生竞争,B正确。
C.寄生是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那里获取营养而对宿主造成伤害的关系。例如,跳蚤生活在猫身上吸血就是寄生关系,C错误。
D.共生通常指的是两种或更多物种之间持续且密切的生物关系。共生关系一般为互利共生(两者都受益),牛和羊不存在某种互惠互利的情况,D错误。
故选B。
2.(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炎热的夏季,校园里的香樟树下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这主要体现了(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适应具有普遍性
【答案】C
【解析】香樟树下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神农架山间的一种野菊花,能发出阵阵芳香,当被移栽到其他地方后,就不能散发香味。由此可见(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影响生物
【答案】D
【解析】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是因为其他地方与神农架的水分、土壤、光照、温度不同造成的,体现了环境能够影响生物,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实例中,与其它三项所描述的关系不同的是( )
A.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 B.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C.企鹅皮下脂肪很厚 D.雷鸟的保护色
【答案】A
【解析】A.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再加上自然风化作用,坚硬的岩石表面出现了许多小颗粒,后来形成了土壤,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A符合题意。
B.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B不符合题意。
C.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故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企鹅,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C不符合题意。
D.雷鸟的保护色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不属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A.树叶在秋冬季节纷纷飘落
B.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逐渐沙漠化
C.在农场中饲养蚯蚓可改善土质
D.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
【答案】A
【解析】A.树叶在秋冬季节纷纷飘落,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A符合题意。
B.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逐渐沙漠化,是由于牛羊的啃食导致草场沙漠化,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改善了土壤结构;蚯蚓以腐烂有机物为食,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供植物利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蚯蚓的粪便排到土壤中,可提高土壤的肥力。因此,在农场中饲养蚯蚓可改善土质,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在自然界中,一方面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B.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C.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答案】C
【解析】A.生物生活的环境不仅指生存地点,还包括影响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各种因素,A错误
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B错误
C.生物受环境的影响,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C正确。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由于相互争夺食物、配偶、巢穴等,因此会发生竞争关系;但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有合作关系如蜜蜂、蚂蚁、狒狒、猕猴等。因此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互助关系。因此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说法错误,D错误。
故选C。
7.(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中华民族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下列诗句能体现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答案】A
【解析】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意思是生物因素“草”和“豆苗”竞争阳光、水分等而呈现“草盛”“豆苗稀”的现象,体现了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A正确。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是山底的花已经谢了,而山顶山寺的花才竞相开放,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生长的影响,B错误。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思是,春雨下在了晚上,浇灌了植物,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生长的影响,C错误。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8.(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下列谚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大雪纷纷落,明年吃馍馍 B.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C.肥是庄稼宝,施足又施巧 D.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答案】B
【解析】A.“大雪纷纷落,明年吃馍馍”体现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
B.“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体现了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正确。
C.施肥的目的就是给植物提供生长必需的无机盐,“肥是庄稼宝,施足又施巧”说明施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未体现生物影响环境,C错误。
D.“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体现的是天气对谷子的影响,即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02 生态系统
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 温度等
(1)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能够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所以,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3)细菌和真菌将植物的枯枝落叶或动物的尸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所以被称为分解者。
3、食物链
(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食物链。
(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3)有关食物链的注意事项:
①食物链必须以生产者开头;
②食物链中只能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③沿着食物链前进的方向,生物数量越来越少,有毒物质越来越多,能量逐渐消耗,物质反复循环;
④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4)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被多种生物逐步消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必须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 ,才能保证动物的正常生活,因此生产者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着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与能量流动不同,物质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但是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科学家将各种生态系统划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
自然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各种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又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和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是指在人工栽培或建造的环境中形成的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又包括 农田生态系统、 园林生态系统 、 城市生态系统。
5、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三部分,厚度可达 20千米。
(1)大气圈的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如 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等。在大气圈生活的生物,主要是鸟类和会飞的昆虫 ,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2)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以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主要受光照影响,其次与空气、水压也有关系)。
(3)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 固体部分,大多覆盖着土壤 ,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但是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考向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典例1】(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水族箱是小型生态系统,其组成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代表非生物部分 B.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C.②包含细菌和真菌 D.其中存在食物链:阳光→植物→动物
【答案】D
【解析】A.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生存的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水族箱这个小型生态系统中,①代表这些非生物因素,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生产者自身提供能量和营养,还是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在水族箱中,绿色植物如水草扮演了生产者的角色,B正确。。
C.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通常被归类为分解者,它们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给环境,供生产者再利用。在水族箱中,很可能存在各种细菌和真菌,它们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C正确。
D.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序列,它通常从生产者开始,经过一系列的消费者,直到最高级的消费者。然而,阳光并不是生物,它不能作为食物链的一部分。在食物链中,应该只包含生物成分,即生产者和消费者,D错误。
故选D。
考向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典例2】(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形成不同的食物链。下列各项中,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草→鹿→野兔→狼
B.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
C.草→昆虫→食虫鸟→蛇
D.阳光→草→昆虫→食虫鸟
【答案】C
【解析】A.食物链起点是草,属于生产者,终点是狼,狼吃鹿和野兔,但是野兔不吃鹿,A错误。
B.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该链状结构没有生产者,B错误。
C.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以生产者“草”开始,以最高营养级“蛇”结束,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所以,该链状结构能表示一条食物链,C正确。
D.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D错误。
故选C。
考向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典例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A.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被称为“地球之肾”,A错误。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B正确。
C.草原生态系统,较为干旱,缺乏高大植物,主要以低矮的草原植被为主,C错误。
D.淡水生态系统是指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具有易被破坏、难以恢复的特征,D错误。
故选B。
1.(2024·湖南·中考真题)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树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A.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答案】B
【解析】A.非生物部分主要包括阳光、水、空气、土壤等,这些是无生命的自然因素。茶树作为有生命的植物,显然不属于非生物部分,A不符合题意。
B.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茶树正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它属于生产者,B符合题意。
C.消费者是指依靠摄取其他生物为食的生物,如动物。茶树不是消费者,因为它们不摄取其他生物为食,C不符合题意。
D.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茶树不是分解者,因为它们不进行分解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十八号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斑马鱼和金鱼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 )
A.消费者生产者 B.生产者消费者
C.分解者消费者 D.分解者生产者
【答案】A
【解析】斑马鱼属于消费者,它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金鱼藻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2024·甘肃陇南·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水稻→麻雀→鹰
B.水草→鲫鱼→野鸭→细菌
C.青草→蝗虫→青蛙→蛇
D.土壤→青草→绵羊→狼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包含了非生物部分“阳光”,而食物链中是不应该包含非生物部分的,A错误。
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通常作为分解者存在,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B错误。
C.完全符合食物链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它清晰地表示了生产者(青草)和各级消费者(蝗虫、青蛙、蛇)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C正确。
D.包含了非生物部分“土壤”,而食物链中是不应该包含非生物部分的,D错误。
故选C。
4.(2024·安徽·中考真题)混养不同食性的鱼类,能增加鱼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下图是某鱼塘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浮游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鲢鱼、鳙鱼和鲤鱼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C.鱼类的混养提高了鱼塘中资源的利用率
D.能量可沿“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鲤鱼”流动
【答案】B
【解析】 A.浮游植物属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属于生产者,A正确。
B.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一现象叫作互利共生。可见,鲢鱼、鳙鱼和鲤鱼之间不是互利共生关系,鳙鱼和鲤鱼之间是竞争关系,B错误。
C.鱼类的混养提高了鱼塘中饵料、空间等资源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C正确。
D.图中的食物链有:浮游植物→鲢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鲤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可见,能量可沿“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鲤鱼”流动,D正确。
故选B。
5.(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关于该食物网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甲 B.戊体内积累毒素最多
C.戊与丁只有捕食关系 D.总共包含4条食物链
【答案】B
【解析】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光能),因此,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A错误。
B.有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因此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在该食物网中,戊营养级别最高,体内积累毒素最多,B正确。
C.戊与丁都以己为食,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戊以丁为食,二者之间是捕食关系,C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该食物网中具有的食物链是:甲→乙→丙→丁→戊、甲→己→戊、甲→己→丁→戊,共三条,D错误。
故选B。
6.(2024·云南·中考真题)稻螟虫是啃食水稻的害虫,青蛙是稻螟虫的天敌,稻田中放养适量青蛙,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青蛙在稻田中也会遭到蛇的捕食。下图表示上述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中各生物(用甲~丁表示)体内农药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上述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水稻→稻螟虫→青蛙→蛇
②上述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水稻→青蛙→稻螟虫→蛇
③图中甲所代表的生物是青蛙
④图中丁所代表的生物是水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稻螟虫是啃食水稻的害虫,青蛙是稻螟虫的天敌,青蛙在稻田中也会遭到蛇的捕食。上述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水稻→稻螟虫→青蛙→蛇,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由题图可知,丙是水稻、乙是稻螟虫、甲是青蛙、丁是蛇,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A。
7.(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增加非生物部分即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图中包含4条食物链
C.物质和能量在此食物网中都是循环流动的
D.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图中重金属积累最多的是鹰
【答案】D
【解析】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兔、鼠、狐、蛇、鹰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每一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开始,只到没有其他消费者吃他为止。按一定的顺序数不容易出错。从左到右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有5条,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C错误。
D.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鹰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D正确。
故选D。
8.(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下图为“稻虾共作”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鸟类与害虫有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B.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会沿着食物链的传递而逐渐增多
C.若该食物网中小龙虾过度繁殖,害虫和青蛙数量会减少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来源主要是作为生产者的水稻
【答案】B
【解析】A.该题中的食物链有:①水稻→害虫→小龙虾;②水稻→害虫→青蛙→蛇;③水稻→害虫→鸟类→蛇;④水稻→鸟类→蛇,共4条食物链。鸟类与害虫有箭头连接表示有捕食关系,鸟类与害虫还有共同的食物,因此也有竞争关系,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会沿着食物链的传递而逐渐减少,B错误。
C.若食物网中小龙虾过度繁殖,害虫会因大量的天敌而减少,但害虫减少以后,以害虫为食的青蛙的数量也会减少,C正确。
D.水稻作为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D正确。
故选B。
9.(2024·湖南·中考真题)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以下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是( )
A.生物圈 B.湘江 C.洞庭湖 D.衡山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而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因此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广为流传的一句诗,形象地描绘了 生态系统的如画风景,其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因此自动调节能力 (填“大于”或“小于”)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 草原 小于
【解析】草原生态系统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主要以低矮的草原植被为主,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仍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广为流传的一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如画风景。 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多,营养结构复杂,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营养结构较简单。所以,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小于森林生态系统。
11.(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藏羚羊迁徙繁育种群,每年7月,产羔后的藏羚羊从可可西里地区南下来到这里。保护区内共记录有野生动物158种,包括藏野驴、黑颈鹤、红尾沙蜥、裸鲤等多种特有动物。下图表示该自然保护区内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题目中画线部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请写出一条生物G处于第三营养级的食物链: 。
(3)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包括 和非生物成分。
(4)藏羚羊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胚胎发育在母体的 内进行。从动物行为的类型来看,藏羚羊产羔属于 行为。
【答案】(1)物种/生物种类
(2)A→B→G
(3)分解者
(4) 子宫 繁殖
【解析】(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题目中画线部分说明该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158种,包括藏野驴、黑颈鹤、红尾沙蜥、裸鲤等多种特有动物,体现了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在食物链中的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营养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为第三营养级,以此类推;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A→B→G、A→B→E→G、A→C→E→G、A→D→F→E→G;因此,生物G处于第三营养级的食物链A→B→G。
(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所示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面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哺乳胎生;藏羚羊属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在母体的子宫内进行。
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是繁殖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藏羚羊产羔属于繁殖行为。
12.(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观察下图所示的生态系统,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是 。
(2)图中吃虫的鸟与青蛙是 关系。
(3)若草场受到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 的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4)如果大量捕杀蛇,一段时间后,鼠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答案】(1) 5/五 草→鼠→猫头鹰
(2)竞争
(3)猫头鹰
(4)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解析】(1)图中的食物链有: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共5条。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少食物链越短,故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猫头鹰。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图中吃虫的鸟与青蛙都捕食食草昆虫,故存在竞争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题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若草场受到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猫头鹰的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因此,如果大量捕杀蛇,一段时间后,鼠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3.(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达州市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森林覆盖率80%以上,是观景和避暑圣地。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该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图1为该景区内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2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机物的相对含量,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1中所示的生物部分外,还需要补充分解者和 。
(2)若图2对应的是图1中含食草昆虫的一条食物链,则图2中的甲对应的是图1中的 。
(3)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与蛇之间的关系是 。
(4)若有毒物质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图2中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填图2中标号)
【答案】(1)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食虫鸟
(3)捕食和竞争
(4)丁
【解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1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除图1中所示的生物部分外,还需要补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图2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机物的相对含量,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有机物含量越少。由此可以得出图2中四种生物的营养关系是 :丙→乙→甲→丁。若图2对应的是图1中含食草昆虫的一条食物链,则应该对应: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则图2中的甲对应的是图1中的食虫鸟。
(3)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捕食蛇,二者是捕食关系;同时猫头鹰和蛇都捕食食草鸟,二者是竞争关系。所以猫头鹰与蛇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4)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也不易排出,所以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由3小题分析可知,图2中四种生物的营养关系是 :丙→乙→甲→丁,若有毒物质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图2中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丁。
14.(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序号①~⑥表示生理过程,字母a~d 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除图中图示外,无机环境还可以为生产者提供的物质是 (答出一种)。
(2)生物体内的碳返回到无机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 ,包括图中的 (填序号)。
(3)若图中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包括 个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 。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则d代表的能量大约是b的 。
(4)若图中的生产者是玉米,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针对b的具体调控措施是 (答出一点),农田生态系统较森林生态系统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原因是 。
【答案】(1) 分解者 无机盐、水
(2) 呼吸作用 ①③④⑤⑥
(3) 4/四 肉食性动物1 0.01~0.04(1%~4%)
(4) 经安全评估后,引入植食性动物的天敌(或使用对环境无污染的农药灭杀植食性动物)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以动植物等生物的遗体、残骸、粪便等为食,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将这些复杂的有机物质逐步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图中甲能利用动植物的遗体、粪便、碎屑等,可判断甲属于分解者,除了图中图示的物质外,无机环境还可以为生产者提供水和无机盐,水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物质之一,无机盐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2)生物体内的碳通过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同时死亡的生物体被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也释放二氧化碳到环境中。这些过程实现了碳从生物群落向无机环境的转移。图中①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③④⑤表示消费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1、肉食性动物2)的呼吸作用,⑥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3)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包括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1)和三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2),共4个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食物链中的第三个环节即肉食性动物1。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0.1~0.2),从b到d经历了两次传递,所以d代表的能量大约是b的10%10%~20%20%,即0.01~0.04b(1%~4%b)。
(4)若图中的生产者是玉米,b通常为吃玉米的害虫,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针对b害虫的具体调控措施是经安全评估后,引入植食性动物的天敌(或使用对环境无污染的农药灭杀植食性动物)。农田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1.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列生物之间具有竞争关系的是( )
A.水稻和杂草 B.七星瓢虫和蚜虫
C.狗和狂犬病病毒 D.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答案】A
【解析】A.水稻和杂草都属于植物,且通常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为了争夺阳光、水分、养分等资源,它们之间会展开激烈的竞争。因此,水稻和杂草之间具有竞争关系,A正确。
B.七星瓢虫以蚜虫为食,这是一种典型的捕食关系。七星瓢虫通过捕食蚜虫来获取营养,而蚜虫则成为七星瓢虫的食物来源,B错误。
C.狂犬病病毒寄生在狗的体内,利用狗的细胞进行复制和增殖,对狗的健康造成危害。这是一种寄生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C错误。
D.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为豆科植物提供氮素营养;而豆科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生长所需的有机物。这种互利共生的关系使得两者能够共同生长和繁殖,D错误。
故选A。
2.白雪皑皑的冬季,雷鸟全身雪白,鼻孔和脚均被羽毛所覆盖;到了无雪的夏季,雷鸟又换上了黑褐色、棕黄色斑纹的羽毛。这充分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改造环境
【答案】A
【解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例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斑驳的色彩很相近,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也是防止被敌害发现,同时便于捕食猎物,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草尽狐免愁”的谚语中蕴含着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是( )
A.阳光→草→兔→狐 B.草→免→狐→细菌
C.狐→草→兔 D.草→兔→狐
【答案】D
【解析】A.由分析可知,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故B错误。
C.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并且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而“狐→草→兔”从消费者开始,同时箭头也由消费者指向生产者,故C错误。
D.该食物链正确表示生产者草与消费者兔、狐的捕食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4.古人也很关注身边的生物以及生物现象。下列诗句或者俗语,能体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答案】B
【解析】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存在“树→蝉→螳螂→黄雀”食物链,螳螂、蝉、黄雀,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维持各种生物数量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所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捕食关系,故A错误。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生物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故B正确。
C. “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因此,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该诗句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C错误。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说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这描绘了莲的繁殖(开花)的现象,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价值中的直接价值,故D错误。
故选B。
5.如图表示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关于其中的一条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
A.鹰→食虫鸟→昆虫→水稻 B.鹰→植食性鸟→水稻
C.昆虫→食虫鸟→鹰 D.水稻→植食性鸟→鹰
【答案】D
【解析】A. 鹰→食虫鸟→昆虫→水稻:这条链条的顺序(捕食关系)是错误的,鹰是顶级消费者,不会被食虫鸟捕食,同样食虫鸟不会被昆虫捕食,A错误。
B.鹰→植食性鸟→水稻:这条链条的顺序(捕食关系)也是错误的,植食性鸟不会捕食鹰,水稻也不会捕食植食性鸟,B错误。
C.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链条的捕食关系正确的,但起点不是生产者,C错误。
D.水稻→植食性鸟→鹰:这条链条的捕食关系正确的,且起点是生产者,符合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D正确。
故选D。
6.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类群所含能量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其中最可能为生产者的是( )
生物数量 甲 乙 丙 丁
能量 12.50 13.30 10.80 220.00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所以生产者体内所含的能量最多;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最有可能是生产者的是含能量最多的丁,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的数量增加,此时乙、丙、丁的数量变化是( )
A.丙、丁的数量增加,乙的数量减少
B.乙、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减少
C.乙、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
D.乙、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中,若甲的数量增加,则丙的数量因甲的增加而减少,乙的数量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丁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 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里有一些死去的树干上长满了真菌,会将树桩分解成碎片,使坚硬的树桩慢慢腐烂。这些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部分
【答案】B
【解析】A.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A错误。
B.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蚯蚓、屎壳郎和白蚁)。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可见,这些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正确。
C.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C错误。
D.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D错误。
故选B。
9.2023年国土绿化工作通知中,编制实施《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每年国土绿化不少于1亿亩,增加降水量,可以美化环境,体现了(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答案】B
【解析】A.通过国土绿化(即生物活动,主要是植树造林等)来改变环境,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而非环境影响生物,A错误。
B.题目中提到通过国土绿化(生物活动)来增加绿化面积,进而可能增加降水量和美化环境,这正是生物活动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的表现,B正确。
C.题目中并未提及生物如何适应环境,而是强调了生物活动对环境的改变,C错误。
D.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通常是生物通过进化来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主动适应生物,D错误。
故选B。
10.你认为造成南橘北枳的主要生态因素最可能是( )
A.水分 B.温度 C.光 D.土壤
【答案】B
【解析】ACD.虽然水分、光照、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但在此问题中,我们并没有明确的信息表明水分、光照、土壤是导致“南橘北枳”现象的主要原因。而且,水分、光照、土壤在南北方的差异并不如温度那么显著和直接,ACD不符合题意。
B.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南方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橘子的生长;而北方的气候则相对寒冷干燥,这对橘子的生长是不利的。因此,温度的差异很可能是导致“南橘北枳”现象的主要原因,B符合题意。
故选B。
1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C.“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秋天,大雁由北方飞向南方越冬,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A.黄蝶与菜花颜色相近,都是黄色,黄蝶飞入菜花不易被人发现,是一种保护色,可见“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A正确。
B.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故B正确。
C.“大树底下好乘凉”是指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C错误。
D.秋后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因此秋天大雁由北方飞向南方越冬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D正确。
故选C。
12.爱护生物,保护环境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草原生态系统组成中,草属于 者。
(2)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草→鼠→狐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 。
(3)以下食物链中书写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草→鼠→蛇→鹰 B.草←鼠←蛇←鹰
C.阳光→草→鼠→蛇 D.草→鼠→蛇→细菌
(4)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 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5)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说明生物能够不断地 环境。(选填“适应”或“影响”)
【答案】(1)生产
(2)狐
(3)A
(4) 生物圈 水
(5)适应
【解析】(1)该生态系统中,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属于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可见,在草→鼠→狐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营养级最高的狐。
(3)A.“草→鼠→蛇→鹰”是食物链,能够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A正确。
B.食物链中的箭头指向表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即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可见,“草←鼠←蛇←鹰”箭头方向颠倒,B错误。
C.“阳光→草→鼠→蛇”中,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不能书写到食物链中,C错误。
D.“草→鼠→蛇→细菌”中,细菌属于分解者,不能书写到食物链中,D错误。
故选A。
(4)生物圈包含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5)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等植物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根系庞大是为了吸收更多的水分,地上部分微小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这些特征都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13.渠江是一个大型的生态系统,是广安的重要水源之一。如图展示了渠江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有 。
(2)图中“蟹”位于第 营养级。
(3)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4)广安市人民政府对渠江设置了禁渔期,其原因之一是生态系统的 有一定限度,过度捕捞容易引起生态失调。
【答案】(1)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2)二、三
(3)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白鹭
(4)自我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水生植物属于生产者,图中的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在食物链中的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营养级。图中食物链有7条: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白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白鹭;水生植物→蟹→白鹭;水生植物→鱼→白鹭;水生植物→虾→白鹭;水生植物→虾→鱼→白鹭。可见,蟹处于第二、三营养级。
(3)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白鹭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可见,广安市人民政府对渠江设置了禁渔期,其原因之一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过度捕捞容易引起生态失调。
14.为进一步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关知识,生物社团的同学对某种植园内的生物进行了调查,绘制部分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1)生物学上,把阳光、土壤、空气以及杂草、蝗虫、田鼠等影响玉米生活的因素统称为 ;玉米、杂草作为生产者,能为其他生物提供 。
(2)图中的恒温动物有 ,与保持体温有关的结构是 (列举2条)。
(3)为防治虫害,同学们在玉米和杂草上喷洒农药,一段时间后发现,蝗虫的抗药性明显增强,这是由于 的结果;进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原因是 。
(4)有同学认为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利用的,所以无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肥料。请你给出否定该同学观点的理由 。
(5)某玉米品种中决定叶片宽度的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决定,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其中基因组成为a的花粉粒中有50%败育,无法正常受精,而基因组成为A的花粉完全正常。现有基因组成为Aa的玉米若干,让其自由交配,F1植株中性状及比例为 。
【答案】(1) 生态因素 有机物和氧气
(2) 田鼠、喜鹊、雀鹰 体表被毛;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路线分开;神经系统发达,具有调节和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
(3) 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 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增加
(4)因为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中输出,其中的无机盐不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不断施加肥料(其他答案合理即可,2分)
(5)宽叶:窄叶=5:1
【解析】(1)生物学上,把阳光、土壤、空气以及杂草、蝗虫、田鼠等影响玉米生活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玉米、杂草作为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氧气。
(2)恒温动物有鸟类和哺乳类,所以图中的恒温动物有田鼠、喜鹊、雀鹰,与保持体温有关的结构是体表被毛;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路线分开;神经系统发达,具有调节和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
(3)蝗虫抗药性增强是因为抗药性强的个体在喷洒农药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并繁殖,这种抗药基因在种群中得以保留下来并增多,即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增加,所以进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
(4)该同学的观点不正确,因为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生产作用固定了养分,但收割作物时,这些养分被带出农田,长期来看,养分会流失,因此需要施加肥料来补充和维持土壤肥力。
(5)基因型 Aa 的玉米自由交配,产生的花粉中,A 和 a 理论比例为 1:1,但由于 a 花粉有 50%败育,因此实际可育花粉的比例为 A:a = 1:1/2。雌蕊中卵细胞A:a = 1:1。
那么Aa×Aa自由交配后的遗传图解为:
因此宽叶:窄叶=5/2:1/2=5:1。
15.祁连山国家公园位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下图一表示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 制造有机物,为自身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的 。
(2)该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遗骸可被 和 分解成无机物,回归自然界。
(3)图一所示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
(4)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还应增加的生物成分是 ;该成分与图二中的 相对应。
(5)图二中①所示的生理活动是 。
(6)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自动调节能力 。
(7)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答案】(1) 光合作用 生产者
(2) 细菌 真菌
(3)5
(4) 分解者 C
(5)光合作用
(6)较强
(7)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在此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2)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该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遗骸可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回归自然界。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数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图一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绿色植物→杂食性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鼠→狐;绿色植物→吃草籽鸟→鹰。所以图一所示的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
(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图一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图二中C代表分解者。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还应增加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该成分与图二中的C相对应。
(5)图二中①所示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A代表生产者,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6)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
(7)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保护生物的栖息地。
16.2022年11月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凝聚各方共识,推进了全球湿地保护合作。图一是黄河湿地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二表示其中某条食物链中四种动物相对数量。
(1)图一中的食物链有 条。图二中丁对应的动物是图一中的 。
(2)图一中与蟹存在竞争关系的生物是 。
(3)图一中,能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有 (用图中序号表示)。
(4)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源,但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容易造成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为响应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做到 。
【答案】(1) 4/四 鹭
(2)浮游动物
(3)①③④
(4)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
【解析】(1)图中的食物链有4条:B水生植物→蟹→鹭,B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B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B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鹭。图二表示其中某条食物链中四种动物相对数量,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因此图二中的食物链为:B→丙→甲→乙→丁,对应图甲中五个营养级的食物链:B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可知,图二中丁对应的动物是图一中的鹭。
(2)由图一中的食物链可知,蟹和浮游动物同时以B水生植物为食,因此与蟹存在竞争关系的生物是浮游动物。
(3)图一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①③),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④),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能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有①③④。
(4)为响应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做到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了解生物圈
考点分布 考查内容
考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生态系统的组成 4.食物链和食物网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2 生态系统
0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 ,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还有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判断方法:主要通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等是否适应其生活环境进行判断。
举例:沙漠骆驼排尿少;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青蛙冬眠;竹节虫与竹子的枝叶相似(拟态);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判断方法:主要通过生物自身的活动是否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进行判断。
举例:大树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地衣促进岩石不断风化;植树造林可防风固沙。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判断方法:主要通过环境的改变是否影响了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活动及分布等判断。
举例:
非生物因素:雨露滋润禾苗壮(水);春兰秋菊(光);南橘北枳(温度)。
生物因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捕食);草盛豆苗稀(竞争);蚂蚁合作搬运食物(合作)。
考向1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典例1】(2024·四川·中考真题)小明游峨眉山时发现景区植被的分布特点为:山脚多为常绿阔叶林,山腰则是落叶阔叶林,而到山顶大多是针叶林。影响植被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考向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典例2】(2024·宁夏·中考真题)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沙漠中植物稀少——环境影响生物
B.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
C.蚯蚓疏松土壤——环境影响生物
D.北极熊皮下脂肪厚——生物适应环境
1.(2024·甘肃陇南·中考真题)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牛和羊的关系是( )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
2.(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炎热的夏季,校园里的香樟树下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这主要体现了( )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适应具有普遍性
3.(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神农架山间的一种野菊花,能发出阵阵芳香,当被移栽到其他地方后,就不能散发香味。由此可见(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影响生物
4.(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实例中,与其它三项所描述的关系不同的是( )
A.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 B.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C.企鹅皮下脂肪很厚 D.雷鸟的保护色
5.(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不属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A.树叶在秋冬季节纷纷飘落
B.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逐渐沙漠化
C.在农场中饲养蚯蚓可改善土质
D.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
6.(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在自然界中,一方面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受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B.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C.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7.(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中华民族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下列诗句能体现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下列谚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大雪纷纷落,明年吃馍馍 B.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C.肥是庄稼宝,施足又施巧 D.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02 生态系统
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 温度等
(1)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能够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所以,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3)细菌和真菌将植物的枯枝落叶或动物的尸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所以被称为分解者。
3、食物链
(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食物链。
(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3)有关食物链的注意事项:
①食物链必须以生产者开头;
②食物链中只能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③沿着食物链前进的方向,生物数量越来越少,有毒物质越来越多,能量逐渐消耗,物质反复循环;
④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4)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被多种生物逐步消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必须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 ,才能保证动物的正常生活,因此生产者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着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与能量流动不同,物质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但是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科学家将各种生态系统划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
自然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各种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又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和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是指在人工栽培或建造的环境中形成的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又包括 农田生态系统、 园林生态系统 、 城市生态系统。
5、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三部分,厚度可达 20千米。
(1)大气圈的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如 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等。在大气圈生活的生物,主要是鸟类和会飞的昆虫 ,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2)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以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主要受光照影响,其次与空气、水压也有关系)。
(3)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 固体部分,大多覆盖着土壤 ,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但是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考向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典例1】(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水族箱是小型生态系统,其组成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代表非生物部分 B.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C.②包含细菌和真菌 D.其中存在食物链:阳光→植物→动物
考向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典例2】(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形成不同的食物链。下列各项中,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草→鹿→野兔→狼
B.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
C.草→昆虫→食虫鸟→蛇
D.阳光→草→昆虫→食虫鸟
考向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典例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1.(2024·湖南·中考真题)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树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A.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2.(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十八号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斑马鱼和金鱼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 )
A.消费者生产者 B.生产者消费者
C.分解者消费者 D.分解者生产者
3.(2024·甘肃陇南·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水稻→麻雀→鹰
B.水草→鲫鱼→野鸭→细菌
C.青草→蝗虫→青蛙→蛇
D.土壤→青草→绵羊→狼
4.(2024·安徽·中考真题)混养不同食性的鱼类,能增加鱼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下图是某鱼塘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浮游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鲢鱼、鳙鱼和鲤鱼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C.鱼类的混养提高了鱼塘中资源的利用率
D.能量可沿“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鲤鱼”流动
5.(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关于该食物网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甲 B.戊体内积累毒素最多
C.戊与丁只有捕食关系 D.总共包含4条食物链
6.(2024·云南·中考真题)稻螟虫是啃食水稻的害虫,青蛙是稻螟虫的天敌,稻田中放养适量青蛙,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青蛙在稻田中也会遭到蛇的捕食。下图表示上述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中各生物(用甲~丁表示)体内农药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上述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水稻→稻螟虫→青蛙→蛇
②上述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水稻→青蛙→稻螟虫→蛇
③图中甲所代表的生物是青蛙
④图中丁所代表的生物是水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增加非生物部分即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图中包含4条食物链
C.物质和能量在此食物网中都是循环流动的
D.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图中重金属积累最多的是鹰
8.(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下图为“稻虾共作”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鸟类与害虫有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B.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会沿着食物链的传递而逐渐增多
C.若该食物网中小龙虾过度繁殖,害虫和青蛙数量会减少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来源主要是作为生产者的水稻
9.(2024·湖南·中考真题)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以下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是( )
A.生物圈 B.湘江 C.洞庭湖 D.衡山
10.(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广为流传的一句诗,形象地描绘了 生态系统的如画风景,其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因此自动调节能力 (填“大于”或“小于”)森林生态系统。
11.(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藏羚羊迁徙繁育种群,每年7月,产羔后的藏羚羊从可可西里地区南下来到这里。保护区内共记录有野生动物158种,包括藏野驴、黑颈鹤、红尾沙蜥、裸鲤等多种特有动物。下图表示该自然保护区内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题目中画线部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请写出一条生物G处于第三营养级的食物链: 。
(3)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包括 和非生物成分。
(4)藏羚羊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胚胎发育在母体的 内进行。从动物行为的类型来看,藏羚羊产羔属于 行为。
12.(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观察下图所示的生态系统,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是 。
(2)图中吃虫的鸟与青蛙是 关系。
(3)若草场受到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 的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4)如果大量捕杀蛇,一段时间后,鼠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13.(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达州市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森林覆盖率80%以上,是观景和避暑圣地。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该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图1为该景区内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2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机物的相对含量,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1中所示的生物部分外,还需要补充分解者和 。
(2)若图2对应的是图1中含食草昆虫的一条食物链,则图2中的甲对应的是图1中的 。
(3)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与蛇之间的关系是 。
(4)若有毒物质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图2中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填图2中标号)
14.(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序号①~⑥表示生理过程,字母a~d 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除图中图示外,无机环境还可以为生产者提供的物质是 (答出一种)。
(2)生物体内的碳返回到无机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 ,包括图中的 (填序号)。
(3)若图中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包括 个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 。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则d代表的能量大约是b的 。
(4)若图中的生产者是玉米,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针对b的具体调控措施是 (答出一点),农田生态系统较森林生态系统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原因是 。
1.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列生物之间具有竞争关系的是( )
A.水稻和杂草 B.七星瓢虫和蚜虫
C.狗和狂犬病病毒 D.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2.白雪皑皑的冬季,雷鸟全身雪白,鼻孔和脚均被羽毛所覆盖;到了无雪的夏季,雷鸟又换上了黑褐色、棕黄色斑纹的羽毛。这充分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改造环境
3.“草尽狐免愁”的谚语中蕴含着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是( )
A.阳光→草→兔→狐 B.草→免→狐→细菌
C.狐→草→兔 D.草→兔→狐
4.古人也很关注身边的生物以及生物现象。下列诗句或者俗语,能体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如图表示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关于其中的一条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
A.鹰→食虫鸟→昆虫→水稻 B.鹰→植食性鸟→水稻
C.昆虫→食虫鸟→鹰 D.水稻→植食性鸟→鹰
6.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类群所含能量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其中最可能为生产者的是( )
生物数量 甲 乙 丙 丁
能量 12.50 13.30 10.80 220.00
A.甲 B.乙 C.丙 D.丁
7.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的数量增加,此时乙、丙、丁的数量变化是( )
A.丙、丁的数量增加,乙的数量减少
B.乙、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减少
C.乙、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
D.乙、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8.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里有一些死去的树干上长满了真菌,会将树桩分解成碎片,使坚硬的树桩慢慢腐烂。这些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部分
9.2023年国土绿化工作通知中,编制实施《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每年国土绿化不少于1亿亩,增加降水量,可以美化环境,体现了(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10.你认为造成南橘北枳的主要生态因素最可能是( )
A.水分 B.温度 C.光 D.土壤
1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C.“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秋天,大雁由北方飞向南方越冬,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12.爱护生物,保护环境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草原生态系统组成中,草属于 者。
(2)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草→鼠→狐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 。
(3)以下食物链中书写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草→鼠→蛇→鹰 B.草←鼠←蛇←鹰
C.阳光→草→鼠→蛇 D.草→鼠→蛇→细菌
(4)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 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5)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说明生物能够不断地 环境。(选填“适应”或“影响”)
13.渠江是一个大型的生态系统,是广安的重要水源之一。如图展示了渠江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有 。
(2)图中“蟹”位于第 营养级。
(3)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4)广安市人民政府对渠江设置了禁渔期,其原因之一是生态系统的 有一定限度,过度捕捞容易引起生态失调。
14.为进一步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关知识,生物社团的同学对某种植园内的生物进行了调查,绘制部分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1)生物学上,把阳光、土壤、空气以及杂草、蝗虫、田鼠等影响玉米生活的因素统称为 ;玉米、杂草作为生产者,能为其他生物提供 。
(2)图中的恒温动物有 ,与保持体温有关的结构是 (列举2条)。
(3)为防治虫害,同学们在玉米和杂草上喷洒农药,一段时间后发现,蝗虫的抗药性明显增强,这是由于 的结果;进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原因是 。
(4)有同学认为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利用的,所以无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肥料。请你给出否定该同学观点的理由 。
(5)某玉米品种中决定叶片宽度的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决定,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其中基因组成为a的花粉粒中有50%败育,无法正常受精,而基因组成为A的花粉完全正常。现有基因组成为Aa的玉米若干,让其自由交配,F1植株中性状及比例为 。
15.祁连山国家公园位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下图一表示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 制造有机物,为自身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的 。
(2)该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遗骸可被 和 分解成无机物,回归自然界。
(3)图一所示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
(4)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还应增加的生物成分是 ;该成分与图二中的 相对应。
(5)图二中①所示的生理活动是 。
(6)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自动调节能力 。
(7)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16.2022年11月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凝聚各方共识,推进了全球湿地保护合作。图一是黄河湿地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二表示其中某条食物链中四种动物相对数量。
(1)图一中的食物链有 条。图二中丁对应的动物是图一中的 。
(2)图一中与蟹存在竞争关系的生物是 。
(3)图一中,能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有 (用图中序号表示)。
(4)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源,但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容易造成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为响应我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做到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