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华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
一、单项技能考查(每题3分,共15分)
1.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叱咄(duō) 缥碧(piǎo) 弗之怠(fó) 绮户(qǐ)
B.皲裂(jūn) 箪瓢(dān) ( http: / / www.21cnjy.com ) 辄尽(zhé) 加冠(guàn)
C.泠泠(líng) 黔娄(qián) 汲汲(jí) 衔觞(shāng)
D.烨然(yè) 骈死(bìng) 轩邈(miǎo) 容臭(chòu)
2. 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B.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
C. 经沦世务者,窥谷忘反。
D.其言之若人之俦乎。
3.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
A.小明对所学内容基本上是不求甚解,一到考试就傻了眼。
B.他在班上表现很突出,品行优良,学习成绩又好,大家都认为德高望重的他是班长的最佳人选。
C.他对啰哩啰嗦的母亲深恶痛绝,但是又不敢反驳。
D.这份试卷中的第一小题他花了10分钟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白处,正确的顺序是 ( )
大器之人,语气 ,性格 ,气势 ,举止 ,静的优雅,动得从容,行得洒脱。
①不猥不琐 ②不张不扬 ③不惊不惧 ④不骄不躁
A. ③②①④ B.③①④② C. ③④②① D. ③②④①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五柳先生是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谥号靖节先生。他的诗多反映辞官归隐的主题,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物的情怀。
B.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马说》中运用寓言的写法,借伯乐相马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
C.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二、古诗文能力考查(27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至10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 ( )(2分)
A 无以致书以观 / 专心致志 B 益慕圣贤之道 / 精益求精
C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防患未然 D 未尝稍降辞色 / 义正辞严
7.指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2分)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2)走送之
(3)俟其欣悦 (4)烨然若神人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本文和《五柳先生传》中都谈到了读书,试比较宋濂和五柳先生的读书目的和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那一种?(3分)
(二)古诗文默写能力考查(12分)
11.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每空1分)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
(2)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 ,安求其能千里也?
(4)《与朱元思书》中,侧面写水清的句子是 , 。
(5)《赤壁》中“ ,铜雀春深锁二乔。”二句抒发了作者空有才情而难遇良机的感慨。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坚信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 , 。
(7)《五柳先生传》中借他人之言,以示自己志向的句子是 , 。
(8)《过零丁洋》中,表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天祥忠贞不屈气节的千古名句是 ? 。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15分)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12-17题。
幸福铃声
①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我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好的;盖的被子,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棉花,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③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④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 ( http: / / www.21cnjy.com )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都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话。
⑤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儿一切安好。于是,我那能解决一切困难的父亲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在那里。
⑥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⑦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A)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听到他欢快的歌声和笑声。
⑧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
⑨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我们寝室昨天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⑩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拨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上他。”
⑾(B)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
⑿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就大笑:傻丫头,我不都在电话铃声里听到了嘛!
(选自漓江出版社《66个纯情唯美故事》,作者:徐薇)
12.从全文看,第①段文字能否去掉?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2分)
13. 第③段作者给家中写信,写了三方面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3分)
14.第③段和第⑾段中,作者都提到了自己的梦,比较一下,两次的梦有什么区别?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个梦?(3分)
15.第⑦节中提到“村里人这一天都听到他欢快的歌声和笑声”,想一想,父亲那天并未接电话,为什么还一路欢歌?(请用原文回答问题)(2分)
16.文中有许多生动的细节,试品读A、B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处划线的句子,并选择其中一句作简要分析。(2分)
17.文章以“幸福铃声”为题,可文中的父亲却从未接听过女儿的电话。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幸福铃声”的理解。(3分)
四、名著阅读考查(3分)
得知道我的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同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越来越恶化……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心爱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不得不在伤心的隐忍中找栖身!固然我曾发愿要超临这些祸害,但又如何可能?
18.该段中“我”是________ ,出自《 》。除“我”外,该书还叙述了( )、( )共三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2分)
19.该作品是一部传记,它与一般传记有何不同之处?(1分)
五、写作能力考查(40分)
20.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总有一些美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和事、物与景,宛如—颗颗珍珠,散落在记忆的河边。让我们轻轻地把它拾起,一颗、两颗、三颗……人生的体验,自然的馈赠,思想的启迪,将在你的笔下熠熠生辉。请以“拾起心中的珍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不少于600字。
一、C A A D B (每题2分)
二、6. A C(2分)
7、支 通肢:肢体 被 通披:穿(2分)
8、不 跑 等 光彩照人的样子(每个1分)
9、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2分)
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2分)
10、(3分)不同:五柳先生读书“不求甚解”,求“会意”,目的是“自娱”;
宋濂借书、抄书、求师,目的是“观群书”,求上进。
11、(1)独怆然而涕下
(2)月有阴晴圆缺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5)东风不与周郎便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不能,这段文字写出当时的强烈愿望——想给爸爸通电话,设置悬念,从而引出下文,为父亲听到幸福铃声做铺垫。
13、 ①穿的衣服是姐姐的衣服改制的 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的
②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了一等奖学金 发表论文
③用稿费买马海毛给父亲织围巾
14、第一次梦内容:身在异乡大学校园里,见到美丽的紫荆花,却依然想念家乡的白桦林。
第二次梦内容:父亲身着漂亮的红披风在那片白桦林里给我打电话。
写梦目的:表达了我对家乡的思念,对朴实勤俭节约的父亲的思念。
15、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16、(言之有理即可)
17、父亲不接女儿的电话,只听电话铃声,当然是为了节省话费,父亲每周去听一次女儿打来的电话铃声,只是为了让电话铃声证明女儿平安。那电话铃声不再是普通的电话铃声,它饱含亲情,饱含思念,凝聚着父亲和女儿的千言万语,因而成了“幸福铃声”。(意思对即可)
18、贝多芬 名人传 米开朗琪罗 托尔斯泰 (每空1分)
19、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丰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伟绩的,而《名人传》却使我们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痛苦挣扎和矛盾。(其它答案言之有理给1分,类似此答案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