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上第一单元群文阅读设计】小说的写意与写实:构思一篇小说(第一、二课时)
【学习文本】
《百合花》《哦,香雪》《赢家》(学生作品)
【学习总目标】
1.掌握赏析小说的角度,具体包括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语言、标题、结构、手法等方面;
2.赏析《百合花》《哦,香雪》的艺术特色;
3.理解小说“写意”和“写实”的两种风格特点,并学会分析“诗化小说”的鉴赏角度。
【学习重难点】
理解小说“写意”和“写实”的两种风格特点,并学会分析“诗化小说”的鉴赏角度。
【学习课时】
6课时
第一课时
《百合花》精读1
【学习目标】
细读《百合花》,分析小说的精彩之处。
【导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1.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三要素”,指的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3.任何艺术作品,既需要内在要素,又需要外在的呈现载体。就小说而言,内在要素即小说三要素,外在的呈现载体,即由文字构成的文本,具体包括标题、语言、结构、修辞手法等。内在要素和外在的呈现载体,既是创作的要点,也是鉴赏的要点。
二、课堂探究
细读《百合花》,分析小说的精彩之处,要求有要点、有分析,不少于200字。
第二课时:《百合花》精读2
【学习目标】
1.多角度赏析《百合花》;
2.掌握文学作品赏析的内容要求。
【学生优秀鉴赏】
(2306班)①“小通讯员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眼扣”,这句话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出他的惊慌不安与紧张的心理;②“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小通讯员不情愿的心理。
(2306班)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这句话的前后,通讯员的情绪有了强烈的对比,从前面的抗拒到后面的爽朗,改变的原因只有一件事,革命影响,从中侧面地体现出他是一个忠于革命事业的人。
(2306班)文中23段“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通讯员与女同志交流时的紧张;文中38段“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儿,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通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通讯员对老百姓的关心、认真和负责。
(2306班)小说中“我”与通讯员赶路的部分写得十分精彩,先利用了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清新中透露着紧张感的氛围,点明了赶路时的严峻形势,随后,又以追赶通讯员引出下文,利用“我”的心理描写,点明“我”此刻心中的气恼,接着开始对通讯员走一段等“我”一会的情形进行描写,生动地将通讯员写作“背后长了眼睛”,体现出通讯员的 细心;紧接着对通讯员的外貌描写,使读者恍若置身其境,眼前出现了一个高高的穿着军装的小伙子,从侧面体现出了通讯员宽厚、高大的形象。休息时利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将通讯员因“我”是女同志而显得局促不安的神态描绘得生动形象,体现了通讯员的质朴、可爱,后又通过“我”与他的对话,进一步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鲜活,引出下文的故事情节。
(2306班 )对通讯员运用了很多细节描写。其中第6段描写了通讯员虽不回头看我却能在我落下时停下等我,还有第八段我挨着他坐时,他的局促不安,都表达了他的羞涩惶恐,也体现了他的稚嫩、年纪尚小。第42段中,他回团部前还给我留下两个馒头,体现了他的善良。他的枪筒中不知何时又多了一支野菊花,体现出了他的纯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54段中写到他为了保护担架员和伤员的人身安全,主动献身,将手榴弹压到身下,体现了他的舍己为人、英勇献身的伟大人格精神。
(2306班 )通讯员的人物形象:①通讯员是一个19岁的年轻少年:他在与我谈话时非常张皇,提及是否结婚时又局促不安。②通讯员是一个不善言语,但十分善良、关心百姓的少年:通讯员借新媳妇被子未成功,说她死封建与“我”成功借到被子形成对比,但在得知这条被子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时,他的内心却生出了动摇之心,觉得太愧疚。③通讯员是个热爱革命、甘于奉献的同志:在手榴弹扔进箱子后,毅然决然地牺牲自己,用身体扑在手榴弹上,拯救了伤员。④他十分乐观,热爱生活:他的枪筒中总会放着树枝,后来又放入了一朵野菊花。
(2306班 )第七段中,对通讯员进行了外貌描写,以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装饰点缀”与后文“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相互对应,从通讯员将树枝和花插在步枪筒里,可以感受到他心里的纯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宁静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向往,以及在战争年代的积极乐观、向上。
(2306班 )通讯员去借被子时没有借到,但在后面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改变了对小伙的态度,用自己出嫁时唯一的嫁妆——那条百合花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帮他擦拭身子,由原来的羞涩变得庄严而虔诚。
(2306班 )短文的结尾部分写新媳妇因为了解了通讯员的伟大牺牲,态度大转变,由出来的忸怩羞涩变为了庄严而虔诚,她那条一开始不愿借的白色百合花被子最终盖在了为国牺牲的通讯员身上,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花献给了逝去青春的勇敢少年,表现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
(2306班 )将小媳妇先前的忸怩与后期见到通讯员尸体的庄严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牺牲而死的遗憾和悲伤,以及对通讯员不畏牺牲的钦佩。
(2306班 )不顾羞怯地擦拭着通讯员的尸体,表现了新媳妇对他崇高的敬意。
(2306班 )作者写到了中秋节,并运用了虚写来描绘自己的家乡在中秋节一片愉快祥和的场景,并与上文对屋外战争的激烈做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惨烈,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
(2306班 )第三段中的“保险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不想去当被保护的人,而是希望为前线出一份力。
(2306班 )干硬的馒头,有可能暗示了通讯员牺牲身体僵硬。
(2306班 )被子是新媳妇少女时期对未来的期待,最后百合花被子与通讯员一同躺在棺材里,表达了新媳妇对于死去的通讯员美好的祝愿。
(2306班 )红枣底色的被子象征着红色革命,象征着滚烫的血液,红色革命的精神意志,而百合花象征着革命中许许多多的青年们,他们的纯洁,对革命的专一奉献、无私。
(2306班 )“枣红色”象征着青年通讯员为革命英勇奉献而洒出的鲜血,表达了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赞美,暗示了红色革命必将胜利。“白色百合花”是对青年通讯员的牺牲的怀念、惋惜,也衬托了年轻通讯员的纯洁,表达了对他无限的感激、赞美之情。
(2306班 )这不是文章的结尾,这是革命的胜利,这是世间的美好,每一句话里都有几分象征的意味,每一个事物也都贯穿了全文,却又在最后一起出现,给人以莫大的震撼,莫大的动容。
(2306班 )文章标题是《百合花》,文中第一次提出“百合花”是在两人借被子时新媳妇抱出一床新被子,被子上有着“百合花”的图案,文章中也反复提及这床百合花被。但作者笔下的并非只是单纯的百合花被子,而是百合花一般的精神,文末作者点出了百合花的象征意义——纯洁与感情。
文中的小同乡就是一位纯洁的青年,他在与女同志同行时害羞得不敢面对,也在同志们有危险时能挺身而出,这是一个纯洁而伟大的形象。同样,新媳妇也是一位纯洁的妇女,她在战士们来借被子时献出自己婚被,也是唯一的嫁妆,也在小同乡去世后庄重地为他整理仪容,这是一个圣洁而温柔的形象。而百合花也不仅仅象征着他们,更象征着所有为新中国建立而努力奋斗的人们。
(2306班 )①是指被子上的百合花;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穿起了“我”“新媳妇”“通讯员”之间的故事;③象征纯洁和感情的花;④象征了通讯员一样的无畏牺牲、忠于革命的人。
(2306班 )小说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例如:我朝他宽宽的两肩忘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写出了作者因为在抗战的路上原理了自己的故乡,如今又遇到了一起抗战的同乡而激起的思乡之情,联想到自己遥远而景色优美的家乡。
【导学流程】
1.自主阅读同学们的优秀赏析,在阅读的过程中圈出赏析手法,划出主要赏析内容。
2.哪一位同学的赏析是让你感触最深的?
3.结合同学们的优秀鉴赏,思考:好的赏析应具备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