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 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 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4 12:1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穿井
得一人
素养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重点)
2.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重难点)
背景资料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学常识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兼儒墨,合名法”,集体编纂而成的一部书。
吕不韦, 战国末期卫国人。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 三个部分,共一百六十篇,摄取儒、道、名、法、墨、兵、农、阴阳等诸家之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外交、伦理、道德、修身等各个方面,同时涉及天文、历法、地理、乐律、术数等,成为一本体系庞大而复杂的学术著作。
本书既有指导实践之用,又有知识教育之功,且蕴含着耐人深思的哲学意味,可谓先秦诸子百家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实践经验以及各种文化观念、哲学思想的提取和浓缩。
《吕氏春秋》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寓言寓意,思考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什么。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听读课文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ɡài jí),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课文翻译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译 文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讲述。
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应答,回答。
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的国君报告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译 文
学讲故事
吾穿井
得一人
丁家挖井
得到一个人!
一传
用流畅的语言完整地复述这个故事。
……得一人之使!
非得一人于井中。
真相大白
宋君派我来……
分析讨论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道听途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丁氏的意思是:“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道听途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因为宋君不太相信那个姓丁的人能够“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宋君是一个不盲目轻信传言,开明正直的君主。
2.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由此看出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宋君派我来……
3.“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原因: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
道理:①说话要防止产生歧义(从丁氏的角度)。
②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从“传之者”的角度)。
③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从宋君的角度)。
考点:多角度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答题思路:(1)明确一则寓言可能会有多种寓意;(2)紧扣题目要求,联系文意从不同角度思考;(3)要切合人物身份、地位等,语言简练概括。
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
起因:丁氏穿井,“得一人”
结果:宋君问询,丁氏释真相
经过:以讹传讹,闻之于宋君
议论:求闻若此,不若无闻
流言不可轻信
耳风不可乱传
记叙
写作特色
语言幽默风趣,寓理于事。
姓丁的人说的话,因有一个多义词“人”(既可以理解为“人”,也可以理解为“劳动力”)而被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闻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闻。
课堂总结
《穿井得一人》记叙了宋国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话,一定要细察,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字词清单
及其家穿井
古义:挖掘,开凿。
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
古今异义
国人道之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一词多义

闻之于宋君
得一人之使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着得闻之于宋君
动词,知道、听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介词,从
介词,向
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文言句式
告人曰
[省略主语,即“(丁氏)告人曰”]
省略句:
倒装句: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状语后置,即“宋君令人于丁氏问之”]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状语后置,即“非于井中得一人也”]
拓展提升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能真正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
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庞葱陪太子回国后,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个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谢谢
观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