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新课导入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
江南地区开发
目标展示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1.说出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概括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列表整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在不同经济领域的表现,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到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各族民众共同努力的结果,理解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
◎东晋的兴亡◎
目标导学一
新课学习
学生阅读“东晋的兴亡”这一子目内容、相关史事、人物扫描及历史地图,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
1.东晋的建立。
2.东晋统治的特点。
3.东晋北伐(祖逖北伐、结果、影响)。
4.东晋灭亡。
目标导学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一)东晋的兴亡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西晋灭亡。
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
东晋的建立
时间 317
都城 建康
建立者 司马睿
1.东晋的兴亡
目标导学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一)东晋的兴亡
2.东晋的统治特点
材料一: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
材料二:王导死后,虽然王氏地位有所下降,但世家大族与皇帝共天下的政治格局并没有改变,只不过相继换了庾(yǔ)氏、谢氏、桓氏等世家大族与司马氏共天下。这种政治格局被称为“门阀政治”。随着东晋王朝的衰亡,门阀政治逐渐落下帷幕。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指出东晋政权的扶持依赖的是谁;“王与马,共天下”反映的信息是什么。
王导(政治上);王敦(军事上)
反映的信息:皇族与士族共同掌握天下的现象
政治特点:
王与马,共天下
目标导学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一)东晋的兴亡
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
北伐
闻鸡起舞
读一读祖逖北伐的故事,从中你感受到他的什么精神?
2.东晋的统治特点
闻鸡起舞的勤奋努力,恢复中原的壮志和报效国家的精神。
北伐的结果:
(1)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2)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淝水之战)
北伐的影响:
(1)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2)经济有所发展。
东晋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
目标导学二
新课学习
学生阅读“南朝的政治”这一子目内容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
1.南朝政权的更迭。
2.南朝刘宋政权发展情况。
3.南朝梁朝的兴衰。
目标导学二:南朝的政治
(一)南朝政权的更替
观察地图,阅读教材,简述南朝的政权更迭情况。
南朝是东晋灭亡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包括宋、齐、梁、陈。
朝代(南朝)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称帝前曾任官职
宋 刘裕 420-479 建康 平北将军
齐 萧道成 479-502 建康 骠骑大将军
梁 萧衍 502-557 建康 大司马、总领中外军事
陈 陈霸先 557-589 建康 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南朝政权一览表
②武将篡权。
政权更迭频繁。
①
③偏安南方,定都建康。
目标导学二:南朝的政治
(一)南朝政权的更替
目标导学二:南朝的政治
(二)刘宋政权的
宋是南朝疆域最广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
——《宋书·良吏传序》
元嘉之治
目标导学二:南朝的政治
(三)梁朝的兴衰
影响: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
侯景是羯族人,先任东魏将领,拥兵10万,镇守河南,后因内部矛盾投降南梁,梁武帝封其为河南王。梁宗室子弟萧渊明被东魏俘获,梁武帝打算用侯景与东魏进行交换,这件事激怒了侯景,他于548年举兵反叛。549年,侯景攻陷台城,梁武帝在宫中膳食不供被饿死。侯景又东掠三吴,使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551年,侯景自立为帝,国号汉。次年,梁将王僧辩、陈霸先大败侯景军,攻下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
侯景之乱
政权兴衰的主要因素:政治是否清明,统治者是否关注民生;社会是否安定;经济是否发展。
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始,将目前所学过的朝代和都城填入以上空格,并尝试从王朝更替和都城的变化中探寻历史规律
秦
(咸阳)
西汉
(长安)
东汉
(洛阳)
魏(洛阳)
蜀
(成都)
吴
(建业)
西晋
(洛阳)
十六国
东晋
(建康)
北朝
南朝
(建康)
隋
历史规律
1.统一与分裂并存,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2.秦汉时期,都城集中在北方,表明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仍处于黄河流域;
3.三国时期江南地区开始开发,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持续得到开发。
目标导学二:南朝的政治
《史记》中的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一:楚越(江南)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贷殖列传》
《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反映出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宋书》描述了江南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得到发展。
◎江南地区的开发◎
目标导学三
新课学习
学生阅读“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子目内容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
1.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从自然环境、政治、人口流动等方面思考)。
2.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目标导学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原因
社会环境
生产条件
自然条件
其他
这个地区古代森林、沼泽广泛分布, 正如《禹贡》所记古扬州之地: “厥草惟夭,厥木维乔,厥土惟涂泥。”(这里的草很茂盛,这里的树很高大。这里的土是潮湿的泥。) 具备了农业发展的良好条件。
——《六朝时期的江南农业经济》
①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开发-原因
目标导学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原因
社会环境
生产条件
自然条件
其他
②社会比较安定
自晋氏流迁(317年),迄于太元(376-396年)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
——[梁]沈约《宋书》
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而且自然条件优越,为什么在魏晋之前得不到开发?
社会环境
生产条件
自然条件
其他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齐民要术》记载,当时中原农业生产工具不下30种,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可以断言,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适合南方的,可能有所推广;不适合的,则会不断地改进……火耕已非唯一的杀虫施肥的方法,粪肥被广泛使用,绿肥也日益普及……
——《六朝经济史》
(西晋灭亡后)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目标导学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原因
社会环境
生产条件
自然条件
其他
④统治者的重视
南朝宋文帝大力劝(勉励、鼓励)课(督促)农桑,一再下令“诸州郡,不得但(只是)奉行公文而已‥‥‥各尽其方”。
—《宋书·文帝纪》
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目标导学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原因
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
目标导学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经济发展的表现
1.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水利
2.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3.水稻育秧移栽,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
4.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使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高。
5.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多种经营。
北方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识读地图,阅读教材,简述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业
西晋灭亡,北方陷入战乱。东晋建立后偏安江南,人们纷纷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很多北方的农作物就出现在南方。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的历史现象。
思考:北方的农作物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方 这反映出什么历史现象
目标导学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经济发展的表现
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以及梨树、枣树、否树等。这些农林品种原来主要种植在北方,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
目标导学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经济发展的表现
江南地区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 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东晋黑釉鸡首瓷壶
南朝青瓷莲花尊
观察图片,阅读史料,总结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2.手工业
目标导学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经济发展的表现
梁朝吴筠《咏宝剑诗》:
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
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
锷边霜凛凛,匣上风凄凄。
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
——《艺文类聚·军器部》
这首诗与手工业的哪个行业有关?哪些诗句体现了宝剑的制作水平?
行业:冶铸业。诗句:“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写出了宝剑的闪闪光芒和剑刃的锋利,体现了宝剑制作水平高超。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南朝建康城
目标导学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经济发展的表现
识读地图,阅读史料,简述江南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
3.商业
目标导学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开发的结果
材料五: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此时的江南地区现状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秦汉时期
北方经济发达
魏晋南北朝
南方经济发展
现象: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
影响:江南经济的发展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江南地区经济富庶,人民生活富足,手工业发达……
上图反映的是什么现象;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东晋南朝
政治和江南
地区开发
南方政权的更迭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的
兴亡
南朝的统治
门阀士族政治:“王与马,共天下”
时间:317—420年
事件:北伐中原(淝水之战)
朝代:宋、齐、梁、陈
政治
前期(宋):社会安定
后期(梁):侯景之乱
原因
表现:
影响:
南方战乱少,社会较安定
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农业、手工业、商业
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趋于平衡,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课堂总结
直
击
中
考
1.【史料实证】(2024·新疆·中考真题)某个朝代开国伊始,就形成了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这样的君臣共享天下的局面,也是其政治特征。这个朝代是(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2.【史料实证】唐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把江南风光写得神奇迷离,同时渗透出诗人对王朝兴亡盛衰的感慨。诗中所述朝代的都城在当时称为( )
A.长安 B.南京 C.建业 D.建康
直
击
中
考
3.【史料实证】(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齐民要术》记载,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适合南方的,可能有所推广:不适合的,则会不断改进。该著作所述现象( )
A.导致了东汉政权的衰亡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奠定了北魏统一的基础 D.推动了南北对峙的形成
4.【史料实证】下面组图反映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是( )
A.政权分立 B.江南地区开发 C.民族交融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直
击
中
考
5.(延安黄陵期末改编)东晋初年,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段材料反映东晋( )
A.统治者爱惜人才 B.门阀士族势力强大
C.外戚与宦官专权 D.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6.南朝上承东晋,终于隋朝,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
A.政权更迭频繁 B.疆域面积扩大
C.政权并立形成 D.商品经济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