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榆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4 15:0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榆林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检测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同为新石器时代的辽河流域红山文化与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凌家滩文化的玉器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玦形玉龙、斜口简形器、玉人的祷祝姿势。这可以说明当时( )
A.水路交通较为便利 B.区域贸易往来频繁
C.“以玉为美”观念出现 D.不同文化存在联系
2.宗谱是记载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米脂艾氏宗谱》曾获“中华好家谱”最佳编修一等奖。纂修宗谱体现了( )
A.宗法制度的不断加强 B.血缘关系是政治统治的基础
C.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D.儒家思想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3.《孟子》《韩非子》指出,深耕土地,田间容易除草。《吕氏春秋》主张,深耕可防大草生长,减少病虫害,增加粮食产量。这些文献记载表明( )
A.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B.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C.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D.百家的农业思想趋同
4.有学者研究发现,从秦惠文王始设相到秦朝灭亡的百余年间,担任秦相要职者24人,而国籍可考者17人中有16人是以客卿的身份任相的。这反映出秦( )
A.以客卿制作为选官的主要制度 B.文化发展远远滞后于东方六国
C.任用客卿削弱了本土贵族势力 D.用人思想具有实用性和开放性
5.东汉末年,士人对君臣关系有了新的思考,他们认为只有君主之“明”,才有臣下之“忠”。这反映了( )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动摇 B.政局混乱,君主权力弱化
C.士大夫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D.三教并行,思想文化活跃
6.十六国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多个政权,由借用汉朝后裔之名立国到自称“中国”,使得“中国”一词的应用及含义发生变动。这一现象有利于( )
A.提升民族政权的治理水平 B.实现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
C.改变少数民族的落后文化 D.促进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
7.据文献记载,唐都长安人口约100多万,宽阔的街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中亚各国人,他们或为商人、或为使节、或为雇佣军。这反映出唐朝( )
A.外交开放多元 B.募兵制度成熟 C.交通四通八达 D.夜市经济繁荣
8.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命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即《决狱法》,汉人则断以《律令》。”这两项法令的实施有利于( )
A.健全法律体系 B.强化专制统治 C.实现区域自治 D.加强社会治理
9.汉代谏议随皇帝左右,谏诤和讽议皇帝言行,隶属宰相。唐代谏官分台、谏两种,台官主要负责纠弹百官,谏官主要负责规谏皇帝。宋代置谏院,掌规谏朝政得失,谏官的任免不再由宰相决定,台、谏官均由皇帝亲擢。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国家治理的完善 B.集权政治的发展 C.监察制度的优化 D.选官制度的创新
10.元代户籍按职业可分为军户、民户、匠户、僧道户、灶户、渔户等,一旦定籍,就得“各安生理”,世代相袭,不得变动。其中儒人与道、僧、尼、弥勒教徒并列。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财政收入 B.抑制儒学发展 C.加强国家治理 D.改革户籍制度
11.明朝前期,设置“九边重镇”防范蒙古;后期双方协议,开设互市。这一变化反映出“九边”( )
A.由防御功能变为互市贸易功能 B.成为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
C.划清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界线 D.打破了汉民族传统的民族观念
12.康熙五十一年谕:“将直隶各省现今征收钱粮册内有名人丁,永为定数,嗣后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但将实数另造清册具报。”这一做法使得( )
A.地丁合并征银 B.百姓赋役免除 C.人身依附加强 D.商品经济发展
13.近代中国被卷入现代化大潮之初,采取的是“应变”策略。为维护皇朝统治而仿造洋枪洋炮洋舰,即把变革纳入祖传体制内。这种应变性的现代化( )
A.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 B.瓦解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C.是地主阶级进行的保守变革 D.目的是实施富民兴国的战略
14.“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均植根于相同的社会土壤和长期积淀形成的皇权心态。这两场复辟时间虽短,却迫人深思。据此可知( )
A.辛亥革命具有一定局限 B.民主共和不符合中国国情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D.中国政治生态被彻底改变
15.新文化运动初期,李大钊主张通过争取民主权利来解放妇女。五四运动后,他开始阐释这样一个观点,“妇女的历史地位、道德观念、家族制度的变化都是社会经济制度变化的结果”。这一变化是因为( )
A.妇女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封建伦理纲常逐渐式微 D.妇女问题成为社会共识
16.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是各民族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政治组织,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是为“中华国家之再造,中华民族之复活”而奋斗的政党。这集中反映在( )
A.中共一大确立的奋斗目标 B.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纲领
C.中共三大通过的决议内容 D.八七会议确定的革命方针
1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均位于偏僻山区。为及时传递信息,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在根据地内部形成了县、区一级以交通站为主,乡级以下以递步哨和传山哨为主的分工互补的通讯模式,并得到有效运行。这种通讯网络的建立,主要说明了( )
A.群众路线是革命斗争重要法宝 B.群众支持工农武装割据斗争
C.革命根据地注重基层政权建设 D.通信网成为保卫边区的屏障
18.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战场抗日武装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为了组织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壮大革命力量的措施。下表是当时边区部分地区的参议员统计。据表可知( )
县别 乡(市)参议员总数 共产党员总数 共产党员所占百分比
安塞 1181 217 18.4
绥德 2889 400 13.8
吴堡 849 247 29.1
米脂 2762 503 18.2
合水 769 225 29.3
镇原 539 83 15.4
环县 963 253 26.3
新宁 586 151 25.8
合计 10 538 2 079 平均
22
——摘自1944年3月25日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上的报告
A.三三制建设的成效显著 B.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民主建设
C.减租减息得到社会认可 D.部分地区民主建设存在隐患
19.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西南几百米处,有一座院子。院子土墙黑门,门前立一石碑,上刻碑文“全国土地会议会址”。这次会议( )
A.促进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展 B.推动了减租减息运动的发展
C.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D.满足了全国农民的土地需求
20.据中共中央研究室资料:“1956年与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由19.1%上升到32.2%,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由0.7%上升到7.3%,个体经济由71.8%下降到7.1%,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接近于0。”这些变化说明新中国( )
A.国营经济比重明显上升 B.经济结构出现显著变化
C.商品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是因为该宪法( )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强化了权力集中的机制
C.采用了代议制民主的框架 D.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
22.中共八大决定,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改进国家的行政体制,适当扩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管理权限;保证企业在国家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在财务管理和干部管理等具体工作方面有适当自主权。这反映当时我国( )
A.实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 B.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初步明确经济体制改革方向 D.完全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23.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2002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2010年全面建成;2003年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合作内容不断丰富,规模迅速扩大。这些活动( )
A.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睦邻友好关系 B.表明中国主导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C.反映出中国奉行全方位开放战略 D.加深了与新兴市场国家合作关系
24.下面是2005-2012年国内旅游人数统计图表。表中数据反映出( )
A.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主要组成 B.经济全球化推动旅游业发展
C.人们对国内旅游兴趣日益增长 D.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伟大成就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隋唐时期法律制度已经较完备、系统,《唐律疏议》乃集唐以前封建法典之大成。唐统治者在立法中充分贯彻礼,将礼作为确定其一般原则、罪名和刑罚的主要依据。《唐律疏议》中强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法尚简约、法尚宽疏是封建王朝所倡导的立法准则,隋唐统治者较好地把握了这一准则,律法中大大减少了死、流罪等条文。唐高宗永徽年间修订颁布的〈永徽律〉,对(贞观律〉律文本身也未做较大改动,主要是充实内容,撰修解释律文的疏义。
——摘编自王超《论隋唐法律运行中的道德生活》
材料二:浙江浦江县郑义门以《郑氏规范》治家,被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
《郑氏规范》节选
第11条:“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侈以干天刑……”
第12条:“人家盛衰,皆系乎积善与积恶而已。何谓积善?居家则孝悌;何谓积恶?恃己之势以自强,克人之财以自富。……”
第86条:“……即仕,需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
第87条:“子孙倘有出仕者,当蚤(早)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抚恤下民,实如慈母之保赤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郑氏规范》中的具体族规。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隋唐法律和《郑氏规范》共同的社会价值。(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李子洲(1892-1929年),陕西绥德人。早年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5月,李子洲出任位于绥德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在开学典礼上,李子洲发表讲话)他表示自己“迁就此职”不“只为师资教育、个人职业”,而是“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种子”、“建设人类最科学最美满最理想的共产主义中国”。上任后,李子洲确立了“发展青年身心、培育积极道德、注重科学教育、造就优良师资”的办学宗旨,积极组织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引入了《社会科学概论》《社会进化史》等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组织学生进行讲演竞赛、排演新剧、创办进步刊物等。在李子洲的指导下,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摘编自人民网 党史故事《李子洲在陕西省立“四师”》
材料二:梅贻琦(1889-1962年),祖籍江苏武进。全面抗战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任西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兼主席。他在西南联大时期的教育实践,体现了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认为,只有大学实行通识教育,才能培养出担任“新民”重任的合格人才。他说:“窃以为大学期内,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
——摘编自黄延复、钟秀斌《一个时代的斯文:清华校长梅贻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子洲在教育领域改革的措施。(6分)
(2)比较材料一、二中李子洲和梅贻琦在办学理念上的差异。结合材料,分别指出教育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78年 12月13日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宝钢正式动工兴建。
1978年12月至1985年9月 第一座高炉及相应的炼钢、公辅设施投入生产,宝钢一期工程启动;冷轧项目从德国引进,其他的设备均来自日本;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竣工仪式。
1985年10月至1992年7月 第二座高炉及炼钢、轧钢工程相继投入生产,宝钢二期工程启动。设备采用国外引进和国内设计相结合,高炉、焦炉等设备自主设计制造。
1993年7月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更名为“宝山钢铁(集团)公司”。
1998年11月 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与上钢、梅钢合并,成立上海宝钢集团公司。联合重组后,宝钢加快产品结构调整,老国有企业重新焕发活力。
2000年2月至12月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宝钢三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主要的钢材品种全部可替代进口产品,宝钢成为世界领先的钢铁企业。
2012年5月至9月 为实现产业布局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宝钢湛江钢铁基地投产,主要产品为热轧板、冷轧板、硅钢,与上海基地分工协同、产线互补。
2022年2月 湛江钢铁零碳示范工厂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开工。
——摘编自陈子昂、谷林著《共和国的钢铁岁月》
(1)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发展的阶段性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取得成功的原因。(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着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作用的博物馆,承载着人类的记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珍视人类文明遗产。
——摘编自谢清《博物馆是一扇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窗户》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榆林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D 2.C 3.A 4.D 5.B 6.D 7.A 8.D 9.B 10.C 11.B 12.D 13.C 14.A
15.B 16.B 17.A 18.D 19.C 20.B 21.A 22.B 23.C 24.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25.(14分)(1)原则:注重继承,在前代法律的基础之上发展完善;礼法结合,以礼作为制定法律的主要依据(隋唐律法儒家化);立法简宽,从形式到内容上大大简化了法律条文;法需稳定,律法的制定与变革要重视其稳定性。(一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
(2)族规:孝义传家;清廉节俭;勤政报国;体恤百姓。(每点1分,共4分)
社会价值:有利于提升国家和社会治理;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每点2分,共4分)
26.(14分)(1)措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宣传革命思想;进行课程改革,引入社会科学理论;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培养具有先进思想、科学素质的人才为办学宗旨。(一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
(2)差异:指导思想不同:李子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梅贻琦强调兼容并包;课程设计不同:李子洲注重思想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学习,梅贻琦更重视通识教育。(每点2分,共4分)
作用:教育推动社会发展进程。李子洲教育改革培养了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革命人才,推动革命进程;西南联大保存了科研力量,培养卓有成就的人才,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精神基础。(每点2分,共4分)
27.(12分)(1)阶段性特点:1978年—1985年,企业起步阶段,引进外资与技术、设备;1985年—1992年,企业发展阶段,主要设备国产化;1993年—2000年,企业深化改革阶段,通过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领先世界;2000年至今,企业产品结构合理、布局优化、构建零碳制造体系,实现绿色转型。(每点2分,共8分)
(2)原因: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动;企业自身注重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一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
28.(12分)示例一:历史现象:榆林市近年来广泛建立综合性或者各具特色的专业性博物馆。(2分)
博物馆是文化传播的媒介。珍贵的馆藏文物、丰富的图文材料以及博物馆的讲解员都起到了传播历史文明的作用。如汉画像石是研究汉代社会风貌的重要实物资料;匈奴文化、党项文化、民俗文化等历史遗存可供研究少数民族政权更迭、民族关系和边疆管理措施。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博物馆通过现代科技和专业人士保护、修复馆藏文物,文物保护利于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如从独特的陕北民歌中传承陕北文化,从陕甘宁边区的历史中传承革命精神。(8分)
结论: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2分)
示例二:历史现象:榆林富有陕北特色文化的博物馆。(2分)
位于绥德的博物馆展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原貌。位于榆阳区的陕北民歌博物馆展示了陕北民歌发展成果、陕北民歌基础知识和陕北民歌文化精神。位于佳县的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展示了地质演化、黄河形成和沿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的发展样态以及黄河治理历史、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8分)
结论:富有陕北特色文化的博物馆全面展示了榆林的地理、历史、民族、民俗、艺术等发展状况,保存了榆林从古至今的文明成果,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体现了浓郁的家国情怀。(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