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桥 (两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桥 (两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4 15:3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课《桥》
单元语文要素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资源 关于“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以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神话、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体制可以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以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选自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著《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2(上)》(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学习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5.知道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学习重点 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学习难点 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学生容易将人物平面化,可能会用一些刻板的“舍己为人、沉着镇定,大公无私”等词语直接给老支书贴上“标签”。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去深刻理解老汉同时作为老支书和父亲在生死抉择面前的心理,并与之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上网下载本文插图。 学生预习: 1.利用工具书或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生字生词,把课文读通顺。 2.勾出不理解的词语。
教学过程
师生课堂活动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听《桥》课文的标准朗诵,思考并回答:听了课文朗读,你有什么感受?本文主要讲了什么?文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文中还有哪些人物?(因为,预习在前,多数学生都能回答) 2.向学生介绍“教学资源”内容。(“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这些内容要在学习课文时逐步给学生一一渗透) 3.师:这篇课文的体裁就是微型小说。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读,教师可作适当说明或补充) 二、整体把握 (一)小组检查预习情况:认识生字生词,合作完成不理解词语的理解,读通课文。 (二)教师纠正以下字的读音:倒,咆哮,嗓,瞪,呻吟,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跌跌撞撞,没腿,乱哄哄,吞没。 (三)教师有感情范读部分内容(朗读时,形成急促、紧张的节奏,读出产生顿挫、紧迫之感;一些表达情深的句子,教师在范读时,提醒学生与老师一道多度两遍),全班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由于段落较多,学生划分时有难度,可以让学生有争议的说说理由,教师最后出示课件纠正。) 起因1-6自然段主要写了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全村一百多人惊慌失措,奔向窄窄的木桥经过7-23自然段写德高望重的老支书临危不乱,指挥大家安全过桥结果24-27自然段写了老支书和他儿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初步说一说自己对老支书的认识。 ①小组讨论,小组展示。 ②有不同观点,可以让学生争论。 ③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总结,出示课件(老支书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分组让学生读(让学生读,训练学生准确用词用语)。 注:学生可能对(党性、人性、威信和生命桥)等问题理解有误,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 用简洁的话概括这个故事。可作这样提示:(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村民遇到什么事,谁来处理这件事,其中,发生了什么冲突,怎么解决的,结果怎样。) 课堂作业 教师指导生字书写。 课堂作业:每个生字抄写两遍,组一个词;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一组词写一段话(狂风-咆哮 大树-呻吟 夜幕-狞笑)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课件,抽学困生读生字词语。 2.全班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感受人物形象 (一)初步感受形势危急,理清人物关系 小组合作: 1.关注环境描写 ①本文写了什么样的环境?〔雨(像泼 像倒 咆哮 狂奔而来 跳舞 狞笑 )水(近1米 没腿 添腰 爬上胸膛 一片白茫茫)桥(窄窄木桥 发抖 塌了)〕 ②在天灾面前,人们怎样面对?人们为什么会乱(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情况吗?)?试想一下:人们你拥我挤过木桥,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③人物关系:出示本文插图,学生边看图,边看课文,理清人物关系。 A老支书:全村的最高领导,具有崇高的威信,党员(党员的职责: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村里遇到什么事,他是决策人、领导者、组织者、执行者等;在灾难面前,他会第一个冲上前。 B村民:听老支书安排,排队过桥。(有人喊:“党员也是人。”老支书的回答是什么意思,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党性这个问题,不然学习这课就失去意义) C老支书儿子;党员(想一想,老支书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揪出来?),在生命攸关时,让父亲先走。(你怎样评价老支书的儿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 D人物关系梳理(围绕桥的四次冲突):面对你拥我挤要过桥的村民,老支书指挥他们有序过桥;人群中有人说,党员也是人,老支书说,可以退党,人群再无杂音;儿子混在人群中,被老支书揪出;老支书和儿子都要对方先过,村民过完桥,桥塌,父子被洪水冲走。 (二)关注人物言行、神态描写,感受老支书一心为民的党员信仰。 1.学生自读课文,勾出人物言行、神态描写的词语、句子,有感情读一读这些句子,思考回答自己的理解:面对什么,老支书的神态、言行怎样,为什么要这样? 〔第一次:像一座山(情感 震慑村民有序过桥,救村民)。第二次:老汉冷冷地说(维护党的威严)。第三次:揪出,吼道,凶得像只豹子(坚持党性,以身作则)。第四次:吼道,推(人性,亲情)。第三次和第四次都是关于老支书和儿子的事,文中“一推一揪”把群众利益和亲情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请用自己的话评价老支书(关键词:拥戴、一座山、望着老汉)。(一心为群众、说一不二、沉稳干练、深得人心的好干部) (三)环境描写和情节设计,体会它们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1.研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表补充填写(此表打印发到学生手中) 环境描写情景设计刻画人物雨(像泼 像倒 咆哮 狂奔而来 跳舞 狞笑 )村民翻身下床、向南跑、折回来、跌跌撞撞向木桥拥去(乱,安全隐患倍增)需要一个能制止这一混乱局面的人物出现,来有序大家安全脱险。水(近1米 没腿 添腰 爬上胸膛 一片白茫茫)
2.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思考:为何小说以“桥”命题,而不用“老支书”或“一位老汉”来命题。(引导学生理解“桥”具有象征意义,是把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感情纽带,是危难时刻老支书为群众抢得生机的希望桥,是老支书和儿子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生命桥。) 三、课堂梳理(制成课件,见板书设计) 四、课后作业 1.反复有感情朗读课文。 2. 把这个故事讲给父辈人听。 3.搜集像老支书“在党性面前,一视同仁,先顾群众;在人性面前,亲情至上,先顾亲人”这样人物的故事。
板书设计 桥 时间 黎明 地点 村口-桥 人物 老支书 村民 小伙子 事件 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老支书形象:一心为群众、说一不二、沉稳干练、深得人心的好干部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