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纵观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 )的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人民的控制权
2.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波及我国西藏,中央派出救援力量帮助西藏灾民。下列属于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对于西藏地区进行统治和管辖的史实是( )
①设立安西都护府 ②宣政院的设立
③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3.1380年明太祖废除丞相,将权力分给( )
A.中书省 B.六部 C.殿阁大学士 D.内阁
4.乾隆皇帝统治时期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准外国商船在哪个港口通商贸易?( )
A.广州 B.杭州 C.上海 D.宁波
5.历史上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朝代是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6.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全国性政权是( )
①唐朝 ②宋朝 ③元朝 ④明朝 ⑤清朝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 ③④⑤
7.明朝的建立者是 ( )
A.李渊 B.忽必烈 C.朱元璋 D.皇太极]
8.下列历史事件叙述错误的是( )
A.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金国
B.1636年皇太极在上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C.康熙帝册封了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
D.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北部边疆
9.18世纪中期,清朝政府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
A.重新统一了蒙古 B.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稳定了西藏政局 D.加强了对黑龙江地区的管辖
10.下表反映了我国中央政府有效管辖的地区是( )
朝代
相关史实
元朝
设宣政院
清朝
册封达赖、班禅
设置……
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海南
11.清朝时,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
A.废行省,设三司 B.八股取士
C.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D.设立军机处
12.右边是清朝军机处的照片,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设立该机构的皇帝是(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13.小明的历史老师讲授郑和下西洋时,在黑板上精心设计出下列《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表》根据此表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 )
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
范围
下“西洋”
到达美洲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次数
7次
4次
人数
每次约2.7万人
最多一次l000—1500人
船数
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
最多时17艘
①时间早 ②次数多 ③规模小 ④人数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 )
A.抗元的决心 B.抗倭的决心
C.抗清的决心 D.收复台湾的决心
15.修筑长城有特定的历史原因,而到清代已不再整修长城,可以推测其原因是( )
A.封建国家社会危机,无钱整修
B.明长城已足够坚固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长城失去抵御需要
D.对闭关锁国不利
16.乾隆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由此可见他( )
A.排斥对外贸易
B.坚持以农为本的观念
C.担心国家主权受到侵犯
D.认为西方国家落后愚昧
17.下列不属于殖民者向东方扩张势力的是( )
A.日本倭寇侵扰东南沿海 B.沙俄占领雅克萨
C.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D.荷兰盘踞台湾
18.下列关于台湾的历史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
A.1662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先后攻取台湾城和赤嵌楼
B.1661年,盘踞台湾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
C.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D.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第II卷(非选择题)
19.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他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反腐倡廉有何启示?
2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zhí)言》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一、图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有什么相同的作用?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2.(1)仔细观察下图《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请回答图中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天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打√,错误打×):
①材料中的“欢盟”是指澶州之战后,宋辽议和,订立了澶渊之盟 ( )
②“欢盟”之后,宋朝秉承“守内虚外”政策,与辽划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 )
(3)仔细观察上图《清朝前期疆域结构示意图》,请将字母空白处补充完整。
A. 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
(4)仔细观察上图《清朝前期疆域结构示意图》,为加强对A、B两地区的管辖,乾隆帝对西北地区、康熙帝对东北地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3.“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的什么朝代
(2)这个“帝国”当时采用什么对外政策最终出现这样的危机?
(3)这个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
(4)与这个朝代形成鲜明对比,唐朝又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对唐朝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通过两个朝代对外政策及影响的对比,今天的中国从中吸取教训,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作为青少年的你,又该怎么做?
24.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某校七年级同学组织关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专题学习。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材料一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而缠迷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英国学者威尔斯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时期中国人思想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
材料二 宋朝时中外交往活动更加频繁。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摘编自人教版七(下)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的原因。
材料三 观看下列图片
(3)指出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历史意义
材料四 乾隆时期颁布了《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四是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五是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拔营员弹压稽查。
——《清高宗实录》卷550
(4)材料四与材料一、二、三相比较,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D
6.C
7.C
8.B
9.B
10.C
11.D
12.C
13.C
14.B
15.C
16.A
17.A
18.C
19.
(1)丞相。掌监察(或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2)政绩。)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或重视地方的监察)
(3)重点治吏(或从重从严打击贪污腐败犯法行为)。从制度建设到依法治国。要纯洁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依法反腐。要树德立人。要德法兼治。
20.(1)科举制度;隋唐时期。
(2)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答出其中2点即可)
(3)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历史的发展;“愚天下之心”。(答出其中一条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1.
(1)图一:鉴真,图二:玄奘。
(2)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3)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与世界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4)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意思相近即可)
22.
(1)女真族; 从民族政权并立(1分)到完成统一
(2)① ( √ ) ② ( × )
(3)A. 巴尔喀什湖(1分)B.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C. 葱岭
(4)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B:组织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23.(1)清朝
(2)闭关锁国政策
(3)清朝的闭关锁国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4)开放的对外政策;带来了唐朝的繁荣
(5)改革开放;第二问言之成理可得分.
24.
(1)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玄奘西游(天竺)并取回大量佛经潜心研究。
(2)宋代经济发达为海外贸易奠定基础;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发达的造船业及指南针的使用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3)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4)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影响: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中外之间的联系,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