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1.(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
人的一生总有“朋友”相伴:书籍是“朋友”,专心致志地阅读会让你获得知识,走向未知的领域;大自然是“朋友”,仔细观察,你就能从sī kōng jiàn guàn 的现象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困难也是“朋友”,只要你勇敢面对,就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活出jié rán 不同的人生。
【答案】司空见惯;截然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sī kōng jiàn guàn”对应的是“司空见惯”四个字。“jié rán”对应的是“截然”二字。
故答案为:司空见惯;截然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在下列文段中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____小,____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____ 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A.不但 而且 如果 B.不但 而且 可是
C.虽然 但 然而 D.虽然 但 除非
【答案】C
【知识点】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 A.“不但…… 而且……” 是递进关系,不符合语境。
B. “不但…… 而且……” 也是递进关系,且 “可是” 在此处不如 “然而” 表达转折的连贯性好。
C.正确。“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先说有个园,接着 “小” 指出园子的规模不大,形成一种转折关系,所以用 “虽然…… 但……” 来连接;前面说在园里可以做很多趣事,后面说 “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意思有了转折,这里 “然而” 起到了转折过渡的作用,衔接更为自然流畅。
D. “除非” 表示条件关系,与文意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判断:1、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2、充分利用已知推断未知。3、从宏观入手,逐层推断。
3.(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和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青山绿水间浮光掠影,在名篇佳作中流连忘返,都能让我们领悟什么是美。
B.丽丽真是别出心裁,她的手工作品不论样式还是色彩搭配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C.写演讲稿时,我想用一句名言来加强自己的观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D.爸爸讲的故事太精彩了,我听得入了迷,当他声音戛然而止时,我却还未回过神来。
【答案】A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俗语
【解析】【分析】A.使用不恰当。“浮光掠影” 意思是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通常用于形容观察不细致或学习不深入等情况,在此处用来形容在青山绿水间游玩不恰当,可改为 “赏心悦目” 等更合适的词语。
B.“别出心裁” 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用来形容丽丽手工作品独特是恰当的。
C. “书到用时方恨少” 意思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符合写演讲稿时想引用名言却想不起来的情境。
D. “戛然而止” 形容声音突然终止,用来形容爸爸讲故事声音突然停止是合适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解答这道题,要准确、全面地理解名言警句的思想内涵,再结合问题情境来分析,阐述理由要简明扼要。
4.(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B.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C.我们即使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D.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
【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BD.正确。
C.在 C 选项 “我们即使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这句话中,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即使” 表示假设关系,常和 “也” 搭配使用;“如果” 表示假设条件,常和 “就” 搭配使用。该句想表达的是一种假设条件下的态度,正确的表述应该是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或者 “我们即使有缺点,也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所以 C 选项存在语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以“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将于下周一中午12:30在学校报告厅举行,班主任让小慧通知同学们,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活动。下面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小慧对小语说:“下周一中午12:30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读书活动,只要你听从我的指挥,我就让你参加!”
B.小慧对小文说:“下周一有读书活动,到时我们在学校报告厅门前集合。”
C.小慧对小涵说:“中午12:30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读书活动,你务必准时参加。”
D.小慧对小琪说:“读书活动将于下周一中午12:30 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们一起参加吧!”
【答案】D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只要你听从我的指挥,我就让你参加” 这种表述带有一种命令、强制且不恰当的口吻,参加读书活动是自愿且积极主动参与的事情,并非要听从谁的指挥才能参加,所以 A 选项不合适。
B.只说有读书活动以及在学校报告厅门前集合,但没有明确活动具体的举行时间,信息传达不完整,不利于同学们准确知晓活动安排并做好准备,所以 B 选项不准确。
C.“你务必准时参加” 语气过于强硬,带有命令的意味,读书活动的参与更多是倡导同学们自愿积极加入,用这种强硬的表达方式可能会让同学产生抵触情绪,所以 C 选项不得体。
D.既清晰准确地说明了读书活动举行的时间 “下周一中午 12:30” 和地点 “学校报告厅”,又通过 “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们一起参加吧” 这样的话语表达出活动的价值并且用一种比较亲和、邀请的语气动员同学参加,语言表达准确且得体,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得体” 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等,要符合语境的各种要求,还要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6.(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同学们共读活动中,撰写了读后感,请选择书名补充到读后感的标题中。(只填序号)
A.《童年》B.《鲁滨逊漂流记》C.《尼尔斯骑鹅旅行记》D.《汤姆·索亚历险记》
(1)祸福相依,冷静面对——读 有感。
(2)不同视角下的瑞典百科全书——读 有感。
(3)成长中少不了冒险精神——读 有感。
(4)我和高尔基比一比——读 有感。
【答案】(1)B
(2)C
(3)D
(4)A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遭遇海难流落荒岛,经历了诸多祸福相依的事情,他始终冷静面对,所以 “祸福相依,冷静面对” 适合《鲁滨逊漂流记》。
(2)《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随着鹅群游历瑞典各地,书中展现了丰富的瑞典地理、文化等内容,宛如一部瑞典百科全书,所以 “不同视角下的瑞典百科全书” 对应《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3)《汤姆 索亚历险记》讲述了汤姆充满冒险精神的经历,体现了成长中冒险精神的重要性,“成长中少不了冒险精神” 符合《汤姆 索亚历险记》。
(4)《童年》是高尔基的作品,“我和高尔基比一比” 自然是读《童年》有感。
故答案为:B;C;D;A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7.(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翻开我国百年来风云激荡的历史篇章,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下,忠实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各国全族人民,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你所在的班级以上述文字为中心开展“奋斗的历程”主题班会,语文老师为这次主题班会拟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赤帜朝(cháo)阳,先驱开伟业”,下联是( )。
A.红书奋斗,从黑暗起航 B.红心向党,我辈绘宏图
C.赴汤蹈火,万丈倚天立 D.风雨兼程,烈士勇追梦
【答案】B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ACD.错误。
B.正确。上联 “赤帜朝阳,先驱开伟业” 中,“赤帜”(名词)对 “红心”(名词),“朝阳”(名词)对 “向党”(动宾短语),“先驱”(名词)对 “我辈”(名词),“开伟业”(动宾短语)对 “绘宏图”(动宾短语),对仗工整且内容围绕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斗展开,与主题班会 “奋斗的历程” 相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8.(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回忆自己所学内容,再填空。
(1)相处久了,才会了解谁是真正的朋友,因为“ ,日久见人心”。
(2)“明月”在古诗中被赋予特有的意义,它承载着佳节团圆之意、游子思乡之情。正如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写道“ ,不知秋思落谁家”,又如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所写“ , ”。
(3)毕业在即,同学们引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 , ”,感念老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导。
(4)“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朱自清在《匆匆》中如此表达了自己对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的情感。《长歌行》中也以“ , ”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的感慨。
【答案】(1)路遥知马力
(2)今夜月明人尽望;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意思是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脚力如何,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强调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相处、考验,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所以此处应填 “路遥知马力”。
(2)王建《十五夜望月》中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通过描写明月,抒发了中秋之夜的思念之情。王安石《泊船瓜洲》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借明月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归期的期盼,都体现了 “明月” 在古诗中承载的游子思乡等情感内涵。
(3)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常用来比喻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默默付出的教育,就像春雨滋润万物一样,无声无息却滋养着学生成长,所以同学们在毕业时引用此句感念老师教导。
(4)《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年少力壮的时候如果不努力,到老来只能白白地悲伤后悔。诗人以时光流逝,年少时不珍惜光阴就会导致年老后的遗憾,表达了对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的感慨,与朱自清《匆匆》中对时光匆匆的情感有相似之处,都是对时光易逝的喟叹。
故答案为:(1)路遥知马力;(2)今夜月明人尽望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9.(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诗歌鉴赏。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阔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以声村静,更显静谧。
C.下简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答案】(1)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惜春悲秋
【解析】【分析】此词,上片写景,景色如画,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奋人心,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所以“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文言文阅读。
【甲】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辫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沦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几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乙】论语(节选)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及其日中如探汤(水) B.默而识之(记住)
C.问其故(原因) D.知之为知之(是)
11.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用“/”划出,每句划一处)
①此不为远者小面近者大乎
②孔子不能决也。
1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孰为汝多知乎
【答案】10.A
11.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平?②孔子/不能决也。
12.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参考译文】
【甲】《两小儿辩日》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了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了正午时距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盖,等到了正午就小得像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处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距离近的就热而距离远的就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也不能决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乙】《论语》(节选)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求取知识的人。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缺点。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10.A.有误,汤:热水。
BCD.正确。
故答案为:
11.本题考查句子朗读节奏。①句意为: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 ”②句意为: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故答案为: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平 ②孔子/不能决也。
1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重点词:孰,谁。汝,你。
故答案为: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说明文阅读。
虎年话虎
①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神秘浪漫而有趣,为中华文明注入了多彩华章。十二生肖是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古天文学的(结果结晶),是从狩猎生活过渡到农耕时代的重要文化变迁。在新出土的战国竹筒中,已有相关十二生肖文化的记载。
②虎.属猫科动物,起源于中国。古人很早就崇拜虎,出土文物中常有虎的形象,如商代虎纹石磬、西周虎形钢饰件、春秋虎形玉珮、战国虎食鹿器座、西汉虎形车节等。先人视虎为开天辟地之神,尤以白虎为尊,将其塑造成神明。《说文解字》中注释:“虎,山兽之君”,即山神。上古甲骨文中的“虎”字,头朝上,尾在下,身上有花纹,是一只造型优美可爱的象形虎____。古人从物质生活和精神寄托的需求,逐步形成对虎的 (尊崇 尊重)。
③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应用很广。譬如勇武的将士称“虎将”“虎士”;骁勇善战的军队被称为“虎狼之师”:将军的营帐叫“虎帐”;古代帝王调兵用的令牌叫“虎符”; 军事议事之地叫“白虎堂”。兵书《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五计是“调虎离山计”;监狱的死牢叫“虎牢”; 杀人用的刑具叫“虎头刀”;官府官员外出巡访时以虎旗、虎头牌作开路先锋:衙门公堂正中画有猛虎,庭堂两侧摆有虎头牌,以示威严。龙在天,虎行地,虎啸生风,撼山震谷,以示充满生机的民族精神。
④千百年来,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汉书》中记有“李广射虎”的故事:《水浒传》有景阳冈武松打虎为民除害。除夕画虎,代表驱邪迎祥,在民间方言中,“虎”与“福”“富”谐音,又寓意福运临门,富贵靠门,汉代《风俗通义》便有记载:“画虎于门,雾以御凶也”,这个习俗比后来流行的门神画早得多。每年的端午节许多地方流行用艾叶编织成虎形的“艾虎”悬挂在门上,做成“艾虎”香包佩戴在身上。儿童着装从头到脚,处处离不开“虎”,头戴虎头帽,着虎装,穿虎头鞋,就连兜肚也绣有“虎降五毒”等,人们视虎能吞噬鬼怪、避邪降魔,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保护神。
⑤作为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虎文化源远流长,已(流入融入)到我们的思想观念、文学军事、民间习俗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4月有删改)
13.读选文,依次选出括号里最恰当的词语,把序号写在后边的横线上。
①(a结果 b结晶)
②(a尊崇 b尊重)
③(a流入 b融入)
14.第②自然段列举上古甲骨文中“虎”象形字的主要目的,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说明古人高超的造字智慧。
B.为了说明虎的象征意义源于甲骨文字。
C.为了说明虎的形象优美可爱。
D.为了说明古人崇拜虎、虎文化源远流长。
15.关于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举了除夕画虎的例子,说明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
B.作比较,说明除夕画虎的习俗早于门神画很长时间。
C.引用《风俗通义》的记载,说明除夕画虎能驱避凶邪,且习俗流传已久。
D.打比方,比如端午节悬挂“艾虎”、佩戴“艾虎”香包. 说明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
16.作者主要从哪几方面来“话虎” 请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概括(至少三方面)。
【答案】13.b;a;b
14.D
15.D
16.作者主要从虎文化的起源、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的应用和虎文化在民风民俗方面的体现来“话虎”。
【知识点】把握说明对象;说明文语言分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事理性说明文;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2)本题考查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主要有两个特点,准确和生动,准确性从列数字和具体词语分析,生动性从修辞、用词、句式等方面分析。
(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判断,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
(4)本题考查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把握说明对象应注意的文章的几个位置:看题目、观首段、找结尾段和抓关键句,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我们研读全文,逐段分析,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①结果:长出果实。结晶:物质从液态或气态形成晶体。因为“十二生肖”是文化变迁的精华和成果,所以用“结晶”更为贴切。
②尊崇:尊敬推崇。尊重:尊敬、重视。文中提到古人对虎有很高的崇敬之情,所以用“尊崇”更能表达这种情感。
③流入:本来指某些小河流汇入到大河流之中,或河水灌溉进田地里等等。现在又用于资金流进。融入:融合;混入、混合。文中提到虎文化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思想观念、文学军事、民间习俗中,所以用“融入”更能表达这种深度融合的状态。
故答案为: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短文第②段主要是说明“古人很早就崇拜虎”,所以第②自然段列举上古甲骨文中“虎”的象形字,主要目的是古人崇拜虎,虎文化源远流长。
故答案为:D
15.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阅读句子“除夕画虎,代表驱邪迎祥,在民间方言中,‘虎'与‘福’、‘富'谐音,又寓意福运临门,富贵盈门,汉代《风俗通义》便有记载:‘画虎于门,冀以御凶也,这个习俗比后来流行的门神画早得多。每年的端午节许多地方流行用艾叶编织成虎形的艾虎’悬挂在门上,做成‘艾虎’香包佩戴在身上”可知,这句话举了除夕画虎的例子,说明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句话将“除夕画虎“门神画”作比较,说明除夕画虎的习俗早于门神画很长时间。这句话引用《风俗通义》的记载,说明除夕画虎能驱避凶邪,且习俗流传已久,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这句话没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D
1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读句子“虎,属猫科动物,起源于中国“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应用很广“千百年来,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可知,作者主要从虎文化的起源、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的应用和虎文化在民风民俗方面的体现来“话虎”。
故答案为:作者主要从虎文化的起源、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的应用和虎文化在民风民俗方面的体现来“话虎”。
1 / 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1.(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
人的一生总有“朋友”相伴:书籍是“朋友”,专心致志地阅读会让你获得知识,走向未知的领域;大自然是“朋友”,仔细观察,你就能从sī kōng jiàn guàn 的现象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困难也是“朋友”,只要你勇敢面对,就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活出jié rán 不同的人生。
2.(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在下列文段中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____小,____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____ 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A.不但 而且 如果 B.不但 而且 可是
C.虽然 但 然而 D.虽然 但 除非
3.(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和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青山绿水间浮光掠影,在名篇佳作中流连忘返,都能让我们领悟什么是美。
B.丽丽真是别出心裁,她的手工作品不论样式还是色彩搭配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C.写演讲稿时,我想用一句名言来加强自己的观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D.爸爸讲的故事太精彩了,我听得入了迷,当他声音戛然而止时,我却还未回过神来。
4.(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B.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C.我们即使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D.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
5.(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以“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将于下周一中午12:30在学校报告厅举行,班主任让小慧通知同学们,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活动。下面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小慧对小语说:“下周一中午12:30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读书活动,只要你听从我的指挥,我就让你参加!”
B.小慧对小文说:“下周一有读书活动,到时我们在学校报告厅门前集合。”
C.小慧对小涵说:“中午12:30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读书活动,你务必准时参加。”
D.小慧对小琪说:“读书活动将于下周一中午12:30 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们一起参加吧!”
6.(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同学们共读活动中,撰写了读后感,请选择书名补充到读后感的标题中。(只填序号)
A.《童年》B.《鲁滨逊漂流记》C.《尼尔斯骑鹅旅行记》D.《汤姆·索亚历险记》
(1)祸福相依,冷静面对——读 有感。
(2)不同视角下的瑞典百科全书——读 有感。
(3)成长中少不了冒险精神——读 有感。
(4)我和高尔基比一比——读 有感。
7.(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翻开我国百年来风云激荡的历史篇章,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下,忠实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各国全族人民,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你所在的班级以上述文字为中心开展“奋斗的历程”主题班会,语文老师为这次主题班会拟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赤帜朝(cháo)阳,先驱开伟业”,下联是( )。
A.红书奋斗,从黑暗起航 B.红心向党,我辈绘宏图
C.赴汤蹈火,万丈倚天立 D.风雨兼程,烈士勇追梦
8.(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回忆自己所学内容,再填空。
(1)相处久了,才会了解谁是真正的朋友,因为“ ,日久见人心”。
(2)“明月”在古诗中被赋予特有的意义,它承载着佳节团圆之意、游子思乡之情。正如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写道“ ,不知秋思落谁家”,又如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所写“ , ”。
(3)毕业在即,同学们引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 , ”,感念老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导。
(4)“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朱自清在《匆匆》中如此表达了自己对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的情感。《长歌行》中也以“ , ”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的感慨。
9.(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诗歌鉴赏。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阔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以声村静,更显静谧。
C.下简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文言文阅读。
【甲】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辫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沦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几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乙】论语(节选)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及其日中如探汤(水) B.默而识之(记住)
C.问其故(原因) D.知之为知之(是)
11.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用“/”划出,每句划一处)
①此不为远者小面近者大乎
②孔子不能决也。
1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孰为汝多知乎
(2024七上·石家庄开学考)说明文阅读。
虎年话虎
①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神秘浪漫而有趣,为中华文明注入了多彩华章。十二生肖是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古天文学的(结果结晶),是从狩猎生活过渡到农耕时代的重要文化变迁。在新出土的战国竹筒中,已有相关十二生肖文化的记载。
②虎.属猫科动物,起源于中国。古人很早就崇拜虎,出土文物中常有虎的形象,如商代虎纹石磬、西周虎形钢饰件、春秋虎形玉珮、战国虎食鹿器座、西汉虎形车节等。先人视虎为开天辟地之神,尤以白虎为尊,将其塑造成神明。《说文解字》中注释:“虎,山兽之君”,即山神。上古甲骨文中的“虎”字,头朝上,尾在下,身上有花纹,是一只造型优美可爱的象形虎____。古人从物质生活和精神寄托的需求,逐步形成对虎的 (尊崇 尊重)。
③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应用很广。譬如勇武的将士称“虎将”“虎士”;骁勇善战的军队被称为“虎狼之师”:将军的营帐叫“虎帐”;古代帝王调兵用的令牌叫“虎符”; 军事议事之地叫“白虎堂”。兵书《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五计是“调虎离山计”;监狱的死牢叫“虎牢”; 杀人用的刑具叫“虎头刀”;官府官员外出巡访时以虎旗、虎头牌作开路先锋:衙门公堂正中画有猛虎,庭堂两侧摆有虎头牌,以示威严。龙在天,虎行地,虎啸生风,撼山震谷,以示充满生机的民族精神。
④千百年来,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汉书》中记有“李广射虎”的故事:《水浒传》有景阳冈武松打虎为民除害。除夕画虎,代表驱邪迎祥,在民间方言中,“虎”与“福”“富”谐音,又寓意福运临门,富贵靠门,汉代《风俗通义》便有记载:“画虎于门,雾以御凶也”,这个习俗比后来流行的门神画早得多。每年的端午节许多地方流行用艾叶编织成虎形的“艾虎”悬挂在门上,做成“艾虎”香包佩戴在身上。儿童着装从头到脚,处处离不开“虎”,头戴虎头帽,着虎装,穿虎头鞋,就连兜肚也绣有“虎降五毒”等,人们视虎能吞噬鬼怪、避邪降魔,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保护神。
⑤作为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虎文化源远流长,已(流入融入)到我们的思想观念、文学军事、民间习俗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4月有删改)
13.读选文,依次选出括号里最恰当的词语,把序号写在后边的横线上。
①(a结果 b结晶)
②(a尊崇 b尊重)
③(a流入 b融入)
14.第②自然段列举上古甲骨文中“虎”象形字的主要目的,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说明古人高超的造字智慧。
B.为了说明虎的象征意义源于甲骨文字。
C.为了说明虎的形象优美可爱。
D.为了说明古人崇拜虎、虎文化源远流长。
15.关于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举了除夕画虎的例子,说明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
B.作比较,说明除夕画虎的习俗早于门神画很长时间。
C.引用《风俗通义》的记载,说明除夕画虎能驱避凶邪,且习俗流传已久。
D.打比方,比如端午节悬挂“艾虎”、佩戴“艾虎”香包. 说明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
16.作者主要从哪几方面来“话虎” 请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概括(至少三方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司空见惯;截然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sī kōng jiàn guàn”对应的是“司空见惯”四个字。“jié rán”对应的是“截然”二字。
故答案为:司空见惯;截然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2.【答案】C
【知识点】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 A.“不但…… 而且……” 是递进关系,不符合语境。
B. “不但…… 而且……” 也是递进关系,且 “可是” 在此处不如 “然而” 表达转折的连贯性好。
C.正确。“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先说有个园,接着 “小” 指出园子的规模不大,形成一种转折关系,所以用 “虽然…… 但……” 来连接;前面说在园里可以做很多趣事,后面说 “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意思有了转折,这里 “然而” 起到了转折过渡的作用,衔接更为自然流畅。
D. “除非” 表示条件关系,与文意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判断:1、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2、充分利用已知推断未知。3、从宏观入手,逐层推断。
3.【答案】A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俗语
【解析】【分析】A.使用不恰当。“浮光掠影” 意思是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通常用于形容观察不细致或学习不深入等情况,在此处用来形容在青山绿水间游玩不恰当,可改为 “赏心悦目” 等更合适的词语。
B.“别出心裁” 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用来形容丽丽手工作品独特是恰当的。
C. “书到用时方恨少” 意思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符合写演讲稿时想引用名言却想不起来的情境。
D. “戛然而止” 形容声音突然终止,用来形容爸爸讲故事声音突然停止是合适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解答这道题,要准确、全面地理解名言警句的思想内涵,再结合问题情境来分析,阐述理由要简明扼要。
4.【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BD.正确。
C.在 C 选项 “我们即使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这句话中,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即使” 表示假设关系,常和 “也” 搭配使用;“如果” 表示假设条件,常和 “就” 搭配使用。该句想表达的是一种假设条件下的态度,正确的表述应该是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或者 “我们即使有缺点,也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所以 C 选项存在语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答案】D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只要你听从我的指挥,我就让你参加” 这种表述带有一种命令、强制且不恰当的口吻,参加读书活动是自愿且积极主动参与的事情,并非要听从谁的指挥才能参加,所以 A 选项不合适。
B.只说有读书活动以及在学校报告厅门前集合,但没有明确活动具体的举行时间,信息传达不完整,不利于同学们准确知晓活动安排并做好准备,所以 B 选项不准确。
C.“你务必准时参加” 语气过于强硬,带有命令的意味,读书活动的参与更多是倡导同学们自愿积极加入,用这种强硬的表达方式可能会让同学产生抵触情绪,所以 C 选项不得体。
D.既清晰准确地说明了读书活动举行的时间 “下周一中午 12:30” 和地点 “学校报告厅”,又通过 “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们一起参加吧” 这样的话语表达出活动的价值并且用一种比较亲和、邀请的语气动员同学参加,语言表达准确且得体,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得体” 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等,要符合语境的各种要求,还要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6.【答案】(1)B
(2)C
(3)D
(4)A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遭遇海难流落荒岛,经历了诸多祸福相依的事情,他始终冷静面对,所以 “祸福相依,冷静面对” 适合《鲁滨逊漂流记》。
(2)《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随着鹅群游历瑞典各地,书中展现了丰富的瑞典地理、文化等内容,宛如一部瑞典百科全书,所以 “不同视角下的瑞典百科全书” 对应《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3)《汤姆 索亚历险记》讲述了汤姆充满冒险精神的经历,体现了成长中冒险精神的重要性,“成长中少不了冒险精神” 符合《汤姆 索亚历险记》。
(4)《童年》是高尔基的作品,“我和高尔基比一比” 自然是读《童年》有感。
故答案为:B;C;D;A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7.【答案】B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ACD.错误。
B.正确。上联 “赤帜朝阳,先驱开伟业” 中,“赤帜”(名词)对 “红心”(名词),“朝阳”(名词)对 “向党”(动宾短语),“先驱”(名词)对 “我辈”(名词),“开伟业”(动宾短语)对 “绘宏图”(动宾短语),对仗工整且内容围绕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斗展开,与主题班会 “奋斗的历程” 相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8.【答案】(1)路遥知马力
(2)今夜月明人尽望;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意思是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脚力如何,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强调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相处、考验,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所以此处应填 “路遥知马力”。
(2)王建《十五夜望月》中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通过描写明月,抒发了中秋之夜的思念之情。王安石《泊船瓜洲》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借明月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归期的期盼,都体现了 “明月” 在古诗中承载的游子思乡等情感内涵。
(3)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常用来比喻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默默付出的教育,就像春雨滋润万物一样,无声无息却滋养着学生成长,所以同学们在毕业时引用此句感念老师教导。
(4)《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年少力壮的时候如果不努力,到老来只能白白地悲伤后悔。诗人以时光流逝,年少时不珍惜光阴就会导致年老后的遗憾,表达了对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的感慨,与朱自清《匆匆》中对时光匆匆的情感有相似之处,都是对时光易逝的喟叹。
故答案为:(1)路遥知马力;(2)今夜月明人尽望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9.【答案】(1)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惜春悲秋
【解析】【分析】此词,上片写景,景色如画,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奋人心,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所以“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答案】10.A
11.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平?②孔子/不能决也。
12.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参考译文】
【甲】《两小儿辩日》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了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了正午时距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盖,等到了正午就小得像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处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距离近的就热而距离远的就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也不能决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乙】《论语》(节选)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求取知识的人。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缺点。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10.A.有误,汤:热水。
BCD.正确。
故答案为:
11.本题考查句子朗读节奏。①句意为: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 ”②句意为: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故答案为: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平 ②孔子/不能决也。
1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重点词:孰,谁。汝,你。
故答案为: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答案】13.b;a;b
14.D
15.D
16.作者主要从虎文化的起源、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的应用和虎文化在民风民俗方面的体现来“话虎”。
【知识点】把握说明对象;说明文语言分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事理性说明文;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2)本题考查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主要有两个特点,准确和生动,准确性从列数字和具体词语分析,生动性从修辞、用词、句式等方面分析。
(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判断,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
(4)本题考查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把握说明对象应注意的文章的几个位置:看题目、观首段、找结尾段和抓关键句,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我们研读全文,逐段分析,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①结果:长出果实。结晶:物质从液态或气态形成晶体。因为“十二生肖”是文化变迁的精华和成果,所以用“结晶”更为贴切。
②尊崇:尊敬推崇。尊重:尊敬、重视。文中提到古人对虎有很高的崇敬之情,所以用“尊崇”更能表达这种情感。
③流入:本来指某些小河流汇入到大河流之中,或河水灌溉进田地里等等。现在又用于资金流进。融入:融合;混入、混合。文中提到虎文化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思想观念、文学军事、民间习俗中,所以用“融入”更能表达这种深度融合的状态。
故答案为: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短文第②段主要是说明“古人很早就崇拜虎”,所以第②自然段列举上古甲骨文中“虎”的象形字,主要目的是古人崇拜虎,虎文化源远流长。
故答案为:D
15.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阅读句子“除夕画虎,代表驱邪迎祥,在民间方言中,‘虎'与‘福’、‘富'谐音,又寓意福运临门,富贵盈门,汉代《风俗通义》便有记载:‘画虎于门,冀以御凶也,这个习俗比后来流行的门神画早得多。每年的端午节许多地方流行用艾叶编织成虎形的艾虎’悬挂在门上,做成‘艾虎’香包佩戴在身上”可知,这句话举了除夕画虎的例子,说明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句话将“除夕画虎“门神画”作比较,说明除夕画虎的习俗早于门神画很长时间。这句话引用《风俗通义》的记载,说明除夕画虎能驱避凶邪,且习俗流传已久,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这句话没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D
1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读句子“虎,属猫科动物,起源于中国“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应用很广“千百年来,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可知,作者主要从虎文化的起源、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的应用和虎文化在民风民俗方面的体现来“话虎”。
故答案为:作者主要从虎文化的起源、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的应用和虎文化在民风民俗方面的体现来“话虎”。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