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故事二则
扁鹊治病
(部编版)四年级
上
www.21cnjy.com
第6课时
一
素养目标
目录
学习活动
二
课后作业
三
板书设计
四
素养评价
五
一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认识本课“拜、侯”等 5个生字,其中“扎”1个多音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
简要复述故事。
想想故事分别蕴含怎样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
学习活动
活动流程
任务二:我是“说书人”
环节一:了解扁鹊和韩非。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环节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环节四:读悟感知,体会蕴含的道理。
情境导入
《扁鹊治病》
扁鹊
环节一:了解扁鹊和纪昌。
扁鹊(公元前5世纪),中国战国时期医学家,中医利用切脉诊断的创始人。原名秦越人。年轻时师从长桑君学医,尽得其传。善于诊断,尤精于望诊和诊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称:“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并盛赞扁鹊医德高尚,认为他有“六不治”的信条,其中“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者不治的思想,堪为后世楷模。
韩非
环节一:了解扁鹊和纪昌。
韩非(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原系韩国贵族。《史记》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和李斯同出于荀况门下,李斯自以为不如他。韩非见韩国之势日益削弱,曾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未被采纳。后发奋著书,他的声名传到秦国,受到秦始皇赏识,秦始皇发兵攻韩,索取韩非。韩王遣韩非使秦,被留秦国,尚未见用,遭李斯、姚贾的嫉妒谗毁,下吏治罪,死于狱中。《韩非子》中的文章,结构严密,条理清晰,语言犀利,风格严峻。它常运用历史知识和寓言故事进行说理,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形象,颇具说服力。书中还有《愚公移山》《滥竽充数》《郑人买履》《老马识途》《买椟还珠》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容易读错的字音,注意停顿。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bài
拜
fū
肤
生字我会认
zhā
扎
jì
剂
hóu
侯
suǐ
髓
多音字
多音字
扎
zhá
挣扎
zhā
扎针
扎辫子
zā
扎辫子
表示“刺”“驻扎”“钻”时,读zhā;
在“扎挣”“挣扎”中读zhá;
表示“捆,缠束”“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时,读zā。
理解词意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例句:骨髓不但是造血组织,还是重要的免疫组织。
无能为力:指对某事没有力量来完成。
例句:这件事我已无能为力,只好顺其自然了。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扁鹊( )次请求给蔡桓侯治病,蔡桓侯( ),后来,蔡桓侯( )了。
四
不听
病死
环节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扁鹊去拜见蔡桓公,发现他有点小病,但是蔡桓公不相信。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扁鹊多次告诉蔡桓公病情,但是蔡桓公都不相信。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扁鹊逃往秦国,蔡桓公病死。
扁鹊劝的话是什么呢?一共劝了几次呢?
环节四:读悟感知,体会蕴含的道理。
3次
同学们自己在书本上找一找,划一划。想想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扁鹊在劝蔡桓公呢?
环节四:读悟感知,体会蕴含的道理。
①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②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③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我们再读一读扁鹊的话,能读出什么呢?
环节四:读悟感知,体会蕴含的道理。
我们可以看出蔡桓公的病一次比一次严重,扁鹊劝的一次比一次厉害。
扁鹊虽然劝了一次又一次,但是蔡桓公是怎么样的态度呢?
环节四:读悟感知,体会蕴含的道理。
不相信,不听劝告
品读欣赏,揣摩人物心理。
①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②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③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扁鹊又退了出去。
④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虽然扁鹊劝的一次比一次急,但是蔡桓公态度比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呢?
越来越不高兴了。
前后桌交流、讨论:想想,此时很不高兴的蔡桓公大约会想些什么?非常不高兴的蔡桓公又会说些什么呢?
环节四:读悟感知,体会蕴含的道理。
我这个人一向身体健康,扁鹊这个医生是不是想故意显摆自己的医术?
他是为了讨好我而故意这么说?我身体明明好好的,他这么说岂不是在咒我?
为了谋取钱财之类的。他怎么老是来烦我,难道就盼着我生病不成?
学习第5自然段。
明知蔡桓公不会相信自己,可是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往,要求为他治病,但是蔡桓公并不听他的。那么,第四次,扁鹊是不是也继续要求为蔡桓公治病呢?
没有,跑了。
环节四:读悟感知,体会蕴含的道理。
快速朗读课文,把扁鹊拜见蔡桓侯的过程写完整。
环节三:学习《扁鹊治病》,体会防微杜渐的道理。
时间 病之所在 治疗方法 蔡桓侯的表现
有一天 皮肤 热敷 毫不在意、讽刺
过了十天 皮肉 扎针 很不高兴,没有理睬
十天后 肠胃 几剂汤药 非常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 骨髓 无能为力 觉得奇怪
概括课文的主题。
环节四:读悟感知,体会蕴含的道理。
《扁鹊治病》通过写蔡桓公不听扁鹊的劝告,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病发身亡的故事,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讨论: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什么道理?
环节四:读悟感知,体会蕴含的道理。
(1)防微杜渐 。
(2)正视问题 。
(3)听取专业意见 。
(4)珍惜生命。
环节四:读悟感知,体会蕴含的道理。
说一说,本课学习得到两个成语?
讳疾忌医:隐瞒疾病,不愿意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防微杜渐:比喻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他发展。
三
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课后作业
四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鹊治病
扁鹊 蔡桓侯
医术高明 自以为是
医德高尚 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
五
素养评价
素养评价
内容 评价标准 优 良 中
生字学习 能否准确读出所有生字的正确发音;能否主动交流并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
朗读能力 能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无多字、少字、拖长音现象。
课文理解 能否准确划分课文层次,并归纳各段段意;能否找出并理解扁鹊劝蔡桓侯治病的语句,以及蔡桓侯的回应。
讨论参与度 能否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学生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主题概括 能否准确概括课文的主题,即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能否将所学道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建议。
课程结束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单元
课题: 故事二则 扁鹊治病
内容分析: 分析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尝试简要复述故事。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认识本课“拜、侯”等 5个生字,其中“扎”1个多音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语言运用: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 思维能力:简要复述故事。 审美创造:想想故事分别蕴含怎样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能在理解文中事件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能在理解文中事件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活动流程:子任务二:我是“说书人” 环节一:了解扁鹊和韩非。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环节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环节四:读悟感知,体会蕴含的道理。 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扁鹊治病》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 ——《扁鹊治病》的过程。 (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了解扁鹊和韩非。
了解扁鹊和韩非。 链接“资料袋”,分享查找资料的结果。 扁鹊(公元前5世纪),中国战国时期医学家,中医利用切脉诊断的创始人。原名秦越人。年轻时师从长桑君学医,尽得其传。善于诊断,尤精于望诊和诊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称:“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并盛赞扁鹊医德高尚,认为他有“六不治”的信条,其中“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者不治的思想,堪为后世楷模。 韩非(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原系韩国贵族。《史记》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和李斯同出于荀况门下,李斯自以为不如他。韩非见韩国之势日益削弱,曾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未被采纳。后发奋著书,他的声名传到秦国,受到秦始皇赏识,秦始皇发兵攻韩,索取韩非。韩王遣韩非使秦,被留秦国,尚未见用,遭李斯、姚贾的嫉妒谗毁,下吏治罪,死于狱中。《韩非子》中的文章,结构严密,条理清晰,语言犀利,风格严峻。它常运用历史知识和寓言故事进行说理,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形象,颇具说服力。书中还有《愚公移山》《滥竽充数》《郑人买履》《老马识途》《买椟还珠》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学生初读课文。 学生阅读“资料袋”。 学生回答收获的信息。
活动意图:通过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扁鹊和韩非。
环节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初读要求: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容易读错的字音,注意停顿。 2.指名读课文,关注以下生字的读音。(出示课件) bài hóu fū zhā jì suī 拜 侯 肤 扎 剂 髓 重点:“侯”读二声hóu,不要读成四声;“髓”读三声suǐ,不要读成二声。 3.指导多音字“扎”的读音。(出示课件) 点拨:请大家查阅字典,看看“扎”有几个读音;再出示词语“扎针、挣扎、扎辫子”,请学生辨析;最后归纳总结——表示“刺”“驻扎”“钻”时,读zhā;在“扎挣”“挣扎”中读zhá;表示“捆,缠束”“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时,读zā。 4.理解词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例句:骨髓不但是造血组织,还是重要的免疫组织。 无能为力:指对某事没有力量来完成。 例句:这件事我已无能为力,只好顺其自然了。 学生初读课文。 学生分别读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学习多音字和理解词语。
活动意图: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字、词。
环节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把生字词语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展示、填空。 扁鹊(四)次请求给蔡桓侯治病,蔡桓侯(不听),后来,蔡桓侯(病死)了。 4.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段意。 学生交流自读感受,教师指导。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扁鹊去拜见蔡桓公,发现他有点小病,但是蔡桓公不相信。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扁鹊多次告诉蔡桓公病情,但是蔡桓公都不相信。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扁鹊逃往秦国,蔡桓公病死。 学生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
活动意图:通过课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环节四:读悟感知,体会蕴含的道理。
交流讨论,学生质疑。 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疑问,先同桌或小组间交流对话,再全班共同交流讨论,解决疑问。教师相机指导。 扁鹊发现蔡桓公得病了,扁鹊是怎么做的? 预设:想为蔡桓公治病,想劝他治病。 扁鹊劝的话是什么呢?一共劝了几次呢? 预设:3次 (3)同学们自己在书本上找一找,划一划。想想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扁鹊在劝蔡桓公呢? 预设:①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②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③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我们再读一读扁鹊的话,能读出什么呢? 预设:我们可以看出蔡桓公的病一次比一次严重,扁鹊劝的一次比一次厉害。 品读欣赏,揣摩人物心理。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相机点拨 。 扁鹊虽然劝了一次又一次,但是蔡桓公是怎么样的态度呢? 预设:不相信,不听劝告 ①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②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③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扁鹊又退了出去。 ④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2)①当扁鹊说出蔡桓公身上有病时,蔡桓公说——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②那么,在扁鹊走后,蔡桓公又是怎么对左右的人说的?“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从这里可以看出,蔡桓公听了扁鹊说他有病的话,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回答 ,同桌互相补充。 预设:不相信 (3)虽然扁鹊劝的一次比一次急,但是蔡桓公态度比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越来越不高兴了。 (4)前后桌交流、讨论:想想,此时很不高兴的蔡桓公大约会想些什么?非常不高兴的蔡桓公又会说些什么呢? 前后桌交流后,选出代表回答,教师随机指导。 预设:我这个人一向身体健康,扁鹊这个医生是不是想故意显摆自己的医术? 他是为了讨好我而故意这么说?我身体明明好好的,他这么说岂不是在咒我? 为了谋取钱财之类的。他怎么老是来烦我,难道就盼着我生病不成? 3.学习第5自然段。 明知蔡桓公不会相信自己,可是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往,要求为他治病,但是蔡桓公并不听他的。那么,第四次,扁鹊是不是也继续要求为蔡桓公治病呢? 交流讨论,分享交流结果。 预设:没有,跑了。 5.快速朗读课文,把扁鹊拜见蔡桓侯的过程写完整。 预设: 时间病之所在治疗方法蔡桓侯的表现有一天皮肤热敷毫不在意、讽刺过了十天皮肉扎针很不高兴,没有理睬十天后肠胃几剂汤药非常不高兴又过了十天骨髓无能为力觉得奇怪
6.概括课文的主题。 学生讨论,然后发言,分享自己的结果。 预设:《扁鹊治病》通过写蔡桓公不听扁鹊的劝告,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病发身亡的故事,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7.讨论: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什么道理? 预设:(1)防微杜渐:扁鹊一开始指出蔡桓公的小病时,如果能及时治疗,本可以避免大病的发生。这告诉我们,对于问题或疾病,应该尽早发现、尽早解决,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正视问题:蔡桓公因为不愿承认自己有病,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这启示我们,面对问题或困难时,应该正视现实,勇于承认并寻求解决之道,而不是逃避或否认。 听取专业意见:扁鹊作为名医,他的诊断和建议本应得到重视。但蔡桓公因为个人的固执和偏见,没有听取扁鹊的意见。这提醒我们,在面对专业领域的问题时,应该尊重并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珍惜生命:蔡桓公因讳疾忌医而失去生命,这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疾病。 9.说一说,本课学习得到两个成语? 预设:讳疾忌医:隐瞒疾病,不愿意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防微杜渐:比喻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他发展。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 复述课文。 讨论、思考、交流。 讨论、思考,理清课文内容。 分享学习感受。
活动意图: 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明白故事阐述的道理。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从这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防微杜渐,听取正确意见,不能讳疾忌医) 有病不医,只是危及自身;一国之君,如果不善于听取良言,则会亡国。
作业布置: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扁鹊 蔡桓侯 医术高明 自以为是 医德高尚 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
评价量表(或评价设计): 内容评价标准优良中生字学习能否准确读出所有生字的正确发音;能否主动交流并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 朗读能力 能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无多字、少字、拖长音现象。课文理解能否准确划分课文层次,并归纳各段段意;能否找出并理解扁鹊劝蔡桓侯治病的语句,以及蔡桓侯的回应。 讨论参与度 能否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学生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主题概括 能否准确概括课文的主题,即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能否将所学道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建议。
能体会两则故事蕴含的道理,能抓住事物发展顺序的关键词句,简要复述故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