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 课件(共24张PPT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 课件(共24张PPT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05 23:1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1)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物理变化
如果我们把水分子拆开,会怎么样呢?
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若发生变化,是否还是物理变化?
我们怎样才会把水分子拆开呢?
01
02
提出问题
任务一 水的电解
水的电解装置图
向电解器中加满水(为增强水的导电性,一般要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打开电源开关。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实验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步骤 现象 结论及巧记方法
1 两级均有 产生,两只玻璃管内液面 ;
2 负极气体较多,用点燃的木条检验,气体会 ,产生 色火焰。 3 正极气体较少,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木条 ; 气泡
下降,正负极体积比1:2
复燃
燃烧
淡蓝色
水中通入直流电,正氧负氢会出现;氢二氧一体积比,燃烧木条来检验;氢氧元素组成水,不含氢气和氧气。
1. 电解水实验通的是直流电而不是交流电。
2. 电解水实验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水中常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
3. 电解水时测得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不是质量比。
电解水易错提示
宏观结论
1.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氢气.
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氧气 + 氢气
通电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符号表达式为:

通电
H2O
O2
H2
读法: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为什么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必须微观分析)
水分子
氧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
氢分子
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微观结论
1.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3.化学变化前后分子改变,原子不变。
水电解过程中,不变的是 ,变化的是 。
氢原子和氧原子
水分子
1.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中可加入少量稀硫酸以增强导电性
B. a 玻璃管中的电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C.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 玻璃管尖嘴口,开启活塞,
木条燃烧更旺
D. a、b 两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是2 ∶ 1
D
课堂评价练习
2.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B.连接电源正极的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C.该实验可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D.连接电源负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3.电解水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③①② D. ④①②③
B
4.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会改变
C.该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不变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A
任务二 分解反应
水 氧气 + 氢气
通电
由一种物质变成了两种新物质,像这样的反应我们叫分解反应。
电解水的反应类型分析
概念辨析
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特点:一变多
3.字母表达式:A→B+C+……
生成新物质,分解反应必须首先是化学变化
1.下列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B.盐酸+锌→氯化锌+氢气
C.硫+氧气→二氧化硫
D.过氧化氢→水+氧气
D
评价练习2
2.下列示意图中表示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C
本节课结束了,同学们应该知道: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2.能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分解过程。
3.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课堂小结
操作图示 判断依据 变化类型 微观图示 分子种类 变化实质 表达式
水 的 蒸 发
水 的 电 解
总结对比升级
没生成
新物质
生成
新物质
物理
变化
化学
变化
水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
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氧分子
没有
改变
改变
水 水蒸气
水→氢气+氧气
通电
本节课结束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