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抽测科学素养试题卷(2021.6)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抽测科学素养试题卷(2021.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04 17:41:15

文档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抽测科学素养试题卷(2021.6)
1.(2021七下·平湖期末) 下列是各种动物生长发育的流程图,其中正确的是
A.人体的发育:受精卵→胎盘→婴儿→成人
B.家鸽的发育:受精卵→卵黄→雏鸽→成鸽
C.青蛙的发育:受精卵→幼蛙→成蛙
D.家蚕的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2.(2021七下·平湖期末) 2017 年 11 月 ,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诞生。如图是克隆猴“中中”的培育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重组细胞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来自卵细胞
B.克隆过程中所需的体细胞必须是雄性猴子的精子细胞
C.重组细胞的过程就是自然状态下的受精过程
D.克隆猴“中中”的性状最像乙猴
3.(2021七下·平湖期末) 如图所示,下列四种单细胞生物在结构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它们都能在各自的环境中独立存在。下列关于这四种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a、d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c属于植物,其细胞结构中有叶绿体
C.这四种单细胞生物的生殖方式都是分裂繁殖
D.这四种单细胞生物的形态各异都是对各自生存环境的适应
4.(2021七下·平湖期末) 每年八月十五是钱塘江大潮最佳观潮时间,其原因是这天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处于一条直线上,潮水受到引力最大,如图所示的分别是大潮和小潮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八月十五最佳观潮期的月相是满月
B.图中出现小潮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
C.当月相是朔月(新月) 时也会出现大潮
D.一月中分别有两次大潮与两次小潮现象
5.(2021七下·平湖期末) 无云的晴天,如果你在沙漠迷失了方向,可以在平地上竖立一根杆,地面上OA是这根杆在阳光下的影,过一段时间后,影的位置移到了OB, OA=OB, 如图所示, 则 BA箭头所指的方向是
A.东 B.南 C.西 D.北
6.(2021七下·平湖期末) 靠着航天人的不懈奋斗,实现“嫦娥奔月”梦想,其中“嫦娥五号”是我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凌晨升空时,动力来自于空气的反作用力
B.在月球表面降落时,是利用降落伞来实现软着陆
C.“嫦娥五号”的着陆点选择在地势相对平坦的月海
D.地面对“嫦娥五号”的指令是通过超声波传递的
7.(2021七下·平湖期末) 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隔街大喊比窃窃耳语的声音传播的速度快
B.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
C.蝙蝠利用次声波定位猎物、躲避障碍物
D.会议室的扩音设备是用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8.(2021七下·平湖期末) 在一张白纸上写上红色的字母“E”和绿色的字母“F”。当你通过红色滤光片观察写在这张白纸上的“E”“F”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A.清晰的黑色“E”, 清晰的红色“F”
B.清晰的白色“E”, 清晰的黑色“F”
C.清晰的红色“E”, 几乎看不出“F”
D.几乎看不出“E”, 清晰的黑色“F”
9.(2021七下·平湖期末) 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cm B.8cm C.10cm D.12cm
10.(2021七下·平湖期末) 如图所示,一束光以与玻璃砖上表面夹角θ=30°从空气射到A点,在A 点一部分光反射,另一部分光折射到玻璃砖的下表面 B点。则
A.A 点反射光线的反射角为30°
B.A点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60°
C.射出B点的光线与A点的折射光线平行
D.射出B点的光线与A点的入射光线平行
11.(2021七下·平湖期末) 小王从家打车到高铁站,司机打出的发票如图所示。则出租车从小王上车到下车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约为
A.0.4m/s B.35.4m/s C.5.9m/s D.13.8 m/s
12.(2021七下·平湖期末)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了取出筒中的羽毛球,一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手用力F上端,则
A.羽毛球会从筒的下端出来
B.羽毛球会从筒的上端出来
C.击打筒时,以筒为参照物球是静止的
D.击打筒时,筒由于惯性向下运动
13.(2021七下·平湖期末) 如图所示,某人用手握住一个保温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握着保温杯水平匀速运动,保温杯不受摩擦力
B.握着保温杯匀速向上运动,保温杯所受的摩擦力向下
C.若保持保温杯始终静止,则手握得越紧,保温杯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D.若保持保温杯始终静止,杯中水的质量越大,保温杯受到摩擦力越大
14.(2021七下·平湖期末)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当钩码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钩码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测力计
B.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就是钩码所受的重力
C.钩码所受的重力和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5.(2021七下·平湖期末)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装置如图所示。在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靠近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当在容器中注入不同密度与深度的液体时,薄膜形状分别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通过橡皮膜形状来判断压强大小
B.图甲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无关
C.图乙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D.图丙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无关
16.(2021七下·平湖期末) 如图所示是被子植物一生中的相关结构,请认真分析并回答:
(1) 若B中花的雌蕊和雄蕊不是同时成熟,则该花的传粉方式是   。
(2) C是由D中的   结构发育而来。
(3) 请用字母和箭头把被子植物的一生按顺序排列起来A→   。
17.(2021七下·平湖期末) 幼苗的出土率是否与种子种植的深度有关 小李进行如下研究:将相似的120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组,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的深度种植,放置在相同且适宜萌发和生长的条件下。连续观察15天,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甲 乙 丙 丁
种植深度/ cm 6 11 18 25
出土幼苗数量/棵 29 30 26 20
幼苗子叶大小 较大 较小 只有痕迹 只有痕迹
(1)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 11cm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将会   。
(3)第15 天,取甲、乙、丙、丁四组幼苗各 10 棵,分别测定各组有机物含量,则   组的有机物含量最低。
18.(2021七下·平湖期末) 图一所示是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北半球“两分”和“两至”的四个节气,a、b、c、d分别表示节气之间的四个时间段,读图回答问题:
(1) 若要在平湖买房,为了解全年房子的光照,建议   时间的正午去看房最佳(选填“A”、 “B”、 “C”或“D”) 。
(2) 当地球运行在b这一时段过程中,平湖的白昼长短变化是   。
(3)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即图二中的β。若黄赤交角为零度,结合图一,在地球上将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每天气温都无变化 D.各地无四季变化
19.(2021七下·平湖期末) 小明利用激光笔探究光束在玻璃砖中传播路径,他将一束激光射向玻璃砖,从AB面的O1点射入,随后他发现光束从CD面O2点射出。
(1) 若光线在玻璃砖BC面只发生了反射(这一现象叫“全反射”) ,请你根据所学光学知识,帮他完成光线在玻璃砖内部O1 至O2的光路图;
(2) 光线从玻璃砖CD面射出时入射角   折射角。 (选填“>” “<” “=”)
20.(2021七下·平湖期末) 运动与生活密切相关。
(1)如图甲,a、b是小海两次跑步时,照相机记录的频闪照片,已知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一定,由此回答下列问题。在图甲记录的时间内,   (选填“a”或“b”) 图反映他跑步的平均速度大。
(2) 如图乙是小海用随身携带的手机APP 软件记录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快的时刻是   。
21.(2021七下·平湖期末) 如图所示, 水平桌面足够长, 当物体A重10N,B重为2N, C重为1N时, A物体恰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则A物体此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N; 若撤去物体C,在A物体静止前受到的摩擦力为   N。
22.(2021七下·平湖期末)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示意图。
(1) 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   。
(2) 下列对实验分析正确的是____(多选)。
A.实验中小车必须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
B.①②③④过程都是实验事实
C.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D.过程④中,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23.(2021七下·平湖期末) 在军事训练中,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了静止的坦克模型,射手射击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模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设炮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求:
(1) 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
(2) 炮弹运动的速度大小。
24.(2021七下·平湖期末) 火星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如图为小逸在科技博物馆看到的火星科普介绍图片。当某人在地球上静止时体重计示数为100kg,如图甲,若他在火星上静止时该体重计示数为38kg,如图乙,根据图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地球表面g的值取10N/ kg)
(1)若小逸质量50kg,则他在火星上质量为多少
(2) 火星表面物体重力与质量比值g'为多少
25.(2021七下·平湖期末) 如图,风洞飞行是一项很刺激的运动,很受年轻人的喜爱。体验者在风洞中可以调整身体姿态以获得不同的风力,从而实现在风洞中上升、下降和飘浮,也可以自由调整身体姿态,好似在太空中行走一般。当风速一定时,风对体验者的升力与人的有效作用面积关系为F=kS, 一质量为m的体验者身体处于竖直状态时最小的有效受力面积为S,平躺时最大的有效受力面积为10S,当他调整姿态到有效受力面积为4S时,就可以飘浮在风洞中任何位置。已知: 则:
(1) 求升力与人的有效作用面积关系式中k值;
(2)为提高挑战性,可通过改变风速增加体验难度。若风对体验者产生的压强与速度平方成正比,求体验者身体分别处于竖直悬浮和平躺悬浮时风速比 v1:v2。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昆虫的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鸟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A.人体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
B.家鸽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雏鸽→成体家鸽;
C.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D.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
【解答】A.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就是婴儿,所以正确的顺序是: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故A不符合题意。
B.家鸽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孵化,雏鸽破壳而出,经过育雏发育成成体家鸽。即:受精卵→雏鸽→成体家鸽。故B不符合题意。
C.青蛙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故C不符合题意。
D.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A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因为决定其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位于细胞中的细胞核。
【解答】A.据图可见:甲猴提供细胞质,所以重组细胞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来自卵细胞,故A正确;
B.克隆过程中所需的体细胞必须是雌性猴子的精子细胞,故B错误;
C.克隆属于无性生殖,没有受精过程,故C错误;
D.乙猴是代孕猴,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它的性状最像甲猴,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答案】C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根据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其他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图中a是酵母菌,属于真菌;b是草履虫,属于动物;c是衣藻,属于植物;d大肠杆菌属于细菌。
【解答】A.a是酵母菌,属于真菌;d是大肠杆菌,必须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c是衣藻,属于藻类植物,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与出芽生殖,不属于分裂生殖,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不同的生物对各自的生存环境是相适应的,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产生大潮和小潮时月亮的位置,结合月相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八月十五的月相为最佳观潮期的月相是满月,故A正确不合题意;
根据图片可知, 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出现大潮,此时为 朔月(新月) ,故C正确不合题意;
在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在月相为上弦和下弦时,即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故D正确不合题意;
图中出现小潮的日期大约在农历初八左右,应该为上弦月,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 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物体影子的运动方向与光源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解答】 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照在杆上时,会在杆的后面形成杆的影子,而当太阳向西移动时,它的影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向东移动。
即BA方向为西。
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A.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判断;
B.降落伞利用空气阻力实现减速的目的;
C.根据月球的地势特点判断;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A.嫦娥五号发射时,火箭向下喷射火焰,火焰同时对火箭施加向上的反作用力,故A错误;
B.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使用降落伞减速,故B错误;
C.嫦娥五号的着陆点选择在地势相对平坦的月海,故C正确;
D.地面对“嫦娥五号”的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A.声速只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C.根据超声波的应用判断;
D.声音的大小叫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解答】A.隔街大喊与窃窃耳语的声音传播的速度一样快,故A错误;
B.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故B正确;
C.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猎物、躲避障碍物,故C错误;
D.会议室的扩音设备是用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白色反射白光,红色E反射红光,二者反射的光线能够通过红色滤光片,因此看到纸是红色的,E也是红色的,则几乎看不到E。绿色的F反射的滤光不能透过滤光片,因此看到黑色的F。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确定焦距的范围即可。
【解答】 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那么得到:20cm>2f;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那么得到:f<12cm<2f;
解得:6cm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 A.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
B.根据图片计算反射光线与这回事光线的夹角;
CD.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判断。
【解答】 光射到A点时,发生折射的同时发生反射,光与玻璃砖上表面夹角θ=30°,所以入射角=90°-30°=60°,根据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由此在玻璃砖上方,法线右侧空气中作出反射光线;
光照射到玻璃砖下表面的B点时,再次发生折射,先过B点作出法线,根据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玻璃砖下方,法线右侧的空气中作出由B射出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A.A点的反射光线的反射角为60°,故A错误;
B.根据上图,不难发现A点的反射光线与玻璃砖上表面的夹角为30°,因为在A点折射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BAN'小于60°,所以折射光线与玻璃砖上表面的夹角∠BAP大于30°,则A点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DAB大于60°,故B错误;
CD、由图知,在A点发生折射时的折射角等于在B点的入射角,由光路的可逆性,结合数学知识可知,射出B点的折射光线BE与A点的入射光线CA平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上车时间和下车时间的差为行驶时间,再根据计算平均速度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行驶时间t=11:56-11:26=30min=0.5h;
则平均速度为:。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2.【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
【解析】【分析】ABD.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C.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ABD.一手拿着球筒的中部,羽毛球和球筒都处于静止状态,另一手用力击打羽毛球筒的上端,羽毛球筒在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而羽毛球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羽毛球会从筒的上端出来,故B正确,AD错误;
C. 击打筒时,以筒为参照物,球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球是运动的,故C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对保温杯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
【解答】 AB.握着保温杯匀速向上或水平运动时,保温杯所受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即二者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方向向上,故AB错误;
C. 若保持保温杯始终静止,则它受到的静摩擦力始终等于重力,即使手握得越紧,保温杯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故C错误;
D. 若保持保温杯始终静止,则它受到的静摩擦力始终等于重力杯中水的质量越大,则保温杯受到摩擦力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 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B.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和钩码所受的重力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力。
C.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可能不受力的作用,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
【解答】 A.钩码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故A错误;
B.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施力物体是测力计,方向竖直向上,而钩码所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故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和钩码所受的重力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力,故B错误;
C.静止的钩码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A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提取信息,结合液体压强特点和规律的探究实验过程,从而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在实验时,如果橡皮膜保持竖直状态,那么左右液体压强相等,且橡皮膜向哪测凸起,说明哪测液体压强小,故A正确;
B.图甲中,要探究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就必须改变深度,保持液体密度相同,因此甲图不能说明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故B错误;
C.图乙中,左侧液体深度小,橡皮膜向左凸起,说明左侧液体压强小,没有控制深度相同,无法得到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故C错误;
D.丙图中,液体深度相同,橡皮膜向左凸起,说明左侧液体压强小,则左侧液体密度小,故D错误。
故选A。
16.【答案】(1)异花传粉
(2)子房
(3)E→B→D→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植物要想结出果实与种子首先必须进行的两个生理过程为:传粉与受精。所以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图中:A是种子萌发、B是传粉、C是结出果实、D是雌蕊受精、E是植物体生长。
【解答】(1)若B中花的雌蕊和雄蕊不是同时成熟,其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
(2)C果实是由D中的子房发育而来的;
(3)用字母和箭头把被子植物的一生按顺序排列起来为A萌发→E植物生长→B传粉→D雌蕊受精→C结出果实。
故答案为:(1)异花传粉;(2)子房;(3)A→E→B→D→C。
17.【答案】(1)幼苗出土数量
(2)下降
(3)丁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本题探究子萌发的条件,重点考查探究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以及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即: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解答】(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幼苗出土数量;
(2)分析实验结果:种植深度为6cm;11cm;18cm;25cm的出土幼苗数量分别为:29棵;30棵;26棵;20棵 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11cm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将会下降,原因是幼苗出土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如果种植深度过大子叶中的营养物质不足以供给幼苗出土所需;
(3)分析实验结果甲、乙、丙、丁四组幼苗出图后幼苗叶子大小分别为:较大;较小;只有痕迹;只有痕迹,这样看甲组幼苗出土后仍有较充足的营养可以利用来促使幼苗的发育,幼苗可以更早的长出新叶,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所以,第15天,取甲、乙、丙、丁四组幼苗各10棵,分别测定各组有机物含量,则丁组的幼苗有机物含量最低。
故答案为:(1)幼苗出土数量;(2)下降;(3)丁。
18.【答案】(1)C
(2)变短
(3)B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知识,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解答】(1)由于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因此, 若要在平湖买房,为了解全年房子的光照,建议在冬至日正午去看房,即C时间的正午去看房;
(2)在图中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在从A到B的过程中,即b这一时间内,平湖的白昼会逐渐变短;
(3)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即图二中的β。若黄赤交角为零度,此时处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则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故选B。
故答案为:(1)C;(2)变短;(3)B。
19.【答案】(1)
(2)<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1)这个问题相当于一个发光点发出的光经过反射后经过一个固定点的位置,此时可以先画出左边入射点相对BC的像点,再连接另一个入射点,进而确定底边上入射点,最后补充光路图即可;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解答。
【解答】(1)首先通过入射点O1作BC边的对称点O1',再将O1'和O2连接,与BC边的交点就是底边上的入射点A,连接O1A为底边上的入射光线,连接AO2为底边上的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 光线从玻璃砖CD面射出时进入空气,则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20.【答案】(1)b
(2)t1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间隔确定跑步时间,根据比较平均速度大小;
(2)根据乙图比较三个时刻时小海的速度大小。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a、b图中距离相等,a中时间为5t,b中时间为3t,根据可知,小海在b图中的平均速度较大;
(2)根据乙图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配速大小,t1时刻时配速最大,即运动最快的时刻在t1。
21.【答案】3;3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A受到摩擦力大小;
(2)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与绳子的拉力相互平衡,即拉力F=f。绳子上的拉力等于BC的总重力,即F=2N+1N=3N,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3N;
(2) 若撤去物体C, 拉力减小,则物体A做减速运动。但是A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受到的摩擦力不变,还是3N。
22.【答案】(1)它受到木板施加的阻力
(2)A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据此分析小车停下来的原因;
(2)A.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判断;
B.注意分析能够找到阻力为零的情形;
C.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
D.对水平方向上的小车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1) 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木板施加的阻力;
(2)A.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相同,且从静止释放,从而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故A正确;
B.①②③是事实,而④中无限远无法模拟,为科学推理,故B错误;
C. 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 速度逐渐变大,那么运动状态改变,故C错误;
D.过程④中,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不受力,运动方向和速度不变,则运动状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23.【答案】(1)根据题意可知,爆炸的声音传到坦克受到的时间t=2.1s-0.6s=1.5s;
则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s=vt=340m/s×1.5s=510m。
(2)则炮弹飞行的速度:.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就是声音传播的距离,根据s=vt计算即可;
(2)炮弹飞行的距离就是声音传播的距离,根据计算炮弹的速度。
24.【答案】(1)人的质量不变,根据G=mg可知,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那么得到:;

解得:m火'=19kg。
(2)根据G=mg得到:;

解得:g火=3.8N/kg。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1)根据G=mg分析计算即可;
(2)根据G=mg计算火星上重力和质量的比值g'。
25.【答案】(1)根据题意可知, 当他调整姿态到有效受力面积为4S时,就可以飘浮在风洞中任何位置 ,
则此时它处于悬浮状态,即升力等于重力F=G=mg=60kg×10N/kg=600N;
代入 F=kS 得到:600N=k×4×0.15m2;
解得:k=1000N/m2。
(2)风对体验者产生的压强与速度平方成正比, 则p=nv2;
那么风对人产生的升力F=pS=nv2S;
当体验者身体处于竖直悬浮和平躺悬浮时,受到的升力都等于重力,即F1:F2=1:1;
那么;

解得:。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受力面积为4S时人受到的升力,再代入F=kS计算k的数值;
(2)根据F=pS和F=kS,以及压强与速度平方成正比,推导得出风速与作用力的关系式,然后计算风速之比。
1 / 1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抽测科学素养试题卷(2021.6)
1.(2021七下·平湖期末) 下列是各种动物生长发育的流程图,其中正确的是
A.人体的发育:受精卵→胎盘→婴儿→成人
B.家鸽的发育:受精卵→卵黄→雏鸽→成鸽
C.青蛙的发育:受精卵→幼蛙→成蛙
D.家蚕的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答案】D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昆虫的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鸟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A.人体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
B.家鸽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雏鸽→成体家鸽;
C.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D.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
【解答】A.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就是婴儿,所以正确的顺序是: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故A不符合题意。
B.家鸽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孵化,雏鸽破壳而出,经过育雏发育成成体家鸽。即:受精卵→雏鸽→成体家鸽。故B不符合题意。
C.青蛙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故C不符合题意。
D.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021七下·平湖期末) 2017 年 11 月 ,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诞生。如图是克隆猴“中中”的培育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重组细胞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来自卵细胞
B.克隆过程中所需的体细胞必须是雄性猴子的精子细胞
C.重组细胞的过程就是自然状态下的受精过程
D.克隆猴“中中”的性状最像乙猴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因为决定其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位于细胞中的细胞核。
【解答】A.据图可见:甲猴提供细胞质,所以重组细胞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来自卵细胞,故A正确;
B.克隆过程中所需的体细胞必须是雌性猴子的精子细胞,故B错误;
C.克隆属于无性生殖,没有受精过程,故C错误;
D.乙猴是代孕猴,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它的性状最像甲猴,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2021七下·平湖期末) 如图所示,下列四种单细胞生物在结构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它们都能在各自的环境中独立存在。下列关于这四种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a、d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c属于植物,其细胞结构中有叶绿体
C.这四种单细胞生物的生殖方式都是分裂繁殖
D.这四种单细胞生物的形态各异都是对各自生存环境的适应
【答案】C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根据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其他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图中a是酵母菌,属于真菌;b是草履虫,属于动物;c是衣藻,属于植物;d大肠杆菌属于细菌。
【解答】A.a是酵母菌,属于真菌;d是大肠杆菌,必须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c是衣藻,属于藻类植物,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与出芽生殖,不属于分裂生殖,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不同的生物对各自的生存环境是相适应的,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1七下·平湖期末) 每年八月十五是钱塘江大潮最佳观潮时间,其原因是这天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处于一条直线上,潮水受到引力最大,如图所示的分别是大潮和小潮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八月十五最佳观潮期的月相是满月
B.图中出现小潮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
C.当月相是朔月(新月) 时也会出现大潮
D.一月中分别有两次大潮与两次小潮现象
【答案】B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产生大潮和小潮时月亮的位置,结合月相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八月十五的月相为最佳观潮期的月相是满月,故A正确不合题意;
根据图片可知, 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出现大潮,此时为 朔月(新月) ,故C正确不合题意;
在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在月相为上弦和下弦时,即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故D正确不合题意;
图中出现小潮的日期大约在农历初八左右,应该为上弦月,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1七下·平湖期末) 无云的晴天,如果你在沙漠迷失了方向,可以在平地上竖立一根杆,地面上OA是这根杆在阳光下的影,过一段时间后,影的位置移到了OB, OA=OB, 如图所示, 则 BA箭头所指的方向是
A.东 B.南 C.西 D.北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 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物体影子的运动方向与光源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解答】 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照在杆上时,会在杆的后面形成杆的影子,而当太阳向西移动时,它的影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向东移动。
即BA方向为西。
故选C。
6.(2021七下·平湖期末) 靠着航天人的不懈奋斗,实现“嫦娥奔月”梦想,其中“嫦娥五号”是我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凌晨升空时,动力来自于空气的反作用力
B.在月球表面降落时,是利用降落伞来实现软着陆
C.“嫦娥五号”的着陆点选择在地势相对平坦的月海
D.地面对“嫦娥五号”的指令是通过超声波传递的
【答案】C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A.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判断;
B.降落伞利用空气阻力实现减速的目的;
C.根据月球的地势特点判断;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A.嫦娥五号发射时,火箭向下喷射火焰,火焰同时对火箭施加向上的反作用力,故A错误;
B.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使用降落伞减速,故B错误;
C.嫦娥五号的着陆点选择在地势相对平坦的月海,故C正确;
D.地面对“嫦娥五号”的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故D错误。
故选C。
7.(2021七下·平湖期末) 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隔街大喊比窃窃耳语的声音传播的速度快
B.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
C.蝙蝠利用次声波定位猎物、躲避障碍物
D.会议室的扩音设备是用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答案】B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A.声速只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C.根据超声波的应用判断;
D.声音的大小叫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解答】A.隔街大喊与窃窃耳语的声音传播的速度一样快,故A错误;
B.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故B正确;
C.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猎物、躲避障碍物,故C错误;
D.会议室的扩音设备是用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故选B。
8.(2021七下·平湖期末) 在一张白纸上写上红色的字母“E”和绿色的字母“F”。当你通过红色滤光片观察写在这张白纸上的“E”“F”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A.清晰的黑色“E”, 清晰的红色“F”
B.清晰的白色“E”, 清晰的黑色“F”
C.清晰的红色“E”, 几乎看不出“F”
D.几乎看不出“E”, 清晰的黑色“F”
【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白色反射白光,红色E反射红光,二者反射的光线能够通过红色滤光片,因此看到纸是红色的,E也是红色的,则几乎看不到E。绿色的F反射的滤光不能透过滤光片,因此看到黑色的F。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2021七下·平湖期末) 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cm B.8cm C.10cm D.12cm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确定焦距的范围即可。
【解答】 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那么得到:20cm>2f;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那么得到:f<12cm<2f;
解得:6cm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0.(2021七下·平湖期末) 如图所示,一束光以与玻璃砖上表面夹角θ=30°从空气射到A点,在A 点一部分光反射,另一部分光折射到玻璃砖的下表面 B点。则
A.A 点反射光线的反射角为30°
B.A点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60°
C.射出B点的光线与A点的折射光线平行
D.射出B点的光线与A点的入射光线平行
【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 A.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
B.根据图片计算反射光线与这回事光线的夹角;
CD.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判断。
【解答】 光射到A点时,发生折射的同时发生反射,光与玻璃砖上表面夹角θ=30°,所以入射角=90°-30°=60°,根据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由此在玻璃砖上方,法线右侧空气中作出反射光线;
光照射到玻璃砖下表面的B点时,再次发生折射,先过B点作出法线,根据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玻璃砖下方,法线右侧的空气中作出由B射出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A.A点的反射光线的反射角为60°,故A错误;
B.根据上图,不难发现A点的反射光线与玻璃砖上表面的夹角为30°,因为在A点折射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BAN'小于60°,所以折射光线与玻璃砖上表面的夹角∠BAP大于30°,则A点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DAB大于60°,故B错误;
CD、由图知,在A点发生折射时的折射角等于在B点的入射角,由光路的可逆性,结合数学知识可知,射出B点的折射光线BE与A点的入射光线CA平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2021七下·平湖期末) 小王从家打车到高铁站,司机打出的发票如图所示。则出租车从小王上车到下车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约为
A.0.4m/s B.35.4m/s C.5.9m/s D.13.8 m/s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上车时间和下车时间的差为行驶时间,再根据计算平均速度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行驶时间t=11:56-11:26=30min=0.5h;
则平均速度为:。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2.(2021七下·平湖期末)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了取出筒中的羽毛球,一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手用力F上端,则
A.羽毛球会从筒的下端出来
B.羽毛球会从筒的上端出来
C.击打筒时,以筒为参照物球是静止的
D.击打筒时,筒由于惯性向下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惯性
【解析】【分析】ABD.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C.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ABD.一手拿着球筒的中部,羽毛球和球筒都处于静止状态,另一手用力击打羽毛球筒的上端,羽毛球筒在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而羽毛球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羽毛球会从筒的上端出来,故B正确,AD错误;
C. 击打筒时,以筒为参照物,球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球是运动的,故C错误。
故选B。
13.(2021七下·平湖期末) 如图所示,某人用手握住一个保温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握着保温杯水平匀速运动,保温杯不受摩擦力
B.握着保温杯匀速向上运动,保温杯所受的摩擦力向下
C.若保持保温杯始终静止,则手握得越紧,保温杯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D.若保持保温杯始终静止,杯中水的质量越大,保温杯受到摩擦力越大
【答案】D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对保温杯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
【解答】 AB.握着保温杯匀速向上或水平运动时,保温杯所受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即二者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方向向上,故AB错误;
C. 若保持保温杯始终静止,则它受到的静摩擦力始终等于重力,即使手握得越紧,保温杯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故C错误;
D. 若保持保温杯始终静止,则它受到的静摩擦力始终等于重力杯中水的质量越大,则保温杯受到摩擦力越大,故D正确。
故选D。
14.(2021七下·平湖期末)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当钩码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钩码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测力计
B.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就是钩码所受的重力
C.钩码所受的重力和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 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B.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和钩码所受的重力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力。
C.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可能不受力的作用,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
【解答】 A.钩码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故A错误;
B.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施力物体是测力计,方向竖直向上,而钩码所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故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和钩码所受的重力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力,故B错误;
C.静止的钩码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C。
15.(2021七下·平湖期末)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装置如图所示。在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靠近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当在容器中注入不同密度与深度的液体时,薄膜形状分别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通过橡皮膜形状来判断压强大小
B.图甲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无关
C.图乙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D.图丙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无关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提取信息,结合液体压强特点和规律的探究实验过程,从而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在实验时,如果橡皮膜保持竖直状态,那么左右液体压强相等,且橡皮膜向哪测凸起,说明哪测液体压强小,故A正确;
B.图甲中,要探究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就必须改变深度,保持液体密度相同,因此甲图不能说明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故B错误;
C.图乙中,左侧液体深度小,橡皮膜向左凸起,说明左侧液体压强小,没有控制深度相同,无法得到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故C错误;
D.丙图中,液体深度相同,橡皮膜向左凸起,说明左侧液体压强小,则左侧液体密度小,故D错误。
故选A。
16.(2021七下·平湖期末) 如图所示是被子植物一生中的相关结构,请认真分析并回答:
(1) 若B中花的雌蕊和雄蕊不是同时成熟,则该花的传粉方式是   。
(2) C是由D中的   结构发育而来。
(3) 请用字母和箭头把被子植物的一生按顺序排列起来A→   。
【答案】(1)异花传粉
(2)子房
(3)E→B→D→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植物要想结出果实与种子首先必须进行的两个生理过程为:传粉与受精。所以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图中:A是种子萌发、B是传粉、C是结出果实、D是雌蕊受精、E是植物体生长。
【解答】(1)若B中花的雌蕊和雄蕊不是同时成熟,其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
(2)C果实是由D中的子房发育而来的;
(3)用字母和箭头把被子植物的一生按顺序排列起来为A萌发→E植物生长→B传粉→D雌蕊受精→C结出果实。
故答案为:(1)异花传粉;(2)子房;(3)A→E→B→D→C。
17.(2021七下·平湖期末) 幼苗的出土率是否与种子种植的深度有关 小李进行如下研究:将相似的120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组,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的深度种植,放置在相同且适宜萌发和生长的条件下。连续观察15天,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甲 乙 丙 丁
种植深度/ cm 6 11 18 25
出土幼苗数量/棵 29 30 26 20
幼苗子叶大小 较大 较小 只有痕迹 只有痕迹
(1)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 11cm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将会   。
(3)第15 天,取甲、乙、丙、丁四组幼苗各 10 棵,分别测定各组有机物含量,则   组的有机物含量最低。
【答案】(1)幼苗出土数量
(2)下降
(3)丁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本题探究子萌发的条件,重点考查探究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以及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即: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解答】(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幼苗出土数量;
(2)分析实验结果:种植深度为6cm;11cm;18cm;25cm的出土幼苗数量分别为:29棵;30棵;26棵;20棵 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11cm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将会下降,原因是幼苗出土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如果种植深度过大子叶中的营养物质不足以供给幼苗出土所需;
(3)分析实验结果甲、乙、丙、丁四组幼苗出图后幼苗叶子大小分别为:较大;较小;只有痕迹;只有痕迹,这样看甲组幼苗出土后仍有较充足的营养可以利用来促使幼苗的发育,幼苗可以更早的长出新叶,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所以,第15天,取甲、乙、丙、丁四组幼苗各10棵,分别测定各组有机物含量,则丁组的幼苗有机物含量最低。
故答案为:(1)幼苗出土数量;(2)下降;(3)丁。
18.(2021七下·平湖期末) 图一所示是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北半球“两分”和“两至”的四个节气,a、b、c、d分别表示节气之间的四个时间段,读图回答问题:
(1) 若要在平湖买房,为了解全年房子的光照,建议   时间的正午去看房最佳(选填“A”、 “B”、 “C”或“D”) 。
(2) 当地球运行在b这一时段过程中,平湖的白昼长短变化是   。
(3)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即图二中的β。若黄赤交角为零度,结合图一,在地球上将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每天气温都无变化 D.各地无四季变化
【答案】(1)C
(2)变短
(3)B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知识,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解答】(1)由于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因此, 若要在平湖买房,为了解全年房子的光照,建议在冬至日正午去看房,即C时间的正午去看房;
(2)在图中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在从A到B的过程中,即b这一时间内,平湖的白昼会逐渐变短;
(3)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即图二中的β。若黄赤交角为零度,此时处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则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故选B。
故答案为:(1)C;(2)变短;(3)B。
19.(2021七下·平湖期末) 小明利用激光笔探究光束在玻璃砖中传播路径,他将一束激光射向玻璃砖,从AB面的O1点射入,随后他发现光束从CD面O2点射出。
(1) 若光线在玻璃砖BC面只发生了反射(这一现象叫“全反射”) ,请你根据所学光学知识,帮他完成光线在玻璃砖内部O1 至O2的光路图;
(2) 光线从玻璃砖CD面射出时入射角   折射角。 (选填“>” “<” “=”)
【答案】(1)
(2)<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1)这个问题相当于一个发光点发出的光经过反射后经过一个固定点的位置,此时可以先画出左边入射点相对BC的像点,再连接另一个入射点,进而确定底边上入射点,最后补充光路图即可;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解答。
【解答】(1)首先通过入射点O1作BC边的对称点O1',再将O1'和O2连接,与BC边的交点就是底边上的入射点A,连接O1A为底边上的入射光线,连接AO2为底边上的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 光线从玻璃砖CD面射出时进入空气,则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20.(2021七下·平湖期末) 运动与生活密切相关。
(1)如图甲,a、b是小海两次跑步时,照相机记录的频闪照片,已知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一定,由此回答下列问题。在图甲记录的时间内,   (选填“a”或“b”) 图反映他跑步的平均速度大。
(2) 如图乙是小海用随身携带的手机APP 软件记录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快的时刻是   。
【答案】(1)b
(2)t1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间隔确定跑步时间,根据比较平均速度大小;
(2)根据乙图比较三个时刻时小海的速度大小。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a、b图中距离相等,a中时间为5t,b中时间为3t,根据可知,小海在b图中的平均速度较大;
(2)根据乙图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配速大小,t1时刻时配速最大,即运动最快的时刻在t1。
21.(2021七下·平湖期末) 如图所示, 水平桌面足够长, 当物体A重10N,B重为2N, C重为1N时, A物体恰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则A物体此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N; 若撤去物体C,在A物体静止前受到的摩擦力为   N。
【答案】3;3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A受到摩擦力大小;
(2)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与绳子的拉力相互平衡,即拉力F=f。绳子上的拉力等于BC的总重力,即F=2N+1N=3N,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3N;
(2) 若撤去物体C, 拉力减小,则物体A做减速运动。但是A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受到的摩擦力不变,还是3N。
22.(2021七下·平湖期末)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示意图。
(1) 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   。
(2) 下列对实验分析正确的是____(多选)。
A.实验中小车必须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
B.①②③④过程都是实验事实
C.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D.过程④中,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答案】(1)它受到木板施加的阻力
(2)A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据此分析小车停下来的原因;
(2)A.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判断;
B.注意分析能够找到阻力为零的情形;
C.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
D.对水平方向上的小车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1) 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木板施加的阻力;
(2)A.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相同,且从静止释放,从而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故A正确;
B.①②③是事实,而④中无限远无法模拟,为科学推理,故B错误;
C. 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 速度逐渐变大,那么运动状态改变,故C错误;
D.过程④中,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不受力,运动方向和速度不变,则运动状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23.(2021七下·平湖期末) 在军事训练中,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了静止的坦克模型,射手射击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模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设炮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求:
(1) 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
(2) 炮弹运动的速度大小。
【答案】(1)根据题意可知,爆炸的声音传到坦克受到的时间t=2.1s-0.6s=1.5s;
则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s=vt=340m/s×1.5s=510m。
(2)则炮弹飞行的速度:.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就是声音传播的距离,根据s=vt计算即可;
(2)炮弹飞行的距离就是声音传播的距离,根据计算炮弹的速度。
24.(2021七下·平湖期末) 火星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如图为小逸在科技博物馆看到的火星科普介绍图片。当某人在地球上静止时体重计示数为100kg,如图甲,若他在火星上静止时该体重计示数为38kg,如图乙,根据图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地球表面g的值取10N/ kg)
(1)若小逸质量50kg,则他在火星上质量为多少
(2) 火星表面物体重力与质量比值g'为多少
【答案】(1)人的质量不变,根据G=mg可知,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那么得到:;

解得:m火'=19kg。
(2)根据G=mg得到:;

解得:g火=3.8N/kg。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1)根据G=mg分析计算即可;
(2)根据G=mg计算火星上重力和质量的比值g'。
25.(2021七下·平湖期末) 如图,风洞飞行是一项很刺激的运动,很受年轻人的喜爱。体验者在风洞中可以调整身体姿态以获得不同的风力,从而实现在风洞中上升、下降和飘浮,也可以自由调整身体姿态,好似在太空中行走一般。当风速一定时,风对体验者的升力与人的有效作用面积关系为F=kS, 一质量为m的体验者身体处于竖直状态时最小的有效受力面积为S,平躺时最大的有效受力面积为10S,当他调整姿态到有效受力面积为4S时,就可以飘浮在风洞中任何位置。已知: 则:
(1) 求升力与人的有效作用面积关系式中k值;
(2)为提高挑战性,可通过改变风速增加体验难度。若风对体验者产生的压强与速度平方成正比,求体验者身体分别处于竖直悬浮和平躺悬浮时风速比 v1:v2。
【答案】(1)根据题意可知, 当他调整姿态到有效受力面积为4S时,就可以飘浮在风洞中任何位置 ,
则此时它处于悬浮状态,即升力等于重力F=G=mg=60kg×10N/kg=600N;
代入 F=kS 得到:600N=k×4×0.15m2;
解得:k=1000N/m2。
(2)风对体验者产生的压强与速度平方成正比, 则p=nv2;
那么风对人产生的升力F=pS=nv2S;
当体验者身体处于竖直悬浮和平躺悬浮时,受到的升力都等于重力,即F1:F2=1:1;
那么;

解得:。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受力面积为4S时人受到的升力,再代入F=kS计算k的数值;
(2)根据F=pS和F=kS,以及压强与速度平方成正比,推导得出风速与作用力的关系式,然后计算风速之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