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能说出氧气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及具体应用。
2.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描述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写出反应的表达式,并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反应剧烈的原因。
3.通过分析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原理,总结归纳氧化反应和氧化物的概念,能分析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的关系。
4.通过自学探究,知道大自然中的氧循环及氧循环的意义。
学习任务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活动1
观察思考——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颜色
通常状况下的状态
通常状况下气味
熔点
沸点
标准状况下密度
与空气密度相比
是否易溶于水
无色
气体
无味
-218 ℃
-183 ℃
1. 429 g/L
比空气密度大
不易溶于水
思考回答:
1.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它呼吸的氧气来自那里?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
2.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应瓶口向上正放在试验台上?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评价练习一】
1.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 压强为101 kPa 时,氧气在-183 ℃变为淡蓝色液体
C. 氧气极易溶于水
D.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C
学习任务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反应视频资料 实验现象 反应表达式 注意事项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出浓浓的白烟
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
点燃
铁 + 氧气 → 四氧化三铁
点燃
硫+ 氧气 → 二氧化硫
点燃
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点燃
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充分反应
集气瓶底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物落下炸裂瓶底
瓶底放少量水,吸收生成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活动1
瓶底放少量水,吸收生成的P2O5,防止污染空气
微观探秘: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原因是什么?
氮分子
氧分子
碳原子
氧分子
碳原子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由于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是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的含量相对较少,木炭与氧气分子碰撞的机会就较少,而在纯氧气中则大大增加了这样的碰撞机会,所以它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物质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单位体积的空间里氧分子的数目越多(即氧气的浓度越大),反应就越剧烈。
分析归纳——氧化反应和氧化物
活动2
氧气能与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及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使这些物质得到氧元素,这样的过程叫做氧化。
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
点燃
铁 + 氧气 → 四氧化三铁
点燃
硫 + 氧气 → 二氧化硫
点燃
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点燃
铜 + 氧气 → 氧化铜
加热
蜡烛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点燃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O2
Fe3O4
SO2
P2O5
CuO
CO2
H2O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A 含氧化合物非氧化物
B 含氧化合物是氧化物
C 概念辨析: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关系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交
叉
关
系
包
含
关
系
A
B
C
铁 + 氧气 → 四氧化三铁
点燃
氧化钙 + 水 → 氢氧化钙
蜡烛+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点燃
H2SO4 、KMnO4、KClO3
H2O2 、 MnO2 、H2O
CuO、HgO、Fe3O4
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B
【评价练习二】
微点拨:1. 描述物质燃烧时的现象时分成“三步骤”——(1)描述其特征现象(如发光、火星四射等);(2)放热;(3)描述观察到的生成物的特点(如颜色、状态、气味)。
2.现象描述中,不能出现生成物质的名称。
2.如图所示是铁丝、硫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是 , 该错误操作可能会导致的不良后果是 。
(2)实验时要把铁丝绕成螺旋状, 其作用是 。
(3)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放一定量水的目的是 。
(4) 小明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原因: 。
图A 中集气瓶底没有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集气瓶底炸裂
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铁丝表面有铁锈(或收集的氧气不纯等,合理即可)
3.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氧化物的一组是( )
A. MnO2、SO2、P2O5 B. ZnO、CO2、H2SO4
C. Na2O、H2O、KClO3 D. SiO2、KOH、CH4O
4.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 B C D
X 纯净物 化合反应 物理变化 化学反应
Y 混合物 氧化反应 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
A
B
学习任务三: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活动1
自学探究 思考回答
1. 氧气的产生与消耗
(1)产生: 。
(2)消耗: 。
2. 氧循环的意义
维持了相对恒定的大气含氧量,构建了陆地、海洋和大气等环境的物质和能量平衡,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3.缓慢氧化: 。 例 如: 。
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
动植物及人的呼吸作用、燃料的燃烧
进行的非常缓慢,不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呼吸作用、动植物的腐烂、橡胶的老化、钢铁的生锈等
【评价练习三】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生锈与细铁丝燃烧都是氧化反应 B. 缓慢氧化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
C. 只有燃烧才是氧化反应 D. 缓慢氧化不发光也不放热,对生活有害而无益
2.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下列① ~ ⑥中没有氧气消耗的是( )
A. ①②③⑥ B. ③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⑥
A
B
自然界的氧循环
用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氧化物
缓慢氧化
氧
化
反
应
氧气的性质
决定
反映
本节内容知识网格图
课程结束了,祝学习进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