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第一课时课件(共24张PPT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第一课时课件(共24张PPT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07 21:5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1)
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学会控制条件进行定量实验研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总结,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一:质量守恒定律
观察思考: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是如何变化的呢?
生成物的质量 反应物的质量
等于
大于
小于
猜想假设:请猜想并说出生成物的质量和反应物的质量关系?
1673年,波义耳在密闭的容器中煅烧金属汞,反应后打开容器盖称量,发现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
英国 波义耳
俄国 罗蒙诺索夫
1756年,罗蒙诺索夫在密闭容器里煅烧金属,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
法国 拉瓦锡
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也在密闭容器里做了相同的实验,得出质量没有变化,使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科学史话: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探究生成物和反应物的质量关系!
法国 拉瓦锡
实验探究
方案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视频资料 现象 表达式 结论
①有蓝色沉淀产生
②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CuSO4 + NaOH →
Cu(OH ) 2↓ + Na2SO4
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方案2:盐酸和石灰石(碳酸钙)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视频资料 现象 表达式 结论
①有大量气泡产生②反应后总质量减少
①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变大②反应后总质量不变
碳酸钙 + 稀盐酸→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CaCO3 + HCl→
CaCl2+CO2+H2O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实验探究
探究启示:什么时候探究实验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凡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反应系统内物质与环境物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否则反应后剩余物质质量会增大或减小。
方案3: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视频资料 现象 表达式 结论
①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瘪
②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
磷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点燃
P + O2 P2O5
点燃
实验探究
反应物
生成物
归纳总结:根据三个实验方案的验证实验,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化学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 在具体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或计算时,一定要将所有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都考虑进去,气体或沉淀都不能遗漏;并且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物质不能算在内。
3. 这一定律守恒的对象是质量,只适用于“质量”守恒,而体积、密度、分子数等则不包括在内。这些内容有可能守恒,也有可能不守恒。
概念辨析,深化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评价练习
1.下列实验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C
2.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B.ag白磷在b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a+b)g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少
D.100mL水中加入100mL酒精,成为体积小于200mL的溶液
C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 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此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
【查阅资料】①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
【实验探究】图A、图B分别是甲、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表达与交流】
(1)反应结束后,甲同学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    (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填“能”或“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乙同学实验后,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右边,原因是          (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乙同学利用改进装置再进行实验,将锥形瓶倾斜,一段时间后气球膨胀,天平仍不平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

B
乙同学改进装置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中间

H2O2 → H2O + O2
MnO2
胀大的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作用
(3)丙同学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用细铜丝吊着一根长玻璃棒,在其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观察到a端的铜丝变黑、     。
【优化装置】
三位同学将图C装置进行改进后再次探究,最终验证了假设正确。
(4) 如图,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观察到 。
玻璃棒a端下降
铜丝变黑,电子台秤示数不变
学习任务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微观探秘——质量守恒的原因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重新组合
破裂
2.在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
1.化学反应实质:
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质量守恒
化学反 应过程 六个不变 宏观 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观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宏观 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 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
探究升级——六不变、两必变、两可能变
评价练习
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a、b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请回答:
(1)a物质、b物质均属于 (填物质的类别),从微观角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的 、 和 三种微粒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混合物
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
1:1:2
分解
2.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填“分子”或“原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中,其分子的个数比为 ;丙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
(2)试着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分子
3:1
1:4:1
3H2 +CO2 = CH4O +H2O
催化剂
不良反应
构建思维导图 形成知识网络
质量守恒定律
实质
应用
内容
推断物质的组成;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以及化学计量数和比值;推算反应物中某物质的质量和质量比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不变、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课程结束了,祝学习进步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