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04 10:33:47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同步练习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视野中数量比较少、有细胞核的细胞是 (  )
A.白细胞 B.血小板 C.红细胞 D.一样多
【答案】A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
【解答】血液中的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数目最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因为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微镜下很难观察的到,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数目较多,但比红细胞要少。
故答案为:A。
2. 白细胞种类多、作用大,是人体的卫士。下列不属于白细胞功能的是 (  )
A.可抵抗病菌的侵入
B.能清除衰老、死亡、破损的细胞
C.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D.能吞噬病菌
【答案】C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吞噬细菌,清除衰老细胞,可产抗体,对人体有保护和防御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功能。
【解答】C、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主要由血浆来运输,C符合题意;
ABD、白细胞能够吞噬细菌,清除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可产生抗体,ABD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C。
3. 如图所示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心脏,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和运输
B.肺静脉中②的颜色是暗红色的,含二氧化碳较多
C.③与④分别是动脉和毛细血管,通过静脉相连
D.⑤是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答案】D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因此图中图中①心脏,②血液,③动脉,④毛细血管,⑤血浆。
【解答】A、①心脏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A错误;
B、肺静脉中②血液的颜色是鲜红色,为含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B错误;
C、④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C错误;
D、⑤血浆中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4. 小方尝试确定自己的血型,发现把自己的血液滴入B型标准血清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凝集现象。则下列有关他的血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细胞上一定有B凝集原 B.血清中一定有抗 A凝集素
C.血型一定是 A 型 D.血型可能是AB型
【答案】D
【知识点】血液;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ABO血型的对比:
血型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B 无
O型 无 抗A、抗B
【解答】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O、A、B及AB血型。利用标准的抗A、抗B凝集素或标准的A、B凝集原可进行血型鉴定。B型血清含有抗A凝集素,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小金发现把自己的血液滴入B型标准血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凝集现象,说明小金的红细胞可能含有A凝集原,其血型可能是A型或AB型。故ABC三项都错误。
故答案为:D。
5.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的变化情况是(  )
A.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B.始终为动脉血
C.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始终为静脉血
【答案】C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的变化情况是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故答案为:C。
6.如图中“→”表示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其中箭头处的血管可确定为动脉的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答案】A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解答】从左到右,第一幅图血液进入心脏为静脉,第二幅图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第三幅图血液由主干到分支为动脉,第四幅图是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
脉,故其中箭头处的血管可确定为动脉的有1条,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下列各血管内血流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B.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C.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D.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答案】A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
【解答】从分析可知,动脉血流速度最快,静脉次之,毛细血管最慢,A正确。
故答案为:A。
8.(2024九上·鹿城月考)如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解答】A、图A表示血细胞包括血浆,故A项错误。
B、图B表示血液、血浆和血细胞三者之间并列关系,故B项错误。
C、图C表示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故C项正确。
D、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图A表示血液包括血细胞,血浆包括血细胞,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9.(2023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小乐构建的人体生理活动的概念模型,其中①和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的结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肾脏,则③中的尿素含量减少
B.若②为骨骼肌,则③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C.若②为肺,则③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若②为小肠,则餐后1小时③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细胞呼吸;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所以经过肾脏以后,血液中的尿素大部分进入了尿液;肌肉中的细胞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淀粉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在小肠中最终消化为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解答】A.若②为肾脏,经过肾脏以后,血液中的尿素大部分进入了尿液,所以在血液中尿液的含量减少,A正确;
B. 若②为骨骼肌,肌肉中的细胞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③中的氧气含量减少,B错误;
C. 若②为肺,经过肺以后,二氧化碳通过肺从呼吸道呼出,则③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C错误;
D. 若②为小肠,则餐后1小时,淀粉等有机物在小肠中被消化成葡萄糖,并且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所以③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升高,D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24九上·拱墅期末)如表中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器官与组织,其结构特点与其功能正确的是(  )
选项 器官与组织 结构特点 功能
A 心脏 右心室壁的肌肉最厚 使血液获得的动力越大,向前流动越远
B 毛细血管 管壁有单层细胞构成 有利于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C 主动脉 血管内有动脉瓣 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D 血液 含有白细胞的数量最多 有利于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运输大量氧气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生物具有适应性,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结构决定功能。心脏由心肌构成通过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在全身流动;主动脉是连接左心室的血管,血液由左心室从主动脉出去;毛细血管是连通微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得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解答】 解:A.心脏左心室的肌肉最厚,左心室强有力的收缩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A错误;
B.毛细血管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B正确;
C.主动脉是连接左心室的血管,其基部的动脉瓣主要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B错误;
D.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最多,有利于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运输大量氧气,D错误。
故选:B。
11.(2024九上·拱墅期末)某人因负伤失血过多,医生给他输入了大量的B型血,据此推断该人的血型最可能是(  )
A.О型或A型 B.AB型 C.A型 D.B型
【答案】D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解答】 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某人因负伤失血过多医生给他输入了大量的B型血,据此推断他的血型可能是B型血。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4九上·上城期末)在观察“小金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时,同学绘制相关图像,有关实验及图像描述错误的是(  )
A.血管②是毛细血管
B.血管①中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
C.用低倍镜观察鱼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
D.湿纱布包裹鱼鳃盖有利于鱼的正常呼吸
【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①动脉、②毛细血管、③静脉。
【解答】 A:血管②是毛细血管,正确。
B:血管①动脉中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错误。
C: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正确。
D: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正确。
故选B。
13.(2024九上·平湖期末)如图为血液循环示意图,关于血液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血管⑥比血管⑤中血液的氧气含量高
B.①和②之间.③和④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营养物质一定减少
D.血液流经肺泡后,二氧化碳一定减少
【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再返回心脏的过程。体循环的起点在左心室,路径是血液从左心室通过主动脉流出,进入全身。然后通过动脉分支输送到全身各部位。在组织细胞周围,血液释放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收集二氧化碳和废物。接着血液通过静脉回流,逐渐汇集成较大的静脉,通过上腔静脉(收集上半身血液)和下腔静脉(收集下半身血液)返回右心房。
肺循环: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流向肺部,进行氧气交换,然后返回心脏的过程。肺循环的起点在右心室,路径是血液从右心室通过肺动脉流向肺部。在肺部,血液释放二氧化碳并吸收氧气。富含氧气的血液通过肺静脉返回左心房。
【解答】A.血管⑥为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含氧量高,血管⑤为肺动脉,流动的是静脉血,含氧量低,A正确
B.①)和②以及③和④之间有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B正确;
C.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营养物质不一定减少,比如流过小肠,营养物质增加,C正确;
D.血液流经肺泡后,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一定减少,D正确;
故答案为:C。
14.(2024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血液流经某器官M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M是肾脏,则血液中尿素含量c<a
B.若M是小肠,则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c<a
C.若M是肺,则血液中氧气含量c>a
D.若M是大脑,则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c>a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解答】A、人体产生的尿素随着尿液排出了体外,因此,若M是肾脏,则血液中尿素含量c<a,正确;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若M是小肠,则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c>a,错误;
C、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能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若M是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氧气含量c>a,正确;
D、若M是大脑,血液流经大脑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脑,脑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c>a,正确。
故选:B。
15.(2024九上·余杭期末)如图是肺泡和心脏结构示意图,经过肺泡气体交换后,血液经肺静脉首先流入到心脏的腔室为(  )
A.A腔室 B.B腔室 C.C腔室 D.D腔室
【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肺循环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
【解答】 经过肺泡气体交换,说明血液进行肺循环,终点是左心房,B为左心房,故答案为:B。
16.(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能正确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在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分别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解答】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7. 如表是 A、B、C、D4个人的血常规检查的某一项记录,请在认真判断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检查项目 正常值 检查结果
A 红细胞计数(RBC) 3.5×1012~5.5×1012/L 4.2×1012/L
B 白细胞计数(WBC) 5.0×109~10.0×109/L 15×109/L
C 血小板计数(PLT) 1.5×10 ~3.5×10 /L 2.4×1011/L
D 血红蛋白( Hb) 110~160g/L 90g/L
(1) 从检查结果看,B患者可能患有   。
(2)当人体受伤流血时,   就会在伤口部位聚成团,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
【答案】(1)炎症
(2)血小板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通过血常规化验单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解答】 (1)、分析化验单可知,白细胞的正常值为:(5~10)×109个/L,而C的测定值为15×109/L,白细胞的数目明显偏多,高于正常值,由于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功能,能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故B身体的某个部位有炎症,可以注射或口服消炎药治疗。
(2)、血液中的血小板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当伤口受伤流血时,血小板就会在伤口部位聚集成团,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
18. 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改变。当正常人进入高海拔地区时,血液中的   数量会增多,这是对缺氧环境的一种   。
【答案】红细胞;适应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人从平原到高原时,由于高原氧气稀薄,需要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血液的供氧能力;这是对环境的适应。
19. 根据人体某结构的血管分布状况示意图回答问题,其中b为毛细血管,“→”表示血液流动方向。
(1) a表示   血管。
(2)若该结构为小肠绒毛,则   (填“a”或“c”)端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较多,这些营养物质最先出现在心脏的哪个腔    。
(3)若该结构为肺泡,则c内流动的是   血;肺泡壁和毛细血管都由   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若该结构为肌肉组织,则血液运输的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可被肌肉细胞利用。
【答案】(1)动脉
(2)c;右心房
(3)动脉;一
(4)氧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在体循环中,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经过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网,再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
(2)图中:a动脉、b毛细血管、c静脉。
【解答】(1)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因此a表示动脉血管,c表示静脉血管。
(2)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被小肠绒毛壁的一层上皮细胞所吸收,然后转移到小肠绒毛腔内的毛细血管中,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因此若该结构为小肠绒毛,则c端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较多。
小肠内吸收的营养物质随着血液,经过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故这些营养物质最先出现在心脏的右心房。
(3)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就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因此若该结构为肺泡,则c内流动的是动脉血。肺泡壁和毛细血管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当血液流经肌肉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不仅把运输来的营养物质供给肌肉组织细胞利用,还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释放出来,供肌肉组织细胞利用。
20.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甲、乙表示血管,A 表示某器官,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分析作答:
(1)若A为小肠,则甲血管中的含氧量   (填“高于”或“低于”)乙血管中的含氧量。
(2)若A为肺,甲血管中流的是   血,乙血管中流的是   血。
(3) 某同学口服感冒药后,感冒药成分最早出现在心脏四腔中的   。
(4) 空气中的某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该气体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   。
【答案】(1)高于
(2)静脉;动脉
(3)右心房
(4)左心房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1)若A为小肠,血液流经小肠时,血液中氧气进入小肠,小肠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甲血管中的含氧量高于乙血管中的含氧量。
(2)若A为肺,则此循环途径为肺循环,甲血管为肺动脉,乙血管为肺静脉,在A肺部毛细血管处发生了气体交换,肺泡中所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转变成含氧丰富动脉血流回左心房。
(3)某同学口服感冒药后,感冒药成分在小肠处被吸收后,经肠静脉、下腔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4)空气中的某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该气体从肺泡扩散进入肺部毛细血管,经肺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21.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代表氧气的交换或运输方向;“ ”代表二氧化碳的交换或运输方向。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和平静状态下相比   (填“升高”“降低”或“相同”)。
(2)西藏拉萨市的海拔约为3600m,浙江沿海平原地区的旅游者到了西藏拉萨,在平静状态下,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和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相比   (填“升高”“降低”或“相同”)。
【答案】(1)相同
(2)降低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血液循环,气体交换”,结合实例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来分析解答。
【解答】(1)血液在肺部发生的气体交换实际上是自由扩散的过程,同时受到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在剧烈运动的时候,血液中红细胞的浓度与平静状态下相同,外界大气的压强也相同,因此自由扩散进入血液的氧气量也与平静状态下相同,故答案为相同。
(2)血红蛋白含量不变,气压减小,则扩散速率降低,因此血液中氧含量也降低,故答案为降低。
22. 根据如图所示的人体的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液速度最快的血管是   (填编号,下同)。
(2) 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是指   血管。
(3)图中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   ,该血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答案】(1)①
(2)③
(3)②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大多动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图中①血液流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③血液流向是从分支到主干,是静脉,②联通最小的静脉和动脉是毛细血管。
【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是①动脉。
(2)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③静脉血管,这些血管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3)②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 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23.如图是人体心脏解剖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填写下列结构名称:[①]    ;[⑦]   。
(2)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⑨]   的壁最厚。
【答案】(1)主动脉;肺静脉
(2)左心室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①主动脉、②上腔静脉、③右心房、④右心室、⑤下腔静脉、⑥肺动脉、⑦肺静脉、⑧左心房、⑨左心室。据此答题。
【解答】(1)分析图可知:①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流动脉血;⑦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流动脉血。
(2)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⑨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其心室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
24.(2022九上·金华月考)如图表示淀粉的消化终产物a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活动示意图,字母a~c代表某些物质。据图回答:
(1)参与“淀粉→a”的消化液有   、肠液和胰液。
(2)气体b进入血液后被红细胞中的   运输。
【答案】(1)唾液
(2)血红蛋白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
【解析】【分析】a是葡萄糖,将淀粉消化成为葡萄糖是经过唾液、肠液和胰液的共同作用;b是氧气,运输央氧气的细胞是红细胞,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c是二氧化碳,
【解答】 (1)、参与“淀粉→a”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和胰液。
(2)气体b进入血液后被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运输。
故答案为:(1) 唾液 (2) 血红蛋白
25.(2024九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生理过程流程图,图中A、B分别表示吸气和呼气,M表示人体某器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心房与心室之间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   ,它可以防止血液的倒流。
(2)当血液流经人体器官M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含量增多,则器官M可能是____。
A.小肠 B.大脑 C.肾脏 D.肺
【答案】(1)房室瓣
(2)A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心脏中有瓣膜,分别是房室瓣和动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2)血液循环示意图:
【解答】(1)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叫动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2)分析图可知,当血液流经人体器官小肠后,由于吸收作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含量增多,故选A。
故答案为:(1)房室瓣;(2)A。
26.(2024九上·拱墅期末)运用血液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为小乐观察人血涂片时看到的图像,其中,血细胞数量最多的是[   ]   (填写序号和名称,下同)。若要进行DNA亲子鉴定,仅以观察到的三种血细胞为材料,最好选用[   ]   。
(2)如图乙所示为小乐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O型血的模型图。
【答案】(1)①;红细胞;②;白细胞
(2)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
【解答】(1)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显微镜下,看见最多的①红细胞,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图甲中的三种血细胞中只有白细胞有细胞核。所以亲子鉴定最好选用图中的②白细胞,原因是白细胞有细胞核,而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2)A型血红细胞上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红细胞上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上含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则不含抗A及抗B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上则没有A、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及抗 B凝集素。根据模型可以看出,O型血液中红细胞上应该没有凝集原,其血浆中有两种凝集素,故模型图为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27.(2024九上·东阳期末)某校科学兴趣小组针对“人体内血液循环”开展了“自制模拟人体循环系统装置”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模型原理】人体内血液循环规律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实验材料】橡皮球、单向阀、橡胶软管、烧杯、红墨水
【产品制作】用橡皮球模拟心脏,单向阀模拟瓣膜,橡胶软管模拟与心脏相连的血管,装置内的红墨水模拟血液,将各部分有序连接.
(1)【产品演示】
先同时挤压两个橡皮球,红墨水从橡皮球经红色软管流出进入烧杯(箭头表示液体流动方向),后同时松开两个橡皮球,红墨水从烧杯经蓝色软管流入橡皮球.
模型中的橡皮球弹性较大,能很好地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若蓝色软管1模拟肺静脉,则红色软管2模拟   .
(2)在演示过程中,同时松开两个橡皮球,单向阀A打开,单向阀B   (填“打开”或“关闭”),模拟血液由静脉回流入心脏.
(3)【产品评价】以下表格为该小组同学制定的部分评价量表.
“自制模拟人体循环系统装置”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模拟血液循环) 能准确模拟血液的流动过程,并能区别出动脉血和静脉血 仅准确模拟出血液流动过程 不能准确模拟出血液流动过程
指标二(模拟心脏) 能准确模拟出心脏各房室,并具有瓣膜,瓣膜的的朝向正确 仅准确模拟出心脏房室 不能准确模拟出心脏各房室
【产品迭代】
指导老师根据评价量表对小组同学自制的血液循环演示模型进行评价,“指标一”评为优秀,“指标二”评为合格.为了使指标二能达到优秀,请结合心脏及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该模型还需要改进的是:   .
【答案】(1)主动脉
(2)关闭
(3)增加两个橡皮球表示心房,连接在蓝色软管和单向阀A之间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某一实验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解答】(1)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模型中的橡皮球弹性较大,能很好地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若蓝色软管1 模拟肺静脉,则红色软管1模拟肺动脉,蓝色软管 2模拟上、下腔静脉,则红色软管2模拟主动脉。
(2)单向阀A模拟房室瓣,单向阀B模拟动脉瓣,同时松开两个橡皮球,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房室瓣打开,血液由静脉流入心房,再由心房流进心室。
(3)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模型只模拟了心室,该模型中的心脏结构不完整,缺少心房,应添增加两个橡皮球表示心房,连接在蓝色软管和单向阀A之间。
28.(2024九上·余杭期末)如图中的曲线示意血液流经身体某器官时某种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或尿素、葡萄糖)含量的变化,OC表示器官中相连续的三种血管。
(1)如果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BC段血管中流的是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2)如果该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则OC为   内的某些血管(填写器官名称)。
(3)如果该曲线表示肝脏内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则肝脏将葡萄糖合成   ,作能源物质储备。
【答案】(1)动脉血
(2)肾脏
(3)肝糖原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含氧量高的血是动脉血,含氧量低的血是静脉血,
【解答】(1) 如果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低,氧气含量越来越高,BC段血管中流的是动脉血;
(2) 如果该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 ,尿素在肾脏从血液中分离出来,所以 OC为 肾脏内的某些血管。
(3) 如果该曲线表示肝脏内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则肝脏将葡萄糖合成肝糖原 。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同步练习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视野中数量比较少、有细胞核的细胞是 (  )
A.白细胞 B.血小板 C.红细胞 D.一样多
2. 白细胞种类多、作用大,是人体的卫士。下列不属于白细胞功能的是 (  )
A.可抵抗病菌的侵入
B.能清除衰老、死亡、破损的细胞
C.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D.能吞噬病菌
3. 如图所示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心脏,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和运输
B.肺静脉中②的颜色是暗红色的,含二氧化碳较多
C.③与④分别是动脉和毛细血管,通过静脉相连
D.⑤是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4. 小方尝试确定自己的血型,发现把自己的血液滴入B型标准血清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凝集现象。则下列有关他的血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细胞上一定有B凝集原 B.血清中一定有抗 A凝集素
C.血型一定是 A 型 D.血型可能是AB型
5.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的变化情况是(  )
A.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B.始终为动脉血
C.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始终为静脉血
6.如图中“→”表示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其中箭头处的血管可确定为动脉的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7.下列各血管内血流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B.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C.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D.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8.(2024九上·鹿城月考)如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2023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小乐构建的人体生理活动的概念模型,其中①和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的结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肾脏,则③中的尿素含量减少
B.若②为骨骼肌,则③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C.若②为肺,则③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若②为小肠,则餐后1小时③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
10.(2024九上·拱墅期末)如表中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器官与组织,其结构特点与其功能正确的是(  )
选项 器官与组织 结构特点 功能
A 心脏 右心室壁的肌肉最厚 使血液获得的动力越大,向前流动越远
B 毛细血管 管壁有单层细胞构成 有利于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C 主动脉 血管内有动脉瓣 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D 血液 含有白细胞的数量最多 有利于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运输大量氧气
A.A B.B C.C D.D
11.(2024九上·拱墅期末)某人因负伤失血过多,医生给他输入了大量的B型血,据此推断该人的血型最可能是(  )
A.О型或A型 B.AB型 C.A型 D.B型
12.(2024九上·上城期末)在观察“小金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时,同学绘制相关图像,有关实验及图像描述错误的是(  )
A.血管②是毛细血管
B.血管①中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
C.用低倍镜观察鱼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
D.湿纱布包裹鱼鳃盖有利于鱼的正常呼吸
13.(2024九上·平湖期末)如图为血液循环示意图,关于血液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血管⑥比血管⑤中血液的氧气含量高
B.①和②之间.③和④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营养物质一定减少
D.血液流经肺泡后,二氧化碳一定减少
14.(2024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血液流经某器官M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M是肾脏,则血液中尿素含量c<a
B.若M是小肠,则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c<a
C.若M是肺,则血液中氧气含量c>a
D.若M是大脑,则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c>a
15.(2024九上·余杭期末)如图是肺泡和心脏结构示意图,经过肺泡气体交换后,血液经肺静脉首先流入到心脏的腔室为(  )
A.A腔室 B.B腔室 C.C腔室 D.D腔室
16.(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能正确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在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A. B.
C. D.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7. 如表是 A、B、C、D4个人的血常规检查的某一项记录,请在认真判断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检查项目 正常值 检查结果
A 红细胞计数(RBC) 3.5×1012~5.5×1012/L 4.2×1012/L
B 白细胞计数(WBC) 5.0×109~10.0×109/L 15×109/L
C 血小板计数(PLT) 1.5×10 ~3.5×10 /L 2.4×1011/L
D 血红蛋白( Hb) 110~160g/L 90g/L
(1) 从检查结果看,B患者可能患有   。
(2)当人体受伤流血时,   就会在伤口部位聚成团,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
18. 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在某种情况下会发生改变。当正常人进入高海拔地区时,血液中的   数量会增多,这是对缺氧环境的一种   。
19. 根据人体某结构的血管分布状况示意图回答问题,其中b为毛细血管,“→”表示血液流动方向。
(1) a表示   血管。
(2)若该结构为小肠绒毛,则   (填“a”或“c”)端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较多,这些营养物质最先出现在心脏的哪个腔    。
(3)若该结构为肺泡,则c内流动的是   血;肺泡壁和毛细血管都由   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若该结构为肌肉组织,则血液运输的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可被肌肉细胞利用。
20.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甲、乙表示血管,A 表示某器官,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分析作答:
(1)若A为小肠,则甲血管中的含氧量   (填“高于”或“低于”)乙血管中的含氧量。
(2)若A为肺,甲血管中流的是   血,乙血管中流的是   血。
(3) 某同学口服感冒药后,感冒药成分最早出现在心脏四腔中的   。
(4) 空气中的某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该气体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   。
21.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代表氧气的交换或运输方向;“ ”代表二氧化碳的交换或运输方向。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和平静状态下相比   (填“升高”“降低”或“相同”)。
(2)西藏拉萨市的海拔约为3600m,浙江沿海平原地区的旅游者到了西藏拉萨,在平静状态下,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和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相比   (填“升高”“降低”或“相同”)。
22. 根据如图所示的人体的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液速度最快的血管是   (填编号,下同)。
(2) 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是指   血管。
(3)图中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   ,该血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23.如图是人体心脏解剖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填写下列结构名称:[①]    ;[⑦]   。
(2)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⑨]   的壁最厚。
24.(2022九上·金华月考)如图表示淀粉的消化终产物a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活动示意图,字母a~c代表某些物质。据图回答:
(1)参与“淀粉→a”的消化液有   、肠液和胰液。
(2)气体b进入血液后被红细胞中的   运输。
25.(2024九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生理过程流程图,图中A、B分别表示吸气和呼气,M表示人体某器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心房与心室之间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   ,它可以防止血液的倒流。
(2)当血液流经人体器官M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含量增多,则器官M可能是____。
A.小肠 B.大脑 C.肾脏 D.肺
26.(2024九上·拱墅期末)运用血液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为小乐观察人血涂片时看到的图像,其中,血细胞数量最多的是[   ]   (填写序号和名称,下同)。若要进行DNA亲子鉴定,仅以观察到的三种血细胞为材料,最好选用[   ]   。
(2)如图乙所示为小乐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O型血的模型图。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27.(2024九上·东阳期末)某校科学兴趣小组针对“人体内血液循环”开展了“自制模拟人体循环系统装置”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模型原理】人体内血液循环规律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实验材料】橡皮球、单向阀、橡胶软管、烧杯、红墨水
【产品制作】用橡皮球模拟心脏,单向阀模拟瓣膜,橡胶软管模拟与心脏相连的血管,装置内的红墨水模拟血液,将各部分有序连接.
(1)【产品演示】
先同时挤压两个橡皮球,红墨水从橡皮球经红色软管流出进入烧杯(箭头表示液体流动方向),后同时松开两个橡皮球,红墨水从烧杯经蓝色软管流入橡皮球.
模型中的橡皮球弹性较大,能很好地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若蓝色软管1模拟肺静脉,则红色软管2模拟   .
(2)在演示过程中,同时松开两个橡皮球,单向阀A打开,单向阀B   (填“打开”或“关闭”),模拟血液由静脉回流入心脏.
(3)【产品评价】以下表格为该小组同学制定的部分评价量表.
“自制模拟人体循环系统装置”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模拟血液循环) 能准确模拟血液的流动过程,并能区别出动脉血和静脉血 仅准确模拟出血液流动过程 不能准确模拟出血液流动过程
指标二(模拟心脏) 能准确模拟出心脏各房室,并具有瓣膜,瓣膜的的朝向正确 仅准确模拟出心脏房室 不能准确模拟出心脏各房室
【产品迭代】
指导老师根据评价量表对小组同学自制的血液循环演示模型进行评价,“指标一”评为优秀,“指标二”评为合格.为了使指标二能达到优秀,请结合心脏及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该模型还需要改进的是:   .
28.(2024九上·余杭期末)如图中的曲线示意血液流经身体某器官时某种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或尿素、葡萄糖)含量的变化,OC表示器官中相连续的三种血管。
(1)如果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BC段血管中流的是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2)如果该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则OC为   内的某些血管(填写器官名称)。
(3)如果该曲线表示肝脏内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则肝脏将葡萄糖合成   ,作能源物质储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
【解答】血液中的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数目最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因为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微镜下很难观察的到,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数目较多,但比红细胞要少。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吞噬细菌,清除衰老细胞,可产抗体,对人体有保护和防御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功能。
【解答】C、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主要由血浆来运输,C符合题意;
ABD、白细胞能够吞噬细菌,清除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可产生抗体,ABD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因此图中图中①心脏,②血液,③动脉,④毛细血管,⑤血浆。
【解答】A、①心脏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A错误;
B、肺静脉中②血液的颜色是鲜红色,为含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B错误;
C、④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C错误;
D、⑤血浆中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血液;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ABO血型的对比:
血型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B 无
O型 无 抗A、抗B
【解答】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O、A、B及AB血型。利用标准的抗A、抗B凝集素或标准的A、B凝集原可进行血型鉴定。B型血清含有抗A凝集素,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小金发现把自己的血液滴入B型标准血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凝集现象,说明小金的红细胞可能含有A凝集原,其血型可能是A型或AB型。故ABC三项都错误。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的变化情况是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解答】从左到右,第一幅图血液进入心脏为静脉,第二幅图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第三幅图血液由主干到分支为动脉,第四幅图是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
脉,故其中箭头处的血管可确定为动脉的有1条,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A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
【解答】从分析可知,动脉血流速度最快,静脉次之,毛细血管最慢,A正确。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解答】A、图A表示血细胞包括血浆,故A项错误。
B、图B表示血液、血浆和血细胞三者之间并列关系,故B项错误。
C、图C表示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故C项正确。
D、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图A表示血液包括血细胞,血浆包括血细胞,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细胞呼吸;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所以经过肾脏以后,血液中的尿素大部分进入了尿液;肌肉中的细胞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淀粉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在小肠中最终消化为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解答】A.若②为肾脏,经过肾脏以后,血液中的尿素大部分进入了尿液,所以在血液中尿液的含量减少,A正确;
B. 若②为骨骼肌,肌肉中的细胞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③中的氧气含量减少,B错误;
C. 若②为肺,经过肺以后,二氧化碳通过肺从呼吸道呼出,则③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C错误;
D. 若②为小肠,则餐后1小时,淀粉等有机物在小肠中被消化成葡萄糖,并且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所以③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升高,D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B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生物具有适应性,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结构决定功能。心脏由心肌构成通过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在全身流动;主动脉是连接左心室的血管,血液由左心室从主动脉出去;毛细血管是连通微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得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解答】 解:A.心脏左心室的肌肉最厚,左心室强有力的收缩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A错误;
B.毛细血管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B正确;
C.主动脉是连接左心室的血管,其基部的动脉瓣主要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B错误;
D.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最多,有利于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运输大量氧气,D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解答】 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某人因负伤失血过多医生给他输入了大量的B型血,据此推断他的血型可能是B型血。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①动脉、②毛细血管、③静脉。
【解答】 A:血管②是毛细血管,正确。
B:血管①动脉中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错误。
C: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正确。
D: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正确。
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再返回心脏的过程。体循环的起点在左心室,路径是血液从左心室通过主动脉流出,进入全身。然后通过动脉分支输送到全身各部位。在组织细胞周围,血液释放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收集二氧化碳和废物。接着血液通过静脉回流,逐渐汇集成较大的静脉,通过上腔静脉(收集上半身血液)和下腔静脉(收集下半身血液)返回右心房。
肺循环: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流向肺部,进行氧气交换,然后返回心脏的过程。肺循环的起点在右心室,路径是血液从右心室通过肺动脉流向肺部。在肺部,血液释放二氧化碳并吸收氧气。富含氧气的血液通过肺静脉返回左心房。
【解答】A.血管⑥为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含氧量高,血管⑤为肺动脉,流动的是静脉血,含氧量低,A正确
B.①)和②以及③和④之间有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B正确;
C.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营养物质不一定减少,比如流过小肠,营养物质增加,C正确;
D.血液流经肺泡后,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一定减少,D正确;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解答】A、人体产生的尿素随着尿液排出了体外,因此,若M是肾脏,则血液中尿素含量c<a,正确;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若M是小肠,则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c>a,错误;
C、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能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若M是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氧气含量c>a,正确;
D、若M是大脑,血液流经大脑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脑,脑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c>a,正确。
故选:B。
15.【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肺循环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
【解答】 经过肺泡气体交换,说明血液进行肺循环,终点是左心房,B为左心房,故答案为:B。
16.【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分别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解答】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答案】(1)炎症
(2)血小板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通过血常规化验单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解答】 (1)、分析化验单可知,白细胞的正常值为:(5~10)×109个/L,而C的测定值为15×109/L,白细胞的数目明显偏多,高于正常值,由于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功能,能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故B身体的某个部位有炎症,可以注射或口服消炎药治疗。
(2)、血液中的血小板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当伤口受伤流血时,血小板就会在伤口部位聚集成团,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
18.【答案】红细胞;适应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人从平原到高原时,由于高原氧气稀薄,需要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血液的供氧能力;这是对环境的适应。
19.【答案】(1)动脉
(2)c;右心房
(3)动脉;一
(4)氧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在体循环中,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经过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网,再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
(2)图中:a动脉、b毛细血管、c静脉。
【解答】(1)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因此a表示动脉血管,c表示静脉血管。
(2)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被小肠绒毛壁的一层上皮细胞所吸收,然后转移到小肠绒毛腔内的毛细血管中,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因此若该结构为小肠绒毛,则c端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较多。
小肠内吸收的营养物质随着血液,经过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故这些营养物质最先出现在心脏的右心房。
(3)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就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因此若该结构为肺泡,则c内流动的是动脉血。肺泡壁和毛细血管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当血液流经肌肉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不仅把运输来的营养物质供给肌肉组织细胞利用,还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释放出来,供肌肉组织细胞利用。
20.【答案】(1)高于
(2)静脉;动脉
(3)右心房
(4)左心房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1)若A为小肠,血液流经小肠时,血液中氧气进入小肠,小肠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甲血管中的含氧量高于乙血管中的含氧量。
(2)若A为肺,则此循环途径为肺循环,甲血管为肺动脉,乙血管为肺静脉,在A肺部毛细血管处发生了气体交换,肺泡中所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转变成含氧丰富动脉血流回左心房。
(3)某同学口服感冒药后,感冒药成分在小肠处被吸收后,经肠静脉、下腔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4)空气中的某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该气体从肺泡扩散进入肺部毛细血管,经肺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21.【答案】(1)相同
(2)降低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血液循环,气体交换”,结合实例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来分析解答。
【解答】(1)血液在肺部发生的气体交换实际上是自由扩散的过程,同时受到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在剧烈运动的时候,血液中红细胞的浓度与平静状态下相同,外界大气的压强也相同,因此自由扩散进入血液的氧气量也与平静状态下相同,故答案为相同。
(2)血红蛋白含量不变,气压减小,则扩散速率降低,因此血液中氧含量也降低,故答案为降低。
22.【答案】(1)①
(2)③
(3)②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大多动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图中①血液流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③血液流向是从分支到主干,是静脉,②联通最小的静脉和动脉是毛细血管。
【解答】(1)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是①动脉。
(2)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③静脉血管,这些血管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3)②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 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23.【答案】(1)主动脉;肺静脉
(2)左心室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①主动脉、②上腔静脉、③右心房、④右心室、⑤下腔静脉、⑥肺动脉、⑦肺静脉、⑧左心房、⑨左心室。据此答题。
【解答】(1)分析图可知:①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流动脉血;⑦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流动脉血。
(2)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⑨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其心室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
24.【答案】(1)唾液
(2)血红蛋白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
【解析】【分析】a是葡萄糖,将淀粉消化成为葡萄糖是经过唾液、肠液和胰液的共同作用;b是氧气,运输央氧气的细胞是红细胞,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c是二氧化碳,
【解答】 (1)、参与“淀粉→a”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和胰液。
(2)气体b进入血液后被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运输。
故答案为:(1) 唾液 (2) 血红蛋白
25.【答案】(1)房室瓣
(2)A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心脏中有瓣膜,分别是房室瓣和动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2)血液循环示意图:
【解答】(1)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叫动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2)分析图可知,当血液流经人体器官小肠后,由于吸收作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含量增多,故选A。
故答案为:(1)房室瓣;(2)A。
26.【答案】(1)①;红细胞;②;白细胞
(2)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
【解答】(1)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显微镜下,看见最多的①红细胞,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图甲中的三种血细胞中只有白细胞有细胞核。所以亲子鉴定最好选用图中的②白细胞,原因是白细胞有细胞核,而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2)A型血红细胞上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红细胞上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上含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则不含抗A及抗B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上则没有A、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及抗 B凝集素。根据模型可以看出,O型血液中红细胞上应该没有凝集原,其血浆中有两种凝集素,故模型图为
27.【答案】(1)主动脉
(2)关闭
(3)增加两个橡皮球表示心房,连接在蓝色软管和单向阀A之间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某一实验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解答】(1)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模型中的橡皮球弹性较大,能很好地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若蓝色软管1 模拟肺静脉,则红色软管1模拟肺动脉,蓝色软管 2模拟上、下腔静脉,则红色软管2模拟主动脉。
(2)单向阀A模拟房室瓣,单向阀B模拟动脉瓣,同时松开两个橡皮球,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房室瓣打开,血液由静脉流入心房,再由心房流进心室。
(3)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模型只模拟了心室,该模型中的心脏结构不完整,缺少心房,应添增加两个橡皮球表示心房,连接在蓝色软管和单向阀A之间。
28.【答案】(1)动脉血
(2)肾脏
(3)肝糖原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含氧量高的血是动脉血,含氧量低的血是静脉血,
【解答】(1) 如果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低,氧气含量越来越高,BC段血管中流的是动脉血;
(2) 如果该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 ,尿素在肾脏从血液中分离出来,所以 OC为 肾脏内的某些血管。
(3) 如果该曲线表示肝脏内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则肝脏将葡萄糖合成肝糖原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