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5 00:5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拮据(jié) 栈桥(zhàn) 别墅 铮钱
B. 褴褛(lǔ) 阔绰(chuò) 恭维 荒唐
C. 女婿(xu) 煞白(shà) 嘟囔 保祐
D. 哆嗦(duō) 狼狈(bèi) 撬开 遗产
2.结合句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2)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
(3)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为“公园城市 美好人居”,其绿色低碳的理念不言而喻。展会以绛溪河生态绿廊为主会场,与新津现代农艺、温江川派盆景、郫都花卉产业等主题分会场相得益彰。主办方认为,探索山、水、人、城的和谐相融是讲好“成都故事”的不二法门;这一“永不落幕的园艺盛会”,将使成都人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A. 不言而喻 B. 相得益彰
C. 不二法门 D. 与日俱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B.通过对古代陶瓷艺术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简朴、崇尚道德的礼仪之邦。
C.在数字化阅读流行的时代,纸质阅读对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阅读水平,具有数字化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D.由于受疫情影响的原因,自贡灯会创新性开启“云观灯”,实现了就地过年、足不出户看自贡灯会的新体验。
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B.“郭青建是我们蓬溪人学习的榜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代文益说:“我们一定要让蓬溪人永远记住这个骄傲!”
C.“这是怎么啦 同学们。”张老师一进门就 问。
D.游客走进“神奇遂宁”,亲身体验“拜慈善观音,漂中国死海,赏国宝宋瓷,游观音圣湖”之旅。
6.选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
A.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B.他们急急忙忙躲开了日夜盼望的“福音”,带着幻灭沮丧的心情溜回家去。
C.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D.正像齐白石画虾、画晴蜓、画密蜂似的,淡淡的几笔,稍加点染,就使这些生物栩栩如生,在纸上活动起来了。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于勒的命运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B.本文的线索是“我”的所见所闻。
C.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串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为,都是通过“我”的眼睛看到的。
D.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自私、冷酷、贪婪、唯利是图是他们的性格特征。
8.“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纯真的声音”,许多文学作品常常借助“孩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请仿照示例,说说你对下题中这一类形象的理解。
(示例)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若瑟夫):他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作者借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期盼。
(1)鲁迅《故乡》中的水生和宏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的“小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 ”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 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9.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 为什么
(1)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苍白)。


(2)母亲突然暴怒(愤怒)起来。


10.指出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并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人物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性格特征或生活境况。
(1)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2)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11从“母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上可以看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请你概述这部分文字的大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点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那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到:“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到: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肯切的介绍信 ……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的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据郝运译文删改)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B.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C.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D.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E.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14、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15、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
16、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看自行车的女人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竞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竟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⑩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7.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18.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第③段:
第⑥段:
19.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为例进行分析。
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儿什么?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残碑
侯发山
回郭镇李氏祠堂前有一通功德碑,只有上半截没有下半截,自然,碑上的字也残缺不全。这通碑是纪念名医李诏亭的。初立这通碑的时候,李诏亭尚健在,时年68岁。①难道给活人立碑犯了忌讳才给砸的?或者是主人配不上这块碑?此事还得从李诏亭去世说起。
1940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李诏亭病逝。得知这个消息后,巩县(今巩义市,下同)本地及周边受惠之人前来吊唁,成千上万,络绎不绝。由登封人氏王家彦带领大家捐款捐粮,聘请三个剧团唱了半月有余。八十多岁仙逝,算是喜丧。戏台两边搭棚建灶,以便众人吃饭看戏。棺木是用十二棵柏树的树心做成的,俗称“十二圆心”,是档次最高的棺材。下葬当天,送别的人群长达数里,个个泪流满面,伤心不已。棺材由三十二人抬,七十二人挽。路过之处,人们自发相送,哀哭声响彻云霄,烧纸的烟雾遮天蔽日。乡亲们也都异常感慨,议论纷纷,有的说:“啧啧,县长死了也没这样的场面。”有的说:“老人家一辈子也值了。”有的说:“到了三周年,说不定比这个还热闹。”有的说:“坟前两块碑,一个是生前所立,一个是死后所立,世上少见!”有的说:“还有那些匾,什么‘悉诸传方’‘曾饮上池’长桑遗秋’‘岐黄再世’,十多块呢,我都没听说过。”……
隆重的场面李诏亭的夫人也看到了,众人的议论她也听到了。悲伤之余,她替丈夫欣慰,同时也有一丝不安,觉得那通功德碑不能再保留。真正让老夫人下定决心砸碑的是李河的死——埋葬李诏亭后的第三天,只有四十多岁的李河,因操办李诏亭的丧事被活活累死了。事实上,李河是因为李诏亭辞世而伤心过度才病逝的,当然,也有操心劳累的原因。
得知老夫人的决定,亲戚朋友和她的五个儿子都吓坏了,以为她给气糊涂了。大儿子天庚说:“娘,这是爹的脸,咋能砸呢?”这碑是1923年由王家彦带领河南六县(登封、偃师、巩县、荥阳、温县、密县)数百民众立的,②碑阴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县受惠百姓名单,碑阳正文写“名医诏亭李老先生懿泽悠长”,以彰显李诏亭的功德。
老夫人叹息一声,说:“该享受的他都已享受到了,不能再让活着的人有负担。有‘湛水先生'这个名号就够了。”李诏亭因其医术精湛,兼有如清水之德操,故人称“湛水先生”。
同村人李仓苦苦哀求道:“大娘,老先生配得上这块碑,不能砸!”有一次李仓从李诏亭家门口经过,季诏亭看他气色不佳,断定他身体肯定有疾。原来李仓胸口有一个碗底大的疮,不疼不痒。李诏亭说:“此乃护心疔,趁尚未发作蔓延,需尽早医治。”李仓不想治疗,因为家境困难,手头拮据。“你这疮无须吃药。”说罢,李诏亭用冷水喷李仓的面部,然后手起刀落,立时将恶疗除掉。
在场的其他人也都纷纷出面劝解:
“老人家,不能砸。”
“干娘,万万不能砸!”
“不能砸,老奶!”
老夫人看看这个,瞧瞧那个,叹息了一声,说:“你们说,他若不是给人看病,年纪轻轻的时候会成瘸子?”
这一句话把大家都问成了哑巴。
有一年,罗口村的王指南患病,找了多个医生,都束手无策。生命垂危之际,王指南的父亲王成春来请李诏亭。在去的途中,李诏亭看病心切,担心延误时机,抽了马一鞭子。马嘶鸣一声撒蹄飞奔,他却不慎坠马。王戍春要带他去附近药铺诊治,他说:“皮外伤,不碍事。”说罢一瘸一拐蹬鞍上马,忍痛赶到王戍春家,给王指南看过病开过药方,直到王指南一剂药下肚,转危为安后,他才到药铺诊治。可惜的是,因为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时需要拐杖或者让人搀扶。
老夫人又说:“你们说,他若不是给人看病,会撇下我一个人,自己先走?”
③在场的人面面相觑,也都默默垂下了头。
前几天,李诏亭偶感风寒,适逢回郭镇邵村杨清益的儿子患了急症,杨清益亲自牵马来请。到了李诏亭家后,得知李诏亭已八十五岁高龄,不能骑马,杨清益又用一乘小轿来请。他没有丝毫犹豫,不管家人的反对,不顾年老体弱,一边咳嗽着一边往外走。俗话讲,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但是,因为病人情况特殊,李诏亭竟然自己要求吃住在杨家。杨清益求之不得,千恩万谢。李诏亭一边给病人用药,一边观察病人的反应,有时半夜还要起床查看。如是三天,直到病人痊愈他才离去。不幸的是,李诏亭因疾劳交加,返家后的第三天便去世了。
老夫人看到太家都默不作声,指着围在身边的五个儿子,缓和了一下口气,叮嘱道:“你们的爹看病不收钱,即便收钱,也是只收富人的钱。你们的爹没把医术传给你们,不要怪他,④他是担心你们定力不足,把路走偏。治病救人,人命关天,一旦失手,毁掉的不只是自己的名声,更是别人的一个家庭!男子汉大丈夫要养家糊口,必须找个正经营生……所以说,这通碑不能留,要砸……”话没有说完,老太太已经泣不成声。
就这样,好好的一通碑被一砸两半。老太太不解“气”,要求彻底砸烂。五儿子天合年轻,脑瓜子灵,对老太太说:“娘,村里道路不平,不如抬去铺路,也算是我爹为世人做的最后一点贡献。”
老太太这才答应。
2016年,李家后人为纪念先祖,又把残碑找回来,立在了祠堂门前。
(有别改)
2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诏亭去世后,前来吊唁之人成千上万,安葬场面极其隆重,送别阵容庞大,棺材档次最高,盛极一时。 B老夫人在丈夫下葬后,担心在他三周年忌日可能会有比这更盛大隆重的场面,内心感到有些不安。 C.李河因为李诏亭丧事操心劳累而死,更因为李诏亭辞世伤心过度而死,这成为老夫人砸碑的导火索。 D.老夫人虽然也认可李诏亭医术医德,但是她依然对丈夫因为给别人看病落下残疾、忽略家庭不原谅。
2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运用选择问,对李诏亭的功德碑被砸一事质疑,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句子②中“密密麻麻”,以受惠百姓数目之多衬托出李诏亭的普济众生,“懿泽悠长”表达了百姓的祈愿。
C.句子③,承上启下,既是在场人们对老夫人质问的愧疚,也引出了下文对李诏亭去世原因的详细叙写。
D句子④,借老夫人之口转述李诏亭不将医术传给儿子的原因,旨在突出李诏亭的目光长远,知人善任。
23.老夫人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分条概括。

24.这篇小说构思巧妙,突破常规,从而出奇制胜,产生极佳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赏析。
三、写作
25、文章通过对安叔“笑眼眯成一条缝”“沉着脸”等神态进行描写,塑造了安叔和蔼、坚
毅的形象。想象一下安叔在运送药材到敌占区的过程中是什么样的,请运用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将这段情节写成一个150字左右的片段。
答案
1、D 2.(1)讨价还价。(2)挥霍。(3)地步。3.B 4.A 5.B 6.C 7.B
8. (1)他们是新生的一代,没有“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作者塑造他们,是希望从他们这一代起,打破中国社会旧思想和旧社会关系的恶性循环,从而走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2)他在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喊出了“天真的声音”,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这是作者对坚守内心美好的童真的呼唤。
9. (1)不能替换。“煞白”比“苍白”表示白而无血色的程度更深一些,更能突出“父亲”内心的恐惧和紧张。(2)不能替换。“暴怒”比“愤怒”表示“怒”发生的时间更急促,“怒”的程度更强一些,更能形象地突出“母亲”的情绪激动到了极点。
10 (1)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菲利普证实于勒身份后恐惧、慌张等复杂心理,这一反常的表现凸显了菲利普轻骨肉亲情、重金钱利益的性格特征。
(2)肖像(外貌)描写。从于勒的外貌上可以看出,他生活穷苦,心情忧郁,处境很差。
11. 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利欲熏心、金钱至上、虚伪的人,同时,在处理对待于勒这件事上,她显得比“父亲”镇定,表现得更冷酷无情。
12. 这一部分写“我们”一家悄悄躲开穷困潦倒的于勒叔叔,是整个故事情节的最高潮。通过对人物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菲利普夫妇金钱至上、冷酷无情、虚伪自私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表达了“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
13、AD
14、①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②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③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
15、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16、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②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①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②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③通过“保护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①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②以“保护”与“被保护”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③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
17.①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抢走了装钱的书包。②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③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④她等候忘了取车的摄影师,并帮他保管拎兜。
18.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旧迷彩服”“老式旧布鞋”“脚面晒得很黑”写出了她衣服的廉价、穿着的过时、工作的辛苦。或:“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的而又无助的惊恐”写出了她当时的处境和内心的惊恐。
第⑥段:主要运用动作描写。“追”“回头看看”“慢慢走回”“捡起”“瞧”“抵”“哭”写出她被抢后的为难、无助和伤心。
19.在叙述她免收“我”存车费这件事后进行议论。由她对“我”的信任、体谅,引起了“我”对人与人之间猜度与信任的感慨,引人深思。
20.①看自行车的女人的遭遇令“我”同情,她对“我”的体谅、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令“我”感动。②看自行车的女人是社会中弱者的代表,为她写点什么是为了呼吁人们尊重他们,平等对待他们。
21. D
22.D
23.①是全文的线索,大致串起了李诏亭的行医经历,情节紧凑。②是李诏亭故事的讲述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通过对李诏亭事迹的回忆,烘托出李医生的高大形象。
24.①设置悬念,开头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李医生为人的疑问,构思巧妙。②情节组织,以老夫人和众人对砸碑的对立态度一步一步展开情节,从而巧妙地塑造出李诏亭医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人物形象。③主旨方面,这种巧妙的构思,突出了医者仁心仁德、患者感念感恩的主题。
25、示例:马车行进在黑夜中,安叔对伙计们叮嘱道:“大家都打起精神来,这车药材非常重要,路上保不准会被人盯上,咱们得把药材平安送到。”(语言描写、合理想象)马车上安叔眼神坚定,小心提防,手里紧紧握着棍子以防万一。(神态、动作描写)想到这批药材送到敌占区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战士们的燃眉之急,安叔眼里闪烁出激动的光芒,把棍子握得更紧了。(人物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