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4 23:4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21 《庄子》二则
第1课时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毕业季,我们常用“鹏程万里”来祝福别人。“鹏”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个意象。比如李清照的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白的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毛泽东的词句:“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这些诗词名句中“鹏”的形象都出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北冥有鱼》。
第1课时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老庄”。他的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想象丰富,汪洋恣肆,善用譬喻,活泼风趣,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代表作品《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北冥( ) 鲲( ) 徙( )
齐谐( ) 抟( ) 邪( )
mínɡ
kūn
tuán
xié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初读课文
示范朗读,读准节奏
听课文朗读,注意听自己读不顺的地方,在课文中标注节奏。
北冥 有鱼,其名 为鲲。鲲之大,不知 其几千里也;化而 为鸟,其名 为鹏。鹏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 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 则将 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 者也。《谐》之言曰:“鹏 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 九万里,去 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 之以息相吹也。天 之苍苍,其 正色邪?其 远 而无所至极邪?其 视下也,亦若是 则已矣。
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圈画出不能准确把握的词句。
提出疑难,全班交流讨论,解答疑惑。
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并分类归纳整理,做成资料卡片。
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古今异义:
①怒而飞
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
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③野马也
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今义:一种珍稀动物。
判断句:
南冥者,天池也
“……者,……也”表示判断
倒装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六月息者去也”
一词多义:

其名为鲲
化而为鸟
(动词,叫作)
(动词,成为)
品读课文
1.品读语句
(1)请同学们选读文中描写鹏的语句,品味其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其翼若垂天之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鹏的翅膀比作垂天之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鹏的形体之大,想象奇特。
写作手法:“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大鹏振翅拍水,盘旋飞至九万里高空的形象,极力渲染大鹏南飞之磅礴气势。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炼字:“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 “击”“抟”等字生动传神地勾勒出大鹏拍击水面、乘风而上的动作,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朗读指导:这几句描写鹏的语句要读出让人惊叹的感觉。试着带着这种感觉背诵课文。
(2)如何理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句话?
作者的描述没有止步于目送大鹏扶摇直上,还跟随大鹏飞上了高空。作者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类比,想象大鹏从九万里的高空往下看人世,与人在地面往上看遥远的天空是一样的,意境开阔邈远,想象奇妙。
朗读指导:“是”指前文“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朗读这句时要读出感慨的语气,融入作者奇特的想象。
2.想象形象
请同学们品读课文,赏析大鹏的形象特点,与同桌交流讨论。参照示例,用“这是一只……的鹏鸟,它……”的句式赏析鹏的形象。
[示例]这是一只体形硕大的鹏鸟,它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展开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在海水运动的时候,从北方的大海飞向南方的大海
飞向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这是一只 的鹏鸟,它
志存高远

这是一只 的鹏鸟,它
力大无穷

这是一只 的鹏鸟,它
善借长风

凭借着六月的
大风飞上高空
理读课文
1.理清层次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有关鹏的什么内容?
可以分为3个层次,前三句介绍鲲鹏的外形,中间五句描述鹏的迁徙活动,最后三句描述鹏在高空看到的景象。
2.探究寓意
庄子的作品,往往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寓意隽永。接下来,我们来合作讨论下面的问题。
课文第二层末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中“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必须依靠生物用气息吹拂。描写“野马”“尘埃”具有三个作用:①以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需要生物的气息吹动为例,解释体积庞大的大鹏飞往南海需乘风而上的原因。②与大鹏相照应,共同揭示一个道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③由大及小,说明这一现象的普遍性。
板书设计
鲲鹏外形
北冥有鱼
想象奇特
意境开阔
大鹏活动
鲲鹏所见
新课导入
庄子对鱼似乎情有独钟,昨天才带我们见识了北冥的鲲鹏,今天又要领着我们去桥上看鲦鱼。我们一起来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理解文意外,还要思考文中在辩论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思想。
第2课时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濠梁( ) 鲦鱼( ) 循其本( )
háo
tiáo
xún
2.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并分类归纳整理,做成资料卡片。
古今异义:
安知鱼之乐
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安定;安全。
一词多义:

是鱼之乐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我知之濠上也
(代词,指鱼之乐)
判断句: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也”表示判断
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创意诵读
1.分角色朗读
想象一下这场辩论的情境,同桌之间一人饰庄子,一个饰惠子,分角色朗读课文。想一想:庄子和惠子所持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庄子的观点:“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他认为鱼是快乐的。
惠子的观点:“子之不知鱼之乐。”他认为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
2.自由练读
庄子和惠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展开这场辩论的呢?请同学们进入角色,自由练读人物语言,找出他们各自表达理由的句子,结合语境,想一想要怎样才能读出人物的语气,表现出辩论的味道。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要用悠然自得、愉悦的语气读,语速要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急于反驳,问中带着肯定,是无疑而问,要用有意刁难、咄咄逼人的语气读,语速稍快。)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巧辩,机智,以问对问,要用针锋相对但又从容不迫的语气读。)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前半句让步,后半句进攻,要读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全矣”要读出胜券在握的得意的语气。)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巧换概念,要用冷静、从容、诙谐的语气读,
读时语气要缓和)
3.改编语言朗读
结合课下注释,仿照示例将人物语言改写成现代汉语。
庄子悠然地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立刻反驳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机智地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不容置疑地说道:“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庄子诙谐地辩解道:“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品读研讨
再读课文,理一理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怎样的辩论?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庄子观点:我知道鱼很快乐。
庄子论据一: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论据二:你说“你从哪里知道鱼快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鱼是快乐的。
惠子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论据: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2.谁这在场辩论中占据了上风呢?
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文章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的方法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从逻辑上看,惠子占了上风。前面说过,庄子是靠偷换概念才得以在辩论中化解惠子的发难,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占了上风。
这场辩论表现了他们两人怎样的立场和思想?
庄子重欣赏,崇尚美,对事物持有艺术心态。对外界的认识,常带有欣赏的态度,喜欢移情于物,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和观照,带有逻辑家的个性。
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呢?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也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课外拓展
“濠梁之辩”只是《庄子》这部不朽巨著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人生智慧在它充满理趣的寓言故事中,等待着同学们去挖掘,去参透。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如“望洋兴叹”“涸辙之鲋”“朝三暮四”“螳臂当车”“相濡以沫”等,都是出自《庄子》一书,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是一则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课下进行阅读,看看这些成语背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板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寻根究底
惠子
求真
鱼之乐
庄子
尚美
诗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