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复习(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复习(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29 14:4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第三单元复习学习目标:
复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等知识要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成就;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确立。1.时间:   年12月,北京2.主要内容:重新确立 
 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建设上来,实行   的伟大决策,形成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197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济改革开放邓小平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   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深远开端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强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   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刘少奇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背景:党的十一  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二、改革开放?农村改革重大措施: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内改革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企业活力?深化改革
背景: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 
措施: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__________制度迈进 格局:  —   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现代企业经济特区沿海开放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过程主要内容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有中国特色邓小平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建立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向商品化、现代化发展的新体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探究问题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分别在农村和城市进行,在农村改革的内容和重点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20多年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冲破了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改革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这种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每一个理论都有其思想渊源和形成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也不例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改革开放,实行改革开放后,又提出在“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2年,在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他在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探究问题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中共十五大通过新的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启示大家谈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得到哪些启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把握机遇,从国情出发,制定适当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