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语文园地七
第1课时
第2课时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时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本学期同学们摘抄了哪些好词好句?一起来分享吧!
交流平台
摘抄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能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语感,你是如何摘抄的呢?与大家分享一下你摘抄的方法和技巧。
读书时,我会画出写得好的语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我喜欢归类摘抄。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经常翻看,对我的习作很有帮助。
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背下来。
我会在合适的地方给摘抄的内容注明出处。
摘抄心得
摘抄的基本方法
摘抄好词佳句,归类摘抄,摘抄时写下感受,把特别喜欢的语句背下来,摘抄时注明出处。
课外可以制作有创意的文摘卡,同时要注明出处,既尊重原作者,又便于需要时查阅原文,适时还可以进行展示交流。
词句段运用
①它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②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③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
·
·
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句子中都有“得”字。
试着把这三个句子串起来,变成一个小故事。
小狗被车撞了,心跳声越来越弱。王老师很着急,立即跑着送小狗上医院。
小狗被车撞了,心跳声越来越弱,那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王老师急得直跺脚,立即飞奔送小狗上医院,远远看去,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对比阅读,你更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我更喜欢第二句,因为含有“得”字的内容能让被描述的情形更加具体生动。
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妈妈累得__________。
________得________。
直不起腰
小刚热
直流汗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讲故事……
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续讲。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
·
·
·
·
·
·
·
观察加点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
·
·
·
·
·
·
·
·
·
·
·
·
·
·
想象:月夜下的小桥流水多么美啊,弯弯的小桥旁边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试着补充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音乐欣赏
第2课时
观察汉字,你发现这些汉字在书写上有没有相同的笔画?
都有撇、捺笔画。
父
及
英
柔
蒙
奏
雾
翅
撇和捺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
指导书写
书写指导:
撇从竖中线起笔,在左下格的中心处收笔;捺从竖中线起笔,在右下格的中心处收笔,左右对称,字形舒展。
书写指导:
有四个撇画和一个捺画。在写的时候要注意笔顺以及四个撇的长短变化和位置。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想象诵读
思考:诗人有没有写采莲女的容貌?
没有
你从诗中哪句话知道的?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结合诗句思考,为什么诗人“看不见”采莲女呢?
(1)因为采莲女的裙子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都是碧绿的。
(2)采莲女的面容同池中的荷花一样美。所以诗人也分不清哪个是采莲女,哪朵是荷花。
(3)因为一池的荷叶、荷花太茂盛了,所以人藏在池中就看不见了。
采莲女碧绿的罗裙与盛夏的荷叶巧妙融为一体,难怪诗人感慨——( )。出水的荷花像采莲女的脸庞一样娇嫩,这正是——( )。采莲女掩映于荷花、荷叶之中,( )。听见远处悠扬的小调儿,才知池中有人,这正是——( )。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小结
读完这首诗,相信同学们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采莲女勤劳忙碌而又美丽的身影。你们听,她的歌声多么动听,我们跟着她一起唱好不好?
语文园地
交流摘抄的基本方法
感受“得”的用法
学习撇、捺笔画的书写
梳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