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件】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2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课件】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2课时)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4 21:5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24 司马光
第1课时
司马光砸缸
揭示课题
看到这幅图画,你想到了哪个故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看到这篇课文,你觉得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字数少,句子短,难理解。
这篇课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是我国古代人们写文章用的语言。比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司 跌 皆 弃
持 瓮 迸

diē
jiē

chí
wènɡ
bènɡ
后鼻音,注意不要读错
初读课文
24 司马光①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注释
————————————————
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②〔庭〕庭院。
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皆〕全,都。
⑤〔光〕指司马光。
⑥〔迸〕涌出。


méi
淹没
没有
文言文的读法跟我们现在读课文是不是一样的呢?
古人读文言文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根据文章的意思来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借助课本中的图画,看看课文下面的注释,尝试读懂这个故事。
理解大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联想,把一个字变成词语,把一句话变成几句话。
戏:游戏。 庭:庭院。
登:登上。 跌:跌倒。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面对这么危险的情况,大家是怎么做的?
离开
众皆弃去
那你能想象一下“众皆弃去”的场面吗?请你用上“大家都慌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一个“弃”字就让我们看到了如此混乱的画面,文言文虽然语言简洁,但是表达的意思很丰富。
大家慌乱一片的时候,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
光持石击瓮破之
同样是小孩子,可是做法却截然不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
沉着冷静
第一笔是点,不是横
指导书写
是“廴”,不是“辶”
书写笔顺是撇、撇、捺
第2课时
有一回,司马光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水缸里装满了水。这两句话在文言文里是怎么说的?
群儿戏于庭。
背诵课文
群儿______,一儿____,__________。众______,光____________,____,儿____。
戏于庭
登瓮
足跌没水中
皆弃去
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
得活
在读懂课文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做到故事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用自己的话讲,使故事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可以适当添加自己想象的情节。
讲述故事
课后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一听,可以用文言,也可以用我们现在说的语言,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自读课外阅读材料《王戎不取道旁李》,要求:能正确停顿,读通句子,并试说文章大意。
王戎(rónɡ)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拓展阅读
人物 相似之处
王戎
司马光 聪慧,善于观察
24 司马光
众——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
弃去
持 击 破
课文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