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
第2课时
生词复习
崛起 模范 魏校长 清晰
仿效 淮安 疑惑 惩处
训斥 苦难 轧死
第一件事
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件事
听闻:“中华不振”
第三件事
所见:“中华不振”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说明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你认为是哪个词?
中华不振
学习活动一:回顾历史 体会“不振”
1.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划出表现“中华不振”的语句,并在旁边简要批注自己的想法。
2.和同桌交流你的勾画和想法。
“我从 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因为 ,我的批注是 。”
“我从 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因为 ,我的批注是 。”
P31
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
奉天有些
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
不要随便去玩,
有事也要
绕着走,
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如果你是年幼的周恩来,你心中有什么疑惑吗?
外国人为什么可以
占据中国的地方?
中国人为什么在自
己的国家还要绕着走?
听闻-中华不振
为什么有事无处评理?
亲见-中华不振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大多是国人。
这一带是怎样的景象?
繁华惬意
大多是外国人
别处如何不同?
那是饿殍遍地的景象
那是横尸遍野的景象
那是备受欺辱的景象
那是任人宰割的景象
.
.
.
.
.
.
果然是大不相同
看到这样的对比,如果你是周恩来,你有什么感受?
中华不振
亲遇-中华不振
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看到大家的表现,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为中国人撑腰,还要训斥中国人?
为什么中国人在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自己的同胞受欺负,却敢怒不敢言?
为什么外国人可以随意践踏伤害中国人?
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无奈 悲愤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清晰
而坚定
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后,他并没有仅仅是哀叹“中华不振”,他认识到只有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找到拯救中国的道路。后来他想方设法东渡日本求学,由天津乘船出发前夕,他又写下了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
suì
chóu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注释:
[大江] :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邃密] :深入、细致,这里指精研的意思。
[群科] :各种科学。
[济世穷] :挽救国家的危亡。
[面壁] :这里用来形容刻苦钻研。
[破壁] :这里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难酬] :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
[蹈海] :投海。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唱完了苏的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东去日本求学,
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
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
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伴随了周恩来的一生......
人生78载,50对年革命生涯,26载总理重任,他将一生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如果有人问你,为何而读书,你又会有怎样的回答呢?把你的回答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