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拿来主义
鲁迅
学习目标:
1.梳理内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文意。
2.学习比喻论证和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领会比喻论证的运用之妙,掌握先驳后立的论证思路。
3.揣摩品味文中重点语句,体会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4.读懂作者在对待文化遗产与外国文化的态度,思考“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学习“破立”
“先破后立”是立论的一种方式。“破”指瞄准与自己论点相关的错误的、片面的、不正当的观点进行批判,“立”则在“破”的基础上论述自己的论点、看法。
一般的议论文,多在开头直接亮明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以此直接“立论”。而“先破后立”在开篇并不急于“立论”,而是针对错误的、片面的、反动的观点进行驳斥与批判,在此基础上,再申明自己所认为的正确观点。
什么是“先破后立”?
研读标题
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从标题可以看出本文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读标题后,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拿来主义"
(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且介亭杂文》缘起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杂文: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走进作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主要作品集
鲁迅的小说取材于当时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1921 年创作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散文以追忆儿时往事为主,平易晓畅,风趣生动。
杂文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文风多变。
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野草》
《坟》《热风》《南腔北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上。“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之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议论文阅读要领
明背景——
理思路——
明观点——
品语言——
了解作者发表观点的原因
理清各段之间的关系
确定中心论点,理解文章思想
赏析语言风格
梳理文脉
请同学们速读文本,梳理文章论证结构。
段落划分 段落大意 论证方式 论证思路
第一部分 (1—7段)
第二部分 (8—9段) 第三部分 (第10段) 批判其他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总结全文,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
为何要“拿来”
“破”
“立”
什么是“拿来”
怎样“拿来”
送去主义
闭关主义
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除了“象征主义”外还提到哪几个“主义”或文化现象?
为什么“拿来”?
送来主义
揭露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的实质和严重危害。
“自己来拿”:要独立选择,自己挑选
将其他主义破得彻底,目的在于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破
立
类型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拿来主义
特点
影响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送来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人成新人,文艺成新文艺
大受其害,全盘排斥外国文化
亡国灭种,贻害子孙
丧权辱国
寻找文章中出现的“主义”,完成表格填写
作者对这几种主义都持什么态度?
表现 实质 危害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
送古董、送古画、送活人
鸦片、废枪炮
排外
媚外
倾销
枪炮打开大门,
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子孙讨一点残羹冷炙
清醒的青年恐惧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
否定
破
立
态度?
闭关主义:指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对旧文化抱残守缺,对外来文化盲目排斥。
送去主义:实质是“媚外”,对西方帝国主义的讨好。
“抛来”与“抛给”(即“送来”)有何区别?
抛来:
把无用的东西无代价地施舍,门面上维持有来有往的交往原则,一般不怀不良动机。
送来:
帝国主义为了自身的利益,把有害的或不需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非要别人接受不可,意在进行经济控制和文化侵略。
“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
送来:
帝国主义为了自身的利益,把有害的或不需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非要别人接受不可,意在进行经济控制和文化侵略。
拿来:
主动权在我,我们从民族利益出发,鉴别精华与糟粕,独立自主地挑选吸收本国或外国的好东西(占有,挑选,创新)。
拿来主义
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我们要自己来拿,根据自己的需要,占有,挑选并创新,完全独立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而这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闭 关
送去
送来
拿来
(惧外)
(媚外)
`
因为
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 )
听凭“送来“,大受祸害(应重视现实教训)
所以:
因果论证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他占有,挑选,(创新)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闭关锁国,备受欺凌(行不通)
类比论证
对象
思想特征
结果
尼采
只是给与,不想获得(“超人哲学”,过分强化个人意志)
脱离现实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了疯”。
送去主义者
只想送去,不想拿来(崇洋媚外的民族投降主义)
中国永远贫穷落后
思考?
“大宅子”实指什么 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 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文化遗产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不敢进门
放火烧光
接受一切
大宅子
大宅子—— 比喻(中外文化遗产)
论证方法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一种错误态度
指哪类人?
孱头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二种错误态度
指哪类人?
昏蛋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三种错误态度
指哪类人?
废物
喻体 态度和表现 本体
孱头 反对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 懦弱无能、害怕借鉴的消极逃避主义者
昏蛋 为了保存自己的清白,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宅子 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人士
废物 羡慕宅子的旧主人,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不分好坏、主张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者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 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姨 太 太
大宅子里的遗产
吃 掉
送药房
送,毁掉
走 散
喻文化精华
喻精华糟粕
并存的文化
喻文化糟粕
喻腐朽淫糜
的封建文化
一言以敝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
比喻论证:
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
形象、具体、浅显生动。
鱼 翅
鸦 片
烟枪烟灯
思考?
喻体 本体 处置办法
鱼翅 文化中有益无害的精华部分 拿来,并使用
鸦片 既含毒素又有用处的文化 吸取、使用有用的方面,清除有害的方面
烟枪、烟灯 文化中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守旧形式 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姨太太 只供剥削阶级享用的腐朽文化 消除,消灭
拿来主义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孱头
昏蛋
废物
新人
吃掉
存放治病
毁灭
(消极逃避)
(完全否定)
(全盘接受)
(占有挑选)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反对三种态度
提出三种方式
(破)
(立)
正反对比论证
遣散
(姨太太)
艺术特色:
1.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说理议论.
类比论证(3)使道理说明透彻,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8、9)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
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
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对比论证、先破后立(8、9)观点鲜明,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2.犀利的语言,讽刺幽默的风格
犀利:多用于揭露敌人,鞭笞丑恶.
幽默:是敏锐、机智、含蓄、委婉的综合
是议论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表现
反语
也叫“故意说反话”,用故意“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的方式表情达意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自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正话反说)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反话正说)
⑴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捧”刻画出恭敬的媚态,奴性十足。
“挂”表现出物品虽少却要打肿脸充胖子的窘迫,可见多么寒伧可怜、可鄙可笑。
⑵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进步”一词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厥。“算得”表现出作者不屑的态度,表明“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
⑶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丰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气度宽宏,毫不计较。反动政府实际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这里运用反语,语带讽刺。
⑷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摩登”针对上文“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言,把卖国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一味地“送去”说成“赶时髦”,讽刺意味浓烈,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思考:
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 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 “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问题设计: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2).怎样“拿来”
(3).“拿来”有何意义
(4).怎样才能“拿来”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要“拿来”!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建设民族新文化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创新
“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
①“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
②“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分为三种:有益无害(即“鱼翅”)的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对于那种“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即那种“全盘继承”论者,作者投以蔑视和厌恶。
③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创造出新文艺。要推陈出新,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作者说:“没有拿来,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拿来主义
破
闭关主义(排外)
送去主义(媚外)
立
拿来主义
破
孱头 消极逃避
昏蛋 完全否定
废物 全盘接受
立
新人
占有
挑选
鱼翅 使用
鸦片 存放
姨太太 毁灭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