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囚绿记陆 蠡关于作者:
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字圣泉。现代散文家翻译家,爱国主义革命烈士。主要从事进步文艺工作,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作品有散文诗《海星》等。值得骄傲的朋友 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 ——巴金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汪伪)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被折磨吐血而死。
绿一样的陆蠡解题: 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 “绿”又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 “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
“绿”是指常春藤。
“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背景简介: 本文写于抗战爆发后,当时,北京沦陷,作者移居上海。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打败日本侵略者,将他们赶出中国,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作者巧妙地借爱恋绿色——这生命的象征,委婉而深沉地抒发了自己对光明、自由生活的爱和对窒息我们民族生机的日本侵略者的恨。
听诵读思考:1、“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
要求:找出“囚绿”的相关情节,并思考“囚绿”之前、之后又写了什么?画出关键语句,思考为什么囚绿。
2、理清行文思路。
写作思路赏绿(1~7)囚绿(8~11)放绿(12~13)思绿(14)情感变化喜悦 爱怜 祝福 牵挂、怀念 作者是这样描述北平的公寓的:( ) ,这并不是一间让人感到( )的房间,然而作者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原因是什么?诵读第1--7,思考:“高不过一丈的小房间、潮湿的地面”等等舒适窗外面长着,投射进来一片绿影。 就是这片绿影深深地吸引了“我”,作者是怎样形容当时的心情的? 喜悦而又满足。思考: 终于和绿色朝夕相伴了,赏绿成了作者每天必修的功课,看着常春藤
( ),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柔软的卷须,疏开折叠着的嫩叶”等等 欢喜、快活、留恋、急不暇择…… 作者如此爱绿的原因是什么?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作者并不满足于远远地观赏,为了和它更接近,更亲密,将柔条牵进了屋里,这时的“绿”在作者眼里象征着什么呢?诵读第8--11,囚绿,思考: 爱、幸福、青春绿被囚禁后有怎样的表现?表现了绿什么特点?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绿的特点: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自由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固执”——光明
“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坚贞不屈 赏读第10自然段。这些句子,写出了“绿友”怎样的性格特点? 赋予它人的特点。引出执着、顽强、向往自由光明的象征意义。 常春藤的衰败,让作者内疚,所以决定在离开的那天“释绿”,他将“绿”称为“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有怎样深刻的含意? 再现背景: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本文写于1938年,即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年,当时战争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被迫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开来。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于是他回顾了一年前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绿”象征着抗日军民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本文“绿”的象征意义:一般象征意义:生命、希望、慰安、快乐
深层象征意义:爱、幸福、青春
更深层象征意义:执着、顽强、向往自由光明
最高象征意义:抗日军民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文章对于窗前常春藤的称呼是怎样不断变化的? 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其中有何深意?隐含着作者的亲密、喜爱之情隐含着作者对常春藤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之情对普通自然物的称呼对常春藤称呼的变化隐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绿囚 绿影 主旨归纳: 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在寻绿、赏绿、囚绿、释绿、思绿中,体现了作者对绿的热爱,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赞美了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了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表现手法: 文章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绿”在此文中象征了生命、希望、象征了光明、自由,象征了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
作者的释绿,象征作者最终还是善待生命的,同时也包含着这种顽强抗争的性格和永向光明的执着必将会换来自身命运的解放。
这既是在日寇铁骑下中华民族命运和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作者陆蠡个人的精神写照,正可谓“文如其人”。延伸拓展常春藤的“永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 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请用凝练、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能撷取一个事例加以佐证将更好。
生活的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在苦难面前抬起你自信的头颅!永不言败!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永不屈服于黑暗!谢 谢 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