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学期物理人教版第十三章《内能》单元练习卷
一、单选题
1.金秋时节,桂花飘香,这说明(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物质具有流动性,但较难被压缩
B.乙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
C.乙图中分子静止,甲、丙两图中分子在做热运动
D.甲、乙、丙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
3.下列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山没有内能 B.一个物体对外做功,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含有的热量增加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4.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5.如图所示,含有酒精成分的湿巾可以有效杀菌,对疫情防控起到一定的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包装会闻到酒精的味道,说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用其擦手时,双手感觉有些凉,是因为酒精蒸发要放热
C.揭开贴封口贴纸抽取湿巾后要及时合上,这是为了加快酒精蒸发
D.将湿巾放至 0℃的环境中,湿巾的内能为零
6.如图所示为目前流行的一种自热火锅。该自热火锅配有发热包,发热包的主要成分包括生石灰、活性炭、硅藻土和铝粉等。将发热包放到冷水中,生石灰与水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加热上层食物。下列有关自热火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加热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
B.食物在被加热的过程中,食物中所含有的热量增加
C.打开盒盖时会冒出“白气”,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食物被加热后的香味更浓郁,是因为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7.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探究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棉花燃烧起来,主要是因为活塞与筒壁摩擦做功,使棉花的内能增大
B.图甲中,棉花燃烧起来,主要是因为活塞压缩棉花做功,使棉花的温度升高
C.图乙中,瓶塞跳出前,瓶内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D.图乙中,瓶塞跳出时,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8.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如图所示是书中关于利用铜铸钱币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炉火加热使铜熔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铜的内能
B.铜在熔化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铜在熔化的过程中不断吸热,含有的热量不断增大
D.将液态铜倒入模子凝固的过程中,铜原子间作用力变小
9.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初温为20℃和40℃的两杯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加热两杯水至沸腾,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甲、乙两杯水的质量之比为( )
A.2∶1 B.1∶2 C.3∶4 D.8∶9
10.丰收的季节,人们用干净的沙子炒制花生等干果,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沙子的( )
A.内能多 B.热量多 C.比热容小 D.热值高
11.甲、乙两个不同的物体,它们的质量均为1kg,它们的温度都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如图所示。则( )
A.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B.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
C.甲的比热容等于乙的比热容 D.无法比较
12.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比热容c/J·(kg·℃)-1
水 4.2×103
煤油 2.1×103
砂石 约0.92×103
A.水的温度升高需吸收的热量
B.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
C.水和砂石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少
D.使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都升高,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二、填空题
13.小明漫步惠州西湖湖边,忽然闻到阵阵花香,这是 现象;走近一瞧,花瓣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力;中午,太阳高照,此时花香更加浓郁,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 。
14.如图所示的两只集气瓶,一瓶装有无色透明的空气,另一瓶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为了研究扩散现象应选择 图所示的方案(选填“甲”或“乙”),抽去玻璃隔板后,上瓶过一会儿,两瓶气体颜色变的一致,从微观角度,这说明气体 。
15.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如图所示是煎好的袋装中药液,服用前,需用热水烫一下。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中药液的内能;此过程中中药液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者“不变”)。
16.“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将酒盏漂浮在清冽的溪水上随溪流动,会降低酒的温度,这是通过 方式在改变酒的内能。热可擦笔类似于中性笔,不同的是,热可擦笔的笔迹遇热即可消失。改错时,用橡皮头反复摩擦字迹使其升温,即可擦除。此过程中笔迹的内能是通过 的方式来改变。将踩瘪但是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球内气体的内能会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17.水的比热容为,将一桶质量为2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结冰后,它的比热容将 (选填“改变”或“不变”)。在1标准大气压下,初温为20℃,质量为1kg的水吸收热量后温度将升高 ℃。
18.如图是某物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这种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三、实验题
19.如图康康小组想要通过实验来认识分子的热运动与分子间的作用力:
(1)小语将两滴蓝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小语观察到 中的墨水扩散的更快,这说明 ;
(2)康康将一段粗熔丝用刀斜着切成两段。使两端粗熔丝的平滑表面紧密接触,然后把一端悬挂起来,在另一端挂个较轻的物体,两端粗熔丝不会被拉开。这说明: ;
(3)小璇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的筒口,推压注射器的活塞,你会观察到水很难压缩,此现象可以说明 。
20.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以下实验:
(1)把的染色酒精倒入装有的水的试管中,加盖后颠倒几次使其混合,如图所示,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一现象说明了 ;
(2)要想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 (选填“粗”或“细”)的试管;
(3)倒入酒精的过程中,能明显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 。
21.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食用油,用相同的电热器分别对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
物质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
水 20 45 6
食用油 20 70 6
(1)本实验所用到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秒表和 。
(2)实验过程中通过 (选填“加热时间的长短”或“升高温度的多少”)反映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3)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对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升高的温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食用油升高的温度。要想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给 (选填“水”或“食用油”)加热更长时间。
(4)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若水的比热容为,则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
四、计算题
22.某钢厂刚出炉的钢锭温度为,质量是10kg,它的温度降低到时,问:
(1)钢锭要放出多少热量?[钢锭的比热容:]
(2)钢锭放出的热量可以把多少千克的水烧开?[水的比热容:]
23.一质量是3kg、初温为的鹅卵石,当温度升高到时吸收了的热量。
(1)求鹅卵石的比热容;
(2)如图所示的网红“木桶鱼”是将20kg的鹅卵石加热到并放在木桶中,再将生鱼片放在鹅卵石上,加入适量的鱼汤,等鹅卵石温度降到时,鱼片就已经熟了,求鹅卵石在此降温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C A B D A B C
题号 11 12
答案 B D
13. 扩散 引 剧烈
14. 乙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5. 热传递 增大
16. 热传递 做功 增加
17. 不变 改变 80
18. 晶体 小于
19.(1) 热水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存在引力
(3)分子间存在斥力
20.(1) 变小 分子间存在间隙
(2)细
(3)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1.(1)天平
(2)加热时间的长短
(3) 小于 水
(4) 水
22.(1)钢锭要放出的热量为
(2)钢锭放出的热量将20℃的水烧开,则烧开水的质量为
23.(1)由可得,
(2)鹅卵石放出的热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