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8张PPT。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
第15课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掌握“濒临???栖息???
灰烬???摄取???海藻??白垩纪??意犹未尽????
刀耕火种”等词语的音、形、意。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雨林对于维护世界森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的意识;?【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的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教法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话、讨论等授课方式,指导学生梳理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及其结构特点,理解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其环保意识,训练其创新思维。并且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和运用由浅人深、由果溯因、先主后次等组材行文方法,学会阅读和写作事理说明文。但人类不能没有地球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没有人类的地球仍可以生计盎然,但人类不重视环境保护,就可能失去我们唯一的安居之所。 在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里,有个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也是生物学家的摇篮―――热带雨林。 亚马逊雨林的河流热带雨林常识: 1、介绍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地点(出示图片): 南美亚马逊河流域(世界第一大河、世界仅有的“酱油河”、巨嘴鸟、黑色食人鱼)、西非刚果盆地、东南亚(中国的台湾、云南、海南等地),是地球的绿色项链。 2、热带雨林的特点及若干知识: 四季如春,平均气温在21度左右,有“地球之肺”之称,“树上生树”、“叶上开花”、吃昆虫的猪笼草、跳舞草、富有特色的藤蔓、“绞杀现象”的典型爬树龙等有趣动植物。 3、热带雨林已成为地球上最复杂和生物种类最多的环境。它们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7%,却拥有地球动植物物种的90%。理应称热带雨林为“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
4、科学家曾经估计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有150万。随着科学研究的深人,这个数字已上升到3000万~5000万。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生活着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物种 。雨林中约中三分之二的动植物在树冠层上生活和栖息,这些附生植物多达2万种,活像蔚为壮观的空中植物园。5、雨林的树冠层有很多野生飞行的微生物,它们不知疲倦地在花丛间飞舞;在层林木和树冠层一样与生物共存。汇集着世界大部分猴和灵长类动物在其间荡来荡去,上下攀援。珍贵植物物种濒临灭绝珍贵动物物种濒临灭绝仪陇山体滑坡夕日“天堂”今日成荒漠你知道雨林对人类生活有何重要性呢?宝贵的生活和
工业资源神奇的药物资源丰富的食品资源了解雨林目前的现状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每年有一个纽约州大小的雨林永远消失。五分钟内读完全文,说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雨林毁灭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植物物种濒临灭绝破坏大气 全球气温升高 灾难性气候变化 冰川溶解 洪水泛滥 更多动植物死亡 1.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 第一(1段):说明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第(2—5段):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 第三(6—10段):说明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四(11—13段):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根据说明文的特点读课文,掌握有关说明文的知识。
说明方法:列数据(可以使说明事理更严密,更科学。)作比较。举例子。 议论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增加一种理性的思考,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 1.讨论文章的说明方法:看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方法对说明事理有何帮助?
数字说明分为确数说明与约数说明。数字说明要准确,但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做到精确表达时,可以用“多”“以上“大约“左右“估计”等约数,以力求近似。这种情况下用约数,反而能体现客观事实,使说明更准确。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二
参考如下:第1句先列出雨林确切的毁灭速度,之后再将其面积与40多个足球场比较·既能给人具体清晰的直观感受,又突现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 第2句在列数据的同时将两个数据作比较,突出了毁林建牧场效率之低。 教师点拨:列数据与作比较相结合,增强了信息的冲击力,更能使人触目惊心。 2.讨论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 全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雨林的毁灭及其严重影响。但文章首尾引用了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话,其用意何在呢? 首尾两段引言,实是巧发议论,意在向世人发出警告。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时,又能为下文展开说明作铺垫;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对环境的忧息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采用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更能突显主旨,引人关注。 3.讨论本文的结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层中心句看结构关系:结构严紧,逐层深入,使事理清楚透彻。
合作探究学习:1、为什么说雨林的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珍贵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地球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
破坏大气
水土流失
雨林与植物资源动物资源与大气环境形成一个整体。
“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2、环境的破坏会导致了那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比如:2008年初南方罕见的雪灾,汶川大地震,达县的山体滑坡,频频发生的水灾害,旱灾,都是由于自然环境受到不断的破坏后给人类惩罚。(出示图片)几位生病的群众正在五宝镇一个临时医疗点里输液。汶川大地震山体滑坡后的情景达县由于山体滑坡两位老人和小孙子呆坐在垮塌的住房废墟上。思考: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知道2、既然雨林的毁灭会导致这样严重的后果,为什么人类还要这样大面积的砍伐呢? 答:利益的驱使、环保意识的淡薄、法制力度不够等。 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请举例,请谈谈如何以实际行动保护森林资源,争当环保小卫士。 答:如一次性餐筷、桌椅、木房屋、棺材、纸张铺张浪费等等。提倡:无氟冰箱、无氟摩斯、无磷洗衣粉、复合型板木家具、无汞无镉环保电池(痛痛病)、节能荧光灯、分类垃圾、拒用一次性餐盒餐筷、节约用纸用水、植树造林等。 (三)拓展延伸。 1.讨论附文的组材特点:文章组材行文的顺序是先果后因,由果导因的逻辑顺序。 深入探讨:洪灾原因有哪两大类?为什么详说间接原因,其他则略说或轻点而已?间接原因中的三条顺序可否打乱? 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在组材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主要原因详写,写深写透;次要原因略写,点到为止。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附文中的间接原因都是最主要的,所以详写;间接中的三条原因是由主到 次。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上生存着几千万种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40亿年来生物进化的结果。人类的衣食住行没有一项能脱离生物多样性。
人类正面临着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及能源等五大危机。这五大危机的解决无一不与生物多样性有密切关系。
近年来全世界每年约有1130万顷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但每年还有1800万公顷的热带雨林遭到破坏。
全世界已有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灭绝。每24小时有150-200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一半以上的猿猴正处于灭绝的边缘。
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导致着一系列灾难气候的发生。人类摧毁雨林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原木出口-日本生产的大量一次性木筷子,可以建造1.1万间住宅.
兴建牧场-毁掉6平方米的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广告大赛银奖作品:拿起它你已经吃掉森林地球给予我们的还能吃多久苹果—地球的相似性我们还能为地球做些什么我们最后扔掉的将是地球雨林毁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世界性的灾难?你怎么看待环保与发展? 摧毁珍贵的“雨林”滥伐木材,生产一次性筷子,兴建农场是短视行为。 盲目砍伐,生态破坏严重,造成负面生态效应和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发展经济。 启示: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的衣食住行健康要得到保障,没有一项能脱离生物的多样性,目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及能源等五大危机,这五大危机的解决无一不与生物的多样性密切关系,所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具有前瞻性的行为,也是目前必须首先解决并纳入实施的长远决策。 你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有什么新的认识? (开展环境的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要过有节制,有远见的生活,不可滥砍滥伐,不可过度放牧,一时的快意带来的将是难以吞咽的哭果)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请大家爱护它作业一、必做
1、字词积累
濒临 栖息 灰烬 摄取
刀耕火种 滥砍滥伐 意味深长
2、通读文章,找出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并简析其说明效果(结合练习二)
二、选做
人类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雨林,进而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请你设计出一个实施方案,并以同学交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