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5 09:37:38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从画像砖中你了解了古人哪些生活情况,他们是什么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呢,为什么这一时期甘肃这里的既有骑马打猎、放牧为生的居民,又有耕种纺织的生产方式?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
1.知道西晋的建立及统一,八王之乱等基本史实,知道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十六国的建立。(时空观念)
2.通过史料分析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及八王之乱的影响,通过画像砖的解读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与民族认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 从西晋的短暂统治认识治国之道要居安思危、勤俭节约,从少数民族的内迁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认识到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理清以下问题
魏 蜀 吴的建立
220年221年229年
西晋的建立
266年
司马炎,都洛阳
统一
衰落
灭亡
280年
八王之乱
316年
1.梳理西晋的建立到灭亡的重要史事
2.简要说明八王之乱的背景、概况及影响。
3.读地图和教材,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路线。
背景: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侯,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导致诸侯王势力膨胀。晋惠帝昏庸无能
概况: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在洛阳一带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影响:使西晋从此衰落。
自主学习,掌握必备知识
重点探究,培养关键能力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探究一:结合下面的图表和地图,思考三国为何尽归司马氏?
在曹魏,以司马氏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势力崛起,在镇压了一系列政治上的反对势力后,对名存实亡的吴蜀联合各个击破。
原因:三国发展不均衡,魏国实力最强;而经过司马懿父子三代人的经营,魏国的大权掌握在司马氏手中,司马炎建立西晋,最后灭掉吴国统一全国。
根据地图,说说西晋统一的意义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西晋的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的分裂混战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作出重要贡献。
探究二:结合教材及材料,总结西晋的统治呈现怎样的特点?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重点探究,培养关键能力
石崇斗奢
政治上,优待大地主、大贵族,士族势力强大;
社会风气上:拜金之风盛行,人们唯利是图。
世家大族生活上豪华奢侈,追求享乐。
探究三:西汉与西晋都实行了分封制,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重点探究,培养关键能力
受封者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京畿、保护君主、交纳贡赋等义务。由于诸王在封地内拥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从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到朝廷的统治,导致争权夺利,战争不断。君主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陷于苦难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分封会威胁中央政权统治。西汉分封发生过吴楚七国之乱,西晋分封导致八王之乱。
拓展: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
这也体现了专制皇权的一大弊端,高度集权,一旦出现昏君、庸君,就会给国家造成灾难。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探究四:八王之乱受害最严重的是哪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1)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2)中原人口为躲避战乱,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高潮。(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重点探究,培养关键能力
探究五:西晋是怎样灭亡的,总结它灭亡的原因及启示。
八王之乱进人尾声之际,成都出现一个与西晋并立的成汉割据政权,这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政权。
西晋朝廷向内迁各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民众为奴婢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一些首领乘机起兵。
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内迁各族进攻的双重打击下316年灭亡
启示:提倡节俭;处理好民族关系;注意民族平等团结
原因:统治阶级腐朽的统治;八王之乱的影响;残酷的民族政策激发了内迁各族的反抗。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北方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少数 民族 内迁状况
羌族和氐族(西北)
匈奴族和羯族(蒙古草原)
鲜卑族
迁入陕西关中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匈奴

鲜卑
鲜卑
西晋时,关中人口有100多万, 其中内迁各族占据一半。
读地图,总结北方各族内迁的主要路线
迁到山西
迁到辽宁,以及陕西
及河套地区。
迁到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多达数万户,超过迁居当地的西北各族人口之和。
重点探究,培养关键能力
中华民族是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探究六:北方各族的内迁有何影响。
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多元和一体。
重点探究,培养关键能力
课后活动:
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议一议:内迁各族认为自己与汉人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原因:内迁各族通过塑造共同的祖先,证明其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体现其对“中华”“中国”的认同。
情感教育,涵养家国情怀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建立:266年
都城:洛阳
司马炎(晋武帝)
316年,匈奴人攻陷都城,西晋灭亡
八王之乱
人口大量南迁,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峰。
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北方各族的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西晋的短暂统一与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堂小结
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国。
1、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学生绘制了如下政权更迭图,图中“?”
处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学练结合
2.西晋灭吴,结束分裂不久,统治根基就动摇,国力耗竭,从此衰落。导致西晋衰落的是( )
A.国人暴动 B.楚汉之争 C.八王之乱 D.安史之乱
B
C
学练结合
3.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几乎在各朝各代,中国人都有过规模相当大的迁徙。西晋末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八王之乱相互混战,人民逃离 B.诸侯争霸
C.苻坚统一黄河流域 D.统治者软弱无能
4.西晋时期,陕西关中地区出现了“百万余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 )
A.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B.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C.西晋大封同姓诸王 D.西晋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政策
A
A
学练结合
5.下图是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该印文可以了解西晋的( )
A.农业发展 B.海外贸易 C.朝政腐败 D.民族关系
D
学练结合
6.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 )
A.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B.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
C.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D.“胡”“汉”隔阂完全消除
7.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出现“教以骑射挽强之术”,而少数民族也引进汉族的角抵、缘檀、跳丸等体育活动。材料描述的现象可以印证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江南经济不断开发 B. 对外交流繁荣兴盛
C. 政权更替异常频繁 D. 民族文化多元交融
B
D
Thank you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立意
本课通过讲述西晋王朝建立至灭亡的历史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西晋统一的历史作用和西晋灭亡的原因;通过讲述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各族的内迁,引导学生认识这一时期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
2.子目间逻辑关系
本课共三目,分别是“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北方各族的内迁”。第一目主要讲述了西晋的建立、统一全国及社会状况。第二目讲述西晋的社会矛盾和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落及灭亡。第一目和第二目内容层层递进。第三目讲述东汉以来北方各族的内迁和发展。
二、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三、学习目标
1.知道西晋的建立及统一,八王之乱等基本史实,知道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十六国的建立。(时空观念)
2.通过史料分析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及八王之乱的影响,通过画像砖的解读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与民族认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 从西晋的短暂统治认识治国之道要居安思危、勤俭节约,从少数民族的内迁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认识到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西晋统一全国的影响;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时间轴归纳法、故事叙述法、史料研读法、问题探究法、教师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动画《我们的魏晋生活记录》,问题导入
从画像砖中你了解了古人哪些生活情况,他们是什么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呢,为什么这一时期甘肃这里的既有骑马打猎、放牧为生的居民,又有耕种纺织的生产方式?
环节一:自主学习,掌握必备知识
梳理西晋的建立到灭亡的重要史事
简要说明八王之乱的背景、概况及影响。
背景: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侯,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导致诸侯王势力膨胀。晋惠帝昏庸无能。
概况: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在洛阳一带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影响:使西晋从此衰落。
读地图和教材,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路线。
环节二:重点探究,培养关键能力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探究一:结合下面的图表和地图,思考三国为何尽归司马氏?
在曹魏,以司马氏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势力崛起,在镇压了一系列政治上的反对势力后,对名存实亡的吴蜀联合各个击破。
学生归纳原因:三国发展不均衡,魏国实力最强;而经过司马懿父子三代人的经营,魏国的大权掌握在司马氏手中,司马炎建立西晋,最后灭掉吴国统一全国。
根据地图,说说西晋统一的意义。
学生概括,教师总结:西晋的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的分裂混战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作出重要贡献。
探究二:结合教材及材料,总结西晋的统治呈现怎样的特点?
政治上,优待大地主、大贵族,士族势力强大;
社会风气上:拜金之风盛行,人们唯利是图。世家大族生活上豪华奢侈,追求享乐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探究三:西汉与西晋都实行了分封制,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受封者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京畿、保护君主、交纳贡赋等义务。由于诸王在封地内拥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从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到朝廷的统治,导致争权夺利,战争不断。君主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陷于苦难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分封会威胁中央政权统治。西汉分封发生过吴楚七国之乱,西晋分封导致八王之乱。
拓展: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
教师点拨:这也体现了专制皇权的一大弊端,高度集权,一旦出现昏君、庸君,就会给国家造成灾难。
探究四:八王之乱受害最严重的是哪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中原人口为躲避战乱,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高潮。(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探究五:西晋是怎样灭亡的,总结它灭亡的原因及启示。
八王之乱进人尾声之际,成都出现一个与西晋并立的成汉割据政权,这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政权。
西晋朝廷向内迁各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各族民众为奴婢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抗,一些首领乘机起兵。
原因:统治阶级腐朽的统治;八王之乱的影响;残酷的民族政策激发了内迁各族的反抗。
启示:提倡节俭;处理好民族关系;注意民族平等团结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展示歌词及画像砖,了解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总结:北方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读地图,总结北方各族内迁的主要路线
探究六:北方各族的内迁有何影响。
中华民族是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多元和一体。
环节三:情感教育,涵养家国情怀
课后活动:
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议一议:内迁各族认为自己与汉人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原因:内迁各族通过塑造共同的祖先,证明其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体现其对“中华”“中国”的认同。
教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民族团结非常重要,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升华认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小测
1、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学生绘制了如下政权更迭图,图中“?”处的朝代是( B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2.西晋灭吴,结束分裂不久,统治根基就动摇,国力耗竭,从此衰落。导致西晋衰落的是( C )
A.国人暴动 B.楚汉之争 C.八王之乱 D.安史之乱
3.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 B )
A.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B.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
C.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D.“胡”“汉”隔阂完全消除
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