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判断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判断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05 18:1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是三年级科学上学期
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苏教版)——判断题(内蒙古)
1.(20-21·内蒙古乌兰察布·期末)土壤的形成过程很慢,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层需要成千上万年的时间。( )
2.(21-22·内蒙古乌兰察布·期末)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 )
3.(20-21·内蒙古通辽·期末)面粉、纱巾不是固体。( )
4.(20-21·内蒙古通辽·期末)砍伐森林、开窑烧砖是破坏土壤的行为。( )
5.(20-21·内蒙古通辽·期末)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是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 )
6.(20-21·内蒙古通辽·期末)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 )
7.(22-23·内蒙古通辽·期末)海水也能直接饮用。( )
8.(20-21·内蒙古通辽·期末)水的温度越高,盐溶解得越快。( )
9.(20-21·内蒙古通辽·期末)黄豆、玉米粉、绿豆三种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不变。( )
10.(20-21·内蒙古乌兰察布·期末)空气受热会上升,遇冷会下降。( )
11.(20-21·内蒙古乌兰察布·期末)土壤在地球上到处都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我们不用担心。( )
12.(20-21·内蒙古乌兰察布·期末)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体积相同,他们的质量也相同。( )
13.(20-21·内蒙古乌兰察布·期末)虽然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少,我们要节约用水。( )
14.(20-21·内蒙古乌兰察布·期末)固体在混合后,质量不会发生改变,但是占据的空间可能会发生改变。( )
15.(20-21·内蒙古乌兰察布·期末)只要给水加热,就可以无限制地溶解盐。( )
16.(20-21·内蒙古乌兰察布·期末)因为热空气向上流动,因此暖气片要安装在房子的高处。( )
17.(20-21·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腐殖质越少,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
18.(19-20·内蒙古赤峰·期末)碘酒是检测淀粉的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19.(19-20·内蒙古赤峰·期末)落叶、小动物尸体在土壤里会慢慢变成肥料。( )
20.(19-20·内蒙古赤峰·期末)人要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 )
21.(20-21·内蒙古赤峰·期末)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 )
22.(20-21·内蒙古赤峰·期末)三种土壤中沙质土的渗水性最强,黏质土渗水性最弱。( )
23.(19-20·内蒙古赤峰·期末)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
24.(19-20·内蒙古赤峰·期末)蜂蜜的流动速度比水慢多了。( )
25.(21-22·内蒙古赤峰·期末)剪碎的纸不是固体。( )
26.(19-20·内蒙古赤峰·期末)空气可以被压缩,但水不能被压缩。( )
27.(20-21·内蒙古赤峰·期末)空气被压缩得越厉害弹性越大。( )
28.(20-21·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也发生改变。( )
29.(20-21·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通过运动增大肺活量,能使身体摄氧能力更强。( )
30.(20-21·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陶器、砖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
31.(20-21·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喷水壶、充气堡都利用了压缩空气有弹性的原理。( )
32.(20-21·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河里和海里的鱼类不需要氧气就能生存。( )
33.(20-21·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从饮食的健康角度看,多吃水果可以代替蔬菜。( )
34.(20-21·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要注意使数值先归零。( )
[答案] √
35.(20-21·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用鼻子和嘴呼吸都能达到呼吸的目的,效果也一样。( )
参考答案
1.√
【解析】土壤剖面图,按土壤形成的过程分成四层,从土壤的剖面由上到下为表层土、下层土、基岩碎屑、基岩。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的土壤,可能需要几百到数万年的时间。
2.×
【解析】动植物的残体腐烂后形成腐殖质,它也是土壤的一种成分。不是任何物质在 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动植物的残体腐烂后才能形成。
3. ×
【解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面粉、纱巾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是固体。
4. √
【解析】不合理使用土壤破坏了土壤的结构环境,造成土壤盐碱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等一系列的土壤问题, 人类滥垦草原,砍伐森林、开窑烧砖,造成土地沙漠化,破坏了土壤。
5.√
【解析】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空气不良时戴口罩能阻止不良气体进入口鼻,保护呼吸器官,也能够防止病菌进入体内;经常开窗通气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健康;不吸烟,远离二手烟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健康。
6.√
【解析】肺活量是指当你做一次尽可能大的吸气后,用力呼出的全部气体,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 ~40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
7.×
【解析】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最多的物质是盐。如果将地球上海水中的盐全部提炼出来,均匀地铺撒在地球表面,可铺成一个约40米厚的盐层。常说海水是咸的,就是这个缘故。这也是导致海水是无法直接饮用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8.√
【解析】通过加快溶解的方法可知,影响物质溶解快慢因素有温度、是否搅拌颗粒大小,水的温度越高,盐溶解得越快。
9.√
【解析】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固体混合后体积可能有变化,但质量一定不变。而黄豆、绿豆和玉米粉的大小不同,玉米粉可以填充在豆粒的空隙之间,所以混合后占据空间变小。
10.√
【解析】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
11.×
【解析】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土壤在地球上到处都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
12.×
【解析】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体积相同,那么将油倒入水中会浮起来,所以说明水比油重。
13.√
【解析】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咸水,无法直接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325%, 而且分布不均。所以地球的水资源中,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万分之一,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14.√
【解析】固体具有质量,占据一定的空间;固体混合后质量不变,占据的空间可能变小,因为小的固体可以塞入大的固体的空隙里,也可能不变。
15. ×
【解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溶解能力与加热无关。
16. ×
【解析】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因为热空气向上流动,因此暖气片要安装在房子的低处。
17.×
【解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18.×
【解析】淀粉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生活中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色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根据判断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加碘酒,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变蓝色,说明含有淀粉,否则不含淀粉,比如馒头、土豆等。
19. √
【解析】落叶、小动物尸体在土壤里会慢慢变成肥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有机质总量的50~ 70%。腐殖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磷等。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20.√
【解析】肺活量是指人在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最大气体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一个人潜在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强度因人而异) ,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
21.√
【解析】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我们每天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22.√
【解析】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作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作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作壤土。三种土壤渗水能力高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所以三种土壤中沙质土的渗水性最强,黏质土渗水性最弱。
23. √
【解析】固体有确定的形状、大小体积和质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气体总是能充满它所在的空间。
24.√
【解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不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蜂蜜的黏度比水大,所以流动速度比水慢多了。
25.×
【解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不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被压缩,不具有流动性。纸本身就是固体,剪碎的纸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依旧还是固体。
26.√
【解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不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气是气体,容易被压缩;水是液体,所以不易被压缩。
27. √
【解析】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被压缩得越厉害弹性越强。这是压缩空气的特点。
28.×
【解析】固体的共同性质是:确定形状、体积和质量,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29.√
【解析】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是最大呼气量。每个人的呼吸次数与每个人的肺活量有关。通过运动增大肺活量,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强。
30.√
【解析】土壤不仅可以生长植物,还可以用来烧制陶器、砖瓦等作用。所以题目描述正确。
31.√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空气的易压缩性的识记。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即被外力将空气压缩。空气压缩后本身体积缩小、压力提高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动力源。喷水壶、充气堡就运用了这一性质。
32. ×
【解析】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河里和海里的鱼类同样需要氧气,它们通过鳃过滤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完成呼吸。
33.×
【解析】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等,水果和蔬菜具有不同的营养成分,不能代替。
34.√
【解析】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1) 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 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3) 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要注意使数值先归零。
35.×
【解析】我们可以用鼻呼吸,也可以用嘴呼吸,但是鼻属于呼吸器官,嘴属于消化器官。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所以鼻子和嘴呼吸效果不一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