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在云南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据此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遗址 B.他们已经知道用火
C.他们会制造简单的劳动工具 D.他们按血缘关系居住在一起
2.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并且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村遗址
3.在课堂剧《北京人的一天》中,不应该出现的情节是:
A.打制石器 B.钻木取火 C.群体劳动 D.保存火种
4.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据此判断这里的河姆渡居民住的是
A.高楼大厦 B.干拦式房屋 C.半地穴式房屋 D.窑洞式房屋
5.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B.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是用磨制石器,过定居生活
C.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
D.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生活在长江流域
6.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①炎帝 ②黄帝 ③尧 ④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将“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并由此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8.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其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是
A.齐 B.晋 C.楚 D.秦
9.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10.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各国的变革 B.磨制石器的广泛应用
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人类智慧的提高
11.下列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连线错误的是
A.墨子——兼爱、非攻 B.孟子——有教无类、当仁不让于师
C.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 D.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12.“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强兵”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军功 D.建立县制
13.对一个生活在秦朝的人来说,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A.去甘肃修长城 B.将2/3的收获上缴国家
C.到太学学习儒家经典 D.若犯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14.下列各项中,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A B C D
15.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系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在电视剧中你能够看到这样的镜头:汉武帝有一次经过董仲舒的墓地,特意下马凭吊,后来,董仲舒的墓地被称为“下陵”。董仲舒能够得到汉武帝这么高的礼遇,你认为理由是
A.董仲舒是汉武帝的得力大臣,有思想、有能力
B.董仲舒和汉武帝的交情特好
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董仲舒宣扬仁政思想,为汉武帝在思想上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17.“建康”在历史上是我国古代每个历史古都的名字,指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杭州
18.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②“唯才是举”重用人才
③实行屯田,发展经济 ④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最高艺术成就的是
A B C D
20.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汉武帝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
A.《三国演义》 B.《史记》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
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
材料二:“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获得成功。”
——《北师大版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中所描述的人物分别是谁?
(2)上述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修建的水利工程对当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请你说说家乡迄今仍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古代水利工程有哪些?(说出一个即可)
22.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二 汉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民族,由于对这些地区的统一方式不同,汉朝对它们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汉王朝继承了秦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的这一制度……。在一些不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诸如……。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北魏着汉服的文官俑 表格 鲜卑姓改为汉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习知识回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哪一朝代?建立者是谁?
(2)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哪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3)材料三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插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具体改革措施哪两项?这场改革的对少数民族和中原文化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2分×20,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B D A A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B D C C D D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21.(1)李冰父子(4分)禹。(4分)
(2)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4分) 禹:治水。(4分)
(3)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分)
(4)言之有理即可(2分)
22.(1)秦朝(不能写成秦国或秦汉)(2分);秦嬴政(秦始皇)(2分)
(2)西域都护(2分)、新疆(2分)
(3)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即行)(4分);
措施:该穿汉服(2分);采用汉姓(2分)。
影响:使少数民族在语音、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2分);
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具体答也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