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唐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唐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5 15:0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隋唐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学情分析】
1.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
2.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感兴趣,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乐于接受,对活动有参与的热情。
3.他们对知识结构的构建不健全,理性思维的能力相对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答题不规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易达到。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
2.了解科举制度的创建、大运河的开通等史事,认识隋朝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得到正确启示。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1min) 【教师讲述】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的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原来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隋炀帝专门为了看琼花儿开通大运河,到底可信不可信呢?而大运河又确实在隋炀帝时开凿,那么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么大的一项工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通过讲述隋炀帝看琼花的故事,引出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新课讲解】
教学内容环节:一、隋朝的统一和繁盛 课堂活动一: 出示PPT,展示魏晋时期的政权更替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隋朝统一的意义。 阅读教材,结合示意图,知道隋朝建立、统一时间,得出隋朝统一的意义。 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统一,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大趋势。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教材的能力;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树立时空观念。
课堂活动二: 出示隋文帝画像及《含嘉仓示意图》及相关介绍说明,提问从示意图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观察示意图及阅读教材内容,思考能提取的信息,并思考出现的原因。 《含嘉仓示意图》能体现隋朝初年粮食丰足,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阅读史料来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史料实证的能力。
二、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课堂活动三: 播放《京杭大运河》小视频,PPT出示大运河相关知识概括的表格。 观看视频的内容和教材知识,完成表格的填写,并能说出大运河的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在中国古代所起的作用。 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修建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到南,沟通五大水系,分成四段,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通过播放视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视频中中外运河的比较,明白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表格的填写,提高学生提取信息能力。
课堂活动四: PPT出示史料皮日休《汴河怀古》,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大运河。 阅读两则史料,思考该如何评价大运河。 结合视频和《汴河怀古》认识到大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它的修建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百姓带来了沉重地负担,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通过对不同史料的分析,让学生树立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一的唯物史观。
课堂活动五: 通过阅读教材,思考对比得出九品中正制度和科举制的特点。通过观看史料,理解科举制推行的背景和积极作用。 通过史料研读,比较得出科举制的优点,通过研读史料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阅读史料,理解科举制推行的进步意义。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约1300年,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中国而言,以考试成绩决定录用与否,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比较公平的。从当时的历史发展来看,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在加强中央集权、扩大选官范围、吸纳有才学者以及推动教育发展等多个方面都有积极意义。在世界范围内,科举制度对西欧启蒙运动以及英国文官制度都有深远影响。 通过阅读教材,完成两种选官制度的比较,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科举制的优点和作用。
课堂活动六: 联系现实,如果说九品中正制是拼爹,那么科举制就是拼分数,你愿意拼什么,理由是? 学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 虽然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但它对每一个人说,是公平公正的。历史上每一项制度创立,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都是前人改革创新的结果。我们要珍惜今天读书机会和考试机会。 联系实际,以史论今,学会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隋朝的灭亡 课堂活动七: 阅读教材关于隋末农民民不聊生,社会凋敝的史料,感受隋朝灭亡的原因。 阅读史料,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 隋炀帝统治时期苛暴的徭役、兵役,隋炀帝毫无节制地压迫劳动人民、抑制贵族地主,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地主反抗,这是隋政权灭亡的直接原因。隋炀帝的暴政使统治基础很不稳固,这种缺陷是隋朝在强盛之际迅速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培养学生研读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四、总结升华 课堂活动八: PPT出示问题,用一个或者几个词来说明你眼中的隋朝。(要求史论结合) 众说纷纭,感受隋朝。 统一、繁荣、伟大、创新、残暴、短暂等等。 提高学生进行史论结合、历史解释的能力。
【课堂小结】
课后小结 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在隋朝存在的37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发展,特别是隋朝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开通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很快,它因暴政而灭亡。在历史的星空中,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它虽短暂,却光彩夺目,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也留下深刻的教训。 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布置作业】
模块一:隋的统一
隋朝的建立者是( )
为了统一全国,隋灭掉的最后一个政权是( )
模块二:开通大运河
1、主持开凿隋朝大运河皇帝是( )
2、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 )
请用一句话说出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或地位( )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在( )
大运河从北到南所经过的路线为( )
隋朝能够开凿大运河的最重要条件是( )
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 )
模块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度建立朝代( )
科举制度特点( )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是( )
真题训练
隋文帝的最大业绩是( )
A.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B.结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
C.改革行政机构,重视选拔人才 D.减轻赋税徭役,发展农业
2、下列关于隋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B、他在位时实现了南北重归统一
C、他在位时励精图治
D、他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有功有过,作出的对历史影响深远的一项措施是( )
A.兴建许多粮仓 B.开凿大运河 C.统一全国 D.加强中央集权
4、2014年4月9日,“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公布,颇受社会关注的江苏扬州曹庄隋唐墓(隋炀帝墓)入选。下列与隋炀帝有关的是( )
①建立隋朝 ②创立科举制度 ③开凿大运河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5、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位皇帝是( )
A. 秦始皇 B. 孝文帝 C. 隋文帝 D. 隋炀帝
6、小李家住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地点,那他是( )
A.长安人 B.洛阳人 C.余杭人 D.涿郡人
7假如生活在隋代,要和家人一同畅游刚开通的大运河,请你设计一下你们从北到南所经过的路线,下列正确的方案应该是( )
A、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B.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D、邗沟——江南河——永济渠——通济渠、
8、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屯军之于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隧道开凿大运河的重要意义在于( )
A. 巩固隋朝的统治,
B.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9、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
A.巩固隋朝的统一 B.方便隋炀帝南巡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北部的边防
10、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参考答案
模块一:
1、隋文帝杨坚;2、陈朝。
模块二:
1、隋炀帝;2、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4、洛阳;5、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6、隋朝经济实力强;7、保护了生态。
模块三:
隋朝;2、分科考试,客观公平,择优录取;3、状元。
真题训练
B; 2、D; 3、B; 4、B;5、D;
6、B; 7、A; 8、C; 9、C;10、A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内容较多,就唐朝的建立和灭亡学生自主学习,但课后检测结果来看掌握的不是很好。改进措施:重难点祥讲,一般知识点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巩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