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素质测评卷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综合素质测评卷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2-05 13:3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综合素质测评卷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铅笔的长是( )。
A.7厘米 B.6厘米 C.10厘米
2.2个7相加是多少,可以列式为 (  )
A.2+7= B.2×7= C.7×7=
3.用红、黄、绿三种颜色任选两种涂色,有( )种可能。
A.3 B.2 C.1
4.超市里,①棒棒糖每包7元钱,②每包里面有6颗糖,③妈妈买了5包,一共要付几元钱?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的信息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①、②和③
5.如下图,折扇慢慢打开,张开的角度(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6.文具店开展促销活动,购物满50元优惠10元。买一个书包和一个削笔器能优惠10元吗?( )
A.能 B.不能 C.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7.8+8+8+8,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表示( )个( )相加,用乘法口诀( )计算。
8.中有( )条线段,有( )个直角。
9.在括号里填上“>”“<”或“=”。
9×4( )40 2×9( )8+8 1米( )99厘米
45-19( )25 3×5+5( )20 10分( )1时
10.洗一张照片要5角,洗8张照片要( )元,小明付了50元,应找回( )元。
11.
小蚂蚱一次跳4格,2次跳8格,3次跳( )格,乘法算式是( ),4次跳( )格,乘法算式是( ).
12.
过10分是( )。 过一刻是( )。 过半小时是( )。
13.用5、6、7三个数字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比最小的数多( )。
14.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来有42人,下车25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 )人。
15.一根绳子,用9厘米的尺子去量,正好量了8次,这根绳子全长( )厘米,再加( )厘米就正好是1米。
16.下方的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到的?填一填。

( ) ( ) ( )
三、判断题
17.在刻度尺上从刻度2到刻度9是7厘米。( )
18.7×8=56表示求8加7的和是56.( )
19.计算70-35+60时,可以先算减法后算加法,也可以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
20. ( )
21.从72里面连续减3个8,结果是46。 ( )
四、计算题
22.看谁算的都对。
6×7= 9×9= 3×6= 7×5-3=
5×9= 18+60= 9×3= 8×3+4=
41-2= 3×7= 1×5= 21-3×4=
23.列竖式计算。
46+37= 97-69=
38+62-53= 90-(63-48)=
五、作图题
24.在的右面,距离它3厘米处画一个。
25.找规律,画出最后一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六、解答题
26.二年级的同学乘车去郊游。租8辆面包车正好坐满,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去郊游?
27.学校每天早上8时35分上第一节课,9时15分第一节课下课,一节课是多长时间?
28.育才小学有21名男教师,38名女教师。一共有多少名教师?蓝天小学有45名教师,比育才小学少多少名?
29.一座桥的桥洞限高3米,一艘船高3米10厘米(不含水中的部分),船能够顺利过桥吗?
30.
(1)买一个放大镜和一本字典,一共需要多少元?
(2)买4副三角板,10元够吗?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解析】略
2.B
【解析】当表示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表示比较简单,相同的加数和加数的个数分别是这个乘法算式的两个乘数。
2个7相加是多少,可以列式为2×7=。
故选 B
3.A

4.B
【解析】求一共要付几元钱,只需要知道买了几包棒棒糖,每包多少钱,然后用乘法解决即可,与每包棒棒糖里面的数量无关。
由题意解析得:
一共要付几元钱?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的信息是:棒棒糖每包7元钱及妈妈买了5包;
故答案为:B
5.A
根据角的含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可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据此-。
【解答】解:折扇慢慢打开,张开的角度变大。
故选:A。
6.A
【解析】先将两种商品的价钱相加,求出和,再与50元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36+18=54(元)
54>50
即,买一个书包和一个削笔器能优惠10元。
故答案为:A
7. 4×8/8×4 4 8 四八三十二
【解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列式计算。然后找到8的乘法口诀计算即可。
由题意解析得:
8+8+8+8,改写成乘法算式是8×4,表示4个8相加,用乘法口诀四八三十二计算。
8. 5 3

9. < > > > = <
【解析】整数的大小比较:比较数的大小,先看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就大;数位相同,从高位开始比较,高位上的数大则这个数大,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1米=100厘米,1时=60分。含有算式的大小比较,可以先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单位不统一时,先化成相同单位,再比较大小。
9×4=36,所以9×4<40;
2×9=18,8+8=16,所以2×9>8+8;
1米=100厘米,所以1米>99厘米;
45-19=26,所以45-19>25;
3×5+5
=15+5
=20
所以3×5+5=20;
1时=60分,所以10分<1时。
10. 4 46
【解析】洗一张照片的价钱乘8等于洗8张照片的价钱,再角换算成元,再50减去洗8张照片的钱,即等于应找回的钱。
5×8=40(角)=4元
50-4=46(元)
【重点】熟练掌握人民币的换算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12 4×3=12 16 4×4=16
【解析】略
12. 1时45分/1:45 8时/8:00 4时30分/4:30
【解析】时针指向1和2之间,表示1时多,分针指向7,表示35分,合起来就是1时35分;
时针指向7和8之间,表示7时多,分针指向9,表示45分,合起来就是7时45分;
时针指向4,分针指向12,表示4时;
经过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半小时就是30分;一刻就是15分。
由题意解析得:
1时35分+10分=1时45分
7时45分+15分=8时
4时+30分=4时30分
故,
过10分是1时45分。 过一刻是8时。 过半小时是4时30分。
13. 6 20
【解析】5作为十位上的数组成的两位数有2个,6作为十位上的数组成的两位数有2个,7作为十位上的数组成的两位数有2个,然后把这些数按照从大小数的顺序排列,找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作差即可解答。
2×3=6(个)
76>75>67>65>57>56
76-56=20
用5、6、7三个数字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比最小的数多20。
【重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字的排列组合,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14.33
【解析】用公交车上原有人数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人数,就是现在车上有的人数,据此列式解答即可。
42-25+16
=17+16
=33(人)
现在车上有33人。
15. 72 28
【解析】每次测量的长度乘测量的次数就是绳子的长度,1米=100厘米,100厘米减去绳子的长度就是需要再加的长度。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9×8=72(厘米)
1米=100厘米,100-72=28(厘米)
故这根绳子全长72厘米,再加28厘米就正好是1米。
16. 小红 小丽 小美
【解析】看图可知,小丽站在小猴的侧面,小红站在小猴的正面,小美站在小猴的后面。
小猴的正面照应该是小丽拍摄的,小猴的侧面照应该是小丽拍摄的,小猴的背面照应该是小美拍摄的。
【重点】此题考查了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17.√
【解析】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取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据此解答即可。
9-2=7(厘米)
在刻度尺上从刻度2到刻度9是7厘米。
故答案为:√
【重点】本题考查了学生测量线段的能力,结合题意解析解答即可。
18.×

19.×
【解析】略
20.×

21.×
【解析】略
22.42;81;18;32
45;78;27;28
39;21;5;9

23.83;28
47;75
【解析】本题根据竖式计算的法则来解答即可。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计算从个位算起,若和超过10,则向前进1。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计算从个位算起,若不够减,则向前一位借1当10。
第1行:直接计算;
第2行:第1题从左往右计算;第2题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减法。
46+37=83 97-69=28
       
38+62-53=47 90-(63-48)=75
     
24.

25.见详解
【解析】钟表上时间的规律:1:30,2:00,2:30;即,相邻的两个时间,后一个比前一个多30分。
分针指向6,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分针指向12,时针就指向几,就是几时。
画指针时,几时,时针就指向几,分针指向12。
由题意解析得:
2时30分+30分=3时

【重点】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数字的排列规律及时间与钟面指针的位置关系,关键是找出规律。
26.48人
【解析】根据乘法的意义,用1辆面包车限乘的人数×8即可求出8辆面包车可以坐的人数,也就是二年级去郊游的总人数,据此解答即可。
8×6=48(人)
答:二年级一共有48人去郊游。
27.40分钟
【解析】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用下课时刻减去上课时刻,求出一节课的时长。据此解决。
9时15分-8时35分=40(分钟)
答:一节课是40分钟。
28.59人;14人
(1)21+38=59(人)
答:一共有59名教师。
(2)59-45=14(人)
答:比育才小学少14名。
29.船不能够顺利过桥
【解析】先比较桥洞高与船高的大小关系;若桥洞比船高,船就能够顺利通过桥洞;若船比桥洞高,船就不能够顺利通过桥洞;据此解决。
3米10厘米>3米,即,船比桥洞高;
答:船不能够顺利过桥。
30.(1)28+34=62(元)
(2)4×3=12(元)
12>10
不够
(3)买8支笔需要多少元?(答案不唯一)
8×2=16(元)
【解析】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