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层次作业
【基础达标】
1.下列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A.Mg B.Al C.Zn D.Ag
【答案】D
【详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镁、铝、锌、银四种金属中银的位置最靠后,其金属活动性最弱。故选D。
2.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
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C.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D.Zn的熔点为420℃,Ag的熔点为962℃
【答案】D
【详解】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边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锌能置换出银,所以锌比银活泼,选项正确;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而排在氢之后的金属则不能,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锌在氢之前,而银不能反应,说明银在氢之后,所以可以判断锌比银活泼,选项正确;C、只有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金属在自然界中才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其他大多数金属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故也可判断出锌比银活泼,选项正确;D、金属的熔点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没有关系,选项错误,故选D。
3.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跟盐酸反应来制取的是( )
A.氯化锌 B.氯化镁 C.氯化铁 D.氯化亚铁
【答案】C
【详解】A: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A正确。
B: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B正确。
C: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C错。
D: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C。
4.金属R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镁条插入R的化合物的溶液中,有R析出,则R、Mg、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Mg>R>Cu B.R>Cu>Mg C.R>Mg>Cu D.Mg>Cu>R
【答案】A
【详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的活动性排在氢后;金属R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R的活动性排在氢前;镁条插入R的化合物的溶液中,有R析出,说明镁的活动性比R强,因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R、铜,故选A。
5.将一些锌粉加入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滤纸上一定不含锌,一定不含铜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滤纸上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C.滤液中可能含硝酸锌,滤纸上可能含有铜,也可能含有锌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滤纸上一定含有铜,一定含有锌
【答案】B
【详解】A、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锌粉少量时,锌粉反应完全,硝酸银没有反应完,滤液中含有硝酸银,滤纸上一定不含锌,一定不含铜,故A不正确;
B、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硝酸银反应完全,如果锌粉没反应完,锌粉和硝酸铜反应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如果锌粉反应完,没有铜生成,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滤纸上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故B正确;C、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故C不正确;D、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锌粉过量时,硝酸银反应完全,滤液中不含硝酸银,故D不正确。故选B。
6.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置在空气中:________。
(2)铁钉在稀硫酸溶液中:_____________。
(3)铁丝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___________。
【答案】
(1)4Al+3O2=2Al2O3
(2)Fe+H2SO4=FeSO4+H2↑
(3)Fe+CuSO4=Cu+FeSO4
【解析】(1)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故填:4Al+3O2=2Al2O3。
(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填:Fe+H2SO4=FeSO4+H2↑。
(3)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填:Fe+CuSO4=Cu+FeSO4。
【能力提升】
7.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称为“五金”,“五金”中最不活泼的金属是
A.金 B.铜 C.铁 D.锡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常见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所以五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为金。应选A项。
8.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黑,这种现象说明该水中含有
A.钾元素 B.钠元素 C.钙元素 D.铁元素
【答案】D
【详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钠、钙都排在铝的前面,铝不能与钾、钠、钙的化合物发生置换反应,铁在铝的后面,铝能与铁的化合物发生置换反应,故D正确。
9.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双选)
A.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Mg2+、Ag+
B.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Mg2+、Ag+、Cu2+
D.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答案】AC
【分析】金属活动性:Mg>Zn>Cu>Ag,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锌与硝酸镁不反应。
【详解】A、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滤纸有铜,滤液中不可能有银离子,符合题意。B、如果锌含量不足,只能与部分硝酸银反应,则滤纸上只有银,滤液中有Ag+、Cu2+、Zn2+、Mg2+,不符合题意;C、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滤纸有铜,滤液中不可能有银离子,符合题意。D、锌粉过量时,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锌与硝酸镁不反应,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不符合题意。故选:AC。
10.将过量铁粉放入盛有硫酸铜和硫酸锌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A.Zn B.Cu C.Zn和Cu D.Cu和Fe
【答案】D
【详解】金属活动性:锌>铁>铜,铁粉只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因为过量铁粉,所以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铜和铁。故选D。
11.把铁片投入到下列溶液中,铁片反应且溶液的质量减轻,又没有气体产生的是
A.H2SO4 B.CuSO4 C.MgSO4 D.ZnSO4
【答案】B
【详解】A、铁和稀硫酸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有气体生成,不符合题意。
B、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少,符合题意。
C、铁和硫酸镁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D、铁和硫酸锌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u+2AgCl=2Ag+CuCl2 B.Zn+2AgNO3=2Ag+Zn(NO3)2
C.2Na+CuSO4=Cu+Na2SO4 D.2Fe+3CuCl2=2FeCl3+3Cu
【答案】B
【详解】A、氯化银是难溶性盐,铜和氯化银不反应,A错误。
B、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正确。
C、钠非常活泼,会先和水反应生氢氧化钠和氢气,不能置换出铜,错误。
D、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B。
1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小组同学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和硝酸亚铁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银,可能含有锌
D.滤渣中一定含有锌、铁、银
【答案】C
【详解】锌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银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A、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硝酸亚铁全部或部分反应生成了铁,或锌过量,如果硝酸亚铁部分反应,则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故选项错误;B、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可能含有硝酸锌,故选项错误;C、滤渣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银和铁,可能含有锌,故选项正确;D、滤渣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银和铁,不一定含有锌,故选项错误。故选:C。
14.在天平两盘上的烧杯中,各放入质量相同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两边烧杯中各加入5g镁和5g锌,镁和锌全部反应而消失后,天平的指针( )
A.偏向加锌的一边 B.偏向加镁的一边
C.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D.左右摆动,不能停止
【答案】A
【详解】因为金属全部消失,所以金属全部参与反应
则加镁的天平一侧质量:(5g-) <加锌的天平一侧质量:(5g-)
天平指针偏向于锌这一侧,故选:A。
15.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B.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
【答案】D
【详解】A、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铜,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正确。B、金属活动性镁大于锌,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镁反应更剧烈,正确。C、铜金属活动性为与氢之后,故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正确。D、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因为铝和氧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阻止铝的进一步腐蚀,错误。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
下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教学目标
化学观念:
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科学思维:
能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科学探究与实践:
通过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原理,进一步培养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新知导入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新知导入
知识点一: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将表面洁净无锈的铁钉放于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铁钉的表面有_____色固体析出,溶液由___色变为_____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___ __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
红
蓝
浅绿
置换
解决问题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
现象 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化学方程式 Fe +CuSO4=Cu +FeSO4
分析 产生紫红色固体说明有铜单质生成;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时显蓝色,含有亚铁离子为浅绿色,蓝色变为浅绿色说明溶液中的铜离子消失,亚铁离子生成。
【总结】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CuSO4=Cu +FeSO4
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是比较金属活动性的依据之一。
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探究新知
1.将铝丝插入到硫酸铜的溶液中。
2.将铜丝插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3.将铜丝插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注意]金属丝在实验前要用砂纸打磨,以除去表面的污物和氧化膜。
实验方案:
探究新知
实验 现象 反应方程式
铝跟硫酸铜溶液 铝表面附有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2Al+3CuS04=A1 (S04)3+ 3Cu
铜跟硝酸银溶液 铜表面附有银白色固体, 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Cu+2AgNO3=Cu(N03) +2Ag
铜跟硫酸铝溶液 无现象 不反应
实验总结
探究新知
实验总结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2Al+3CuS04=A12(S0)4+3Cu
(活动性:Al>Cu)
Cu+2AgNO =Cu(N03)2+2Ag
(活动性:Cu>Ag)
铜和硫酸铝溶液不反应
(活动性:Cu
因此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Cu>Ag。
探究新知
交流讨论
【学生活动】:下列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什么 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Fe + CuSO4= Cu+FeSO4
2Al+3CuS04=A12(S04)3+3Cu
Cu+2AgNO3=Cu(N03) +2Ag
【总结]以上反应都符合“单换单”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根据“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实验总结判断金属的活动性的方法。
【总结】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此类方法也可以作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之一。
探究新知
1.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或剧烈程度,金属与氧气反应越剧烈,其金属活动性越强;
2.根据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与酸反应越剧烈,其金属活动性越强;
3.根据金属能不能把另一种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较活泼金属可将不活泼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方法:
探究新知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g Pt 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变弱)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贾盖那美驴、新蹄喜牵轻、统共一百斤
谐音记忆:
谐音解释:有一头美驴名字叫贾盖,换了新蹄子,就喜欢牵(驼)轻的东西,总共才一百斤.
课堂练习
1.把一枚无锈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的是( )
B
A.溶液蓝色变浅直至无色B.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
C.产生大量气泡 D.溶液质量增加
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溶液蓝色变浅直至浅绿色,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该反应无气泡产生;Fe+CuSO== FeSO +Cu,
该反应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课堂练习
2.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
(1)A试管中实验现象是 。
(2)只通过A和B实验尚不能证明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补充实验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
A.Cu、Ag、稀盐酸 B.Cu、AgNO3溶液
(3)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某同学对试管中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A.Zn、Cu、Ag B.Zn、Cu C.Cu、Ag D.Ag
这四种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填编号)。
锌片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B
B
课堂总结
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 酸 → 盐 + H2↑
3、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Ba)。
分层作业
巩固性作业
1.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钾 B.铁
C.铜 D.金
2.验证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不能选用的是( )
A.MgSO4溶液 B.KCl溶液
C.稀盐酸 D.ZnCl2溶液
A
B
分层作业
巩固性作业
3.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许多地方的习俗,粽叶是包粽子的材料之一。个别商贩利用硫酸铜(CuSO4)溶液浸泡陈旧粽叶使之变为青绿色,这对人体健康有害。有关部门提醒市民可将粽叶用水浸泡,将铁钉(Fe)放入浸泡液中,根据铁钉是否变红进行检验,写出与该方法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CuSO4 FeSO4+Cu
分层作业
拓展性作业
①为什么金银首饰总是光彩夺目,而铁器却容易生锈?
②如何鉴别真假黄金?
分层作业
拓展性作业
①为什么金银首饰总是光彩夺目,而铁器却容易生锈?
②如何鉴别真假黄金?
①金银作为贵金属,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它们不像铁那样容易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氧化物,因此不会因氧化而失去光泽。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容易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观察颜色和光泽:真黄金的颜色鲜亮,光泽柔和;假黄金颜色可能偏淡或偏暗,光泽刺眼或无光。
②检查重量与密度:真黄金密度大,相同体积比假金重。
使用化学试剂:如硝酸溶液,真金不会发生变化或仅有轻微变化,而假金可能因化学反应而出现颜色变化或溶解。
观察印记与证书:正规渠道出售的黄金制品通常会有明确的印记和证书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层次作业
【基础达标】
1.下列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A.Mg B.Al C.Zn D.Ag
2.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
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C.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D.Zn的熔点为420℃,Ag的熔点为962℃
3.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跟盐酸反应来制取的是( )
A.氯化锌 B.氯化镁 C.氯化铁 D.氯化亚铁
4.金属R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镁条插入R的化合物的溶液中,有R析出,则R、Mg、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Mg>R>Cu B.R>Cu>Mg C.R>Mg>Cu D.Mg>Cu>R
5.将一些锌粉加入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滤纸上一定不含锌,一定不含铜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滤纸上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C.滤液中可能含硝酸锌,滤纸上可能含有铜,也可能含有锌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滤纸上一定含有铜,一定含有锌
6.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置在空气中:________。
(2)铁钉在稀硫酸溶液中:_____________。
(3)铁丝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7.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称为“五金”,“五金”中最不活泼的金属是
A.金 B.铜 C.铁 D.锡
8.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黑,这种现象说明该水中含有
A.钾元素 B.钠元素 C.钙元素 D.铁元素
9.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双选)
A.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Mg2+、Ag+
B.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Mg2+、Ag+、Cu2+
D.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10.将过量铁粉放入盛有硫酸铜和硫酸锌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A.Zn B.Cu C.Zn和Cu D.Cu和Fe
11.把铁片投入到下列溶液中,铁片反应且溶液的质量减轻,又没有气体产生的是
A.H2SO4 B.CuSO4 C.MgSO4 D.ZnSO4
1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u+2AgCl=2Ag+CuCl2 B.Zn+2AgNO3=2Ag+Zn(NO3)2
C.2Na+CuSO4=Cu+Na2SO4 D.2Fe+3CuCl2=2FeCl3+3Cu
1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小组同学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和硝酸亚铁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银,可能含有锌
D.滤渣中一定含有锌、铁、银
14.在天平两盘上的烧杯中,各放入质量相同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两边烧杯中各加入5g镁和5g锌,镁和锌全部反应而消失后,天平的指针( )
A.偏向加锌的一边 B.偏向加镁的一边
C.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D.左右摆动,不能停止
15.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B.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授课教师 化学 课型 公开课
教 材 分 析 本课题主要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采用“实验一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和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引导学生采取分类研究、对比分析的方法认识置换反应,归纳总结金属的有关反应规律,并通过对规律的应用,达到落实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学 情 分 析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已有了一些零散的认识,如铁、镁与氧气的反应,锌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以及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但尚未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研究和系统总结,更缺乏对金属有关反应规律的深入探讨。教学时,有些问题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产生很多的疑惑,需要教师适当予以解释。如: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及硫酸铜等盐溶液反应时,生成物中铁元素为+2 价,而不是+3 价;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如钾、钠、钙等非常活泼,它们遇到水或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盐溶液)时,发生的反应比较复杂,进入高中后再继续研究。
核 心 素 养 目 标 1.化学观念: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科学思维:能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原理,进一步培养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2.难点: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教学 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相互反思、习题专练、交流掌握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 预习检测 1.写出金属(镁、铝、铜、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铜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2.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3.什么是置换反应 温故而知新
二、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任务一: 知识回顾 同学们还记得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和原理吗 物理方法:可通过硬度或密度的比较进行鉴别,化学方法可通过灼烧或加酸进行。无论是哪种方法都与金属的性质有关。那么还有方法鉴别真假黄金吗 金属还有哪些性质呢 今天我们继续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认识常见金属,发展学生获取和加工琐碎信息的能力。
任务二: 呈现目标、明确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 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能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讲解]通过探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我们知道,不 同的金属活泼性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或剧烈程 度、金属与酸能否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过渡]在探究质量守恒时我们学习了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下面 我们再重现一下此反应。 【学生活动】观看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视频,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目的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任务三: 实验观察现象 1.根据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导学案。 实验实验现象实验分析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铁钉上有紫红色的固体生成, 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产生紫红色固体说明有铜单质生成;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时显蓝色,含有亚铁离子为浅绿色,蓝色变为浅绿色说明溶液中的铜离子消失,亚铁离子生成。
【总结】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CuSO4=Cu +FeSO4 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这 是比较金属活动性的依据之一。 【学生任务】观看实验视频,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合作实验,直观形象的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的设计思路更加清晰,学生对燃烧条件的归纳,发展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任务四: 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探究】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方案] 1.将铝丝插入到硫酸铜的溶液中。 2.将铜丝插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3.将铜丝插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注意]金属丝在实验前要用砂纸打磨,以除去表面的污物和氧化膜。 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铝跟硫酸铜溶液铝表面附有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2Al+3CuS04=A1 (S04)3+ 3Cu 铜跟硝酸银溶液铜表面附有银白色固体, 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Cu+2AgNO3=Cu(N03) +2Ag 铜跟硫酸铝溶液无现象不反应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 2Al+3CuS04=A12(S0)4+3Cu (活动性:Al>Cu) Cu+2AgNO =Cu(N03)2+2Ag (活动性:Cu>Ag) 铜和硫酸铝溶液不反应 (活动性:CuCu>Ag。 培养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发展学生的辩证观。
任务五: 活动总结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下列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什么 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Fe + CuSO4= Cu+FeSO4 2Al+3CuS04=A12(S04)3+3Cu Cu+2AgNO3=Cu(N03) +2Ag 【总结]以上反应都符合“单换单”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根据“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实验总结判断金属的活动性的方法。 【总结】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此类方法也可以作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之一。 【讲解】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方法: 1.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或剧烈程度,金属与氧气反应越剧烈,其金属活动性越强; 2.根据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与酸反应越剧烈,其金属活动性越强;3.根据金属能不能把另一种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较活泼 金属可将不活泼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讲解]人们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进行过认真的去 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 性顺序: KCa Na Mg AI Zn Fe Sn Pb (H) Cu Hg g Pt 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变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应用,它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判断的依据: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如镁、铝位置靠前,活动性强,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而金位置 在最后,活动性最弱,即使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如同等条件下,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我们接触的与酸反应最多的金属是锌、铁、镁、铝四种,而钾、钙、钠三种金属非常活泼,接触水就会发生剧烈反应,该类反应今后将在高中具体学习。)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如铝可以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铜也可以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 【学以致用】根据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设计真假黄金的鉴别 方案。 【总结】分别将真假黄金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有银白色固体生成的是假黄金,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真黄金,因为假黄金中的铜和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可以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而金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不可以将硝酸银中银的置换出来。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总结】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所以铁制容器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Cu + FeSO4,故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 练习巩固: 1.有些不法商人用铜锌合金假冒黄金,下列方法或试剂不可用于鉴别“真假黄金”的是( ) A.硝酸银溶液 B.在火焰上灼烧 C.稀硫酸 D.观察颜色 2.把金属 X放入 Cu(NO3)2溶液中,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若放入Mg(NO3)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 X、Cu、Mg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Mg、X、Cu B.X、Mg、Cu C.Mg、Cu、X D.Cu、X、Mg 3.小明同学要通过如图实验比较出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试管C中的X和Y分别是什么 4.判断下列各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 (1)银和稀盐酸 (2)铝和稀硫酸 (3)铜和硫酸锌溶液 (4)锌和硫酸铜溶液 (5)镁和硝酸银溶液 (6)铜和氯化银固体 通过练习巩固强化今日学习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金属活动性的理解。
三、小结作业 1.总结: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2.课后作业:①为什么金银首饰总是光彩夺目,而铁器却容易生锈? ②如何鉴别真假黄金? ①金银作为贵金属,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它们不像铁那样容易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氧化物,因此不会因氧化而失去光泽。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容易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观察颜色和光泽:真黄金的颜色鲜亮,光泽柔和;假黄金颜色可能偏淡或偏暗,光泽刺眼或无光。 ②检查重量与密度:真黄金密度大,相同体积比假金重。 使用化学试剂:如硝酸溶液,真金不会发生变化或仅有轻微变化,而假金可能因化学反应而出现颜色变化或溶解。 观察印记与证书:正规渠道出售的黄金制品通常会有明确的印记和证书 总结所学知识,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四、板书设计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一、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Fe + CuSO4= Cu+FeSO4 2Al+3CuS04=A12(S04)3+3Cu Cu+2AgNO3=Cu(N03)2+2Ag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I Zn Fē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直观形象,突出本节课重点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从生活中感知化学,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金属的化学性质。多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动机。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化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2.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了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交流共享的教学思路和和方法,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大胆猜想,并由学生配合老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同时,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语言表述信息,以及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