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修》第三单元 第8课《雨霖铃》课件(17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修》第三单元 第8课《雨霖铃》课件(17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30 08:39:11

文档简介

姓名
庞志荣
电话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
单位
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雨霖铃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鲁人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修》模块中的一篇。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柳永的代表作。以“离情”为线索,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我选择《雨霖铃》这首词是为了让学生对婉约派风格有一个大致了解,进而通过本文的学习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但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初中时已有接触,高一时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结合本文文体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一、了解作家作品。二、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及情感。三、合作交流,鉴赏诗歌,掌握艺术手法。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节课使用ppt课件和朗读音频。整节课中基础知识的检查、对课文整体感知和深入探究问题的设计、学生回答后答案的明确、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都使用ppt课件,学生在早读预读后课上听名家朗读使用朗读音频。预期效果是达到本节课三个教学目标。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情境导入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是的,在现实生活中,别离是一种常事。在诗词中更是一种历写不衰的主题。大家想一想,以前学过哪些描写别情的诗?(学生回忆,教师提示)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孟郊的《游子吟》等等。
倾听、回忆进入学习状态
ppt幻灯片
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ppt幻灯片
齐读、理解
ppt幻灯片
预习检查,了解作者,初读课文。(自学、展学)
请学生简介作者、教师明确要点,齐读后正音、强调读准节奏。
学生简介作者、记常识要点,齐读课文
ppt幻灯片
初步感知,把握感情基调。
让学生回答本文主旨句,明确情感基调。
思考、回答
ppt幻灯片
诵读,听范读,读出感情(互学、点学)
请学生读出感情、点评提醒学生把握语速、感情基调
学生读、倾听、评价、再齐读
朗读音频
品读、赏析艺术手法(自学、点学)
让学生赏析,教师点拨
品读,赏析
ppt幻灯片
课堂小结
让学生归纳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师明确
思考回答
ppt幻灯片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这是针对一首诗词的学习,紧扣文体教学,我确定两个目标:
一是读,让更多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读出词的感情,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学生试读、互评、师点评,找出读得不够好的共性问题然后听范读点拨再品读。
二是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本词的艺术手法,本文可赏析的手法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白描、细节描写、虚实结合等,让学生先赏析教师再点拨赏析的规范性。
以上两个目标都是紧扣针对本文内容我设计的主问题“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写的”确定的。在学习过程中,我努力要做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结合我校提出的“143”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中心,以自学、互学、展学、点学为主线,以效率、效果、效益为目标,效率最大化、效果最佳化、效益最优化进行教学。争取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课件17张PPT。雨霖铃柳永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
庞志荣
学习目标一、了解作家作品。
二、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及情感。
三、合作交流,鉴赏诗歌,掌握艺术手法。大声读出来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检查预习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本词的主旨句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的离别……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6、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词人是怎样表达“伤离别”之情的?直接抒情的句子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品细节两人紧紧握着手,你注视着我,我凝望着你,两人最终都哽咽难语。 此处运用“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咽”细节描写,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的淋漓尽致,烘托了主人公为离别而感伤的形象。 表达了诗人“伤离别”的惆怅伤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典例赏析酒醒后,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作者选取了“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个意象, “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塑造了凄清的意境。/借景抒情,/真切表达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小结景伤离别情清秋节交融(虚实结合)(细节)回扣目标 课堂小结1、从词中的关键词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特别是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2、把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及白描、
细节描写的艺术手法及效果。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沙场练兵1这首诗直抒胸臆的是哪一句?“凫雁满回塘” 此句景与情的关系。 乐景衬哀情。“凫雁满回塘”成群的凫雁在弯曲的池塘中嬉戏,写出了欢乐愉悦的气氛,与诗人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借此反衬出旅居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答案】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沙场练兵2 诗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
表达了客居洛阳的游子见到秋风秋景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答案】祝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