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 (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 (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5 19:3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黄巢起义
隋朝大运河
大唐盛世


三国
西晋
东晋
(南方)
五胡
十六国
(北方)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北魏
隋唐
南朝
第五课5分钟知识巩固:
1.简述三国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顺序。(区分好北方的政权/南方的政权)
2.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开发的原因,成就,影响分别有哪些?
3.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措施?带来什么影响?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一、隋朝兴亡:再造统一,奠基盛世
自主阅读第一子目,自己梳理:
1.了解隋朝统一的史实。
2.梳理隋朝统治措施有哪些?
★3.总结:结合史实,说明隋朝”短命而亡,影响深远“。(政治;经济;军事;对外交流)
一、隋朝兴亡:再造统一,奠基盛世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次子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知识回顾:回顾第五课,哪些因素导致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南北政治统一、南北经济发展、南北思想文化合流、南北民族交融等等...
一、隋朝兴亡:再造统一,奠基盛世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次子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社会基础:长期分裂,人民要求统一;
经济基础:经济发展,要求突破分裂
社会阶层:士族衰落;
区域发展:江南地区开发,南北交融;
...
国家发展:国力强盛,吏治清明;
思考:结合所学,从大历史观分析哪些因素推动了隋朝统一趋势的出现?
共性现象:
个性现象:
民族基础:民族融合;
材料一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隋文帝杨坚……前后在位不过二十四年。经过他的苦心治理,隋王朝在短期内确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富庶局面。史载:“隋代资储遍天下” ,“比至(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竺培升:《略论隋文帝时期“国计之富”的原因》
一、隋朝兴亡:再造统一,奠基盛世
一、隋朝兴亡:再造统一,奠基盛世
杨坚和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十四岁嫁给大将军杨忠的嫡长子杨坚。不久,父亲在政争中失败被杀,家道中落。她对外低调谦恭,对内夫妻恩爱,育有十个儿女,并辅助杨坚建功立业。 隋朝开国后,册封皇后。她“雅好读书、识达今古”,参预朝政,对于“开皇之治”功不可没,与杨坚并称“二圣”。晚年主导罢黜宰相高颎、废黜太子杨勇,支持晋王杨广,引发后世争议。
独孤伽罗是独孤信的七女儿。独孤信的家族也是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他有七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嫁给了北周的明帝宇文毓,成为周明敬后;七女儿嫁给了隋开国皇帝杨坚,是历史上以嫉妒著称的隋文献后;四女儿嫁给了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因此,独孤信成为了连续三个朝代的国丈或太上国丈,被人们戏称为“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
洛口仓共储粮2400万担,合今约12亿公斤。……可供应80万人十年之食。
公元605年,隋炀帝下诏……,营建东京。……606年东京洛阳建成,“制造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
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统治之得:
①修建仓库、义仓
②兴建洛阳城
③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思考:分析隋朝巩固统一措施,列举其统治之得与统治之失有哪些?
一、隋朝兴亡:再造统一,奠基盛世
一、隋朝兴亡:再造统一,奠基盛世
统治之失:①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②三次大举征伐高丽;③生产遭到破坏,民不聊生
一、隋朝兴亡:再造统一,奠基盛世
【思考】1.结合皮日休的诗,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隋炀帝。追溯前史,隋炀帝和谁很像?
2.据材料及结合所学,你是如何看待隋“隋朝盛极一时,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客观公正,一分为二。一方面,隋炀帝完成国家统一,开凿大运河,有功社稷,另一方面,滥用民力,激化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导致起义爆发,国家灭亡。
政治:恢复统一,制度革新;
经济:大运河的开凿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军事:开疆拓土对唐朝以及后世影响深远;
对外交流:重新打通丝绸之路;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盛世荣耀,民族交融
自主阅读第二子目,自己梳理:
1.了解”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开元盛世“的史实,认识唐朝的繁荣。
★2.梳理唐朝前中期对于突厥、西域管理、吐蕃、东北靺鞨粟末部(教材地图)的统治措施,分析唐朝对于少数民族的统治思想?方式?特点?影响?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随后,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继皇帝位,是为唐太宗。继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建立“贞观之治”。
唐太宗曾说过:「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翦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乂安,自谓古来英雄拨乱之主,无见及者。」
(一)唐朝的繁荣
毛泽东:“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她以半个世纪的努力,成功地扩大了相对于宰相的皇权,以独断专行的方式阻止了大臣势力的扩展。她重用庶族士人,结束了西魏北周以来关陇贵族集团持续控制中央政权的局面。表面上打破了唐王朝建立的常规与均衡,实际上维持了带有根本性质的制度,并且深化了太宗以来的改革。 ——邓小南
唐高宗在位时,皇后武则天参与朝政,高宗死后不久,她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
在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
(一)唐朝的繁荣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思考:你是否听过白居易所写《长恨歌》的故事?你对唐玄宗有何认识?
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一)唐朝的繁荣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曲辕犁
筒车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唐三彩
(一)唐朝的繁荣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二)民族交融
思考:结合教材,唐太宗至唐玄宗时期,主要解决哪些少数民族问题?
唐高宗时灭西突厥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
唐玄宗册封靺鞨首领
设立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唐太宗时灭东突厥
史实:1.突厥问题:贞观初年,唐军击败并俘虏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后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3.吐蕃问题:7世纪前期,吐蕃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4.东北靺鞨粟末部: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2.西域管理: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思考:据材料,概括唐朝对待少数民族的基本思想。结合所学,分析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哪些方式,有何影响?
基本思想:民族平等,华夷一体。
“自古兼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方式:①设立行政机构;②战争;③册封;④和亲;⑤会盟...
影响:政治:①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经济:②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
民族:③促进了民族交融;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思考:结合所学,分析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①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发展;
②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③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经济:④生产工具的进步;
⑤大运河的开凿;
自主阅读第三子目,自己梳理:
1.了解”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的史实,分析”藩镇割据“的客观作用。
2.了解”黄巢起义“、”朱温篡唐“、”五代十国“的史实。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动乱频起,盛世危局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动乱频起,盛世危局
节度使:唐睿宗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志第四十兵》
军镇
节度使
+

“外重内轻”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动乱频起,盛世危局
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在平叛过程重,唐军许多将来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从此,唐朝由盛转衰。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动乱频起,盛世危局
唐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他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为维护唐朝的安定、统一贡献巨大。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郭子仪:权倾天下朝不忌,功盖一代主不疑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动乱频起,盛世危局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这种局面才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宋·尹源
藩镇是一种帝国为化解安史危机,甚至还包括帝国前期痼疾而采取的相当理性的举措。在与藩镇的博弈中,唐帝国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调整,重新树立起它对藩镇的权威和控制力。因此,唐政权不仅在乱后重新生存了下来,而且延续时间比代表“盛唐”气象的帝国前期还要长。
——根据李碧妍《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整理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动乱频起,盛世危局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代黄巢《不第后赋菊》
黄巢起义军的将领朱温降唐,逐渐控制政权。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
此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成为”十国“。
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基础。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动乱频起,盛世危局
柴荣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长骑射,略通书史及黄老之术,且为人谨慎笃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柴荣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曾立下“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同年在高平之战中击退北汉与辽的联军。显德二年(955年),派兵自后蜀手中收复秦、凤、成、阶四州。显德三年(956年)至显德五年(958年),三次亲征南唐,迫使南唐割让淮南江北十四州,并去帝号,只称江南国主。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北征辽朝,连克三关三州 ,但在商议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后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位六年。谥号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庆陵。次年“陈桥兵变”发生,后周灭亡。
周世宗柴荣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动乱频起,盛世危局
五代总的特点是政局动荡、政治黑暗、法制败坏、经济凋敝。50余年中,皇帝更换14人,分姓八姓。五代之乱至后汉已极,后周则出现趋治迹象。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是五代诸帝中较有作为的政治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长期混乱的北方社会逐渐走上安定之路。
十国创建人大多出身微贱,颇知民情,据有一方后能实行保境安民、修养生息政策,很多地方数十年无战事,中原难以企及。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本课小结】
618
唐太宗
875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武则天
唐玄宗
改国号周
开元盛世
755
763
907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朱温灭唐
581
隋朝建立
589
隋朝统一
大运河
960
北宋建立
【阶段特征】
政治 国家统一, 政局稳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经济 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安史之乱后, 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思想 文化 “三教合一”,儒学复兴;唐朝文化博大精深, 世界领先。
民族关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开皇之治
605
五代十国
【课前预习】
一、581 589 洛阳城 大运河 巩固统一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618 
二、李渊 唐太宗 周 唐玄宗 曲辕犁 天可汗 安西都护府 文成公主 渤海郡王
三、节度使 安禄山 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 黄巢起义 后梁 十国
CCADC DCCDD DDDC
高中历史选择题都是基于基础知识的材料阅读理解题。
Ⅰ.题干部分:阅读理解:①凸出关键信息:时间、空间、对象、设问等;
②基于整体下的理解主旨,抓关键词;
Ⅱ.选项部分:选项三原则:①结论本身对不对;结论材料有没有体现;结论材料体现全不全面 ;
高中历史材料题怎么做:1.审问题(三个点);
2.读材料(一字一句找,然后概括,可以引用关键字词);
3.思角度(发散思维)
史料一朕之小女,长自宫闱,言适远方,岂不钟念 但朕为人父母,志恤黎元,若允诚祈,更敦和好……降(嫁)彼吐蕃赞普,即以今月二十七日,朕亲自送于郊外。
——《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制》
史料二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蛮国,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太宗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欲必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 ”
——《贞观政要》
(1)史料一表明唐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什么
(2)史料二中唐太宗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你从中能得出什么启示
(2)观点:不以武力迫使少数民族顺从。
启示:应以民族平等的原则促进民族团结。
(1)政策:和亲。出发点:实现和平友好交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