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1课时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第三节 印度新课导入 印度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它是印度的一个奇观。那么对于印度这个国家,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个国家吧!课文梳理世界第二人口大国1、地理位置 印度北临中国、尼泊尔、不丹,东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102030708090607090100阿富汗伊 朗喜马拉雅山印 度巴基斯坦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印 度 洋尼泊尔中华人民共和国缅 甸阿 拉 伯 海孟 加 拉 湾你能说说印度的地理位置吗?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北回归线穿过印度中部2、地形特征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临阿拉伯海有西高止山,临孟加拉弯有东高止山。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 度 洋印 度 半 岛德 干 高 原恒 河 平 原1 印度的地形由哪几部分组成?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2 找一找印度最大的河流是什么?印度的圣河——恒河3、人口众多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2011年,印度人口达到12.1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印度的人口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你能总结出印度的人口特点吗?人口基数大,
增长速度快。怎样控制人口增长?推行计划生育课后思考运用材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1.阅读材料,归纳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 印度每年新增劳动力1800万人左右,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稻米、小麦、甘蔗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印度是全球几大移动电话市场之一。2008年,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亿人。优势1: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优势2:消费群体庞大,消费市场广阔。 2.阅读材料,说说印度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印度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印度人口众多的原因?1、生产力水平低;
2、教育水平低;
3、信仰印度教或者伊斯兰教;
4、森严的种姓制度;
5、早婚。课外链接人口众多的印度 20世纪70年代,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开始推行控制计划生育,鼓励一对夫妻只要两个孩子。政府对不多于两个孩子的夫妇在就业、教育、住房和医疗等方面给予照顾,退休后提供退休金。但是,印度的控制计划生育只在城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广大的农村,多生子女现象依然非常普遍。 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 贝尔纳第三节印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邻国、首都;知道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人口大国。
读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地形种类和地形单元,知道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根据阅读材料说出印度“绿色革命”的主要措施以及粮食生产取得的成效。
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区;举例说出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
通过分析印度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密切联系,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和工业布局的基本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印度基本国情与工业部门的今昔对比中,初步树立一分为二的评价意识。
通过对印度人口问题、水旱灾害的原因等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到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印度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地区;印度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工业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演示一组印度的自然风情、民间舞蹈和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泰姬陵等图片,提问:这些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呢?(印度)。教师简述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我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板书:第三节 印度
一、位置和范围
〔新课教学〕
进入主页的位置和范围,课件演示:图7.32“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印度的地形”,提问,学生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方位,对比国家面积,读出印度首都。(学生回答略)。重点突出: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课件演示:图7.34“印度的地形”,引导观察:印度的地形特点,找出主要的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学生读图,回答:主要河流是恒河(印度人心中的母亲河,圣水河),印度地形可以分成三大地区,西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广大的德干高原。
教师讲述:从地形来看,印度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德干高原,其次是恒河平原,山地面积较小,绝大部分领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起伏较小,由于开发历史悠久,(补充)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印度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返回主页)转承人口问题。
板书:二、世界人口第二大国
进入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演示:“世界人口数前六位国家”,读出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数。截至2011年,印度人口总数为12.10亿,成为世界上第二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
课件演示:图7.36“印度人口数量变化”,思考:2000年印度的人口数,从1951年到2000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读图分析印度人口每隔10年的增长速度,师生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征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学生阅读“印度的人口政策”和数据表,分组讨论人口过度增长会给印度带来的影响。课件演示人口压力的图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印度人口如果继续按照年均近1600万人的速度增长,这个南亚大国将在本世纪中叶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了避免人口爆炸的危机,印度政府正逐步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推广。印度除了人口压力外,还面临着水旱灾害威胁。(返回主页)转承。
板书:三、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进入水旱灾害频繁,展示印度洪灾和旱灾的图片和新闻报道,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印度多水旱灾害呢?
引导学生从印度的纬度位置入手,结合前面学过的亚洲气候分布,课件演示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思考:印度主要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降水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月可以达到600毫米以上。
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7月风向”,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风向和源地入手,简单分析出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并组织学生讨论:西南季风的强弱和登陆时间的早晚对印度降水的影响,并完成教材的填表练习。
提问:印度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采取的应对措施?(我们生活的成都市是否有相似之处。)学生看书了解印度针对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兴修许多水利工程,但还是不能满足抗灾的需要,还需努力。
〔课堂小结〕
印度,这已拥有几千年文化的泱泱大国在今天是否还延续着昔日的辉煌?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课件32张PPT。第2课时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第三节 印度新课导入看图,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印度的地理位置? 印度北临中国、尼泊尔、不丹,东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1、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明显的分为旱、雨两季。课文梳理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印度的旱季,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降水稀少。
6—9月为印度的雨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了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印度包括哪些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特点: 1、终年高温。
2、分为旱、雨两季。14710(月)-30-20-1001020300100200300400500600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气温(0C)降水量(毫米)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降水量过于集中 + 年际间变化极不稳定 = 水旱灾害频繁 西南季风很不稳定,有的年份来得早、退得晚,有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有的年份风力强盛,有的年份势力不足。因此,印度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北回归线赤 道印 度 洋南 亚 一 月 风 向 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风从———吹向 ———,为旱季。 陆地海洋北回归线赤 道印 度 洋南 亚 七 月 风 向 每年六月到九月盛行西南季风,风从 吹向 ,为雨季。 海洋陆地旱 季 雨 季 F、A、D将字母填入表中说明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变化关系。A、来得早 B、来得晚
C、退得早 D、退得晚
E、风力不足 F、风力强盛E、B、C2、粮食生产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频发的水旱灾害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粮食作物分布地区水稻:德干高原东北部 和恒河下游冲积平原。
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中上游平原。水稻和小麦水稻:分布在降水量超过1000mm的地区。
小麦:分布在降水量在500~1000mm的地区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A、印度人口众多,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
B、大国必须实现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这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的基础。 印度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A、人口增加过快;
B、水旱灾害频繁;
C、生产技术落后。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业务1、传统产业2、现代工业部门3、工业城市和工业区以纺织工业和采矿业为主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化学工业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 印度发展中的工业纺织、采矿业无英国对其工业的控制、印度当时科技落后。钢铁、机械制造、化学、棉麻纺织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相关政策、注重人才培养和产品质量、引进外资和技术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软件设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外包给其他专业化团队来完成。 印度承接外包产业的优势有哪些?1.印度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2.劳动力成本较低3.英语普及4.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后来,印度的服务外包扩展至会计、金融、保险、制药、工业设计等领域。
目前,印度每年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二分之一的业务。期中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三分之二。印度被形象的称为“世界办公室”。 印度外包产业的特点:1.信息技术含量高2.利润大3.资源消耗少 服务外包为印度创造了就业机会,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促进了印度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在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中,软件外包产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软件外包产业每年的增速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最高时超过百分之五十。
由于具有质量好和成本低的综合优势,印度备受向外承包软件业务企业的青睐。印度的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美国,其次是欧洲发达国家。
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我们应该赞美岩石的坚定。我们应该学习岩石的坚定。我们应该对革命有着坚强的信念。
—— 陶铸第三节 印度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近年来人口增长过快等,粮食需求压力大,因此印度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我们这节课重点讨论印度的粮食问题,导入新课。
板书:四、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新课教学〕
课件演示:图7.42“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让学生快速抢答:刚才在图中你看到哪两种粮食作物?读书明确印度水稻和小麦均居世界前列,知道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
提问思考:印度自然条件是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提示从地形、气温和降水考虑)。学生讨论归纳:印度地处低纬地区,热量条件好,降水量丰富,地形起伏平缓,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引导学生读34页阅读材料“两次绿色革命”,思考: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并找出“绿色革命”重要措施。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通过“绿色革命”,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且有一定的余粮出口。
课件演示:对比图7.41“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7.43“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以及“印度的地形”,思考:水稻和小麦的分布与印度的年降水量和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学生观察,对照分布图,分组讨论,归纳: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河沿海平原上;小麦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河德干高原西北部。
教师点评,得出结论:印度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且不同的生产特点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转承印度的工业(返回主页)。
板书:五、发展中的工业
进入发展中的工业,课件演示:表格“印度工业发展”,指导学生读书35页,思考完成填表:
比较工业部门
独立之前
独立之后
基础工业
纺织工业、采矿业
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棉麻纺织工业
高新技术
无
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
教师简述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取得较大的成绩,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
课件演示:图7.44,7.45“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找出主要工业城市。
学生阅读P36页阅读材料“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自由谈谈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作引导。
〔课堂小结〕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根据2003年统计它的人均GDP只有470美元。但印度注重高等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技术,印度政府已经选取信息产业以及软件也作为经济腾飞的龙头,在高科技领域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些都给我国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了解别人的成功和失败,吸取经验,避免走弯路。”
〔课外拓展〕
通过图书和网络收集印度的文化风情、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作品、宗教、民俗等资料,制作电子小报,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一、位置和范围
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首都,邻国
地形特点
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二、世界人口第二大国
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人口问题(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三、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热带季风气候及特征
西南季风的影响
四、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绿色革命
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的分布
五、发展中的工业
独立前后的工业变化
主要工业中心和分布
印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