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提分】浙教版九上·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酸碱性和常见的酸(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准提分】浙教版九上·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酸碱性和常见的酸(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06 14:07:49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精准提分】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酸碱性和常见的酸
01 物质的酸碱性
1.(2023秋 德清县期末)九年级的你正处于人生第二个黄金生长期,健康的饮食习惯尤为重要。喜欢辛辣食物的同学有可能会胃酸过多,以下食物能缓解该症状的是(  )
A.苹果 pH=3.4 B.萝卜 pH=4.6
C.土豆 pH=5.4 D.板栗 pH=8.8
2.(2023秋 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为X、Y、Z三种液体的近似p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酸溶液 B.Y一定是水
C.Z可能是某种盐溶液 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2023秋 鄞州区期末)下列实验中,溶液的pH随加入试剂体积而变化的关系与图相符的是(  )
A.稀硫酸中不断滴入NaOH溶液
B.NaOH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
C.NaOH溶液中不断滴入氯化钙
D.NaOH溶液中不断滴入蒸馏水
4.(2023秋 椒江区期末)不同清洁剂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不同清洁剂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比c的碱性弱 B.b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C.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a和d的混合液pH一定大于7
5.(2023秋 余姚市期末)学了科学知识后,小科同学发现了几种写“密信”的方法:如用无色溶液在白纸上写字,干燥后别人不易看见,但直到秘密的收信人可用特殊的液体与之反应,使字显示出来,下列材料组合不能用来写密信的是(  )
A.用稀米汤写信,用碘酒显字
B.用纯碱溶液写信,用酚酞试液显字
C.用白醋写信,用酚酞试液显字
D.用酚酞试液写信,用苏打水显字
6.(2023秋 滨江区期末)人体内一些体液的正常pH值范围如下表,据此表判断正确的是(  )
体液 尿液 胃液 血浆 胰液
pH 4.7~8.4 0.9~1.5 7.35~7.45 7.5~8.0
A.人体的尿液一定呈碱性 B.人体的胃液含有H+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pH试纸能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7.(2023秋 鄞州区期末)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酸性最强的是(  )
A.洗手液a B.洗手液b C.洗手液c D.洗手液d
8.(2023秋 路桥区期末)不同品牌洗手液pH一般不同,有四种洗手液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值减小
B.洗手液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强
D.洗手液b和c混合液的pH值可能等于7
9.(2022秋 嵊州市期末)如图所示,在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孔穴3中溶液变为红色
B.孔穴4中溶液变为蓝色
C.孔穴5中溶液变色的原因是含有SO42-
D.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钠属于碱
10.(2022秋 杭州期末)火力发电产生的主要废气污染物是SO2,企业通常用碱液吸收进行脱S处理,常用碱液NaOH溶液效果比较好,但成本略高。回答问题:
(1)S和S的中子个数相差    个。
(2)SO2气体通入碱池NaOH溶液前后,碱池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选填“①”“②”或“③”)。
11.(2023秋 吴兴区期末)(1)通过实验,我们测得石灰水、碳酸饮料、食醋及食盐水的pH,图中箭头方向表示pH逐渐增大,表示食盐水的是点    (填字母)。
(2)不同物质的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根据下表中pH的情况判断。
物质 盐酸 CuSO4溶液 NaCl溶液 水 Na2CO3溶液
pH <7 <7 =7 =7 >7
①Na2CO3溶液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    色。
②pH<7的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酸溶液。
12.(2021秋 滨江区期末)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称为盐酸。
(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   。
(2)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直至溶液的pH=7,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如图所示,则其中能使酚酞变红的是   (选填“①”“②”或“③”)。
13.(2023秋 长兴县期末)酸、碱、盐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    (填字母)。
a.氢离子 b.水分子 c.氢氧根离子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1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请在图2虚线框内将b点溶液中的微粒补画完整    。
02 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4.(2023秋 临海市期末)下列药品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量会明显减小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硫酸铜粉末 D.氯化钠固体
15.(2022秋 滨江区期末)下列现象描述以及对现象的解释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变小,因为浓盐酸易挥发
B.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变小,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C.固态氢氧化钠可以做氧气的干燥剂,因为它具有潮解吸水的性质
D.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存放时间久了内壁会附有白膜,因为氢氧化钙会与二氧化碳反应
16.(2019秋 鄞州区期末)盐酸和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
(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    性。
(2)如图为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其中烧杯中的液体A是    。(填“浓硫酸”或“水”)
(3)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
03 酸的化学性质
17.(2023秋 温州期末)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合理利用三者关系,能更好地服务人类。性质一用途:稀硫酸能去除钢铁表面的铁锈(氧化铁),这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中(  )
A.能与某些碱反应 B.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C.能与某些盐反应 D.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18.(2022秋 瓯海区期末)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H+,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硫酸的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 B.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C.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 D.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19.(2023秋 路桥区期末)稀硫酸、稀盐酸以及其它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就是酸的通性。下列有关稀硫酸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A.NaOH B.Ba(NO3)2 C.Fe粉 D.CuO粉末
20.(2023秋 越城区期末)某中学进行消防安全“应急演练”,从入口处安全疏散到出口处。若把稀盐酸比作九年级学生,请你帮他选择疏散路线(沿途不发生化学反应)(  )
A.A B.B C.C D.D
21.(2023秋 东阳市期末)如图所示是稀硫酸与甲、乙、丙、丁、戊五种常见物质反应出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
B.乙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稀硫酸与丙生成的白色沉淀属于盐类
D.稀硫酸与丁产生的无色气体可能是单质
22.(2022秋 宁波期末)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X是稀盐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B.若X是稀盐酸,b可能是氧化物
C.若X是稀硫酸,c不可能是单质
D.若X是稀硫酸,d不一定是碱类物质
23.(2022秋 江北区期末)小科按图示操作进行酸的性质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X是稀硫酸,则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B.若X是稀硫酸,则d一定是CuO固体
C.若X是稀盐酸,则c一定是单质 D.若b是Fe2O3,则黄色溶液一定是氯化铁
24.(2022秋 杭州期末)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的化学反应:Fe+H2SO4═FeSO4+H2↑
B.bc段的化学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
C.影响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D.d点时恰好完全反应,且d点温度高于a点
25.(2023秋 鹿城区期末)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后,小科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
(1)若用紫色石蕊试液实现①,会得到    色溶液。
(2)若要实现④,可选用    (填化学式)和稀硫酸反应。
26.(2022秋 临海市期末)为验证“酸的通性”,小科进行了如图实验。
请回答:
(1)能证明A中的NaOH被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
(2)D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有    (写出一种即可)。
(3)反应结束后,B、C、D试管中溶液呈蓝色的是    。
27.(2022秋 宁波期末)小科在研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五个实验(A﹣E为装置代号)。
(1)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的试管是    (填装置代号)。
(2)实验时,某试管中出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向该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据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的反应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五个实验完成后,小科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上述五支反应后的试管中,抽取两支试管内的溶液进行混合,观察到先产生气体,后出现白色沉淀;将混合后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X,向滤液X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则滤液X中,溶质可能为(除酚酞外)    (选填字母代号)。
A.NaCl B.NaCl、HCl C.NaCl、CaCl2 D.NaCl、CaCl2、HCl
28.(2023秋 永康市期末)如图所示装置,小试管内盛有神秘物质,滴管内装有稀盐酸,U型管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把滴管内的盐酸滴入小试管里。若神秘物质是碳酸钙和金属锌,则U型管右端液面会先下降再回升。
(1)最终回升后的液面    左端液面(选填“高于”、“低于”或“平于”)。
(2)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29.(2023秋 杭州期末)如图实验所示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研究。
(1)为探究图①反应后稀盐酸是否过量,可选用的试剂有    。
A.氢氧化钙溶液 B.锌粒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
(2)图①实验,烧杯中的各个量随稀盐酸的滴入变化情况示意图如图,其中不正确的有    。
04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贮藏办法
30.(2023秋 绍兴期末)小明发现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颗粒会很快变成了如图的“浆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  )
A.吸热熔化 B.吸水潮解 C.与CO2反应 D.受热分解
31.(2023秋 义乌市校级期末)下列药品未经密封保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①苛性钠 ②碳酸钠晶体 ③浓盐酸 ④浓硫酸 ⑤生石灰
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④⑤
32.(2023秋 椒江区期末)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质的是(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大理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精准提分】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酸碱性和常见的酸
1.【答案】D
【解答】解:喜欢辛辣食物的同学有可能会胃酸过多,弱碱性的食物能缓解该症状。苹果、萝卜、土豆的pH都小于7,显酸性,板栗的pH略大于7,显弱碱性,因此吃板栗能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
故选:D。
2.【答案】C
【解答】解:A、X的pH为3,小于7,呈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溶液,例如可能是硫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Y的pH为7,所以呈中性,但呈中性的溶液不一定是水,如氯化钠溶液也是中性的,故B错误;
C、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能是盐溶液,故C正确;
D、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因此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答】解:根据溶液pH的变化情况可知,应该是向显碱性的溶液中不断地加入显酸性的溶液。
A、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碱性的溶液,故A不正确。
B、向显碱性的溶液中不断地加入显酸性的溶液。故B正确。
C、向显碱性的溶液中不断地加入显中性的溶液。故C不正确。
D、向显碱性的溶液中不断地加入显中性的物质,故D不正确。
故选:B。
4.【答案】C
【解答】解:溶液的pH大于7时,溶液显碱性,且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溶液的pH小于7时,溶液显酸性,且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溶液的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A、d的pH大于c,因此d比c的碱性强,故A说法错误;
B、b的pH小于7,显酸性,b用蒸馏水稀释后酸性减弱,pH变大,故B说法错误;
C、a的pH小于7,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C说法正确;
D、洗手液d的pH大于7,显碱性,洗手液a的pH小于7,显酸性,所以洗手液d和a混合液可能呈中性,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是显碱性,即溶液的pH可能等于7,可能小于7,还可能大于7,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5.【答案】C
【解答】解:A、稀米汤是无色的,遇到碘变蓝色,故正确;
B、酚酞试液是无色的,遇到纯碱溶液变红色,故正确;
C、白醋是无色的,但是白醋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
D、酚酞试液是无色的,苏打水显碱性,遇到苏打水变红色,故正确;
故选:C。
6.【答案】B
【解答】解:A、尿液的pH为4.7﹣8.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故选项错误。
B、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因此人体的胃液含有H+,故选项正确。
C、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因此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选项错误。
D、pH试纸测得的结果是整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答案】A
【解答】解: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洗手液a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8.【答案】D
【解答】解:A、洗手液a的pH小于7,显酸性,用蒸馏水稀释后酸性减弱,pH增大,故说法错误;
B、洗手液d的pH大于7,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说法错误;
C、洗手液b的pH大于a的pH,且都小于7,都显酸性,所以洗手液a的酸性比b强,故说法错误;
D、洗手液d的pH大于7,显碱性,而洗手液a的pH小于7,显酸性,所以洗手液d和a混合液可能呈中性,pH可能等于7,故说法正确。
故选:D。
9.【答案】B
【解答】解:A、孔穴3中是水,显中性,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孔穴4中是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孔穴5中是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孔穴5中溶液变色的原因是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孔穴6中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但碳酸钠不属于碱,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答案】(1)2;
(2)②。
【解答】解:(1)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质子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则中子个数相差34﹣32=2个;
(2)SO2气体通入碱池NaOH溶液,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碱池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②。
故答案为:(1)2;
(2)②。
11.【答案】(1)C;
(2)①红;
②不一定。
【解答】解:(1)石灰水呈碱性,pH大于7;碳酸饮料、食醋呈酸性,pH小于7;食盐水呈中性,pH=7,按照溶液pH逐渐增大的顺序,表示食盐水的是点C。
(2)①Na2CO3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因此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色;
②pH<7不一定是酸的溶液,例如CuSO4溶液的pH小于7,但属于盐溶液;
故答案为:(1)C;
(2)①红;
②不一定。
1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紫色的纸条变红色。
(2)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直至溶液的pH=7,溶液显中性,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由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则其中能使酚酞变红的是氢氧根离子,序号是②。
故答案为:
(1)紫色的纸条变红色;
(2)②。
13.【答案】(1)a;
(2)①HCl+NaOH═NaCl+H2O;②。
【解答】解:(1)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
(2)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②b点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稀盐酸过量,为氯化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图2虚线框内缺少1个氯离子,即图中应为。
故答案为:
(1)a;
(2)①HCl+NaOH═NaCl+H2O;②。
14.【答案】B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浓硫酸的质量增加,故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使溶液质量减小,故正确;
C、硫酸铜粉末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固体的质量增加,故错误;
D、氯化钠固体敞口放置其质量基本不变,故错误;
故选:B。
15.【答案】B
【解答】解:A、敞口放置质量会变小,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会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固态氢氧化钠可以做氧气的干燥剂,因为它具有潮解吸水的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存放时间久了内壁会附有白膜,因为氢氧化钙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6.【答案】(1)脱水;
(2)浓硫酸;
(3)挥发。
【解答】解:(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故答案为:脱水;
(2)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散失;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水会浮在浓硫酸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故答案为:浓硫酸;
(3)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盐酸小液滴,故答案为:挥发。
17.【答案】D
【解答】解:稀硫酸能去除钢铁表面的铁锈(氧化铁),利用的是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利用其化学性质中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故选:D。
18.【答案】B
【解答】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为酸的共性,故A正确;
B、硫酸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不属于酸的共性,故B不正确;
C、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为酸的共性,故C正确;
D、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为酸的共性,故D正确;
故选:B。
19.【答案】B
【解答】解:A、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体现了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Ba(NO3)2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其它酸,如盐酸、硝酸和Ba(NO3)2不反应,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体现了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体现了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0.【答案】B
【解答】解:A、属镁、铁、锌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该疏散路线错误,故选项错误。
B、盐酸不能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反应,该疏散路线正确,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钙、碳酸氢钠、碳酸钠等均属于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该疏散路线错误,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碱均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该疏散路线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1.【答案】A
【解答】解:A、稀硫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甲不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故A错误;
B、乙不一定是氧化铜,也可能是氢氧化铜,故B正确;
C、稀硫酸与丙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沉淀,属于盐类,故C正确;
D、稀硫酸与丁的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属于单质,故D正确。
故选:A。
22.【答案】C
【解答】解:A、若X是稀硫酸,与a混合得到的是红色溶液,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若X是稀盐酸,与b反应形成的是黄色溶液,黄色溶液含有铁离子,b可能是氧化铁,可能是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X是稀硫酸,形成的是浅绿色溶液,浅绿色溶液中含亚铁离子,c可能是铁,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若X是稀硫酸,形成的蓝色溶液,蓝色溶液中含有铜离子,d不一定是碱类物质,也可以是氧化物——氧化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A.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则若X是稀硫酸,则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故A正确;
B.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溶液和水,稀硫酸和氢氧化铜的反应也生成蓝色硫酸铜溶液和水,则若X是稀硫酸,则d可能为CuO固体,也可能为氢氧化铜等,故B错误;
C.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浅绿色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盐酸与氧化亚铁反应生成浅绿色硫酸亚铁溶液和水,盐酸与氢氧化亚铁反应也生成浅绿色氯化亚铁和水,则若X是稀盐酸,则c可能是单质铁,故C错误;
D.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氯化铁溶液和水,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黄色硫酸铁溶液和水,则若b是Fe2O3,则黄色溶液可能是氯化铁或硫酸铁等,故D错误;
故选:A。
24.【答案】C
【解答】解:A、ab段压强无明显变化,是因为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bc段压强明显增大,是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影响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是因为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D、c点时恰好完全反应,且d点温度等于a点,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25.【答案】(1)红;
(2)Fe2O3(合理即可)。
【解答】解:(1)稀硫酸显酸性,若用紫色石蕊试液实现①,会得到红色溶液。
(2)若要实现④,可选用氧化铁,氧化铁(Fe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生成的硫酸铁溶液显黄色。
故答案为:
(1)红;
(2)Fe2O3(合理即可)。
26.【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铁或锌或铝等。
(3)C。
【解答】解:(1)能证明A中的NaOH被完全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故答案为: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D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有铁或锌或铝等。
故答案为:铁或锌或铝等。
(3)反应结束后,B、C、D试管中溶液呈蓝色的是C,是因为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溶液是蓝色溶液。
故答案为:C。
27.【答案】(1)A、B、C;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AC。
【解答】解:(1)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的试管是A、B、C;故答案为:A、B、C;
(2)向该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说明溶液显碱性,且该碱性物质过量,图示实验中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均有可能;又因实验时,某试管中出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而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该试管中最初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将反应后的溶液,抽取两支试管内的溶液进行混合,看到先产生气体,后出现沉淀;盐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气体,五支试管中可能形成的沉淀是碳酸钙;从而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盐酸、氯化钙,与之混合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碳酸盐过量,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则说明是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后的试管与碳酸钙或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混合,且碳酸钠过量,则该试管中的溶质是氯化钠、碳酸钠;混合时因为先出现气体,后出现沉淀,说明溶液中盐酸反应完毕,故溶质中不会再有盐酸;混合后溶液中氯化钙与碳酸钠若恰好反应,则溶质只有氯化钠,若碳酸钠过量,则溶质是碳酸钠、氯化钠,若氯化钙过量,则溶质是氯化钙、氯化钠,将混合后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X,向滤液X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因此不是碳酸钠过量;因此滤液X中含有CaCl2、NaCl或NaCl;故答案为:AC。
28.【答案】(1)低于;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且反应放热,都使右侧液面下降,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且溶液温度降低,而氢气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仍然在右侧的U型管中,使得压强比原来大,因此U型管内液面出现右侧下降再回升,最终回升后的液面仍然低于左端液面。
【解答】解: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且反应放热,都使右侧气压增大,液面下降,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反应,氢气和氢氧化钠不反应,仍然在右侧的U型管中,使得压强比原来大,因此当反应结束后溶液温度降低,U型管内液面出现右侧下降再回升,最终回升后的液面仍然低于左端液面。
故答案为:(1)低于;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且反应放热,都使右侧液面下降,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且溶液温度降低,而氢气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仍然在右侧的U型管中,使得压强比原来大,因此U型管内液面出现右侧下降再回升,最终回升后的液面仍然低于左端液面。
29.【答案】(1)ABCD;
(2)CD。
【解答】解:(1)A.原溶液中含有酚酞,若恰好完全反应,滴加氢氧化钙溶液会立刻变红色;如果盐酸过量,则一段时间后变红色,能探究图①反应后稀盐酸是否过量。
B.锌粒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能探究图①反应后稀盐酸是否过量。
C.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能探究图①反应后稀盐酸是否过量。
D.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能探究图①反应后稀盐酸是否过量。
(2)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向氢氧化钠中溶液不断滴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小于7,故选项图像正确。
B、向氢氧化钠中溶液不断滴加稀盐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C、向氢氧化钠中溶液不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滴加过程中钠离子的数量不变,故选项图像错误。
D、向氢氧化钠中溶液不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第一个过程溶剂增加的质量包括稀盐酸中的水和生成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大;第二个过程是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溶剂增加的质量只是稀盐酸中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小,故选项图像错误。
E、向氢氧化钠中溶液不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氯离子的数量逐渐增加,至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稀盐酸,氯离子的数量继续增加,故选项图像正确。
F、向氢氧化钠中溶液不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氢离子的数量为0,至恰好完全反应,氢离子的数量逐渐增加,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答案为:
(1)ABCD;
(2)CD。
30.【答案】B
【解答】解: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所以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颗粒会很快变成了如图的“浆糊”状态。
故选:B。
31.【答案】C
【解答】解:①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导致质量增加。
②碳酸钠晶体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失去结晶水,质量会减少,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③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使其质量减少。
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⑤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敞口露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导致质量增加。
故①⑤中的药品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
故选:C。
32.【答案】B
【解答】解:A、氯化钠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不会变质,故选项错误。
B、NaOH具有吸水性,容易吸收水分使质量增加;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的杂质是碳酸钠,会变质,故选项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会变质,故选项错误。
D、大理石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不会变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