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精准提分】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9 滑轮和机械效率
01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1.(2023秋 绍兴期末)如图,一很长且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m,用手托住,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
A.h B.1.5h C.2h D.2.5h
2.(2023秋 温州期末)如图,甲、乙实验可以得出“定滑轮不能省力”这一结论。小敏想通过一次实验既得出结论,又能直接显示出钩码的重力大小,于是在左侧加上一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重力不能忽略、绳和滑轮之间摩擦不计)。下列四套装置中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3.(2022秋 德清县期末)如图所示中,该装置为 (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通过该装置匀速提起重物G时,分别用三个不同方向的力拉绳子,测得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F3,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由此可以说明该装置可以改变 。(不计一切摩擦阻力)
4.(2023秋 柯桥区期末)小科回老家时,发现一种利用滚轴和绳子组装的特殊机械(如图所示),当地人借助这种装置可以将较重的物体很轻便地搬运到二楼,对此小科充满好奇,尝试将质量为80千克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米,请根据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可简化成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则A相当于 。
(2)重物上升3米的过程中,小科对重物做功 。
(3)滚轴A、B的质量均为5千克,不计绳重和摩擦,若整个过程用时30秒,则小科做功的功率是 W。
5.(2022秋 舟山期末)汽车行业经常用“马力”来描述车的动力性能。该词源自18世纪,瓦特利用一匹马匀速拉动4500牛的重物(如图),该马在1分钟内将重物提升了约10米,瓦特便将这匹马在1秒内所做的功称为1马力。(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1)图中A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
(2)“马力”实际上是 (填物理量的名称)的单位。
(3)某电动汽车在150马力下,以9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段15km长的平直桥面,该汽车在桥面上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6.(2021秋 北仑区期末)电梯是高层住宅必备的交通工具。如图甲所示是某种升降电梯工作原理图,它由轿厢、对重、电动机、钢丝绳、滑轮等部件连接组成,电动机和对重通过钢丝绳分别给轿厢施加拉力,连接轿厢的两根钢丝绳非常靠近,轿厢与对重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对重的质量为400kg,空轿厢的质量是500kg,额定载重量是1000kg。某次电梯满载上升时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钢丝绳重力和一切摩擦。
(1)图中滑轮的作用是?
(2)电梯匀速运动阶段,对重的重力做的功是多少?
(3)电梯匀速运动时,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拉力的功率是多少?
02 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7.(2023秋 温州期末)拉渡船是一种用人力拉动绳索使船体前进的摆渡工具。下列图示的四种拉渡方案中,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8.(2023秋 鄞州区期末)如图所示,小宁组装了甲、乙两种滑轮,用来提升同一物体,G物=400N(不计绳重、滑轮重和摩擦)。将物体竖直匀速提升1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甲=400N,施力处向上移动2m
B.F甲=200N,施力处向上移动1m
C.F乙=400N,施力处向上移动0.5m
D.F乙=800N,施力处向上移动0.5m
9.(2022秋 瓯海区校级期末)如图,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F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F3>F1>F2 B.F3>F2>F1 C.F2>F1>F3 D.F1>F2>F3
10.(2023秋 兰溪市校级期末)用动滑轮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匀速拉动重为G的物体,如图所示。已知水平拉力为F,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物体移动的距离为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做功数值为Gs
B.拉力做功数值为Fs
C.摩擦力做功数值为fs
D.使用此滑轮既省力又省功
11.(2023秋 丽水期末)一辆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小科按如图甲、乙两种方法均可将车从泥潭中拉出。如果车受到的阻力为800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可以省力 B.乙能改变力的方向
C.甲所用的力至少400牛 D.乙所用的力至少400牛
12.(2023秋 德清县期末)如图所示用20牛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物体A以1米/秒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5牛(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力,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拉力F做功功率为40瓦
B.滑轮移动的速度是0.5米/秒
C.物体A受到B的摩擦力是5牛
D.物体A受到地面水平向右5牛的摩擦力
13.(2022秋 衢江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物体A重为200N,C、D滑轮重均为30N。物体B重为120N,它恰好能拉着A向右匀速运动。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于物体A上,使物体B在5s内匀速上升了0.8m,则:(不计绳重和摩擦)
(1)图中D为 (填“定”或“动”)滑轮,C在此次提升重物过程中的作用是 。
(2)拉力F的大小为 N,拉力F的功率为 W。
03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14.(2023秋 椒江区期末)用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先后提升同一个物体G,若不考虑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作用于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1、F2、F3的大小关系是( )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一样大
15.(2023秋 滨江区期末)如图所示为《墨经》中记载的古代提升重物工具“车梯”,车梯工作时相当于滑轮组。假设利用此车梯匀速提升重为500牛的物体上升4米,不计摩擦和滑轮自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所指的部件相当于滑轮组中的动滑轮
B.提升物体过程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16米
C.提升物体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50牛
D.提升物体过程中人拉绳子做功2000焦
16.(2023秋 拱墅区校级期末)如图,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10N(不计滑轮的重及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B.滑轮D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C.拉力F为5N
D.增大拉力F,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
17.(2023秋 鹿城区期末)A、B两种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1所示,把体积相等的A、B物体挂在滑轮组下,若要使它们处于静止状态,则图2的虚线框内悬挂B物体的个数是(不计摩擦和滑轮的自重)(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8.(2022秋 瓯海区期末)如图所示,物体A、B、C的重力都为8N,不计滑轮和绳的重力及滑轮摩擦,此时A、B两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对O点的拉力为8N B.水平面对B的支持力为8N
C.A与B之间的摩擦力为2N D.水平面对B的摩擦力为4N
19.(2021秋 衢州期末)小华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在相同时间内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了不同的高度h1和h2(h1<h2),每个滑轮的重均相等,不计绳重及摩擦。针对这一现象,小明得出了以下4个结论:
①F1做的功等于F2做的功;
②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③使用乙滑轮组比甲滑轮组更加省力;
④F1做功的功率大于F2做功的功率,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0.(2023秋 西湖区期末)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水平桌面上,装置保持静止,物体A重100N,物体B重10N。不计绳重、滑轮自重及摩擦,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选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大小为 N。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21.(2023秋 越城区期末)如图所示,滑轮组自重及摩擦不计。物体A重150N,在F=4N的拉力作用下,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则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的阻力是 N;5s内滑轮组对物体A做的功是 J;拉力F的功率为 W。
22.(2022秋 台州期末)我国企业承建的2022年世界杯主场馆——卢塞尔体育场,创下全球最大跨度索网屋面单体建筑等六大世界之最。
(1)索网的主体部分是索钢,钢是一种 (选填“合金”或“有机合成”)材料,其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铬和镍,是通过改变金属的 来达到防锈的目的。
(2)在吊索网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滑轮装置。用如图甲的滑轮组提升重20000牛的物体,拉力F为7000牛,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的重力是 。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反应绳子自由端运动的图线是 (选填“A”或“B”)。
23.(2022秋 嵊州市期末)如图所示是小明家使用的升降衣架,它是通过一些简单机械组合来方便地晾起衣服。每个滑轮重1牛,横梁和衣架总重量为10牛。当晾衣架上所挂衣服重量为60牛时,小明同学用力F拉动绳子自由端,在5s时间内使衣服匀速上移了1m,不计绳重和摩擦。
(1)该升降衣架的6个滑轮中,动滑轮有 个。
(2)小明所用拉力的大小为多少牛?
(3)拉力的功率大小为多少瓦?
24.(2023秋 镇海区期末)电气化铁路的高压输电线,无论在严冬还是在酷夏都要绷直,才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这就必须对高压线施加恒定的拉力。为此,工程师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恒拉力系统,其简化原理图如图乙所示。实际测量得到每个水泥块的重力是120N。已知某次滑轮组对高压线的拉力至少需要8000N。
(1)A、B、C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
(2)计算至少需要悬挂的水泥块个数。
(3)在实际操作中共悬挂了25个水泥块,恰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若某段时间内P点移动了20cm,请求出该过程中水泥块所做的功。
04 滑轮相关量的计算
25.(2023秋 义乌市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用1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2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力,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A受到地面水平向右3N的摩擦力
B.物体A受到B的摩擦力是2N
C.滑轮移动的速度是0.1m/s
D.拉力F做功功率为4W
26.(2022秋 余姚市期末)如图所示,竖直固定的测力计下端挂一个滑轮组,滑轮组下端挂有物体B,滑轮组绳的末端通过定滑轮沿水平方向与物体A相连。此时物体A在绳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450N;在物体B下加挂重为60N的物体C后,用水平向右的力F拉动物体A可使其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B上升的速度大小为5cm/s.已知每个滑轮重均为50N,若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g取10N/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00N
B.水平向右的力F的大小为400N
C.物体B所受重力为400N
D.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63W
27.(2022秋 武义县期末)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不计绳重和摩擦,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为竖直方向。用该滑轮组提升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G=80N的重物到高处。用竖直向下的拉力拉绳的自由端,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重物上升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已知在2s 4s内重物上升的竖直高度为2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动滑轮重为20N
B.0 2s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力为40N
C.2 4s内,绳自由端下降的平均速度为2m/s
D.4 6s内,拉力F的功率为100W
28.(2023秋 西湖区期末)如图,分别用甲、乙两种形式的滑轮组把重为50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已知每个滑轮重20N,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
(1)图甲中车对绳子的拉力为 N。
(2)图乙中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N。
(3)若图乙中人在10秒内向右前进了7m,使物体匀速上升2.5m,求在这段时间内人拉绳子做功的平均功率。
29.(2021秋 嵊州市期末)一名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580N的重物,绳自由端的拉力F为200N,重物在60s内匀速上升了10m,不计绳重与摩擦。求:
(1)拉力所做有用功的大小。
(2)拉力的功率大小。
(3)动滑轮的重力。
30.(2022秋 长兴县期末)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通过滑轮组将深井中的物体拉至井口的装置图。已知井深12m,物体重G=6×103N,汽车重G车=3×104N,汽车匀速拉绳子时的拉力F=2.2×103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求
(1)将物体从井底拉至井口的过程中,汽车拉绳子的拉力对滑轮组做了多少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3)汽车牵引力为多少?
31.(2020秋 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是小乐利用滑轮组打捞水下重物的示意图。已知该重物体积为0.018m3、重力为540N,动滑轮所受重力为180N,不计绳重、轮与轴之间摩擦及水的阻力(ρ水=1.0×103kg/m3,g=10N/kg)。
(1)此重物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为了让重物在水中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小乐需提供多大的拉力?拉力的功率为多少?(重物在此过程中未露出水面)
(3)若重物完全出水后继续匀速上升,此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为多少?
(不考虑重物出水前后质量的变化)
05 滑轮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2.(2022秋 杭州期末)如图所示,分别使用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物体,滑轮质量均相等且G动小于G物,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也相等,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个装置所做的有用功为W甲=W乙=W丙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关系为v甲<v乙<v丙
C.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为F甲>F乙=F丙
D.三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η甲>η乙=η丙
33.(2022秋 舟山期末)如图所示,两滑轮采取不同的绕绳方法,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木板上,拉着同一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相同的距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所做的额外功多 B.F1<F2,F2移动距离多
C.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同 D.F1>F2,F1移动距离多
34.(2023秋 江北区期末)如图甲是工人使用升降平台进行高空玻璃幕墙清洗的场景,该平台结构简图如图乙所示。其中吊篮和动滑轮总质量为30kg,吊篮由电动机控制升降。在某次吊升过程中,两名工人及所带工具总质量200kg,20s内吊篮匀速上升4m,电动机对钢丝绳的拉力为750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本次吊升过程中的有用功是8×103J
B.本次吊升过程中的机械效率约为87.0%
C.可以通过减少吊篮和动滑轮的重力来提高该平台使用时的机械效率
D.可以通过增加工人和工具重力来提高该平台使用时的机械效率
35.(2023秋 义乌市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m=12kg,在拉力大小为30N的F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秒钟,并且绳子足够长,此过程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 B.拉力F的功率为6瓦
C.拉力F做功30J D.该过程中有用功为12J
36.(2023秋 义乌市期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重为800N的物体A,动滑轮重为200N。在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F作用下,物体A在10s内竖直匀速上升了2m。在此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上升的速度为0.4m/s
B.滑轮组的有用功为2000J
C.拉力F的功率为100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37.(2023秋 平湖市期末)一个质量为80kg的工人,用如图的装置提升一堆砖。已知装砖的托板重200N,每块砖重100N。当工人匀速提升10块砖时,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滑轮的摩擦和绳重均忽略不计)。则( )
A.滑轮重50N
B.增加运输砖块的数量,装置的机械效率不变
C.至少要提升2块砖,滑轮组才有省力作用
D.此装置的机械效率最高约为84.4%
38.(2022秋 鄞州区期末)如图所示,拉力F为10N,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物体B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B表面足够长);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受到地面水平向左6N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物体B的摩擦力为20N
B.此时拉力F的功率为2W
C.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
D.当拉力F增大到20N时,物体B将向左运动
39.(2023秋 拱墅区期末)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35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7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若工人在5s内将绳子匀速向上拉9m,手拉绳子的拉力的功率为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40.(2022秋 杭州期末)用如图甲的滑轮组提升重200N的物体,已知拉力F为80N,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反映绳子自由端运动的图线是 (A/B),动滑轮重为 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第40题图) (第41题图)
41.(2023秋 绍兴期末)如图是一个定滑轮(质量为3kg)和一个动滑轮(质量为2kg)组成的滑轮组。用该滑轮组在4秒内将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4m,所用拉力F=100N,不考虑绳重和摩擦的影响。
(1)在该滑轮组中滑轮A的作用是: 。
(2)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W。
(3)在提升该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42.(2023秋 吴兴区期末)小红在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表:
次数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74%
2 6 0.1 0.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1)第2次测量中,测力计示数如乙图。由乙图可知拉力大小为 N;第2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整数)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4次实验是用 (填“甲”、“乙”或“丙”)图装置完成的;
(3)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
(4)生活中汽车作为一种“机械”,提高效率对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汽车制造厂用新材料减轻车身重量来提高效率,这种方法运用了实验中 两次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
43.(2023秋 上城区期末)小金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质量为60kg的木箱吊起,木箱在10s上升4m,他所用的拉力F为400N,不考虑摩擦及绳重,求:
(1)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44.(2023秋 宁波期末)工人使用如图所示装置吊装重物。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800W,将重为500N的水泥匀速提升到10m高的位置需要用时15s,若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恒定不变。请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滑轮组的作用是 。
(2)在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多少?
(3)求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大小。
(4)请写出一条提高该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
45.(2023秋 杭州期末)如图,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用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吊起建筑材料,3s内重物匀速上升了3m,图乙是滑轮组工作时拉力F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图像。(忽略绳重和摩擦)
(1)3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m。
(2)3s内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已知提升1500N重物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75%,求动滑轮的重。
06 机械效率的概念
46.(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末)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越大,越省力 B.机械效率越大,做功越多
C.机械效率越大,功率越大 D.机械效率越大,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小
47.(2022秋 余姚市期末)“建设美丽城市,优化市内交通”,宁波市计划建设地铁五号线。地铁的建造过程需要大型机械——盾构机。如图是地铁建设施工挖隧道的盾构机正面,下列关于工作中的盾构机说法正确的是( )
A.做的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做功多的盾构机,功率大
C.延长工作时间,可提高机械效率
D.做功越快的盾构机,功率越大
07 机械效率的计算
48.(2023秋 玉环市期末)在“测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OB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OA:OB=2:3,物块所受重力G为1.4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是2.8牛。则该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
49.(2022秋 西湖区校级期末)质量为m的同一物体,先用滑轮组(如图甲)匀速提升,后沿斜面(如图乙)匀速拉升,两次物体提升高度均为h,两次拉力大小均为0.8mg,斜面长AB=2h,则两次提升物体的机械效率( )
A.η甲>η乙 B.η甲<η乙
C.η甲=η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0.(2023秋 余姚市期末)图甲为某大桥吊装最后一个钢梁实现合龙的情形,图乙是起吊装置的简化示意图。钢梁质量为200t,吊机将它以0.1m/s的速度提升20m,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1.4×106N。求:
(1)图乙中C为 滑轮。
(2)提升钢梁时,拉力F的功率是多少?
(3)此装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08 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51.(2023秋 上城区期末)小金为研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角度的关系”,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将一块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一个斜面,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长s和斜面的高度h。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车的重力G。
③用弹簧测力计将小车从斜面底端匀速拉至顶端,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
④改变斜面的倾斜角度,重复上述实验后,相关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斜面的倾斜角度 小车的重力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s/m 机械效率
1 较小 10 0.2 3.6 1
2 适中 10 0.4 7.01 1 57.1%
3 较大 10 0.6 8.5 1 70.6%
(1)在第一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为 。
(3)斜面的机械效率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
52.(2023秋 临平区校级期末)提高机械效率,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测量滑轮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如图甲、乙、丙所示(每个动滑轮重相同),得到三组实验装置的数据如表所示。
装置 甲 乙 丙
钩码重/N 2 2 4
钩码上升的高度/m 0.1 0.1 0.1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5 1.0 1.7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m 0.2 0.3 0.3
机械效率η 66.7% 待填 78.4%
(1)实验中应 拉动弹簧测力计,实验乙组中待填的机械效率为 。
(2)比较乙、丙组,它们的效率是η乙<η丙,可知影响它们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精准提分】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9 滑轮和机械效率
1.【答案】B
【解答】解:设a球到达高度h时两球的速度v,根据机械能守恒:
3mgh=mgh+(3m+m)v2,
解得 两球的速度都为v=,
此时绳子恰好放松,a球开始做初速为v=的竖直上抛运动,
同样根据机械能守恒:mgh+mv2=mgH,
即:mgh+m()2=mgH,
mgh+mgh=mgH,
则H=1.5h;
故a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为1.5h。
故选:B。
2.【答案】D
【解答】解:A、左侧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为钩码重力+弹簧测力计重力,右侧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为钩码重力+弹簧测力计重力,故A错误;
B、左侧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为钩码重力,右侧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为钩码重力+弹簧测力计重力,故B错误;
C、左侧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为钩码重力+弹簧测力计重力,右侧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为钩码重力,故C错误;
D、左侧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为钩码重力,右侧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为钩码重力,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定滑轮;F1=F2=F3;力的方向。
【解答】解:图中所示滑轮在使用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是定滑轮;定滑轮相当于一等臂杠杆,故定滑轮拉同一重物G,沿三个不同方向,不计一切摩擦阻力,用的拉力大小相等,即F1、F2、F3都等于物体的重力;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不省力。
故答案为:定滑轮;F1=F2=F3;力的方向。
4.【答案】(1)定滑轮;(2)2400J;(3)85。
【解答】解:
(1)提升物体时,A的轴固定不动,属于定滑轮;B和物体一起移动,属于动滑轮;
(2)重物重力:G=mg=80kg×10N/kg=800N,
小科对重物做的功:W有用=Gh=800N×3m=2400J;
(3)动滑轮B的重力:G轮=m轮g=5kg×10N/kg=50N,
由图知,n=5,
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G+G轮)=×(800N+50N)=170N,
拉力端移动距离:s=5h=5×3m=15m,
小科做的功:W总=Fs=170N×15m=2550J,
小科做功的功率为:
P===85W。
故答案为:(1)定滑轮;(2)2400J;(3)85。
5.【答案】(1)等臂;(2)功率;(3)汽车在桥面上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4500N。
【解答】解:(1)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定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由图可知,滑轮A、B的转轴固定,则A、B为定滑轮,定滑轮实际上就是等臂杠杆;
(2)由题意可知,马力是功率的单位;
(3)将4500N的重物,提升10m,
则拉力所做的功:W=Fs=4500N×10m=45000J
拉力的功率为:P===750W,即1马力=750W;
则P总=150×750W=112500W,
速度90km/h=25m/s,
由P===Fv可知,汽车的牵引力为:F===4500N,
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f=F=4500N。
故答案为:(1)等臂;(2)功率;(3)汽车在桥面上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4500N。
6.【答案】(1)图中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2)电梯匀速运动阶段,对重的重力做的功是4.8×104J;
(3)电梯匀速运动时,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拉力的功率是2.2×104W。
【解答】解:(1)图中的滑轮为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由图可知,电梯匀速上升的速度v=2m/s,匀速运动的时间t=8s﹣2s=6s,
由v=得,电梯匀速上升的高度:h=vt=2m/s×6s=12m;
对重的重力:G对重=m对重g=400kg×10N/kg=4×103N,
图中两滑轮均为定滑轮,电梯匀速上升12m,对重下降高度h=12m,
则对重的重力做的功:W对重=G对重h=4×103N×12m=4.8×104J;
(3)电梯匀速运动时,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G对重+F=G轿厢+G额定载重,
额定载重G额定载重=G额定载重g=1000kg×10N/kg=10000N,
故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的拉力:
F=G轿厢+G额定载重﹣G对重=10000N+5000N﹣4000N=1.1×104N。
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拉力的功率:P===Fv=1.1×104N×2m/s=2.2×104W。
答:(1)图中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2)电梯匀速运动阶段,对重的重力做的功是4.8×104J;
(3)电梯匀速运动时,电动机钢丝绳对轿厢拉力的功率是2.2×104W。
7.【答案】D
【解答】解:A、由图可知,绳子的一端栓在柱子上,人在船上拉绳子的另一端,此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与水对船的阻力大小相等;
B、由图可知,绳子的一端栓在桅杆上,人在岸上拉绳子的另一端,此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与水对船的阻力大小相等;
C、由图可知,绳子的一端栓在桅杆上,绳子绕过柱子,人在岸上拉绳子的另一端,此时柱子相当于一个定滑轮,人对绳子的拉力与水对船的阻力大小相等;
D、由图可知,将绳子的一端栓在柱子上,绳子绕过桅杆,人在岸上拉绳子的另一端,此时桅杆相当于一个动滑轮,人对绳子的拉力等于水对船的阻力的一半;
综上所述,D最省力。
故选:D。
8.【答案】D
【解答】解:AB.如图可知,G物=400N,将物体竖直匀速提升1m,甲为省力动滑轮,n=2,F甲===200N;绳端通过的距离s=2h=2×1m=2m;故 AB错误;
CD.乙为费力动滑轮。n=2,F乙=2G=2×200N=400N;绳端通过的距离s=h==0.5m;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9.【答案】A
【解答】解:不计滑轮重和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假设物块与地面的摩擦力为f,
左滑轮为定滑轮,F1处于绳端,所以F1=f;
中滑轮为动滑轮,F2处于绳端,则F2=f;
右滑轮为动滑轮,滑轮、物体匀速运动,滑轮受到向左的力2f等于向右的拉力F3,即F3=2f;
故F2<F1<F3;
故选:A。
10.【答案】C
【解答】解:A.物体在重力方向没有移动距离,重力做功数值为0,故A错误;
B.由2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物体移动的距离为s,拉力移动距离则s拉=2s,拉力做功数值为W=Fs拉=2Fs,故B错误;
C.摩擦力做功数值为fs,故C正确;
D.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使用此滑轮可省力,但不省功,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D
【解答】解:AC、甲图滑轮为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故AC错误;
BD、乙图滑轮为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若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乙所用的力至少为,F===400N,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12.【答案】A
【解答】解: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力,滑轮的转轴光滑,用2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则每根绳子对滑轮的拉力为:F拉'===10N,
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物体B受到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的拉力和A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所以B所受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为:f=F拉=5N,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B受到A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也为5N,物体A向左匀速运动,水平面对物体A还有向右的摩擦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拉A'=f+f地,则物体A受到地面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为:f地=F拉'﹣f=10N﹣5N=5N,
因拉力F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力但省一半的距离,所以拉力端的移动速度(滑轮移动的速度)等于物体A移动速度的一半,即滑轮移动的速度为:v===0.5m/s,
拉力F做功功率为::P=Fv=20N×0.5m/s=10W,
故A错误,BCD正确。
故选:A。
13.【答案】(1)动;改变力的方向;(2)150;48。
【解答】解:(1)由图可知,D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因此D滑轮是动滑轮;C滑轮固定不动,因此C滑轮是定滑轮,其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2)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不计动滑轮、绳重以及滑轮轮轴间摩擦,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绳=(GB+G动)=×(120N+30N)=75N;
物体A匀速运动,则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A所受摩擦力:f=F绳=75N。
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拉动物体A,拉力:F=f+F绳=75N+75N=150N,
物体B在5s内匀速上升的距离h=0.8m,则物体A在5s内匀速移动的距离:s=nh=2×0.8m=1.6m,
拉力做的功:W=Fs=150N×1.6m=240J,
拉力F的功率为:P===48W。
故答案为:(1)动;改变力的方向;(2)150;48。
14.【答案】A
【解答】解:不计滑轮重力和摩擦,左边图中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所以F1=G;
不计滑轮重力和摩擦,中间图中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有2股,故F2=;
不计滑轮重力和摩擦,右边图中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有3股,故F3=;
故选:A。
15.【答案】C
【解答】解:
A、由图知,当用车梯提升重物时,部件①会随重物上升,所以其相当于滑轮组中的动滑轮,故A正确;
B、由图知,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n=4,绳端移动距离:s=nh=4×4m=16m,故B正确;
C、不计摩擦和滑轮自重,提升物体时人对绳子的拉力:F=G=×500N=125N,故C错误;
D、提升物体过程中人拉绳子做功:W=Fs=125N×16m=2000J,故D正确。
故选:C。
16.【答案】C
【解答】解:A、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与拉力和摩擦力两对平衡力的作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滑轮D随物体A一起移动,因此滑轮D是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故B错误;
C、由图可知,n=2,不计滑轮的重及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
F=f=×10N=5N,故C正确;
D、在增大拉力F的过程中,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没改变,所以摩擦力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7.【答案】B
【解答】解:
由图1可知,当m=20g时,VA=10cm3,VB=40cm3,
则ρA===2g/cm3,ρB===0.5g/cm3,
所以ρA:ρB=2g/cm3:0.5g/cm3=4:1;
因为A、B的体积相同,
所以由G=mg=ρVg可得,A、B的重力之比:
GA:GB=ρAVg:ρBVg=ρA:ρB=4:1;
由图2可知,使用的滑轮组中n=2,不计摩擦和滑轮的自重,
要使它们处于静止状态,设方框中挂N个B物体,
则有:N GB=GA,
则N=×=×=2。
故选:B。
18.【答案】D
【解答】解:A、以C为研究对象,C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由于A、B两物体静止,则C也处于静止,则拉力:F拉=Gc=8N,
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动滑轮受到两股绳向上的拉力和C对它向下的拉力作用,则2F=F拉,则:F=F拉=×8N=4N,故绳对O点的拉力为4N,故A错误;
BD、以B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B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A对它的压力,水平方向B受到绳对它的拉力,若水平方向受力要平衡,则B还要受到地面对它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则地面对B的支持力:F支=GB+FA=GB+GA=8N+8N=16N,
地面对B的摩擦力:f=F=4N,
故B错误、D正确;
C、以A为研究对象,A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二力平衡。A相对于B没有运动趋势,则B作用于A的静摩擦力为零,故C错误。
故选:D。
19.【答案】B
【解答】解:
(1)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做的功分别为:
W1=F1s1=(G物+G轮)×2h1=(G物+G轮)h1,
W2=F2s2=(G物+G轮)×3h2=(G物+G轮)h2,
因为h1<h2,
所以W1<W2,故①错;
(2)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相同,
不计绳重及摩擦,由η===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故②正确;
(3)不计绳重及摩擦,
拉力F=(G物+G轮),n1=2,n2=3,
绳子受的拉力分别为:
F1=(G物+G轮),F2=(G物+G轮),
所以F1>F2,使用乙滑轮组比甲滑轮组更加省力,故③正确;
(4)因为W1<W2,且做功时间相同,由P=可知,P1<P2,故④错。
综上分析,②③说法都正确,正确的有两个。
故选:B。
20.【答案】水平向左;20。
【解答】解:物体A置于水平桌面上,装置保持静止,因绳端挂有重物B,则重物B对绳子有拉力的作用,动滑轮对物体A有向右的拉力,使得物体A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所以物体A受到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
因装置保持静止,则绳端的拉力F绳=GB=10N,
由图可知,n=2,不计绳重和滑轮与绳及轴之间的摩擦,把物体A和动滑轮看做一个整体,装置保持静止,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物体A受到摩擦力的大小:f=F拉=2F绳=2×10N=20N。
故答案为:水平向左;20。
21.【答案】12;120;24
【解答】解:(1)由图知,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n=3,
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A所受的阻力:f=F拉=3F=3×4N=12N;
(2)物体A移动距离sA=vAt=2m/s×5s=10m,
滑轮组对物体A做的功WA=F拉sA=12N×10m=120J;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sA=3×vt=3×10m=30m,
拉力F做的功W=Fs=4N×30m=120J,
拉力F的功率为P===24W。
故答案为:12;120;24。
22.【答案】(1)合金;内部结构;(2)1000N;A
【解答】解:(1)钢是含碳量在0.04%﹣2.3%之间的铁碳合金;其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铬和镍,是通过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从而起到防锈作用;
(2)由图知,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n=3,
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F=(G+G动)可得,动滑轮重力:
G动=nF﹣G=3×7000N﹣20000N=1000N;
使用图甲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绳端移动距离s=3h,
由图象知,时间相同时,sA=3sB,所以A是反应绳子自由端运动的图线。
故答案为:(1)合金;内部结构;(2)1000N;A。
23.【答案】(1)两;
(2)小明所用拉力的大小为18N;
(3)拉力的功率14.4W。
【解答】解:
(1)由图知,使用升降衣架时下面的两个滑轮会随所挂衣服一样运动,所以6个滑轮中有两个动滑轮;
(2)由题知,每个滑轮重1N,升降衣架中动滑轮重G动=2N,所挂衣服重G=60N,横梁和衣架总重量G′=10N,
由图知,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n=4,
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的大小:
F=(G+G′+G动)=×(60N+10N+2N)=18N;
(3)由s=nh和W=Fs可得,拉力做的功:
W=Fnh=18N×4×1m=72J,
拉力的功率:
P===14.4W。
故答案为:(1)两;
(2)小明所用拉力的大小为18N;
(3)拉力的功率14.4W。
24.【答案】(1)C;
(2)至少需要悬挂的水泥块23个;
(3)该过程中水泥块所做的功1800J。
【解答】解:(1)由图可知,AB的转轴固定,为定滑轮,C可以左右移动为动滑轮;
(2)每个水泥块的重力G0=120N,
由图知,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n=3,且F1=G,
所以水泥块总重力:
G=F1=F2=×8000N≈2666.7N,
所需水泥块个数:
n==≈23个;
(3)P点移动20cm时,水泥块下降高度:
h=nsP=3×0.2m=0.6m,
水泥块所做的功:
W=25G0h=25×120N×0.6m=1800J。
故答案为:(1)C;
(2)至少需要悬挂的水泥块23个;
(3)该过程中水泥块所做的功1800J。
25.【答案】D
【解答】解:
AB、不计滑轮的摩擦和重力,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则两段绳子向右的拉力与向左的拉力平衡,所以2F拉=F,则A物体对滑轮的拉力F拉=F=×10N=5N;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滑轮对A的拉力也为5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2N,因拉滑轮时,物体B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测力计对B向右的拉力与A对B向左的摩擦力平衡,所以fA对B=F示=2N;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B对A的摩擦力为2N,方向向右,故B正确;
物体A向左匀速运动,同时地面对物体A还有向右的摩擦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拉=fB对A+f地,
所以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地=F拉﹣fB对A=5N﹣2N=3N,方向水平向右,故A正确;
C、因拉力F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力但省一半的距离,所以拉力端的移动速度(滑轮移动的速度)等于物体A移动速度的,则滑轮移动的速度v=vA=×0.2m/s=0.1m/s,故C正确;
D、拉力F做功功率:P===Fv=10N×0.1m/s=1W,故D错误。
故选:D。
26.【答案】D
【解答】解:由题意得:450N=50N+(50N+GB)
即B的重力:GB=550N;
则A物体所受摩擦力为×(50N+550N)=200N;
水平向右的力:F=×(50N+60N+550N)+200N=420N;
因为B上升的速度为0.05m/s,所以A的速度为3×0.05m/s=0.15m/s,
P=Fv=420×0.15=63W。
故选:D。
27.【答案】D
【解答】解:A、由图甲可知,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2,由丙图可知,物体在4s~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拉力FF3=50N,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由F=(G+G动)得,动滑轮的重力:
G动=nF3﹣G物=2×50N﹣80N=20N;故A正确;
B、在0~2s内,物体的运动速度为零,即物体静止在地面上,
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拉力F1=30N,
把动滑轮和重物看成整体,则这个整体受到向下的总重力、向上的支持力以及2股绳子向上的拉力而处于静止状态,
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F支+2F1=G物+G动,
则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F支=G物+G动﹣2F1=80N+20N﹣2×30N=40N,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此过程中重物对地面的压力:
F压=F支=40N;故B正确;
C、已知在2s~4s内重物上升的竖直高度为2m,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nh=2×2m=4m,
所用的时间:
t=4s﹣2s=2s,
则在2s~4s内,绳自由端下降的平均速度vB===2m/s,故C正确;
D、由图丙可知,在4s~6s内,重物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v=nv3=2×2.0m/s=4.0m/s,
拉力做功的功率:P===Fv=50N×4.0m/s=200W,故D错误。
故选:D。
2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甲图中,滑轮的轴的位置固定不变,为定滑轮,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和绳子的摩擦,车对绳子的拉力F甲=G=500N;
(2)图乙中,使用的是一定、一动的滑轮组,n=2,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和绳子的摩擦,
人对绳子的拉力:
F乙=(G+G动)=×(500N+20N)=260N;
(3)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和绳子的摩擦,这段时间内人拉绳子做功:
W总=Fs=(G+G动)h=(500N+20N)×2.5m=1300J,
人做功的功率:
P===130W。
故答案为:(1)500;(2)260;(3)在这段时间内人拉绳子做功的平均功率为130W。
29.【答案】(1)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5800J;
(2)拉力的功率为100W;
(3)动滑轮的重是20N。
【解答】已知:物重G=580N,拉力F=200N,时间t=60s,高度h=10m
求:(1)有用功W有用=?;(2)功率P=?;(3)动滑轮的重G动=?
解:(1)有用功W有用=Gh=580N×10m=5800J;
(2)由图知,n=3,拉力移动距离s=3h=3×10m=30m,
拉力做的总功W总=Fs=200N×30m=6000J,
拉力的功率P==100W;
(3)不计绳重和摩擦,由F=(G+G动)得:
动滑轮重G动=3F﹣G=3×200N﹣580N=200N。
答:(1)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5800J;
(2)拉力的功率为100W;
(3)动滑轮的重是20N。
3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由图知,n=3,
将物体从井底拉至井口的过程中,绳端移动的距离:s=3h=3×12m=36m,
汽车拉绳子的拉力对滑轮组做的功:
W总=Fs=2.2×103N×36m=7.92×104J;
(2)W有用=Gh=6×103N×12m=7.2×104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90.9%;
(3)汽车匀速运动时,受向右的牵引力、向左的绳子拉力和向左的阻力,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牵引力:
F牵=F+f=F+0.1G车=2.2×103N+0.1×3×104N=5.2×103N,
答:(1)将物体从井底拉至井口的过程中,汽车拉绳子的拉力对滑轮组做了7.92×104J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9%;
(3)汽车牵引力为5.2×103N。
31.【答案】(1)此重物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180N;
(2)为了让重物在水中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小乐需提供180N的拉力,拉力的功率为54W;
(3)若重物完全出水后继续匀速上升,此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为75%。
【解答】解:(1)重物浸没在水中,重物排开水的体积:
V排=V=0.018m3,
重物受到水的浮力:
F浮=ρ水V排g=1.0×103kg/m3×0.018m3×10N/kg=180N;
(2)由图知,n=3,拉力端移动速度:
v=3v物=3×0.1m/s=0.3m/s,
不计绳重、轮与轴之间摩擦及水的阻力,拉力大小:
F=(G﹣F浮+G动)=×(540N﹣180N+180N)=180N,
拉力做功功率:
P=Fv=180N×0.3m/s=54W;
(3)不考虑重物出水前后质量的变化,不计绳重、轮与轴之间摩擦,重物完全出水后继续匀速上升时,拉力大小:
F′=(G+G动)=×(540N+180N)=240N,
因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所以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100%=75%。
答:(1)此重物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180N;
(2)为了让重物在水中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小乐需提供180N的拉力,拉力的功率为54W;
(3)若重物完全出水后继续匀速上升,此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为75%。
32.【答案】C
【解答】解:A、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甲、乙、丙三种装置做的有用功都为W有用=G物h,故A正确;
B、从图中可知,甲为定滑轮(n=1),乙为动滑轮(n=2),丙为滑轮组(n=3),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均为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甲=h,s乙=2h,s丙=3h,因此s甲<s乙<s丙,运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关系为v甲<v乙<v丙,故B正确;
C、不计绳重和摩擦,F甲=G物,F乙=×(G物+G动),F丙=×(G物+G动),滑轮质量均相等且G动小于G物,故F甲>F乙>F丙,故C错误;
D、不计绳重和摩擦,甲的有用功与总功相等,机械效率为100%,乙和丙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的功为额外功,W额=G动h,乙、丙两种装置的机械效率η===,则η乙=η丙,故D正确。
故选:C。
33.【答案】C
【解答】解: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分别为:n1=2,n2=3;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1=n1h=2h,s2=n2h=3h,所以F2移动距离多;
不计绳重及摩擦,由F=f可知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分别为:
F1=f,F2=f,
由此可知,F1>F2;
由于不计绳重和摩擦,两图中的额外功都为零,
由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物体的重力相同,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也相同,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同,由W有用=fh知利用两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总功也相同,由η=×100%可知,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同;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4.【答案】B
【解答】解:A、两名工人及所带工具的总重力:G=mg=200kg×10N/kg=2000N,则本次吊升过程中的有用功:W有=Gh=2000N×4m=8×103J,故A正确;
B、由图可知n=4,本次吊升过程中的机械效率:η=====×100%≈66.7%,故B错误;
C、减少吊篮和动滑轮的重力,由W额外=G动h可知,吊篮上升相同的高度时,有用功W有不变,额外功W额外减小,由η===可知,机械效率增大,故C正确;
D、增加工人和工具重力,由W有=Gh可知,吊篮上升相同的高度时,有用功W有增大,额外功W额外几乎不变,由η===可知,机械效率增大,故D正确。
故选:B。
35.【答案】D
【解答】解:
(1)物体A移动距离:sA=vAt=0.1m/s×10s=1m,
由图知,拉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所以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sA=×1m=0.5m,
拉力做的总功:W总=Fs=30N×0.5m=15J,故C错误;
拉力F的功率:P===1.5W,故B错误;
(2)由η=可得有用功:W有=ηW总=80%×15J=12J,故D正确;
由W有=FAsA可得,物体A受到的拉力:FA===12N,
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等于A受到的拉力12N,故A错误。
故选:D。
36.【答案】D
【解答】解:
A、物体A上升的速度为:v===0.2m/s,故A错误;
B、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用=Gh=800N×2m=1600J,故B错误;
C、由图知,n=2,不计绳重和轮与轴间的摩擦,拉力:F=(G物+G动)=(800N+200N)=500N;
拉力端移动距离:s=2h=2×2m=4m,
拉力做总功:W总=Fs=500N×4m=2000J;
拉力做功功率:P===200W,故C错误;
D、动滑轮提升物体A的机械效率:η=×100%=×100%=80%。
故选:D。
37.【答案】A
【解答】解:A、由图可知,n=2,由η====可知,拉力F为:
F===625N,
根据F=(G+G板+G动)可知,动滑轮重为:
G动=nF﹣G﹣G板=2×625N﹣10×100N﹣200N=50N,故A正确;
B、增加运输砖块的数量,由η=====可知,装置的机械效率变大,故B错误;
C、提升2块砖,此时拉力F'为:
F'=(G'+G板+G动)=(2×100N+200N+50N)=225N>200N,故C错误;
D、人的质量为80kg,则绳端的最大拉力F大=G人=mg=80kg×10N/kg=800N,
不计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和钢丝绳子所受的重力,
则最大拉力:F大=(G动+G板+G砖)=×(50N+200N+G砖)=800N,
解得G砖=1350N,
因为每块砖重100N,所以最多能提升砖的数量为13块,
实际能提升的最大砖重:G砖′=1300N,
此时的拉力:F′'=(G动+G板+G砖′)=×(50N+200N+1300N)=775N,
W有′'=G砖′×h=1300N×h,
W总′'=F′'s=775N×2h,
最大机械效率:
η′==×100%≈83.9%,故D错误。
故选:A。
38.【答案】C
【解答】解:A、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物体B受到向右的弹簧拉力等于地面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和物体A对它向左的摩擦力之和,及fB+6N=20N,则fB=14N;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A=fB=14N,故A错误;
B、由图可知n=2,拉力端移动的速度v=2v物=2×0.2m/s=0.4m/s,
拉力做功的功率:P=Fv=10N×0.4m/s=4W,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水平使用滑轮组,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fAs物;
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ns物;
拉力做的总功W总=Fs=Fns物;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70%,故C正确;
D、拉力增大到20N,A将做加速运动,而A对B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不变,所以物体B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即仍然静止,不会向左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39.【答案】252;83.3%。
【解答】解:(1)由图可知n=3,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所以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G+G动)=×(350N+70N)=140N,
拉力做的总功:W总=Fs=140N×9m=1260J,
拉力做功的功率:P===252W;
(2)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83.3%。
故答案为:252;83.3%。
40.【答案】A;40;83.3%。
【解答】解:由图甲可知n=3,则拉力端移动距离s=3h,所以图乙中上面的倾斜直线A是绳子自由端运动的s﹣t图像,而下面的倾斜直线B是物体运动的s﹣t图像;
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重力G动=3F﹣G=3×80N﹣200N=40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83.3%。
故答案为:A;40;83.3%。
41.【答案】(1)改变力的方向;(2)200;(3)90%。
【解答】解:(1)由图可知,滑轮A的位置固定不变,是定滑轮,其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2)由图可知,n=2,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
v绳=nv物===2m/s,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P===Fv绳=100N×2m/s=200W;
(3)不考虑绳重和摩擦的影响,根据F=(G+m动g)可知,重物的重力为:
G=nF﹣m动g=2×100N﹣2kg×10N/kg=180N,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100%=90%。
故答案为:(1)改变力的方向;(2)200;(3)90%。
42.【答案】(1)2.4;83%;(2)丙;(3)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高度无关;(4)1、3。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拉力为2.4N;
第2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η===≈83%;
(2)由表格中第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连接动滑轮的绳子的段数为n===5,即使用的是图丙装置进行的实验;
(3)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提升的高度变大,机械效率不变,即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高度无关;
(4)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的是不同的滑轮组,第3次机械效率低,说明动滑轮的个数增多,机械效率减小;
汽车制造厂用新材料减轻车身重量来提高效率,这种方法运用了实验中1、3两次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
故答案为:(1)2.4;83%;(2)丙;(3)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高度无关;(4)1、3。
43.【答案】(1)所做的有用功是2400J;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解答】解:(1)木箱的重力:G=mg=60kg×10N/kg=600N,
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Gh=600N×4m=2400J。
(2)由图可知n=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75%。
答:(1)所做的有用功是2400J;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44.【答案】(1)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在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2m/s;
(3)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为400N;
(4)增大提升物体的重力(或减小摩擦、减小动滑轮重力)。
【解答】解:(1)由图可知,该滑轮组的作用是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由图可知,n=3,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
v绳=nv物===2m/s;
(3)若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恒定不变,根据P===Fv可知,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大小为:
F===400N;
(4)增大提升物体的重力、减小摩擦、减小动滑轮的重力,都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1)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在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2m/s;
(3)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为400N;
(4)增大提升物体的重力(或减小摩擦、减小动滑轮重力)。
45.【答案】(1)9;
(2)3s内拉力做功的功率是9000W;
(3)动滑轮的重为500N。
【解答】解:(1)由图可知,n=3,3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s=nh=3×3m=9m;
(2)由图乙可知,重物匀速上升了3m的过程中,滑轮组工作时拉力F=3000N,
3s内拉力做的功为:
W=Fs=3000N×9m=27000J,
则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P===9000W;
(3)忽略绳重和摩擦,根据η====可知,动滑轮重力为:
G动=﹣G=﹣1500N=500N。
答:(1)9;
(2)3s内拉力做功的功率是9000W;
(3)动滑轮的重为500N。
46.【答案】D
【解答】解:A、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其大小与机械的省力情况没有关系,故A错误;
B、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其大小与机械做功的多少没有关系,故B错误;
C、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功率表示了机械做功的快慢,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故C错误;
D、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从η=可知,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小,机械效率越高,故D正确。
故选:D。
47.【答案】D
【解答】解:A、根据可知,当盾构机做的总功相同时,有用功越多,则机械效率越高,选项缺条件,故A错误;
B、根据可知,当做功时间相同时,做功越多,则功率越大,选项缺条件,故B错误;
C、工作时间对机械效率没有影响,故C错误;
D、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故D正确。
故选D。
48.【答案】不变;75。
【解答】解:由图可知,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OB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若OA:OB=2:3,则拉力和物体上升的高度之比为2:3,
则杠杆的机械效率:η====75%。
故答案为:不变;75。
49.【答案】C
【解答】解:两次提升物体时,提升物体的高度相同,根据W有=Gh可知,有用功相同;
由图可知,提升物体绳子的条数为2,则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
物体在斜面通过的距离为AB=2h,根据W总=Fs可知,拉力做的总功相同;
由η=×100%可知,两次提升物体的机械效率相等,即η甲=η乙。
故选:C。
50.【答案】(1)动。
(2)提升钢梁时,拉力F的功率是2.8×105W;
(3)此装置的机械效率是71.4%。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提升钢梁的过程中,滑轮C的位置会发生改变,所以滑轮C是动滑轮;
(2)由图乙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2,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绳=nv钢梁=2×0.1m/s=0.2m/s,
拉力F的功率:P===Fv绳=1.4×106N×0.2m/s=2.8×105W;
(3)此装置的机械效率:η=×100%=×100%=×100%=×100%=×100%≈71.4%。
答:(1)动。
(2)提升钢梁时,拉力F的功率是2.8×105W;
(3)此装置的机械效率是71.4%。
51.【答案】(1)55.6%;(2)在小车重力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3)斜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解:(1)W1有=G1h1=10N×0.2m=2J;W总1=Fs=3.6N×1m=3.6J;
η1==×100%≈55.6%;
(2)分析1、2、3次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小车重力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3)使用斜面克服摩擦力做额外功,而摩擦力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故斜面的粗糙程度可能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
故答案为:(1)55.6%;(2)在小车重力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3)斜面的粗糙程度。
52.【答案】(1)竖直向上匀速;66.7%;(2)提升物体的重力不同。
【解答】解:(1)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
乙组中的机械效率:η=×100%=×100%=×100%≈66.7%;
(2)比较乙、丙滑轮组知,动滑轮的重力相同,丙中物体的重力大于乙中物体的重力,乙的机械效率大于丙的机械效率,由于摩擦和绳重都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可知影响它们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提升物体的重力不同。
故答案为:(1)竖直向上匀速;66.7%;(2)提升物体的重力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