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史志荣
电话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
单位
荣成市第六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授课《将进酒》
一、教材分析
《将进酒》是鲁人版《唐诗宋词(选修)》第一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的第一课,是李白的传世之作。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它用精微的语言抒发来自灵魂的情感,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对高尚灵魂的讴歌与向往,做一个纯粹、正直的人,正是教育的根本。《将进酒》的教学,应借助诵读,捕捉意象,品味语言,联系具体的背景,通过想象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愁苦、激愤、狂放等情感变化,加深对李白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态。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在课内诗歌及初中诗歌教学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诗歌阅读鉴赏的简单方法,拥有一定的阅读浅易诗歌的能力。但由于《将进酒》的情感是变化的,所以学生在情感和意蕴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要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明确如何通过诵读感知来触摸诗人情感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问题意识,让他们懂得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能力是最有价值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每位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检测,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准确掌握部分文言词语释义。
2、诵读全诗,整体感知,把握诗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借助诵读,品味鉴赏语言,明确诗歌手法,领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Word文档、PPT演示文稿、音频文件、评价量规以及云平台(或QQ空间、博客)等信息化技术。
1、使用Word文档,运用于“检查预习,巩固基础”环节和“深入研读,品味鉴赏” 环节以及“课堂小结,妙笔延伸”环节。
在“检查预习,巩固基础”环节,采用Word展示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察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准确掌握部分文言词语释义”的完成情况。简单方便,操作性强。
在“深入研读,品味鉴赏” 环节,通过“诵读量规”展示,明确个体朗读的优劣,把握朗读的细节,提升诗歌的诵读能力。
在“合作探究,感悟提升”环节,通过“小组合作评价表”,由组长带领,组内成员间相互制约、提醒,合理且高效合作,完成小组探究内容。
在“课堂小结,妙笔延伸”环节,通过Word文档展示优秀学生文段,给学生很好的示范与鼓励作用。
2、音频朗诵《将进酒》使用于“合作探究,感悟提升”环节。在学生个体对文本情感有充分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名家朗诵,给学生直观的诵读示范及情感的直观冲击,能更深刻体味作者的情感变化与诗风。
3、“云平台”的使用于“课堂小结,妙笔延伸”环节,能保存并展示学生习作,便于学生个体的修改与学生间的学习交流。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对联导入,呈现目标
教师由对联导入,解说目标。
学生齐读目标
PPT展示
检查预习,巩固基础
提问,补充。
学生个体回答问题,其他学生订正。
Word文档
1、课文
2、个人朗读评价量规
诵读文本,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诵读文本,并提出问题:朗读时,你能不能感受到这首诗中浓重的感情?请用一个字概括。
个体自由诵读文本,并梳理诗词主体情感。
PPT展示
深入研读,品味鉴赏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品味鉴赏诗句,找出个人认为意蕴丰富的一句诗并说明理由。
教师在学生解答时,相应进行诵读指导。
自由朗读;
找出意蕴丰富的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有感情的诵读该诗句。
1、PPT展示
2、量规——诵读
合作探究,感悟提升
提出问题并调动学生逐层级地完成问题。
适时小结。
1、梳理情感变化脉络;
2、把握主要情感;
3、明确主旨句;
4、挖掘诗人浪漫主义诗风;
5、诵读诗歌。
1、量规——小组合作评价表
2、音频——《将进酒》朗诵
拓展比较,迁移应用
呈现问题,引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
学生集体回答问题:
1、填空
2、找异同点
PPT展示
课堂小结,妙笔延伸
课堂小结,布置任务
学生课后练笔——“我心中的李白”等。
1、Word文档展示优秀文段
2、云平台(或QQ空间、博客)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一、本教学设计凸显生本教学,重在通过诵读、赏析活动,以问题的形式,积极调动学生思维活动,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等。
1、整堂课,以四步诵读的方式组织教学,重在通过学生个体自由诵读、教师指导诵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个体诵读、整体诵读以及音频示范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每一遍都有目的,有任务地反复读课文,使学生能身临历史情境,直入诗歌深入,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使学生能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作者,体悟情感。
2、在教学环节上,通过“初步感知——整体感知——感悟提升——迁移应用——妙笔延伸”等环节,以及巧妙的问题设置,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原则,引导、调动学生一层层地拨开迷雾,直抵诗人灵魂,完成对本诗的语言鉴赏与情感体悟。
二、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没有本末倒置、舍本逐末,而是依据教学内容的合理穿插与使用。
既不是花样迭出,影响学生沉浸于对文本的探究,冲淡了整体的语文味;也不是单调枯燥,完全使用PPT简单呈现,而是视听结合,PPT与Word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教学效果好。
个人朗读评价量规(20分)
评价项目
评价等级
4
3
2
1
自评
诵读准确度
我能准确无误的诵读本诗。
我能流畅的读完本诗,但有个别错误。
我能诵读本诗但错误较多。
我没有兴趣诵读,没有读完。
诵读技巧
我能根据内容和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正确运用升调、降调、平调,给人抑扬顿挫之感;能处理好语速,很好的传达出作品的情感;正确处理重音。
我能根据内容和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比较正确的运用升调、降调、平调;能较好处理语速,作品的情感表达正确;能较好的处理重音。
我能根据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尝试运用升调、降调、平调,但不够准确;能较好处理语速;对作品的情感表达较正确;能注意到对重音的处理,但不够准确。
我语调把握有较多错误;语速处理不恰当,感情传达有偏差;重音处理不当,致使语意表达错误。
文本理解度
我能准确的理解本诗的内容,并能够很好体味作者的情感。
我能比较准确理解本诗的意思,对作者的情感不太清楚。
我对本诗的理解不太明确,对作者的情感不太清楚。
我不能理解本诗意思,不能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表达
我很好地再现诗文情境,正确体现诗文思想感情,感情真挚充沛,富有感染力。
我能较好再现诗文情境,正确体现诗文的思想感情,感情真挚、充沛。
我能再现诗文情境,较正确体现诗文的思想感情,感情比较真挚、充沛。
我不能很好让听众体会出诗歌情感。
诵读参与度
我积极参与小组诵读,积极评价同组成员的诵读。并对个别句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勇于示范。
我积极参与小组诵读,并积极评价同组成员的诵读。但没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范读。
我积极参与小组诵读,但对其他 同组成员的诵读评价不够。
我参与小组诵读不太主动,没有对其他同学的诵读进行评价。
合计:
通过量规,我知道了我诵读的优缺点,汇总后便于今后完善。
我的优点:
我的不足:
课件18张PPT。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
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检测,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准确说出部分文言词语释义。
2、诵读全诗,整体感知,把握诗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借助诵读,品味鉴赏本诗的语言,明确手法,领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检测预习,巩固基础
——读准字音
——读通诗意 诵读文本,初步感知 深入研读 品味鉴赏 带着你的阅读初体验,进一步朗读诗歌,
寻找:你认为意蕴丰富的一句诗,并说明理由。
用时:4分钟
温馨提示:赏析语句时注意表达规范
(诗句+ 手法+ 具体分析+ 情感意蕴)14岁 立志“济苍生,安社稷”
24岁 离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42岁 入长安,供奉翰林
44岁 被排挤 “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爆发,入永王幕府
56岁 兵败,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
61岁 因战事再次请缨,因病半道而还
62岁 卒李白主要经历新的发现——
诗歌中作者情感是变化的,试梳理其脉络。
(可分别用一个字或词概括) 合作探究 感悟提升1、注意正确运用升调、降调,给人抑扬顿挫之感。
2、注意正确处理重音,找准需重读的字。
3、注意处理好语速,很好的传达出诗歌的情感。
4、正确体现诗文的思想感情,感情真挚、充沛,富有感染力。诵读指导: 李白豪迈的诗风在这首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请概括说明。 合作探究 感悟提升总结:
大胆的夸张手法的运用
情感的大起大落 当堂测练
1、这首诗的基调是____。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是发展变化的,开头四句写__,一落笔就写楚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___,“钟鼓”以下六句写 愤激 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___之情。
2、本诗的主旨句是:______,__ 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态度。
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夸张手法的运用,如 ____ ___; 等。
4、古代诗文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李白:“ ,千金散尽还复来。”苏轼:“哀吾生之须臾, 。”愤激悲欢狂放钟鼓馔玉不足贵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朝如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但愿长醉不复醒天生我材必有用羡长江之无穷 拓展比较 迁移应用
思考探究:比较《将进酒》主旨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与《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李白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诗风雄奇豪放,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课堂小结 妙笔延伸 酒中
乾坤荡荡,
诗里
皓月汤汤。我们的生花妙笔,我们的读写天地(参考题目) 1、我心中的李白??2、李白,我想对你说??3、李白的狂放与寂寞??4、与李白共谋一醉??5、“不足贵”“不愿醒”的背后??6、酒中窥李白课堂小结,妙笔延伸 我心中的李白
46.7 于君艺
长安酒家无眠,你醉得酩酊,待到天明便要离开,从此长安一切便成过眼云烟。
夜何如?夜未央。纵有贵妃研磨,力士脱靴,但这琼楼玉宇的蜃楼,王臣妃子间的眼波暗动,如绳索越绑越紧。
愿同饮否?月无声。花间浊酒,对影三人,古来圣贤皆寂寞,何必拘泥世俗纷扰而背离了本心。
撑舟独行?波粼粼。因为懂得逝者如川,朝丝暮雪,所以今朝有酒今朝醉,醉于青山绿水间。
想到这,仰天大笑出门去,从此行扁舟,赏垂柳,天高任鸟飞。任凭这盏金樽摇曳千载,这朵青莲飘荡了千年: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寄李白
46.7 张雪莲
时空阻隔,古今异代,山遥水渺,千年的风雪,百年的飘摇,你那伟岸的身影依然屹立在历史的空间中,听凭世人无尽的赞言。
自认学识浅薄,读不懂你诗中含蓄的深意,也能微微感悟到你诗中淡淡的情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你的自信;“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你的狂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你的乐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你的傲岸;“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是你的鞭挞。在历史的片集中,你留下的诗句都化作世间最美的色彩,一点一画涂抹在中国诗坛上。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你的向往吧?可是近观你的一生,伟大、荣耀,诗圣头衔的背后,不得意恐怕更多吧?可怜可悲可叹,你的一生有这样多的不得志、不如意,但你依然是世间千万年出现一次的奇才,是中华史上最壮丽辉煌的篇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半个盛唐。”记得一个这般失意却豪迈的你,记得一个这般落拓却傲然的你,在仕途的坎坷中走过,在唐朝的兴盛中走过,也在诗歌的文坛里走过,潇洒如你,浪漫如你。
李白,你从未离开,跨越千年,你屹立不倒。
我心中的李白
46.7 车豪
李白,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天才。认识他,诵读他,感受他。从小到大的学路上,贯穿着他的流溢——时而忧愁思乡,时而贬谪凄凉,时而发奋进取,时而散发扁舟。他飘逸豪放的诗风让人觉知他的率性;文章通读,一泻千里,不留停顿,舒畅自然,可以觉知他的情怀。
李白,乱世洒脱,诗舞千秋。
小组合作评价量表
组
组长
组员
讨论主题
组长评价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领导能力
组长根据组员特点合理分工,且分工明确;组长具有很高的协调沟通能力,使讨论在热烈有效地氛围进行;组长能根据讨论内容合理引导,将讨论引向目标,得出结论。
组长根据内容合理安排工作;组长能引导组员得出结论;能引领组员进行沟通合作,讨论目标能完成大部分。
小组成员分工有不明之处,勉强能将讨论进行下去,得出结论;沟通与合作不多。
小组缺乏分工,出现一人包办现象;组员之间讨论无法继续进行,无法得出结论。
责任感
组长能调动监督所有组员完成交流任务;耐心帮助组员解决讨论中产生的困难;对消极组员进行快速引导,督促他们参与讨论。
组长能完成分内任务,使讨论顺利进行;组长起到监督沟通协调的作用;对消极组员进行合理引导。
组长能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只是在帮助同学等方面还有欠缺。
组长未能引导组员积极参与;组员之间出现分化,未起到监督引导作用。
合作评价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合作能力
成员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竞相完成合作任务。各成员出色完成自己任务。
各成员能完成自己任务。小组成员能较好开展合作学习,合作任务能按时完成。
任务仅被小组中一半的成员分担,参与小组活动时有相互推诿现象。
各成员不能很好完成分工,小组成员排斥合作性学习,不参与合作。
交流能力
善于发表个人观点,表达流畅明确,思维缜密; 语言有说服力。
能明确发表自己观点;表达明确,思维顺畅。
能基本阐明自己观点;能听取别人观点;与他人有讨论。
不能说明自己观点;听不明白别人观点;不参与到讨论中来。
小组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组讨论中的值得借鉴之处:
小组讨论活动中需改进之处:
小组成员简要总结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组员A
组员B
组员C
美文欣赏
幸有李白
酒入豪肠
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 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同样的是诗人惜诗人,余老的这几句豪句,可说是对李白最好的赞誉。当年这位号称“谪仙人”的光耀依然万丈地映射着诗国,达旷千古。
可不幸的是,这一耀目的巨星实在太耀目了,灼伤了一些这个时代妒者的目光。成名,最易的是灭其光耀而蹂之脚下。于是,谤声四起,向这颗巨星射来。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几千年来有多少人不曾试过。韩愈就评过这类丑角:“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哪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相遥望。"每一个的他们都兴盈而来,败兴而返,甚至引火自焚。
还是让我对今日的蚍蜉说几句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作为历代文人的准则。云李白急功近利、一生追逐功名的人,他们自己可曾想过,中国的文人中,有几个不求功名二字,以济天下苍生。“当仕则仕,不以为嫌。”苏轼选择了出仕。今人陈省声对吴文俊说:“你读的书不少了,你该还债了。”这是作为一个文人的责任良知。
他能做什么?他一生劳碌,辗转于大唐朝野之间。出仕,也仅作为一个文学侍臣。他不满于其中,他满腹的经纶还需要更大的空间为之舒展。于是他辗转于官场,以期望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志实现。可昏君佞臣只能让他“大道如青天,我独不能出”而去,带着一汪江水,一轮明月行吟而去。
他还做过什么?在那个朝廷,他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文才换取功名利禄,只要他多为皇帝佞臣献些媚词,可他守住了文人的良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他有着傲王侯的骨气和胆量,他借着醉意,叫高力士脱靴,呼杨贵妃研墨。在文武威严的朝中,在皇帝老儿面前指手划脚。问古今几何?到这里,他一生的仕途也完结了。“安能折眉摧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已放鹿名山去了。
他也救过郭子仪一命——这个平定了安史之乱的将领。
他年少时还仗义剑杀仗势欺人的富豪而外逃。
够了,他追求名吗?他的诗才文采耀照千古,哪需政治上的边角!他追求利吗?对于一个“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他,要钱何用?那么,他是为了什么?
为了那些高高在上的人所不知的黎民百姓!为了守住一个文人的良知!
幸有李白,盛唐的诗坛才有序而雄浑。他象一措主峰,引导着唐诗这片峰岭直贯云天。直到今天,这片峰岭还让人顶膜朝拜,钦慕不已。
幸有李白,江山明月才变得如此情多娇。床头的月光,他停杯相问。他举杯相邀,“对影成三人”。甚至,明月是他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们甚至将他的死也传说为水中捞月堕井而亡。他就是那一轮明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他的光耀旷达千秋。
幸有李白,盛唐的韵致才如此的淋漓酣畅。我敢说,盛唐时的人是中国历史上最自信的人物。“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的诗使唐人的自信心达到了顶峰,他的浪漫主义情调感染着每一个人。没有他,不可想象盛唐的沃土上会出现怎样的荒芜……
幸有李白,幸有东方古国文明!
在这个没有诗人的年代,对于那些叫嚣着的蚍蜉们,我只愿摊开一卷李白的诗稿:好了,且去罢。我也还要借杜甫的口告诫他们:“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
在这个没有诗人的年代,还好,我们幸有李白。
寻李白
余光中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检测预习,巩固基础——红色为检测字音,蓝色为解释词义。
将( )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 )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 )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 )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 )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 )欢谑(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 )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