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卢友涛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莒南县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京口北固亭怀古》信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辛弃疾的一篇宋词,用典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大量使用典故是辛弃疾作品的特色,教学时要给学生仔细讲解典故的来由和意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分析
对典故的理解有难度,主要因为一些典故里涉及的人物和事件里现在比较早。
三、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诗歌。
2、品读语言,把握用典的深意。
3、体会词人爱国忧时的情怀与博大胸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ppt课件。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初读环节,品味环节,深味环节,使用课件进行教学。
3、通过课件展示,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典故的内涵,进而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效果不错。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环节
结合ppt图片
?
展示
出示目标
ppt展示
学生诵读
?展示
讲授环节
出示带有问题的课件与相关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在初读-再读-品味-合作探究-拓展的要求通过课件展示。
学生分组讨论
?展示
探究环节
?利用课件展示问题与提示
?分组讨论探究
?展示
?
?
?
?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课通过对学情的调查,明确典故的理解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我在设计时,采用诵读与谈论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初读--再读--品读三个环节,逐层深入,在初读中疏通词义,在再读中概括人物事迹在品读中结合重点字词斟酌典故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探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辛词用典的特点和目的,在拓展中进一步认识辛词的性情与胸怀。通过课件与多媒体的辅助,如利用课件随时投放投背景知识。学生对典故的理解较快较准确
课件18张PPT。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莒南第一中学 卢友涛1、朗读,背诵诗歌。
2、品读诗词,把握用典的深意。
3、体会词人爱国忧时的情怀和博大胸襟。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学 习 目 标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初读
读准字音
读准句读
初知情感
解释下列字词:
1、寻常_________ 2、草草_________
3、可堪__________ 4、赢得 ________
5、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常,普通草率怎堪,哪堪落得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倒词现象.读准节奏 注意韵脚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u),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u)。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u)。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u)。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u)。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u)。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u)。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ou)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背景简介 南宋高宗开禧元年,当时辛弃疾任镇江知府。当时韩侂(tuō)胄(zhòu )当权。他想用北伐做幌子来笼络时人,来提高自己的威望,扩大自己的势力。辛弃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65岁的高龄来镇江任职,镇江是一个军事重镇,他本以为到这里可以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韩韩侂(tuō)胄(zhòu )只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毫无北伐复国之意。在这种情况下,辛弃疾深感失望与气愤,登临北固亭,览景抒怀,写成了这首千古名篇。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再读
要求:
边读边勾画诗人登北固亭追述了哪些历史人物?并简要的概括事迹。词人登上北固亭看到了那些历史人物,并结合注释概括事件。孙权始置京口,建立吴国政权刘裕京口成功北伐,建立刘宋政权刘义隆草草北伐,仓皇北顾佛狸南追宋军,建立行宫廉颇虽老能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品读
要求:
词人追述这些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抓住关键、词句,仔细揣摩)词人追述这些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抓住关键、词句,仔细揣摩)
英雄、风流、无觅敬仰,遗憾寻常、气吞万里如虎
想当年赞美、敬仰、遗憾草草、仓皇、北顾劝诫统治者不要草率出兵北伐。神鸦社鼓人民麻木,统治者忘记北伐,词人担心忧虑凭谁问满腔悲愤与无奈思考,作者在文中使用典故的意图和效果?用典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委婉含蓄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有人认为,《永遇乐》一词“觉用事多”,即辛词用典多,是个缺点;但杨慎认为,《永遇乐》代表了辛词最高成就,那么你是怎样认为的?
提示:1、从本词题材来看。
2、从典故内容来看,合作探究1、从题材来看,怀古诗,必定怀古人古事古迹,必定用典。
2、从内容来看,并无重复之嫌,相反,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典故就不能完整的表达词人的情感。同时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内容,意境开阔。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语评“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即指辛弃疾的词出自至性真情,能创造阔大的意境,能表现高洁的襟怀和远大的志向《京口北固亭怀古》很好地诠释了王国维的评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 辛弃疾
千古_______,英雄_______________.
舞榭______,风流___________________.
斜阳______,_______,人道______________.
想____,________,气吞______________.
元嘉____,________,赢得___________.
四十三________,烽火____________.
可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诵指导 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比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比较阅读相同点:
①内容上:均借某地怀古
②意境上:均雄浑壮阔(豪放派)
③主旨上:均怀古伤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不同点:
①苏轼:风格开阔明朗,旷达乐观。(抒情直抒胸臆)
②辛弃疾:风格含蓄蕴藉,激愤沉郁,读来心情更沉重。(抒情多与典故结合) 这首词运用典故抒怀讽今。对孙权、刘裕的赞扬,慨叹英雄难觅,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佗胄草率冒进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一个报国无门者、一个大英雄泣血的内心独白!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首伤今之作!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课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