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回顾本单元课文,交流与鲁迅有关的资料。
学过的课文
与鲁迅有关的资料
《少年闰土》
《好的故事》及其阅读链接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野草》
《鲁迅的小故事和名言》
……
为别人想得多
为自己想得少
……
甘愿为民牺牲
憎恶黑暗社会
我对鲁迅的了解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背景资料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主要作品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等。
走近作者
02
03
朗读诗歌,梳理内容
结合资料,感受形象
再读诗歌,体会写法
壹
贰
叁
壹
朗读诗歌
梳理内容
学习提示一:
1、自由朗读全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合理停顿。
2、思考: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1、自由朗读全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合理停顿。
朗读诗需注意:
①关注标点的停顿。
②关注诗行及诗节之间的停顿。
③读出诗歌语言的停顿。
2、思考:
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第一节
第一至第四节
第五至第七节
有两种人
两种人的不同态度
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贰
结合资料
感受形象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肉体生存
精神死亡
生命结束
精神永存
结合资料,感受形象
虽生尤死
虽死尤生
结合资料,感受形象
鲁迅是哪种人呢?你从哪句读出来的?一边读一边圈画有关语句,并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虽生尤死
虽死尤生
结合资料,感受形象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
甘于奉献
结合资料,感受形象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补充资料:据不完全统计,鲁迅一生接待过 500 多名来访青年,亲自给青年回信达3500 多封。
关爱青年
对比
骑
俯
有声叫唤
无声作牛马
自我吹嘘,欺压人民
默默无言,甘于奉献
更衬托出鲁迅先生的谦卑
结合资料,感受形象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做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野草·题辞》
结合资料,感受形象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地火”是指黑暗的旧社会,反动派的迫害。
地火将烧尽野草,但鲁迅却说“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一个乐观勇敢、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鲁迅。
结合资料,感受形象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鲁迅先生勇于斗争的精神就像野草一样,是烧不尽的。
鲁迅为了写作曾用过 100 多个笔名。正如
白居易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结合资料,感受形象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鲁迅病中还在写作,他想唤醒更多的民众。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结合资料,感受形象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结合资料,感受形象
许多人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结合资料,感受形象
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远僻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巴金《悼鲁迅先生》
结合资料,感受形象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
结合资料,感受形象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毛泽东
我们再看看另一种人,他们做了什么?
人民是怎么对待他们的?结果又如何?
结合资料,感受形象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反动派的暴行
人民的仇视
反动派的下场
叁
再读诗歌
体会写法
再读诗歌,体会写法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虽生尤死
虽死尤生
特色一:前后对比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再读诗歌,体会写法
特色二:开头总领
再读诗歌,体会写法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导致
所以
特色三:前后呼应
前后呼应,内容清楚。对应着写结果,又不急于先说出结果,先分别列出两种人的不同做法,再将结果一一揭示,这样的表达更扣人心弦,发人深思。
再读诗歌,体会写法
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
“有的人”不单单指鲁迅,还包含
了像鲁迅一样有气节、有精神、有脊梁的人,他们能为人民奉献一切。
再读诗歌,体会写法
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
“有的人”
过去:
现在:
是梅兰芳、张思德、刘胡兰……
是 2020 年抗疫战中无私无畏的白衣天使、志愿者们,是驻守边疆、保卫祖国的士兵们,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消防员战士们……
特色四:以点带面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类文阅读-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悼鲁迅先生(节选)
巴 金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成了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 ) 汇集——( ) 渺小——( )
2.“一个不幸的消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全中国人民 的心情。
4.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所以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还要 。
5.为什么鲁迅先生的逝世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填补的损失?请用“ ”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6.请写出一句鲁迅先生的名言。
参考答案
1.示例:热闹 分散 巨大 2.鲁迅先生逝世了
3.比喻 悲痛
4.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斗
5.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
6.示例: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活在人类的心里(节选)
王鲁彦
在千万个悲伤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正当黄昏朦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凄的光的时候。
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或无声的欷觑(xī xū),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只有鲁迅先生。
每次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他站住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的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着他的语言。
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只有鲁迅先生。
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 ( )
(2)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 )
2.第一自然段破折号后面的语句告诉我们
。
3.用“ ”画出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互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是什么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是什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4.短文第五自然段是对鲁迅的 描写。
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1)抑扬顿挫 (2)慷慨激昂
2.鲁迅逝世的时间;也写出了鲁迅的逝世使天地为之动容。
3.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鲁迅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同黑暗作斗争,为人民谋幸福,所以人民群众欢笑;而鲁迅的逝世又使人民群众哀伤。
4.外貌
5.表达了对鲁迅的敬佩以及对鲁迅逝去的悲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优翼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读诗歌,将诗歌读流畅。2.再读诗歌,要求: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
明确:第1小节写了哪两种人;第2~4小节写出了这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第5~7小节写出了人民对这两种人的不同态度。
3.教师指导学生划分朗读节奏(课件出示),指导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1小节,指名轮流读第2~4小节,自由读第5~7小节。)
4.自由朗读。
三、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1.默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对比的写法。第2~4小节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第5~7小节对比的是人民对有的人的不同态度。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2.(课件出示插图和文字)小组对比朗读,交流探讨:
(1)“有的人”指的是哪两种人?这两种人本质的不同是什么?(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2)对这两种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学生自由说一说)
小结:是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人民更痛恨、鄙视、憎恶……
四、借助资料,自主探究,感受鲁迅形象
1.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3篇课文及课外资料,围绕“诗题叫‘有的人’,如果没有副标题和学习提示,你能借助资料,读出其中一种人就是指鲁迅先生这样的人吗?从哪里读出来的”这一问题展开学习。
2.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推选代表汇总。预设:
(1)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借助鲁迅《自嘲》一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及其名言“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来理解,感受鲁迅一心为民,甘愿为民牺牲的精神。)
(2)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借助鲁迅的散文诗集名字——《野草》来理解)
(3)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借助前面所学课文及他人对鲁迅的评价来理解,感受鲁迅关心劳苦大众、为别人想得多而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4)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借助前面所学课文及随文补充的资料来理解,结合其逝世当天的情景,体会“人民永远记住他”所表达的情感。)
3.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全班齐读这首诗,表达出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情感。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