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及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
B.冬天严禁在窗门紧闭的室内用煤饼炉取暖,因为生成的CO、SO2等容易引起中毒
C.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D.氯气泄露时,应用蘸有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疏散到安全地带
2.下列化学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Na2O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氧化镁用作耐火材料
C.利用NaHCO3治疗胃酸过多
D.FeCl3溶液可用于刻制印刷铜电路板
3.实验室中下列实验药品的保存和事故处理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慎把浓硫酸沾在手上,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B.少量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C.氢氟酸、浓硝酸、氯水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漂白粉应密封保存
4.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SO2、SO3、CO2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氨气均为电解质
D.氨水、漂白粉、氢氟酸、小苏打均为纯净物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水溶液导电性良好,所以氯气是强电解质
B.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
C.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它一定被还原
D.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6.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A.Na2CO3 B.NaHCO3 C.Fe2O3 D.CO2
7.下列现象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 )
A.向豆浆中加入石膏制得可口的豆腐
B.蒸发饱和食盐水析出氯化钠晶体
C.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得到红褐色透明的分散系
D.氢氧化铁溶胶、淀粉溶液、云雾等均具有丁达尔现象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NA个水分子
B.常温常压下,28gCO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NA
C.如果11.2LN2中含有n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一定为2n
D.1mo1/L的AlC13溶液中,C1﹣离子的数目为3NA
9.实验室常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NaNO2+NH4Cl═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NO2是氧化剂
B.每生成1mol 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D.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0.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A.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 B.
稀释浓硫酸
C.
制取氨气 D.
称取NaOH
11.在强碱性的无色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H4+、Na+、NO3﹣、Cl﹣ B.K+、Ba2+、Cl﹣、NO3﹣
C.K+、Na+、H+、SO42﹣ D.Na+、Cu2+、Cl﹣、NO3﹣
12.实验室需要配制0.1mol/LNaOH溶液48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1.92g
B.将NaOH固体在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后立即倒入容量瓶中并进行定容
C.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高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CO2:Ca2++H2O+CO2═CaCO3↓+2H+
B.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O2﹣+2H+═H2O
C.碳酸钡与盐酸反应:BaCO3+2H+═Ba2++CO2↑+H2O
D.将氯气通入碱溶液中:Cl2+OH﹣═Cl﹣+ClO﹣+H2O
14.图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SO2和H2O B.CO2和NaOH溶液
C.NH3和H2O D.NO和H2O
15.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断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C.Fe与稀HNO3溶液、稀H2SO4溶液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两反应均为置换反应
D.加热分别盛有氯化铵和碘的两支试管,试管底部固体均减少,说明二者均发生升华
16.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5.0g,与足量氯气反应,共用去0.1mol氯气,则该合金可能的组成是( )
A.铝和铁 B.锌和铜 C.钠和铝 D.钙和铜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H2 ②铜 ③酒精 ④CO2 ⑤H2SO4⑥Ba(OH)2
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 ⑧氨水 ⑨HCl ⑩Al2(SO4)3
(ⅰ)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
(ⅱ)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化工生产中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ⅰ)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分类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 .
(ⅱ)“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若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有气体产生的一个离子方程式: .
19.研究SO2、NOx等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NO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①NOx能形成酸雨,由NO2形成的酸雨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有 .
②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的高温会引发N2和O2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①在含硫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起到固硫的作用,燃烧过程中,硫元素转化成其最高价态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②下列物质中,可用于吸收烟气中的SO2的是 (填序号).
a.Na2CO3 b.H2SO4 c.NaHSO3 d.NH3H2O
(3)取某空气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液,其中所含的离子及其浓度如表:
离子 K+ Na+ NH4+ H+ SO42﹣ NO3﹣ Cl﹣
浓度/molL﹣1 4×10﹣6 6×10﹣6 2×10﹣5 a 4×10﹣5 3×10﹣5 2×10﹣5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a= mol/L.
20.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的复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剂,可能含有钠、镁、钙、铁等元素.某同学为了确认其中的金属元素,取部分该制剂作为试液,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溶液pH=4时,Fe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现象1 (填“能”或“不能”)确定该试液中含有Na+.
(2)现象3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
(3)溶液A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 .
(4)根据以上实验,可以推断出此葡萄糖酸盐的复合剂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 .
21.A、B、C、D均为中学所学的常见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ABCD.
(1)若A、D的水溶液均呈酸性,且D为强酸.
①则A、D分别为A: ,D: .(填写化学式,下同)
②简述检验B物质的方法 .
③写出D的浓溶液和Cu在加热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
(2)若A金属,D为强碱,则
①C的化学式为 ,等物质的量的B和C中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 (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②在C→D的化学反应中,还原剂是 ,1摩尔C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图1置研究硝酸的性质.
实验一:甲组同学用图一装置来证实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
(1)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为 .
(2)加入硝酸的操作:应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 活塞A,然后从右管的漏斗中向U形管中逐渐注入稀硝酸.当注满后,应 活塞A,此时观察到的现象 .待反应一会后若打开活塞A,观察到的现象为 .
(3)若要收集NO气体,如图2收集装置中合适的是(填序号) .
(4)在100mL混合溶液中,HNO3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mol/L、0.1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实验二:乙组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完成浓硝酸与铜的反应
(5)乙组同学发现实验室里有几瓶浓硝酸呈黄色,请用简单的文字和方程式解释这种现象 .
(6)同学们发现浓硝酸与铜反应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NO2气体所致.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3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多选不给分)
①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②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③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2015-2016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及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
B.冬天严禁在窗门紧闭的室内用煤饼炉取暖,因为生成的CO、SO2等容易引起中毒
C.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D.氯气泄露时,应用蘸有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疏散到安全地带
【考点】绿色化学.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A、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SO2等气体和颗粒物;
B、煤中含有硫元素;
C、生石灰是干燥剂,能吸水,不能吸收氧气;
D、肥皂水呈碱性,可与氯气反应降低毒性.
【解答】解:A、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SO2等气体和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故A正确;
B、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煤不完全燃烧生成CO,CO、SO2等容易引起中毒,故B正确;
C、生石灰是干燥剂,能吸水,但是不能吸收氧气,所以加入生石灰不能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故C错误;
D、肥皂水呈碱性,可与氯气反应降低毒性,所以氯气泄露时,可用蘸有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疏散到安全地带,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难度不大.
2.下列化学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Na2O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氧化镁用作耐火材料
C.利用NaHCO3治疗胃酸过多
D.FeCl3溶液可用于刻制印刷铜电路板
【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A.Na2O与二氧化碳或水反应不生成氧气;
B.MgO的熔点很高;
C.NaHCO3碱性较弱,对人体没有腐蚀性,能与盐酸反应;
D.FeCl3溶液中的铁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Cu反应.
【解答】解:A.Na2O与二氧化碳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水反应不生成氧气,Na2O不能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Na2O2与二氧化碳或水反应生成氧气,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故A错误;
B.MgO的熔点很高,可以用作耐火材料,故B正确;
C.NaHCO3碱性较弱,对人体没有腐蚀性,能与盐酸反应,所以可以利用NaHCO3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
D.FeCl3溶液中的铁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与Cu反应,FeCl3溶液可用于刻制印刷铜电路板,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与用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钠的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的性质、Mg的化合物的性质、铁的化合物的性质等,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3.实验室中下列实验药品的保存和事故处理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慎把浓硫酸沾在手上,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B.少量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C.氢氟酸、浓硝酸、氯水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漂白粉应密封保存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B.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又钠的密度比水略小,故钠保存在煤油中,或用石蜡密封保存;
C.氢氟酸不能盛放在玻璃瓶中,浓硝酸、氯水存放在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易和水、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解答】解:A.在实验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先用抹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A正确;
B.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又钠的密度比水略小,故钠保存在煤油中,或用石蜡密封保存,故B正确;
C.二氧化硅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氢氟酸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盛放在玻璃瓶中,浓硝酸、氯水见光易分解,需放在棕色玻璃瓶中,因浓硝酸、氯水具有强氧化性,需放在带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故C错误;
D.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导致变质,应该密封保存,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药品的保存和事故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的方法,注意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确保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该题需了解所储存物质的特性,选择正确的保存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4.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SO2、SO3、CO2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氨气均为电解质
D.氨水、漂白粉、氢氟酸、小苏打均为纯净物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A.酸性氧化物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B.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为胶体;
C.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
D.同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
【解答】解:A.SO2、SO3、CO2均可以和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都为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
B.稀豆浆为胶体,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故B错误;
C.烧碱、冰醋酸溶于水电离出离子,溶液导电均为电解质,四氯化碳、氨气不能电离出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
D.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氢氟酸为H ( http: / / www.21cnjy.com )F的水溶液、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都是混合物,小苏打为NaHCO3均为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物质组成、物质名称等知识的分析判断,电解质、胶体概念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水溶液导电性良好,所以氯气是强电解质
B.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
C.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它一定被还原
D.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A.氯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B.NaCl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电离;
C.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是降低;
D.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解:A.氯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NaCl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电离生成Na+和Cl﹣,故B错误;
C.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是降低,因此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故C错误;
D.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侧重于电解质及电离的条件、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难度不大,注意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6.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A.Na2CO3 B.NaHCO3 C.Fe2O3 D.CO2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
【分析】物质中即与酸反应又与碱反应的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特殊的单质(Al、Zn、Cl2、S、Si 等)、两性化合物(ZnO、AI2O3、Al(OH)3 等)、弱酸的酸式盐(NaHS、NaHCO3等)、弱酸的铵盐(NH4)2 CO3等)、部分化合物(SO2、NO2等)、氨基酸等,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是两性化合物.
【解答】解:A、Na2CO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氢氧化钠反应不反应,故A不符合;
B、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B符合;
C、Fe2O3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C不符合;
D、CO2和盐酸不反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D不符合;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应用,明确两性物质与强酸和强碱的反应特征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
7.下列现象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 )
A.向豆浆中加入石膏制得可口的豆腐
B.蒸发饱和食盐水析出氯化钠晶体
C.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得到红褐色透明的分散系
D.氢氧化铁溶胶、淀粉溶液、云雾等均具有丁达尔现象
【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
【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利用胶体的制备和具有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加入电解质能发生聚沉,通电会发生电泳现象.
【解答】解:A、向豆浆中加入石膏制得可口的豆腐,利用了胶体聚沉的性质,石膏是电解质能使胶体发生聚沉,故A正确;
B、溶剂减少,溶质析出,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与胶体无关,故B错误;
C、牛奶是胶体,当光线通过会产生丁达尔现象,出现光亮的通路,故C正确;
D、氢氧化铁溶胶、淀粉溶液、云雾等均为胶体,故均有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问题,题目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NA个水分子
B.常温常压下,28gCO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NA
C.如果11.2LN2中含有n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一定为2n
D.1mo1/L的AlC13溶液中,C1﹣离子的数目为3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标况下水为液态;
B、求出CO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CO为双原子分子来分析;
C、氮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
D、溶液体积不明确.
【解答】解:A、标况下水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分子个数,故A错误;
B、28gCO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CO为双原子分子,故含2NA个原子,故B正确;
C、氮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故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则阿伏伽德罗常数不一定为2n,故C错误;
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9.实验室常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NaNO2+NH4Cl═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NO2是氧化剂
B.每生成1mol 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D.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A、化合价降低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B、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来确定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化合价降低元素在反应中被还原;
D、化合价升高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化合价降低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解答】解:A、反应NaNO2+NH ( http: / / www.21cnjy.com )4C1═NaC1+N2↑+2H2O中,NaNO2中N的化合价从+3价降为0价,NaNO2是氧化剂,故A正确;
B、反应NaNO2+NH4C1═NaC ( http: / / www.21cnjy.com )1+N2↑+2H2O中,化合价升高值=化合价降低值=转移电子数=3,即每生成1mol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B错误;
C、NH4C1中的氮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为0价,所以NH4C1中的氮元素被氧化,故C错误;
D、反应NaNO2+NH4C1 ( http: / / www.21cnjy.com )═NaC1+N2↑+2H2O中,NaNO2中N的化合价从+3价降为0价,NH4C1中的氮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为0价,氮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以及电子转移知识是重点,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难度不大.
10.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A.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 B.
稀释浓硫酸
C.
制取氨气 D.
称取NaOH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实验评价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转移液体,应注意液体外流;
B.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
C.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法收集;
D.氢氧化钠应放在烧杯中称量.
【解答】解:A.转移液体,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外流,故A错误;
B.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故B错误;
C.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操作符合要求,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吸潮性和腐蚀性,应放在烧杯中称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频考点,涉及基本操作以及气体的制备等,把握操作方法及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发生的化学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11.在强碱性的无色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H4+、Na+、NO3﹣、Cl﹣ B.K+、Ba2+、Cl﹣、NO3﹣
C.K+、Na+、H+、SO42﹣ D.Na+、Cu2+、Cl﹣、NO3﹣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强碱性溶液中含大量的OH﹣,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等,则离子大量共存,并结合离子的颜色来解答.
【解答】解:A.NH4+、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B正确;
C.H+、O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Cu2+、OH﹣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Cu2+为蓝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注意归纳常见离子的颜色,题目难度不大.
12.实验室需要配制0.1mol/LNaOH溶液48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1.92g
B.将NaOH固体在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后立即倒入容量瓶中并进行定容
C.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高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考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需要配制0.1mol ( http: / / www.21cnjy.com )/LNaOH溶液480mL,实验室没有480mL容量瓶,应选择500mL容量瓶,实际配制500mL溶液,依据m=CVM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结合容量瓶使用方法及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即可解答.
【解答】解:A.需要配制0.1mol/ ( http: / / www.21cnjy.com )LNaOH溶液480mL,实验室没有480mL容量瓶,应选择500mL容量瓶,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m=0.1mol/L×40g/mol×0.5L=2.0g,故A错误;
B.容量瓶为精密仪器,不能用来盛放过热液体,氢氧化钠溶解释放大量的热,应冷却到室温再进行移液操作,故B错误;
C.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依据C=可知溶液浓度偏高,故C正确;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依据C=nV可知溶液浓度偏低,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明确配制原理是解题关键,注意容量瓶规格的选择及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项,题目难度不大.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CO2:Ca2++H2O+CO2═CaCO3↓+2H+
B.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O2﹣+2H+═H2O
C.碳酸钡与盐酸反应:BaCO3+2H+═Ba2++CO2↑+H2O
D.将氯气通入碱溶液中:Cl2+OH﹣═Cl﹣+ClO﹣+H2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氯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不发生反应;
B.氧化铜为氧化物,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
C.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D.离子方程式两边负电荷不相等,违反了电荷守恒.
【解答】解:A.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CO2,二者不发生反应,无法书写离子方程式,故A错误;
B.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H+═H2O+Cu2+,故B错误;
C.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CO2↑+H2O,故C正确;
D.将氯气通入碱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判断,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
14.图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SO2和H2O B.CO2和NaOH溶液
C.NH3和H2O D.NO和H2O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若挤压胶头滴管,形成喷泉,则气体极易溶于水、或气体极易与溶液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则挤压胶头滴管,体减少,外压大于内压,形成喷泉,故A不选;
B.挤压胶头滴管,CO2和NaOH溶液,气体减少,外压大于内压,形成喷泉,故B不选;
C.氨气极易溶于水,则挤压胶头滴管,体减少,外压大于内压,形成喷泉,故C不选;
D.NO和H2O不反应,也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压强差,不能形成喷泉,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涉及物质性质、喷泉实验原理等,把握反应原理及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发生的化学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15.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断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C.Fe与稀HNO3溶液、稀H2SO4溶液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两反应均为置换反应
D.加热分别盛有氯化铵和碘的两支试管,试管底部固体均减少,说明二者均发生升华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
B.HCl、NH3均极易溶于水;
C.Fe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盐、NO和水;
D.氯化铵加热分解,而碘升华.
【解答】解:A.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体现其漂白性,而Cl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其氧化性,故A错误;
B.HCl、NH3均极易溶于水,则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故B正确;
C.Fe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盐、NO和水,不属于置换反应,而Fe与稀硫酸反应为置换反应,故C错误;
D.氯化铵加热分解,而碘升华,分别发生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6.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5.0g,与足量氯气反应,共用去0.1mol氯气,则该合金可能的组成是( )
A.铝和铁 B.锌和铜 C.钠和铝 D.钙和铜
【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5.0g,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足量氯气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氯气为0.1mol,假设金属都为+2价,则金属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金属混合物的平衡相对原子质量为50,利用平均值法判断.
【解答】解: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5.0g,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氯气为0.1mol,假设金属都为+2价,则金属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50,
A.当Fe为+2价,相对原子质量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56×=37.4,当Al的化合价为+2价时,可看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18,二者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0,故A错误;
B.Z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Cu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二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介于64~65之间,故B错误;
C.若Na为+2价,则其相对原子质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46,当Al的化合价为+2价时,可看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18,二者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0,故C错误;
D.C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Cu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二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介于40~65之间,可能为50,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难度中等,注意化合价与相对原子质量的转化以及金属在反应中表现的化合价,注意平均值法在该类型题目的应用.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H2 ②铜 ③酒精 ④CO2 ⑤H2SO4⑥Ba(OH)2
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 ⑧氨水 ⑨HCl ⑩Al2(SO4)3
(ⅰ)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⑤⑥⑨⑩ .(填序号)
(ⅱ)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l+Ba(OH)2═BaCl2+2H2O .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1)在水溶液里或熔融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主要包括酸、碱、盐、氧化物等;
(2)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解答】解:(i)⑤H2SO ( http: / / www.21cnjy.com )4、⑥Ba(OH)2、⑨HCl、⑩Al2(SO4)3在水溶液里能够发生电离而使溶液导电,是电解质,①H2、②铜是单质,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⑧氨水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③酒精、④CO2是非电解质,
故答案为:⑤⑥⑨⑩;
(ii)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因此该反应为2HCl+Ba(OH)2═BaCl2+2H2O,
故答案为:2HCl+Ba(OH)2═BaCl2+2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离子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8.化工生产中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ⅰ)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分类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 纯碱 .
(ⅱ)“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若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有气体产生的一个离子方程式: 2H++CO32﹣=CO2↑+H2O .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1)纯碱的只要成分是碳酸钠,属于盐;
(2)根据酸碱反应的实质和酸与碳酸盐反应的实质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答】解:(1)纯碱的只要成分是碳酸钠,属于盐,而碱为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碳酸钠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纯碱;
(2)硝酸、硫酸和盐酸都是强酸,烧碱为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强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程式为2H++CO32﹣=CO2↑+H2O,有气体产生的离子方程式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离子方程式,
故答案为:2H++CO32﹣=CO2↑+H2O.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点,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19.研究SO2、NOx等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NO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①NOx能形成酸雨,由NO2形成的酸雨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有 H+、NO3﹣ .
②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的高温会引发N2和O2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2+O2═2NO .
(2)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①在含硫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起到固硫的作用,燃烧过程中,硫元素转化成其最高价态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CaSO4 .
②下列物质中,可用于吸收烟气中的SO2的是 ad (填序号).
a.Na2CO3 b.H2SO4 c.NaHSO3 d.NH3H2O
(3)取某空气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液,其中所含的离子及其浓度如表:
离子 K+ Na+ NH4+ H+ SO42﹣ NO3﹣ Cl﹣
浓度/molL﹣1 4×10﹣6 6×10﹣6 2×10﹣5 a 4×10﹣5 3×10﹣5 2×10﹣5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a= 1×10﹣4 mol/L.
【考点】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1)①氮氧化物形成酸雨是硝酸型酸雨;
②高温会引发N2和O2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2)①钙基固硫法:CaO+SO2+O2=CaSO4;
②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碳酸钠溶液可以吸收,生成亚硫酸氢钠或亚硫酸钠和氨水碱性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
(3)依据溶液中电荷守恒计算.
【解答】解:(1)①NOx能形成酸雨,由NO2形成的酸雨为硝酸型酸雨,硝酸溶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有H+、NO3﹣,
故答案为:H+、NO3﹣;
②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的高温会引发N2和O2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2+O2═2NO,
故答案为:N2+O2═2NO;
(2)①在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起到固硫的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SO2被吸收后转化成一种硫元素的最高价态的化合物,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被氧气杨宏伟硫酸钙,CaO+SO2+O2=CaSO4,最高价态的化合物为CaSO4,
故答案为:CaSO4;
②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
a、Na2CO3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和二氧化碳,故a正确;
b、硫酸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故b错误;
c、NaHSO3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故c错误;
d.NH3H2O能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铵或亚硫酸氢铵,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3)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 ( http: / / www.21cnjy.com )K+)+c(Na+)+c(NH4+)+c(H+)=2c(SO42﹣)+c(NO3﹣)+c(Cl﹣)结合图表数据计算得到氢离子浓度c(H+)=1×10﹣4 mol/L,
故答案为:1×10﹣4.
【点评】本题考查了硝酸根离子结构,氮氧化物性质的分析应用,钙基固硫原理的理解分析,掌握基础注意积累知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0.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 ( http: / / www.21cnjy.com )酸盐的复合剂,可能含有钠、镁、钙、铁等元素.某同学为了确认其中的金属元素,取部分该制剂作为试液,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溶液pH=4时,Fe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现象1 不能 (填“能”或“不能”)确定该试液中含有Na+.
(2)现象3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CaCO3 .
(3)溶液A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 将Fe2+氧化为Fe3+,便于检验 .
(4)根据以上实验,可以推断出此葡萄糖酸盐的复合剂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Ca、Fe ,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 Mg .
【考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分析】开始时,因加入了NaOH (aq)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Na2CO3(aq),在滤液中引入了Na+,不能根据滤液焰色反应的黄色火焰判断试液是否含Na+,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信息,在过滤除去Fe(OH)3的滤液中分别加入NH3H2O(aq)和Na2CO3(aq),加入NH3H2O(aq)不产生沉淀说明滤液中不含Mg2+,加入Na2CO3 (aq)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Ca2+,加入双氧水后的溶液调节pH,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产生红褐色沉淀,所以原来的溶液含有亚铁离子,据此进行回答.
【解答】解:(1)因加入了NaOH ( ( http: / / www.21cnjy.com )aq)和Na2CO3(aq),在滤液中引入了Na+,不能根据滤液焰色反应的黄色火焰判断试液是否含Na+,
故答案为:不能;
(2)根据“控制溶液pH=4时,F ( http: / / www.21cnjy.com )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信息,在过滤除去Fe(OH)3的滤液中分别加入NH3H2O(aq)和Na2CO3(aq),加入NH3H2O(aq)不产生沉淀说明滤液中不含Mg2+,加入Na2CO3 (aq)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Ca2+,现象3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CaCO3,
故答案为:CaCO3;
(3)溶液加入H2O2后亚铁离子能被双氧水氧化为铁离子,便于检验,发生的反应为2Fe2++H2O2+2H+═2Fe3++2H2O,
故答案为:将Fe2+氧化为Fe3+,便于检验;
(4)溶液加入H2O2后亚铁离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被双氧水氧化为铁离子,根据“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信息,在过滤除去Fe(OH)3的滤液中分别加入NH3H2O(aq)和Na2CO3(aq),加入NH3H2O(aq)不产生沉淀说明滤液中不含Mg2+,加入Na2CO3 (aq)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Ca2+,
故答案为:Ca、Fe;Mg.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物质的鉴别要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21.A、B、C、D均为中学所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ABCD.
(1)若A、D的水溶液均呈酸性,且D为强酸.
①则A、D分别为A: H2S ,D: H2SO4 .(填写化学式,下同)
②简述检验B物质的方法 将B通入到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为红色 .
③写出D的浓溶液和Cu在加热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2H2SO4(浓)+CuCuSO4+2H2O+SO2↑ .
(2)若A金属,D为强碱,则
①C的化学式为 Na2O2 ,等物质的量的B和C中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 相等 (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②在C→D的化学反应中,还原剂是 Na2O2 ,1摩尔C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mol .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
【专题】无机推断.
【分析】(1)若A、D的水溶液均呈酸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且D为强酸,S元素化合物符合转化关系,可推知,A为H2S、B为SO2、C为SO3、D为H2SO4;
(2)若A金属,D为强碱,则A为Na,B为Na2O,C为Na2O2,D为NaOH.
【解答】解:(1)①若A、D的水溶液均 ( http: / / www.21cnjy.com )呈酸性,且D为强酸,S元素化合物符合转化关系,可推知,A为H2S、B为SO2、C为SO3、D为H2SO4,故答案为:H2S;H2SO4;
②简述检验SO2物质的方法:将B通入到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为红色,
故答案为:将B通入到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为红色;
③硫酸的浓溶液和Cu在加热条件的化学方程式:2H2SO4(浓)+CuCuSO4+2H2O+SO2↑,
故答案为:2H2SO4(浓)+CuCuSO4+2H2O+SO2↑;
(2)若A金属,D为强碱,则A为Na,B为Na2O,C为Na2O2,D为NaOH.
①C的化学式为:Na2O2,等物质的量的Na2O和Na2O2中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含有离子数目相等,
故答案为:Na2O2;相等;
②C→D的化学反应为2N ( http: / / www.21cnjy.com )a2O2+2H2O=4NaOH+O2↑,反应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各占,1摩尔Na2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2=1mol,
故答案为:Na2O2;1mol.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涉及N ( http: / / www.21cnjy.com )a、S等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转化,难度中等,旨在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熟练掌握,注意掌握中学常见的连续反应.
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图1置研究硝酸的性质.
实验一:甲组同学用图一装置来证实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
(1)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为 球形干燥管 .
(2)加入硝酸的操作: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 打开 活塞A,然后从右管的漏斗中向U形管中逐渐注入稀硝酸.当注满后,应 关闭 活塞A,此时观察到的现象 U型管左管中,铜表面有无色气体生成,液面下降,溶液逐渐变为蓝色 .待反应一会后若打开活塞A,观察到的现象为 在干燥管中看到气体变为红棕色,左管液面上升 .
(3)若要收集NO气体,如图2收集装置中合适的是(填序号) C、E .
(4)在100mL混合溶液中,HN ( http: / / www.21cnjy.com )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mol/L、0.1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225mol/L .
实验二:乙组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完成浓硝酸与铜的反应
(5)乙组同学发现实验室里有几瓶 ( http: / / www.21cnjy.com )浓硝酸呈黄色,请用简单的文字和方程式解释这种现象 浓硝酸受热或见光易分解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4HNO34NO2↑+O2↑+2H2O),该气体溶于浓硝酸中,而使溶液变为黄色 .
(6)同学们发现浓硝酸与铜反应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NO2气体所致.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3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 ①③ .(填序号,多选不给分)
①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②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③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1)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为是球形干燥管;
(2)加入硝酸的操作:应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打开活塞A保证U形管内压强平衡,且排出气体,然后从右管的漏斗中向U形管中逐渐注入稀硝酸.当注满后,应关闭活塞A,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无色气体一氧化氮,硝酸铜为蓝色;待反应一会后若打开活塞A,空气进入,一氧化氮被氧化成二氧化氮;
(3)一氧化氮有毒且易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不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应该用排水法收集;
(4)1.92g的铜的物质的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n(Cu)==0.03mol,混合酸中n(H+)=0.4mol/L×0.1L+0.1mol/L×2×0.1L=0.06mol,n(NO3﹣)=0.4mol/L×0.1L=0.04mol,
发生3Cu+8H++2NO3﹣=3Cu2++2NO↑+4H2O,判断过量后以不足量代入计算;
(5)硝酸不稳定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溶解其中呈黄色;
(6)根据溶液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和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解答.
【解答】解:(1)装置中a仪器含有典型的球泡特征,为球形干燥管,
故答案为:球形干燥管;
(2)加入硝酸的操作:应先打开活塞A保证U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内压强平衡,同时把U形管左侧的空气排出,铜丝和硝酸反应,所以当注满后,应关闭活塞A,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无色气体一氧化氮,硝酸铜为蓝色,所以此时观察到的现象为U型管左管中,铜表面有无色气体生成,液面下降,溶液逐渐变为蓝色,待反应一会后若打开活塞A,空气进入,在干燥管中无色的一氧化氮被氧化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左管液面上升,
故答案为:打开;关闭;U型管左管中,铜表面有无色气体生成,液面下降,溶液逐渐变为蓝色;在干燥管中看到气体变为红棕色,左管液面上升;
(3)一氧化氮有毒且易和氧气反应生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不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应该用排水法收集,排水装置中,气体的进出口符合“短进长出”的原则,故CE符合,
故答案为:C、E;
(4)1.92g的铜的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的量n(Cu)==0.03mol,混合酸中n(H+)=0.4mol/L×0.1L+0.1mol/L×2×0.1L=0.06mol,n(NO3﹣)=0.4mol/L×0.1L=0.04mol,
由3Cu+8H++2NO3﹣=3Cu2++2NO↑+4H2O可知,Cu与NO3﹣过量,H+不足,氢离子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设产生的铜离子的物质的量为x moL,
3Cu+8H++2NO3﹣=3Cu2++2NO↑+4H2O
8 3
0.06 x
=,x=0.0225mol,
c(Cu2+)==0.225mol/L,
故答案为:0.225mol/L;
(5)浓硝酸不稳定,受热或见光分解产生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溶解其中呈黄色,反应方程式为4HNO3(浓)4NO2↑+O2↑+2H2O,
故答案为:浓硝酸受热或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易分解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4HNO34NO2↑+O2↑+2H2O),该气体溶于浓硝酸中,而使溶液变为黄色;
(6)加热绿色溶液,气体的溶解量减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改变溶液中溶解气体的量,故①正确,而加水稀释绿色溶液,由于溶液浓度变小,溶液的颜色会变化,而且加水后气体的溶解量加大,溶液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故不能进行判断,故②错误,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氮气难溶于水,通入氮气可以带走二氧化氮气体,由于溶液浓度变小,溶液的颜色会变化,可以证明该溶液中是否为溶解了NO2气体所致,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
【点评】本题考查了硝酸的性质实验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侧重于氮氧化物的性质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硝酸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