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三年级上册
8
在寒冷与黑暗交织的街头,有一个孤独的身影在瑟瑟发抖。她手中的火柴,是微弱的希望之光。今天,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笔下那凄美动人的世界,去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所经历的苦难与幻想,一同探寻人性的温暖与社会的悲凉。
新课导入
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众多经典童话,如《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其作品以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寓意和优美的语言著称,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性善恶,深受全球儿童及成人喜爱,为世界儿童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做上标记。
初读课文
旧
饿
jiù
卷
挣
è
juǎn
zhènɡ
几
jī
我会认
燃
焰
蜡
烛
富
rán
yàn
là
zhú
fù
晃
划
喷
huǎnɡ
huá
pèn
强
qiáng
简
jiǎn
捡
jiǎn
几
几乎、茶几
jī
几个、几何
jǐ
多音字
晃
明晃晃、晃眼
huǎnɡ
摇晃、晃动
huànɡ
喷
喷香
pèn
喷泉
pēn
多音字
识字游戏
破旧
点燃
饥饿
蜡烛
火焰
几乎
喷香
富商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学写字
chái
上半部分略扁,下半部分的撇、捺要舒展。上下部分之间要紧凑一些。
书写指导
nǎi
“女”的横画从横中线下侧起笔。“乃”中的横折折折钩从竖中线起笔,撇画与左半部分的“女”穿插。
根据提示,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一年的最后一夜
叫卖火柴
冻死街头
课文写在 ,一个赤脚的小女孩在街头 ,她又冷又饿,为了取暖五次擦燃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了种种美好的幻象,最后在幻象中微笑着 的故事。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并结合提示,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4):
第二部分(5~9):
第三部分(10~11):
小女孩在旧年的最后一夜冻死街头。
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
小女孩一年的最后一夜在街上卖火柴,因为卖不掉火柴而不敢回家。
小女孩初印象
朗读课文,说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
③
④
①
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悲惨、可怜的句子。
怜其悲惨
②
③
④
①
外貌
动作
处境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这里指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除夕夜,这个特殊的时间点通常是与家人团聚、欢乐祥和的时刻,但接下来的叙述却与这种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 — 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这段描述揭示了小女孩家庭的贫困,她不得不穿妈妈的大拖鞋,这双鞋对她来说并不合适,但却是她唯一的保暖之物。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用它当摇篮。”:这段描述展现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男孩不仅没有帮助小女孩找回鞋子,反而拿走了她唯一的鞋子,并用讽刺的语气说出将来用它当摇篮的话,这反映了社会对穷人的嘲笑和忽视。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看似简单的两个“谁”,强调了没有一个人买她的火柴,也没有一个人给她硬币,小女孩的寒冷除了来自天气,更来自人们的冷漠无情。
读出小女孩的悲惨境遇。
朗读指导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句话揭示了小女孩的职业是一个卖火柴的小贩。她的旧围裙里装满了火柴,手里还拿着一些,这说明她一直在努力工作,但她的努力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这句话反映了小女孩在社会中的孤立无援。整整一天,没有人购买她的火柴,也没有人给予她任何形式的帮助或施舍。这不仅展现了她的经济困境,也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人们对贫困者的忽视。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一她可忘不了这个。
“可怜的小女孩!”:这句话是一个直接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境遇的同情和怜悯,同时也引导读者产生共鸣,激发读者的同情心。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这句话通过描述小女孩的身体感受,强调了她的困境。寒冷和饥饿是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未得到满足的状态,而“哆哆嗦嗦”则形象地描绘了她因寒冷而颤抖的样子,进一步突出了她的无助和脆弱。
“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这句话通过对小女孩外貌的描写,展现了她天生的美丽。然而,她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美丽,这表明在极端的困境下,基本的生存需求远远超过了对外表的关心。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一她可忘不了这个。”:这句话通过对比小女孩的困境和周围环境的温馨,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窗户里的灯光和烤鹅的香味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和节日的欢乐,而小女孩却无法分享这些。她记得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意味着她意识到自己被排除在节日的庆祝和家庭的团聚之外,这种对比使她的孤独和无助更加突出。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小女孩为什么不敢回家?
①
②
“坐、蜷、缩”这些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忍受寒冷的样子。
“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这句话揭示了小女孩不敢回家的原因。她的恐惧不仅仅是因为外面的寒冷,更因为她无法完成赚钱的任务,害怕回家后遭受父亲的暴力。这反映了家庭暴力的现实问题,以及贫困家庭中孩子的心理压力。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这句话描绘了小女孩家的环境,强调了家的贫穷和无法提供温暖的事实。房顶上的裂缝虽然被草和破布堵住,但仍然无法阻止寒风的侵入,这进一步说明了她的家庭条件极其恶劣,家并不能给她提供比街上更好的庇护。
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
1
2
3
4
5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温暖的大火炉
喷香的烤鸭
美丽的圣诞树
慈爱的奶奶
和奶奶一起飞走了
⑤
第一次
现实:冷
愿望:得到温暖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这里描绘了小女孩内心的挣扎。她知道火柴可以带来温暖,但可能因为害怕父亲的惩罚,她犹豫是否应该使用火柴。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段描述通过对火焰的赞美和小女孩幻想中的火炉,与火柴熄灭后的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小女孩的幻想是短暂的,现实中的她仍然坐在寒冷的墙角,手里只剩下烧过的火柴梗,这种对比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渴望得到食物
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
第二次擦燃火柴后,小女孩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这里,火柴的亮光被描绘成具有魔法般的力量,能够让墙壁变得透明,从而让小女孩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景象。这种幻想的透明性象征着小女孩对另一个世界的渴望和向往。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随着火柴的熄灭,小女孩的幻想再次破灭,她回到了现实中的冰冷和孤独。这句话强调了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巨大鸿沟,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
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
第三次擦燃火柴的小女孩又看到了什么呢?
美丽的圣诞树
“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小女孩幻想中的圣诞树超越了现实中富商家的大门所见的,这反映了她对美好事物的强烈渴望。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随着火柴的熄灭,小女孩的圣诞树幻想也随之消散,但幻想中的烛光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带来了一丝神秘和诗意。
“有一颗星星落了下来,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这里引入了死亡的主题,小女孩通过奶奶曾经告诉她的传说,将星星的坠落与人的死亡联系起来,这既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是对即将到来的悲剧的预兆。
⑧
在温暖、食物和快乐的愿望之后,小女孩更进一步渴望得到家人的疼爱,因此出现了慈爱奶奶的幻象。
第四次
愿望:得到家人的疼爱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在小女孩的心中,奶奶的形象是温和和慈爱的,这表明奶奶是她生活中温暖和爱的来源。奶奶的出现是小女孩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
“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这句话揭示了小女孩对幻想的认识。她明白火柴的火焰是短暂的,一旦熄灭,所有的幻想都会消失。这反映了她对现实和幻想之间界限的清醒认识。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第五次擦燃火柴
小女孩最后一次擦燃火柴是为了什么?结果怎样?
想把奶奶留住
结果: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象中死去了。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在小女孩的眼中,奶奶的形象被理想化和升华,成为了她心中完美的存在。这种描述强调了奶奶在小女孩心中的重要性。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这个动作实现了小女孩最深切的愿望,即与奶奶团聚并得到她的拥抱。这是她对爱和安全的最后追求。
“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描绘了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向一个理想化的世界,那里没有现实中的苦难。这个幻想的实现象征着小女孩对现实世界的最终逃离。
通过对小女孩点燃火柴并与奶奶团聚的描述,展现了她对爱和幸福的最终追求。这个场景虽然是幻想,但它为小女孩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结局,让她在虚构的光明和快乐中得到了永恒的解脱。这种结局既是对小女孩悲惨生活的同情,也是对她在死亡中找到安宁的一种愿望。这段情节强烈地表达了故事的主题,即对爱与温暖的渴望和对现实苦难的逃避。
总结归纳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画面,及表达的愿望。
看到的画面 表达的愿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温暖的大火炉
喷香的烤鹅
美丽的圣诞树
慈爱的奶奶
和奶奶一起飞走了
得到温暖
得到食物
感受节日的幸福
得到家人的疼爱
过上美好生活
每一次点燃火柴,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吗?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小组讨论
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讨论“幸福”的意蕴。
小女孩在临死前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的,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嘴上还带着微笑。
为什么?
“她死了,在旧年的最后一夜冻死了。”:这句话明确了小女孩死亡的时间,即旧年的最后一夜。这个时间点的选择具有象征意义,表明她在新生活开始之前就结束了生命,加剧了故事的悲剧性。
“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新年的太阳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但这里却照耀在小女孩的尸体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强调了小女孩生命的终止与世界的继续前行之间的矛盾。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一年的最后一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主旨归纳
结构梳理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年的最后一夜冒雪卖火柴
擦燃火柴
冻死街头
第一次 大火炉
第二次 烤鸭
第三次 圣诞树
第四次 奶奶
第五次 跟奶奶飞走了
残酷现实
美好幻想
悲惨命运
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吗?课外把这些童话作品找出来读一读吧!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