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8.2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设计】8.2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设计--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07 22:4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化学九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沪教版)
单元教学主题 学习主题“酸、碱、盐及其应用”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五个学习主题之一“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核心知识。 本单元主要涉及的单元大概念: (1)依据元素组成可以将物质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 (2)在一定条件下含有同一元素的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本单元涉及的主要核心概念: (1)溶液酸碱盐的概念; (2)溶液酸碱盐的组成; (3)溶液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单元 第八单元《酸、碱、盐及其应用》 授课人 Xxx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题1“溶液的酸碱性”:此部分教学内容先介绍溶液酸碱性的概念及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接着讲解 pH 的概念及范围,重点是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测溶液 pH。还会涉及溶液酸碱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人体PH、土壤改良、酸雨等。 主题2“常见的酸和碱”:介绍常见的酸(如盐酸、硫酸)和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包括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如酸的腐蚀性、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实验探究酸和碱的特性,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主题3.“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主题教学包括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实质,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酸碱混合的现象。介绍常见的中和反应实例,如治疗胃酸过多。探讨中和反应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强调其对环境和生产的重要意义。 主题4.“几种重要的盐”:介绍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重要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它们与酸的反应、受热分解等。讲解这些盐在生活、工业中的用途,如制玻璃、发酵、建筑材料等。通过实验探究,深化对其性质的理解。 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本单元先引入酸碱盐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有初步认识。接着详细阐述酸碱盐的各类性质,为后续学习反应类型做铺垫。然后重点讲解酸碱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明确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规律。在此基础上,介绍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体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和综合分析,加深对酸碱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教学活动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酸碱盐的实验探究,如自制酸碱指示剂、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开展小组讨论,分析生活中酸碱盐的应用案例。教学资源上,利用多媒体展示酸碱盐的微观变化过程,增强理解。提供化学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引入相关科普视频和化学网站,拓展知识。还可准备化学趣味读物,激发学生兴趣。 本单元教学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常见酸碱盐的鉴别、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本单元教学难点:理解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原理,准确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2022新课标要求 1.认识常见的酸、碱、盐,了解它们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能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质,能应用中和反应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能判断常见化学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4.学会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物质的鉴别、分离和提纯,培养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5.了解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能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合理选择和使用化肥。 6.感受酸碱盐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形成化学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单元学情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有了初步了解,但对于酸碱盐之间复杂的反应规律和综合应用,理解和掌握程度还不够。大多数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基础,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对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理论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更多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理解。在学习态度方面,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感兴趣,但在知识的系统性梳理和总结上较为欠缺。总体来说,学生具备一定基础,但在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酸碱盐知识方面还需加强引导和训练。 从知识体系角度看,本章是全书中内容较系统化的一章,它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梳理、归纳,又是化学知识的延续、发展、深化。要求学生对单质、化合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有大致了解,理解掌握典型的酸、碱、盐的性质及运用,使学生在基本实验技能,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和探究能力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
单元目标 学生能建立酸碱盐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基本观念,理解酸碱盐在物质分类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认识到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微观角度解释酸碱盐的反应实质。 2.通过对酸碱盐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3.经历酸碱盐相关的实验探究过程,掌握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处理的方法。能根据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4.了解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责任感。同时,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达 成 评 价 表 探索溶解现象大单元学习评价总表
知识点 评价要点 教师评价
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课堂状态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知识点掌握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任务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练习成果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常见的酸和碱 学生课堂状态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知识点掌握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任务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练习成果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中和反应 学生课堂状态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知识点掌握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任务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练习成果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几种重要的盐 学生课堂状态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知识点掌握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任务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堂练习成果 优秀 良好 一般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单元课时规划
课题 学习目标 主要知识 课时
课题1 溶液的酸碱性 1.介绍石蕊、酚酞试液,学生通过实验用指示剂鉴别溶液酸碱性,培养操作与观察能力。 2.讲解 pH 概念及与酸碱性强弱关系,指导用 pH 试纸测量溶液pH。 3.溶液酸碱性在生活、工农业中的意义。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溶液的PH值、酸碱度强弱、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1课时
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 1.能准确识别常见的酸和碱,说出其名称和化学式。 2.掌握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学会运用酸碱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除杂等。 酸的性质与应用、碱的性质与应用 1课时
课题3 中和反应 1.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能准确判断常见的中和反应。 2.掌握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理解其反应实质。 3.学会运用中和反应解决实际问题,处理酸性废水。 酸碱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应用 1课时
课题4几种重要的盐 1.掌握常见盐(如碳酸钠、氯化钠等)的名称、化学式及物理性质。 2.理解盐的化学性质,能熟练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3.运用盐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不同的盐。 盐的组成和分类、几种常见的盐、常用的化肥与使用 1课时
课时设计(课题2)
课题 常见的酸和碱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沪教版下册第8章第2节的内容,本部分教学内容围绕常见的酸和碱展开,紧扣新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帮助学生构建酸碱的概念体系。注重学科思维培养,使学生能从微观角度解释酸碱反应的本质,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学习者分析 对于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这部分内容,学习者多为具备一定化学基础知识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学习中已对物质的性质有初步认识,但对于酸和碱的概念及性质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现象。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待提高,对于酸碱反应的微观本质理解可能存在困难。教学中应注重实验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其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3.核心素养 【化学观念】:形成对酸和碱性质及应用的系统认识,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科学思维】: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分析,培养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从微观角度理解酸碱反应的本质。 【科学探究与实践】:经历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掌握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实验中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到化学知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悉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包括与指示剂作用、相互反应等,掌握相关化学方程式。理解酸碱通性及应用。。
教学难点:从离子角度解释酸碱化学性质,设计探究实验并分析结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酸碱问题。
5.评价量表知识点“实验操作”的评价量表任务列表评价标准(总分45分)学生 自评生生 互评教师 评价 任务一:引入新课①能否说两个生活中常见的酸性溶液 (2分)。②能否说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碱性溶液 (3分)。任务二:常见的酸及其性质①为什么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塞后瓶口出现白雾 (5分)②若实验中皮肤不慎沾上少量浓硫酸或浓盐酸,应怎样处置呢?(5分)任务三:常见酸的化学性质①请背诵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5分)②简述酸的化学性质。(5分)任务四:常见的碱及其物理性质①烧碱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有什么现象?(5分)②简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5分)任务五:常见碱的化学性质①什么是复分解反应?(5分)②简述碱的化学性质?(5分)
6.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问题导入】 妈妈用酵母蒸了一锅馒头,奶奶说还是纯碱的馒头好吃,更蓬松更香。小丽问妈妈:“什么是纯碱馒头呀?”妈妈告诉小丽,老一辈的蒸馒头都是用老面发酵,然后加碱中和发酵的酸味。 化学研究表明,溶液中含有一类特殊的物质—酸(acid),溶液就呈酸性;而溶液中含有另一类特殊的物质—碱(alkali),溶液就呈碱性。酸和碱是两类重要的化学物质。 【播放图片】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 【提出问题】 酸和碱是两类重要的化学物质。在前面的学习中,你已经知道哪些酸和碱 它们各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观看图片】 学生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以问题导入新课,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设计意图: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他们主动思考。通过巧妙设置问题,能够创造认知冲突,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任务二:常见的酸及其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播放图片】常见的酸 【教师提问】 盐酸、硫酸、硝酸和醋酸都是重要的酸。那么常见酸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呢? 【演示实验】 观察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状态、颜色比较它们与同体积水的质量大小。打开瓶塞,观察发生的现象;闻一闻是否有气味。 【步骤讲解】 在白色点滴板的空穴里分别滴入几滴水(作空白对照用)白醋、稀盐酸、石灰水、氨水、食盐水和蔗糖水,再分别滴加1滴紫色石蕊溶液或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知识点讲解】 盐酸是氯化氢与水的混合物,为无色液体。市售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38%。浓盐酸在空气中极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逸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白色酸雾。浓盐酸对皮肤和衣物有较强的腐蚀性。 浓硫酸是一种无色、黏稠的油状液体。市售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5%~98%。浓硫酸有很强的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一些气体,如 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 【教师讲解】 闻物体气味的方法: 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因为一些化学药品有毒一些化学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能对嗅觉器官造成伤害。 浓盐酸瓶口冒白烟的原因: 盐酸是氯化氢与水的混合物,为无色液体。浓盐酸在空气中极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逸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白色酸雾。 盐酸的危害: 1.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收起急性中毒。 2.浓盐酸对皮肤和衣物有较强的腐蚀性,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应急处置: 1.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就医。 2.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湾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盐酸的用途: ①重要化工产品 ②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药等 ③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浓硫酸滴到纸张、蔗糖上,会使其变黑炭化。浓硫酸对皮肤和衣物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使用浓硫酸时一定要注意实验安全。 拓展延伸: 浓硫酸有很强的吸水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可以将其作为干燥剂。 那么做干燥剂的时候,装置图是怎么样的 需要注意的点在哪? 干燥装置图如图所示。浓硫酸做干燥剂时,需要干燥的气体一定从长导管通入,从短导管出,可归纳为:长进短出。 稀硫酸无吸水性,不能用作干燥剂。 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NH3),可以用来干燥O2、H2、CO2。 注意:浓硫酸的稀释 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用玻璃杯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如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硫酸的用途: ①重要化工原料 ②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 ③冶炼金属、冶炼石油和金属除锈 ④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安全警示】 浓硫酸有强腐蚀性,浓盐酸有较强的挥发性和腐蚀性。实验中要小心操作防止浓硫酸、浓盐酸溅到皮肤或衣服上。 若实验中皮肤不慎沾上少量浓硫酸或浓盐酸,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情况严重者应及时就诊。 不能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避免局部过热导致酸液飞溅造成事故。 【板书】 常见的酸及其物理性质 【观看图片】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理解溶解度定义。 【设计方案】 观察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状态、颜色比较它们与同体积水的质量大小。打开瓶塞,观察发生的现象;闻一闻是否有气味。 【实验现象】 【观看视频】 【观看图片】 小组实验时积极思维、团结协作、分工明确 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 对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归纳、交流 在本次常见的酸及其物理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大多能掌握盐酸、硫酸等酸的色、态、味、挥发性等特点。但部分同学在区分相似性质时仍有混淆。需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多结合实际加深记忆,期待大家后续的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常见酸的物理性质,旨在让学生直观认识酸的外观、状态、气味等特性。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和实验中准确识别各类酸,培养观察和描述物质性质的能力。同时为后续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奠定基础,理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关联,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
任务三: 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 用稀硫酸和稀盐酸做如下实验,把实验现象填入表中,并讨论以下问题: 1.镁、铝、铜三种金属中,哪些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哪些不能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描述、比较酸溶液与上述金属反应的实验现象,讨论可能的原因。 【实验结论】 镁、铝、锌、铁等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与稀硫酸、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类称为盐的化合物。 铜不能与稀硫酸、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金属单质与酸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难易程度如何,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关。 【教师讲解】 金属单质与酸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难易程度如何,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关。 进一步研究表明,镁、铜、铁、锌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 通过更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可以总结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观念构建】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和解释化学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预测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 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向氧化铜中加入稀硫酸,向氧化铁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讲解】 酸的应用: 人们常用适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与金属表面的锈层发生反应,从而除去锈层。 酸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在工业上,盐酸常用于溶解矿石原料,也是制备许多化合物所必需的试剂;硫酸和硝酸可用于制造肥料、药物和炸药;醋酸在食品行业中常用作调味剂。 【交流讨论】 1. 盐酸、硫酸、硝酸、碳酸都是酸它们在组成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2.盐酸、硫酸在化学性质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请归纳它们的共同点并结合第7章有关溶液导电性的实验,对“酸的水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作出解释。 【板书】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 1.在三支试管中加入镁片、铝片、铜片,分别滴加等量稀盐酸。 2.在三支试管中加入镁片、铝片、铜片,分别滴加等量稀硫酸。 【观看视频】 【实验结果】 【设计实验】 向氧化铜中加入稀硫酸,向氧化铁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看视频】 【实验现象】 【观看图片】 【回答问题】 1.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酸、硫酸、硝酸、碳酸的化学式分别为HCl、H2SO4、HNO3、H2CO3,从化学式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在溶液中,盐酸、硫酸、硝酸、碳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2.共同之处:①它们都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② 都能与活泼金属反应;③ 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对酸的水溶液具有共同化学性质的解释:在溶液导电性实验中可以发现,盐酸、硫酸的水溶液都能导电。这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例如与活泼金属反应时,是金属原子与氢离子反应,将氢离子还原为氢气;所以酸的水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通过对常见酸化学性质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掌握酸与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等的反应。在测试中,大部分同学能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理解反应原理。但部分同学在实验分析和实际应用方面仍需加强。后续应增加实践操作,提升综合运用能力,深化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以达到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的目标。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酸的本质特征。使学生掌握酸与多种物质的反应规律,培养其逻辑推理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提升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今后学习酸碱中和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原理打下坚实基础,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任务四:常见的碱及其物理性质
【教师讲解】 常见的碱: 石灰乳和石灰水中含有碱--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重要的碱。 氢氧化钠 [NaOH]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 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吸 水性:易吸水潮解 用途:广泛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等工业;生活中用来去除油污:实验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溶解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与油脂反应 汽油一溶解,洗涤剂→乳化 氢氧化钙[Ca(OH)2] 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状固体 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吸水性:不易吸水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演示实验】 实验1:观察烧碱和熟石灰的颜色、状态。在表面皿中放一些烧碱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观察固体的变化。 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一些烧碱和熟石灰,加入水,振荡,观察其溶解过程。 【实验结论】 实验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白色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称为潮解。 实验2: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有滑腻感。 【安全警示】 在使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时,要避免溶液对仪器和物品的腐蚀,防止溶液溅入眼睛或沾在皮肤上。 若实验中手不慎碰到氢氧化钠,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涂上低浓度的硼酸溶液,情况严重者应及时就诊。 【教师讲解】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这是一个放热过程。生石灰具有强烈的吸水性,易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人们利用上述性质,常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或发热剂。 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需密封保存 【板书】 常见的碱及其物理性质 【观看图片】 【设计实验】 实验1:观察烧碱和熟石灰的颜色、状态。在表面皿中放一些烧碱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观察固体的变化。 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一些烧碱和熟石灰,加入水,振荡,观察其溶解过程。 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的变化 【实验现象】 【观看图片】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煮熟鸡蛋 石灰干燥剂 通过对常见碱及其物理性质的学习,学生能准确描述碱的外观、溶解性等特征。在课堂表现上,积极参与讨论,观察仔细。作业完成情况较好,能正确区分不同碱的物理性质。但部分同学在实际应用方面仍需加强,例如根据物理性质判断碱在生活中的用途。总体来说,大部分同学已掌握这部分知识,还需进一步巩固提高。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直观感知碱的形态、颜色、溶解性等特征。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准确辨别各类碱,提升观察和表述能力。为后续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做好铺垫,理解物理性质对化学性质的影响,构建完整的碱的知识框架,增强对化学世界的认知。
任务五:常见碱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 分别向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滴加适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实验原理】 【教师讲解】 像这样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 AB + CD = AD + CB 复分解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判断:1) 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不是两种化合物; 2)两种反应物是不是交换了成分。 特点:双交换,价不变。 【交流讨论】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碱,它们在组成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在化学性质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请你归纳它们的共同点,并结合第7章有关溶液导电性的实验,对“碱的水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作出解释。 3.请你总结目前所学的化学反应类型,思考复分解反应与其他类型的反应有何异同. 【教师讲解】 生产生活中,烧碱常用于制造碱性清洁剂、肥皂、人造丝,广泛用于造纸、炼油、纺织、印染与橡胶工业。熟石灰常用于建筑业、改良酸性土壤和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 科学家认识酸和碱的过程 最初,人们简单地认为凡有酸味的物质都是酸。166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首先提出识别酸的方法:酸是有酸味的,能使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并能溶解其他物质的液体。18世纪,人们发现酸能跟碱作用生成中性物质。178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分析了硝酸、硫酸、磷酸等酸的成分后提出酸是“含氧的化合物”。1811年,英国化学家戴维(Humphry Davy,1778-1829)根据盐酸是不含氧的酸,并结合其他含氧酸都含有氢,提出“氢才是酸不可缺少的元素”。1887年,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认为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就是酸,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就是碱。酸碱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盐。近代酸碱理论由此而诞生,并在后续的100多年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认识酸和碱的过程中,科学家通过实验总结出酸和碱的性质,不断拓宽、加深对酸和碱的认识。科学家依据已有的实验事实提出猜想和假说,解释酸和碱具有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证实或证伪猜想;再从实验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理论加以解释。酸碱理论在科学家的大胆假设和实验求证中不断发展,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设计实验】 分别向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滴加适量硫酸铜溶液。 【观看视频】 【实验现象】 【小组讨论】 1.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氢氧化钠电离产生钠离子和氢氧根;氢氧化钙电离产生钙离子和氢氧根;二者在电离时都产生了氢氧根离子 ,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共同点包括:①都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如使石蕊试液变蓝,酚酞试液变红;②都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③都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碱的水溶液具有这些共同化学性质的原因在于,在溶液中它们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正是氢氧根离子的存在导致了碱溶液表现出相似的化学性质。溶液导电性实验也证明了碱在溶液中能解离出带电粒子,从而导电。 3.目前所学的化学反应类型主要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与其他反应类型的异同:①相同点:都是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②不同点:复分解反应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数量不同;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且元素化合价一定有变化。 阿伦尼乌斯 碱的应用 通过对常见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碱与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等的反应。在实验操作中,大部分同学能规范进行,观察仔细,得出正确结论。但仍有部分同学对反应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存在错误。后续需加强练习与辅导,加深对碱的化学性质的掌握和应用。
设计意图:为引导学生深度理解碱的本质。使学生掌握碱与不同物质的反应规律,培养其思维的严密性和系统性。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和探究能力。为综合运用酸碱知识解决问题提供基础,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7.板书设计
8.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常见的酸和碱”这一教学内容的讲授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优点方面,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亲自操作,学生们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同时,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酸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实际应用理解。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讲解酸碱化学性质的微观原理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说明我在这部分的讲解不够深入浅出。其次,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学生讨论和练习的时间不足,对知识的巩固不够充分。另外,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关注和辅导还不够到位。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运用更形象生动的方式讲解微观原理。提前规划好课堂时间分配,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和讨论时间。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采取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同时,增加更多生活中的酸碱实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