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与朱元思书
孙军说阅读系列——课内名篇吴均
自学反馈——文学常识说说你了解的作者作品情况。
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吴均吴兴故鄣(浙江安吉)南朝梁文学家叔庠吴均体自学反馈——朗读感知自由朗读——个体朗读——齐读自学探究反馈(一)文章所描写的富春江的风景很是奇美,请用白话还原一下课文大意。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7、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8、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自学探究反馈(二)9、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自学探究反馈(二)通“啭”,鸟叫声。自学探究反馈(三)通假字 1、蝉则千转(zhuàn)不穷 通“返”,返回。2、窥谷忘反 一词多义 绝 (1)天下独绝( )
(2)猿则百叫无绝( )
上 (1)负势竞上( )
(2)横柯上蔽( )
绝妙停止,消失自学探究反馈(三)向上在上边词类活用 (1)任意东西 东西:
(2)互相轩邈 轩:
邈:
(3)横柯上蔽 上:
向东向西自学探究反馈(三)向高处伸展,名作动动词用作名词向远处伸展,名作动在上面,名作状自学反馈——重点句子含义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
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漂漂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重点句子含义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清风满袖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7、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9、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清风满袖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10、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11、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清风满袖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1、本文在结构上属于哪种?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写出了什么?
清风满袖总分自学探究反馈(四)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写出江流宛转和小舟随流飘荡的情形,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心情。3、结合第二段关键词品析水的特点。看看了哪些写景的方法?
清风满袖缥碧 见底 自学探究反馈(四)直接写水清澈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侧面写水清澈 水的清澈秀美—— 写富春江静态美 视觉3、结合第二段关键词品析水的特点。看看了哪些写景的方法?
清风满袖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自学探究反馈(四)写水湍急迅猛 水的湍急壮美—— 写富春江动态美 夸张比喻 对偶 4、第三段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是什么?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清风满袖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自学探究反馈(四)写山的峻峭奇异。竞 轩 邈 争……以动写静(拟人)视觉5、结合第三段语句,看看还有其他写景的方法吗?
清风满袖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自学探究反馈(四)泉音 鸟鸣 蝉叫 猿啼——大自然交响曲听觉对偶生机盎然 奇5、结合第三段语句,看看还有其他写景的方法吗?
清风满袖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自学探究反馈(四)正写“横柯”、“疏条”,侧写“在昼犹昏”,“有时见日”。正面侧面描写结合照应“皆生寒树”,枝木繁茂,欣欣向荣。6、第三段中议论的句子是哪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清风满袖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自学探究反馈(四)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表达出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4、结尾引用渔者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清风满袖渲染秋天萧瑟的氛围,表现三峡的凄婉美。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自学探究反馈(四)5、《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风满袖自学探究反馈(四)(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他们叹惋什么(因什么而叹惋)?
清风满袖感叹桃花源外战乱、黑暗的社会现实,感叹桃花源外人们痛苦的生活。自学探究反馈(四)(2)桃花源人为什么要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
清风满袖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中安宁、和平、幸福的生活。自学探究反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