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八上历史5单元测试01
【统编八上历史精讲课堂(阶段测试)】(附解析)
[测试范围:第五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指出:由于中国的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以适应国民革命的需要,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能够成为国民革命运动的大本营。这一决议案的发表 ( )
A.表明共产党政治趋于成熟 B.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加快国民革命运动的到来 D.确定国民革命的政治纲领
1.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以适应国民革命的需要,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能够成为国民革命运动的大本营”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三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国共合作的基本事宜,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的到来,故选C。
2.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C.建立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D.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共产党合作
2.D
3.下面表格呈现了黄埔军校几期学生的入学和毕业时间。按常规,初级军官教育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但20世纪20年代黄埔军校学制不按常规进行。这反映了当时( )
黄埔军校第一期生 1924年5月入校,11月毕业
黄埔军校第二期生 1924年8月入校,1925年9月毕业
黄埔军校第三期生 1924年12月入校,1926年1月毕业
黄埔军校第四期生 1925年10月入校,1926年10月毕业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军队素质大幅度提升
C.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D.军官教育流于形式
3.C
[解析] 据材料可知,按常规初级军官教育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而表格中黄埔军校学制长的一年多,短的只有半年。结合所学可知,创立黄埔军校主要是为国民革命培养军事人才,随着革命形势不断发展,需要的军事人才越来越多,所以黄埔军校的学制大大缩短,这是革命形势发展的影响,故选C。
4.【主题概括】八年级某班学生围绕一个历史主题展开讨论,学生找到如下图片,请问他们讨论的主题是 ( )
A.国共十年对立 B.工农武装割据 C.北伐战争 D.红军长征
4.C
5.1927年3月底,农民协会的组织已经遍及广东、湖南、江西等17个省区,有组织的农民达800多万人,形成了以广东、湖南、湖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高潮。这一高潮 ( )
A.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B.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支援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D.反抗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5.C
6.下列各项是四位同学对下表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骤变的主要原因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
时间 1927年4月 1927年4月后
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 5.7万 1万多
A.小军:五四运动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被捕
B.小敏:北伐战争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牺牲
C.小明:国共合作中大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D.小华:蒋介石等叛变革命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6.D
7.张学良身负国仇家恨,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毅然于1928年底发表通电,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此举表明 ( )
A.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B.国民政府完全实现全国统一
C.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D.东北三省宣告中立
7.C
8.1927年,一声枪响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新时期。与上述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黄花岗起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秋收起义
8.B
9. 据下表可知 ( )
时间 内容
1927年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1928—1929年 陆续制定有关人民军队建设的某些原则,如“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
1929年底 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A.中国共产党重视军队建设 B.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影响深远
C.国民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拉开序幕
9.A
[解析] 根据材料“三湾改编确立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陆续制定有关人民军队建设的某些原则”“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可得出中国共产党加强军队建设,说明其重视军队建设,故选A。
10.【主题概括】下列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 )
A.国民革命运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红军长征斗争 D.领导工人运动
10.B
11.赣南虽然山多,但山间溪谷多冲积成局部平原,颇宜于耕种。瑞金就是一个“种一年吃三年”的好地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下列革命根据地,以瑞金为中心的是 (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1.A
12. 下表内容是一些国际记者、作家对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 )
埃德加·斯诺 “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
索尔兹伯里 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
史沫特莱 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称,都不足以说明其历史意义
安东尼 “是现代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是锻炼以后中国领导人的熔炉”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12.D
[解析] 根据“远征”“千山万水”“锻炼以后中国领导人的熔炉”等信息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红军长征,故选D。
13.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赞颂了工农红军 ( )
A.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C.红色政权建设取得巨大成效
D.在艰难的斗争中走向了成熟
13.D
[解析] 根据“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可知,材料说明工农红军在不断的斗争中逐渐走向了成熟,故选D。
14.【家国情怀】《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歌词“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所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 )
A.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B.乐于吃苦、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C.紧密团结、患难与共的集体主义
D.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14.C
15.下面是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的一些遗存的图片。当时有歌谣唱道:“红军走了留哪样 留下标语指方向。红军走了留哪样 留下话儿暖心肠!”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这些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
A.介绍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播撒了持续革命的火种
C.彻底摆脱了“左”的思想影响
D.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15.B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0分)历史之美,如诗、如歌、如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诗歌之美】
材料一 下列是20世纪20年代传唱的一首歌的歌词: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首歌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作的。该事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举例说明歌词中“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的史实依据。(8分)
【人性之美】
材料二 赵云霄烈士怀孕四个月时不幸被捕,生下孩子不久后英勇就义,时年23岁,牺牲前给女儿留下一封遗书。
启明我的小宝贝:
……你是民国十八年正月初二日生的,但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月有[又]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你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扶[抚]养你了……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我的宝宝,当我死的时候你还在牢中……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多说了。血泪而[书]成……
你的母亲于长沙陆军监狱署泪涕
三月廿四日
——摘编自《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
(2)民国十八年是公元多少年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赵云霄被捕牺牲的历史背景。(6分)
【音乐之美】
材料三 大会师(节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首乐曲歌颂的历史事件。(2分)
【感悟之美】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历史感悟。(4分)
16.(1)历史事件:北伐战争。主要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史实依据:经过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或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2)1929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3)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或长征胜利结束)。
(4)传承红色基因,延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发扬革命主义精神;传承长征精神;历史学科具有现实功能和美育功能;多种类型的史料有助于我们学习历史;等等。
17.(17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重要方针。
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1)材料一中的“紧急会议”通常被称作什么 这次会议确定了怎样的方针 (6分)
(2)材料二所示歌谣涉及哪些历史事件 (列举三个即可)写出其中两个事件的历史意义。(7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南昌打响第一枪”到“井冈山上朱毛和”,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这一探索过程说明了什么 (4分)
17.(1)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写出三个即可)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创建,增强了井冈山地区的武装力量,为进一步扩大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写出两个事件的意义即可)
(3)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说明:革命理论必须与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我国国情,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类似亦可)
18.(18分)阅读歌词,回答问题。
歌词一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歌词二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
歌词三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歌词四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歌词五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
(1)歌词一中“战略转移去远方”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歌词二中“突破四道封锁墙”后,红军面临着怎样的境地 (4分)
(2)歌词三中,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歌词四唱出了转移途中哪两件重大事件 (8分)
(3)歌词五中“大会师”有何历史意义 从红军“去远方”到“大会师”说明了什么 (6分)
18.(1)红军长征。中央红军损失惨重,只剩下3万多人;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下了重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类似亦可)
(2)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任答两点即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3)历史意义: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类似亦可)说明:中国革命要立足中国国情;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等等。(类似亦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八上历史5单元测试01
【统编八上历史精讲课堂(阶段测试)】(附解析)
[测试范围:第五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指出:由于中国的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以适应国民革命的需要,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能够成为国民革命运动的大本营。这一决议案的发表 ( )
A.表明共产党政治趋于成熟 B.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加快国民革命运动的到来 D.确定国民革命的政治纲领
2.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C.建立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D.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共产党合作
3.下面表格呈现了黄埔军校几期学生的入学和毕业时间。按常规,初级军官教育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但20世纪20年代黄埔军校学制不按常规进行。这反映了当时( )
黄埔军校第一期生 1924年5月入校,11月毕业
黄埔军校第二期生 1924年8月入校,1925年9月毕业
黄埔军校第三期生 1924年12月入校,1926年1月毕业
黄埔军校第四期生 1925年10月入校,1926年10月毕业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军队素质大幅度提升
C.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D.军官教育流于形式
4.【主题概括】八年级某班学生围绕一个历史主题展开讨论,学生找到如下图片,请问他们讨论的主题是 ( )
A.国共十年对立 B.工农武装割据 C.北伐战争 D.红军长征
5.1927年3月底,农民协会的组织已经遍及广东、湖南、江西等17个省区,有组织的农民达800多万人,形成了以广东、湖南、湖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高潮。这一高潮 ( )
A.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B.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支援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D.反抗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6.下列各项是四位同学对下表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骤变的主要原因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
时间 1927年4月 1927年4月后
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 5.7万 1万多
A.小军:五四运动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被捕
B.小敏:北伐战争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牺牲
C.小明:国共合作中大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D.小华:蒋介石等叛变革命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7.张学良身负国仇家恨,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毅然于1928年底发表通电,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此举表明 ( )
A.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B.国民政府完全实现全国统一
C.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D.东北三省宣告中立
8.1927年,一声枪响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新时期。与上述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黄花岗起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秋收起义
9. 据下表可知 ( )
时间 内容
1927年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1928—1929年 陆续制定有关人民军队建设的某些原则,如“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
1929年底 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A.中国共产党重视军队建设 B.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影响深远
C.国民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拉开序幕
10.【主题概括】下列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 )
A.国民革命运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红军长征斗争 D.领导工人运动
11.赣南虽然山多,但山间溪谷多冲积成局部平原,颇宜于耕种。瑞金就是一个“种一年吃三年”的好地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下列革命根据地,以瑞金为中心的是 (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2. 下表内容是一些国际记者、作家对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 )
埃德加·斯诺 “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
索尔兹伯里 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
史沫特莱 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称,都不足以说明其历史意义
安东尼 “是现代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是锻炼以后中国领导人的熔炉”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13.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赞颂了工农红军 ( )
A.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C.红色政权建设取得巨大成效
D.在艰难的斗争中走向了成熟
14.【家国情怀】《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歌词“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所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 )
A.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B.乐于吃苦、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C.紧密团结、患难与共的集体主义
D.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15.下面是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的一些遗存的图片。当时有歌谣唱道:“红军走了留哪样 留下标语指方向。红军走了留哪样 留下话儿暖心肠!”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这些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
A.介绍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播撒了持续革命的火种
C.彻底摆脱了“左”的思想影响
D.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0分)历史之美,如诗、如歌、如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诗歌之美】
材料一 下列是20世纪20年代传唱的一首歌的歌词: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首歌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作的。该事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举例说明歌词中“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的史实依据。(8分)
【人性之美】
材料二 赵云霄烈士怀孕四个月时不幸被捕,生下孩子不久后英勇就义,时年23岁,牺牲前给女儿留下一封遗书。
启明我的小宝贝:
……你是民国十八年正月初二日生的,但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月有[又]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你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扶[抚]养你了……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我的宝宝,当我死的时候你还在牢中……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多说了。血泪而[书]成……
你的母亲于长沙陆军监狱署泪涕
三月廿四日
——摘编自《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
(2)民国十八年是公元多少年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赵云霄被捕牺牲的历史背景。(6分)
【音乐之美】
材料三 大会师(节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首乐曲歌颂的历史事件。(2分)
【感悟之美】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历史感悟。(4分)
17.(17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重要方针。
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1)材料一中的“紧急会议”通常被称作什么 这次会议确定了怎样的方针 (6分)
(2)材料二所示歌谣涉及哪些历史事件 (列举三个即可)写出其中两个事件的历史意义。(7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南昌打响第一枪”到“井冈山上朱毛和”,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这一探索过程说明了什么 (4分)
18.(18分)阅读歌词,回答问题。
歌词一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歌词二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
歌词三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歌词四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歌词五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
(1)歌词一中“战略转移去远方”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歌词二中“突破四道封锁墙”后,红军面临着怎样的境地 (4分)
(2)歌词三中,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歌词四唱出了转移途中哪两件重大事件 (8分)
(3)歌词五中“大会师”有何历史意义 从红军“去远方”到“大会师”说明了什么 (6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