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常事”的说法。这两次战役是( )
①巨鹿之战 ②淝水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这表明诸葛亮( )
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 B.为国捐躯,忠心耿耿
C.生活腐化,挥霍一空 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
4.唐朝诗人杜甫的《八阵图》一诗中,“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表现了他对哪位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
A.屈原 B.司马迁
C.诸葛亮 D.元宏
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中,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6.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
7.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8.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A.盘庚迁殷B.周平王迁都洛邑
C.孝文帝迁都洛阳D.刘备迁都成都
9.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B.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C.使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D.促进了民族融合
10.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
C.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D.北方民族大融合
11. 擅长骑射的匈奴人,其生活方式逐步由游牧转为农耕,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的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内迁各族人民的用具。汉族人民还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这主要说明( B )
A. 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B. 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加强
C. 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D. “胡”“汉”隔阂完全消除
12. 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 C )
A. 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 推动了北魏统一全国
C. 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
D. 提升了官员的政治素养
13. “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这段文字评述的是( D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晋武帝 D. 北魏孝文帝
14. 东晋有位著名的画家,他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他的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他是( B )
A. 王羲之 B. 顾恺之
C. 锺繇 D. 郦道元
15.北方人口南移的主要方向分三条线路,其中,中线移民进入到今( )
A. 巴蜀地区 B. 两广地区
C. 两湖和江西 D. 江浙地区
16.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 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
③南朝从420年开始 ④南朝包括前秦
①②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7.下图是明朝人画的“三顾茅庐”想像图,它涉及的主要人物是( )
①孙权 ②刘备 ③周瑜 ④曹操 ⑤诸葛亮
①②③ B. ③⑤
C. ②⑤ D. ④⑤
18.周杰伦的歌曲《乱舞春秋》中有一句“曹魏枭雄在,蜀汉多人才”,这一句歌词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正式开始于哪一年( )
A. 200年 B. 229年
C. 220年 D. 208年
19.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同一国家的建立
C.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 繁荣开放的社会
20.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 南方战乱较少
C. 南方自然条件好 D. 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二、非选择题
21.《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统一之后的一次大分裂,而分裂中又有统一。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认真观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请在图中填出这一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四个政权名称。
(2)这一时期发生了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和一次少数民族改革。请列出这次战役的名称和这次少数民族改革的名称。
(3)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次短暂的统一。说出这个政权的名称及其短暂而亡的原因。
22.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1)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2) “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3) “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中的哪项经济措施实现了“家给人足”?改革中的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这次改革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魏主”是谁,材料二中的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以及这次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3)结合以上改革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
1-5CCDCA 6-10CACCD 11-15BCDBC 16-20ACBCD
21、(1)(如下图)
(2)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
(3)西晋。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②内部争夺皇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③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22、(1)东汉,诸葛亮。(2)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
(3)200年,官渡大战。
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取胜,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23、(1)改革:商鞅变法。经济措施: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积极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魏主”:北魏孝文帝。具体改革措施:改汉姓。作用: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3)改革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