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悠悠古韵 探寻古诗之美
——小学语文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二上第四单元,教材编排了《古诗两首》《黄山奇石》和《日月潭》《葡萄沟》四篇课文。课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笔法分别描绘了九曲黄河、庐山瀑布、黄山奇石、宝岛台湾日月潭、新疆葡萄沟壮美的山川风光,展现了中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是对一年级下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训练点的巩固与提升。本单元在《黄山奇石》《葡萄沟》中以“陡峭、五光十色”为示例,对这一方法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并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第二题中加以运用。
本单元以写景的文章为主,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的安排,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强化词句的积累和运用,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单元“写话”安排的是学习写留言条。写话重在激发学生写的兴趣,可以通过例文让学生明白写留言条是现实生活中交流的需要,让学生感受应用的价值。教学中要注意发挥例文的示范作用,落实教学的基本要求。
文本解读
《登鹳雀楼》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象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后两句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课文中配有插图,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12个生字,会写“楼、依”10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跟着课本去旅游.
2.看目录,第一站去鹳雀楼,第二站去······
3.今天我们开启第一站。
2
初读古诗 学习生字
1.猜一猜“鹳雀”是什么。
2.出示“鹳雀”图。介绍鹳雀楼的来历。
3.指生读题目,了解题目的意思。
4.根据自学提示,读古诗。
①指生读古诗
②指生说一说生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
(组词、加一加)看图片
③一层一层的饼叫什么?楼房一层一层的叫楼层。
3
领会诗意 朗诵古诗
1.品朗读
学生自读,听师泛读。说一说读的哪个地方好?指生说停顿在哪里,借助停顿再读古诗。
2.品画面。
a边读边圈出作者看到的景物。理解“依”,出示甲骨文,帮助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白日依山尽”的意思,指导读
b学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①作者从楼上往下看,他看到了什么?
②出示黄河奔腾的视频、说一说黄河是什么样的?说诗意。读出画面。
③出示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和刘禹锡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指导读出“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
3.品情感
a出示“鹳雀楼”图,介绍鹳雀楼看到这么美的壮阔的景,诗人王之涣会想到什么呢?生自由畅谈
b出示最后两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①说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②出示“欲”的古文字图片、帮助理解“欲”。
③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
④体会道理
4
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1.出示素质报告单,毕业赠言指导运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当堂练:a当你被评为“三星级少年”老师希望你更优秀,会对你说——b当希望自己变得更优秀时,就会对自己——
3.指导背诵,唱古诗。
a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b播放音频,歌唱古诗。
5
落实书写 巩固基础
1. 指导书写“尽、层”。
①一看结构,二看关键笔,三看每个笔画的占格。②生说如何写好这两个字。③指导写,生练写。④生点评,修改。